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92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

《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1、草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

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点拨:

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

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

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

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

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

(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

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

(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

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

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

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

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

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

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

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

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

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一、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2)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句子:

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三、把“一碧千里”一类的词语找出来,摘抄积累;再把课外读到的写下来。

 课文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读到过的:

【教学后记】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2.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

1.师生各自搜集古丝绸之路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了解丝绸古道上的风土人情。

3.阅读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2.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3.是啊,我国的西部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石雕,激发想象。

1.在丝绸古道上,经商的驼队络绎不绝,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中响起,你想看看当年那繁华的情景吗?

2.播放课件(由课文中的插图和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组合而成),生边观察,边与同桌叙述。

3.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4.今天,这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作者也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描写。

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

5.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栩栩如生、矗立、飘忽"的理解。

三、深入了解,明确意义。

1.在漫漫黄沙中,一条丝绸古道从古都长安向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罗马。

商旅的频繁往来促进了亚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这巨型石雕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板地图促进理解)

2.你可知道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吗?

哪些人的故事与这条丝绸之路紧密相连?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小组交流:

(1)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

你还有什么补充?

教师适时板书:

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动物植物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2)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化和商贸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3)哪些人和这条丝绸之路有关?

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他们的故事。

5.全班交流。

6.教师可补充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形成的艰难,以及张骞所做出的贡献。

7.一条丝绸之路,谱写了华夏灿烂文明的新篇。

这条路是商贸路也是友谊路,更是发展路,繁荣路。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沉浸在那遥远的往事中……

四、回顾往事,追忆历史。

1.浏览课文第2至12自然段。

思考课文介绍了些什么?

再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

迎接--见面--赠礼--表演

建议:

小标题也可由学生自己拟定。

如:

这部分课文讲了哪些具草原风情画体的内容?

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然后根据学生的概括板书。

3.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文的旁边。

4.全班交流。

(1)"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quot;"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

'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

从这些描写安息国军民隆重的欢迎仪式的句子中感受他们对汉朝使节的尊重,体会到两国的友好往来。

(2)"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

从这些描写中了解当时彼此交流的物品。

(3)"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看得惊呆了。

"感受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以及他们对汉朝来使的尊重。

……

建议: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可采用个人读、有相同感悟的学生一起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

五、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得到安息国军民的盛情接待,中国使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学生齐读。

2.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两千多年前那热烈的场面。

往日商贸、文化的繁荣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3.学生自由谈感受或体会。

【作业设计】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

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白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

清晰;字形易错的:

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

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

(①外表:

挺直、粗壮;②内在: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

(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

(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卫士”是什么意思?

本课指的是什么?

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

)[讨论后板书:

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

)[讨论后板书: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

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

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接着回答。

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

(板书:

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

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

(板书:

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20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高  直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教学后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

出示课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

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

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在课文中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