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997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四篇课文(《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1(童年趣事)和练习1组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包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个部分,使学生逐步养成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这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延伸和深化。

《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壮丽的山河”。

《长江之歌》以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长江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既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

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金华的双龙洞外洞、内洞的所见所闻。

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习作1《童年趣事》,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练习1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将事物写活。

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本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

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介绍给大家。

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长江之歌》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亚落日》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烟台的海》

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篇目教学分析

《长江之歌》

1、文本解读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也是一首抒情诗歌。

全文围绕“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中心,分两个小节,从空间、时间两个不同的纬度来讴歌。

在作者笔下,长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巨人,挽起高山大海,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作为中国母亲河的赞歌,歌词气势恢宏,跨越时空,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直到今天依然传唱不衰。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资源运用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搜集和大好河山的资料。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我将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5、教学构想或建议:

《三亚落日》

1、文本解读

《三亚落日》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文章,课文描写了洋溢着热带风情的三亚

壮美而富有诗意的落日景象。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

文中动词锤炼得极见功力,使南洋的热带风情和落日的诗意变化在跳荡的笔触中极富视觉冲击力。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资源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本课将采取两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烟台的海

1、文本解读

《烟台的海》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的感情。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教学资源运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

1、文本解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课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学资源运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习作1》

1、文本解读

本次习作以钱钟书的女儿回忆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的一段文字为例,表达浓浓的父子之情,以这段文字为引子,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捕捉可以表达亲情的镜头,进行习作。

这篇习作属于记事的范畴,注意以几个特写的镜头来展开记叙,写出情趣。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本次习两课时。

4、教学构想或建议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

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如果说《卢沟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菩萨心肠”。

这两个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21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同仇敌忾”、“如火如荼”、“至仁至义”等成语。

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表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3、积累有关战斗的成语,收集爱国方面的古诗。

4、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5、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三)教学建议  

《卢沟桥烽火》: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半截蜡烛》:

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在品质,组织学生编排演出课本剧。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细节,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质,想象40年后的谢恩情景。

习作2:

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要把最精彩、最动情的地方写具体。

练习2:

语文和生活是认识一些农具,了解用途,诵读与欣赏安排的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口语交际是增强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时安排  

《卢沟桥烽火》2课时

《半截蜡烛》2课时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课时

习作22课时

练习23课时

   

   

5《卢沟桥烽火》  

教材简析  

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课文条理十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课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其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

  

6、《半截蜡烛》  

教材简析  

本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整篇课文始终让我们关注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强烈的心理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新词;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孙伯亚:

学生可能因为刚学过《卢沟桥的烽火》,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而对于聂将军救护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做法不太容易理解,教学中就要抓住聂将军对战士说的话以及给日军官兵写的信,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通过辩论达成共识,领悟聂将军恩怨分明,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的决心,感受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从而理解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习作2  

教材简析  

教材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提示。

要求学生写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事。

第二部分是例画。

例画中描绘了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各种“活跃”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想  

蔡荣红:

“习作2”是“记一件好/趣/错事”,要求学生写别人不知道的,谁都没告诉过的事,相对来说写作内容比较简单,关键在于让学生独立审题、选材、构思、写作和修改,说出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生“自我表达”的思想内容,也许不一定健康,作为教师万不可上纲上线,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只有“疏”才便于“导”。

写出好事、趣事自然好,当学生写出错事后,教师要善于发现他是否在“忏悔”,要善于寻求教育良方。

虽然是错事,但写得具体生动,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表扬激励,教人求真求善;还要注意保密,让学生把本次习作写在安全的地方,请自己信任的教师、家长或同学评判,反复修改,永久珍藏。

练习2

教材简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次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农具并了解其作用,能说出一些诗句中的农业生产和什么农具有关,让学生能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

2、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并能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人的心理和情感。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以口语交际来增强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

蔡荣红谈教学设想:

  

1、语文与生活  

“课标”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

本题从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入手,有机地把认识事物与复习巩固生字词、查字典等语文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把复习古诗与理解古诗中的农具(字、词)联系起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既富有情趣,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活用语文。

这种全新的设计给我们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语文教育环境,让学生爱学语文,学有用的语文。

2、口语交际  

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前作相关的准备,最好能准备文字材料,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容易增强训练效果,只要学生聊的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表达的内容健康向上、清楚、明白,都应加以鼓励。

3、写字教学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要反复抓、抓反复,特别是强化“读帖”的技能训练,做到写字要正确、规范、整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围绕“诗文精粹”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以及一篇自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

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

《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词人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

《渔歌子》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读书要有选择》则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茫茫书海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三打白骨精》和《螳螂捕蝉》。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课文的内涵。

4、了解词这种体裁,背诵这两首词。

5、口语交际:

漫话三国英雄。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共安排13课时,其中阅读教学8课时,习作教学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单元练习2课时。

《三打白骨精》3课时

《词两首》2课时

《螳螂捕蝉》2课时

《读书要有选择》1课时

我读书,我快乐(阅读《西游记》)1课时

练习

(2)

8、《三打白骨精》

一、教材分析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

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

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

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

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2、抓住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

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3、学会按照课文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写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

9.《词两首》

一、教材简析

万水千山总是情。

多少诗人画家为水挥毫泼墨诉衷情。

李清照的《如梦令》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我们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用“常记”回忆,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才女“沉醉”到了“不知归路”的地步,内心的欢愉却跃然纸上,酒不醉人人自醉,词人留连忘返。

兴尽方才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与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移动着的风景和词人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点击)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词写的山水画。

”,“西塞山前”,“白鹭”自在地飞翔,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又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让我们读到了词人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

一山一水相映成趣,词中山水皆有情,怎一个“乐”字了得。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10《螳螂捕蝉》

一、教材分析

《螳螂捕蝉》讲述了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说服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故事,说明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应全局整体思考的寓意,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这是本堂课的重点。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来看,基本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

那么我们语文老师怎么办呢?

语文犹如人文宇宙中承载生命讯息的一艘小船,教师能在文本背后就这个意义世界走得远些,学生就能跟得远些。

(当然,老师不能让学生过分深入,也要根据学生年龄决定)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学,其设置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它是要培养具有我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

因此,我仔细阅读了这篇故事,发现两个串联的故事之中蕴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交际法则(在当时是君臣之间的交往法则)。

吴王乃一国之君,且独断固执,少年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具有谋略意义上的劝说呢?

这是一个难点。

当我把文章再延伸至现实生活时,不难发现,它有利于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与别人沟通交流,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查工具书等,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内容复述;掌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并造句。

3、通过对文本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4、掌握“思前想后”的读书法,学会一种宛转的语言表达方式,初步了解人类神会交往的交际法则。

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4是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

阅读《西游记》

应《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本册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

(点击)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所以,在教学时先简炼地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然后讲述《西游记》成书的过程,并介绍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者吴承恩,使学生对《西游记》有较全面的了解。

之后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建议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能力和兴趣,读适合自己版本的《西游记》。

最后,还应检查阅读实效,如在学生读完整本小说后,提交一篇读书笔记或开展“《西游记》人物讨论交流会”。

《练习3》

教材简析本次练习的内容共有五项,分别是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教学本次训练,需学生了解四大名著,学习用自己的眼光去读名著,读出自己的好恶和感受,鼓励学生用分析和批判的方法读书。

我感受最深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说、敢说。

江惟宫发言:

下面,我想就“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一、“语文与生活”语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时时处处蕴涵语文。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了“笑”这一生活素材,通过赏析《红楼梦》里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使学生体会同是对笑的描写,但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初步领会语言文字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写作方法。

然后在四个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正确选择该用什么样的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笑有千姿百态,再回归到生活。

在生活中积累关于笑的词汇,为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具体形象地记录、表现生活奠定基础。

二、“诵读与积累”本题要求学生熟记12个词语,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这12个词语描写的都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

教学时,可先要求学生凭借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利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充分发挥想象,帮助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再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积累的目的

本题要求学生熟记12个词语,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这12个词语描写的都是《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