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98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docx

笑傲考场高考冲刺词语辨析

词语辨析 

辨析词义的几个重要切入点

  词是句子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旨义结合体。

准确运用词语的前提是准确辨析词义。

  [辨析技巧]

  切入点一:

词义的适用对象

  成语有其适用的对象及范围,乱用就容易出错。

  例: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高考广东卷)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

  点拨:

选C。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用其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这里属用错对象(当然,褒贬也失当)。

其他无误。

  切入点二:

词义程度的轻重

  近义词,要关注它们在程度上的高低、强弱、轻重。

  例1:

王晓丹同学身兼学生会主席、篮球队长两职,真是日理万机。

  例2:

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点拨:

例1“日理万机”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用“日理万机”来描述一个身兼两职的学生,程度过重;例2“头破血流”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力度过轻,可用“丢盔弃甲”。

像“德高望重、励精图治、从谏如流、一言九鼎”等词,谨防大词小用、重词轻用。

  切入点三:

词义的侧重点

  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某些词语极易混淆,辨析时要关注词义的侧重点。

  例:

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2010年高考天津卷)

  点拨:

选“息息相关”。

“息息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多而紧密,而“休戚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两者)之间好与坏、利与弊紧紧相连。

  切入点四:

词语义项的多少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在辨析词义时,需关注词语义项的多少。

  例1:

有人炒股赚了钱,他便去炒股;有人贩卖赚了钱,他就去贩卖:

这无异于按图索骥。

  例2:

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点拨:

按图索骥:

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因而例1、例2无误。

不可忽视的多用成语还有“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秀色可餐”等。

  切入点五:

不可望文生义

  有的词义并不在字面上,而是与其字面意义相左、相反或无关,使用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甄别其内涵,不可望文生义。

  例: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年高考安徽卷)

  点拨:

有误。

当:

承当,承受;冲:

要冲,交通要道。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可望文生义为“首先冲在前面”。

  简而言之,灵活运用以上切入方法,辨析词义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牛刀小试]

  判断下面画线的词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残暴的凶手竟向豆蔻年华的小孩痛下毒手。

  2.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真是自作自受。

  3.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多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

  4.东欧各小国感觉到没有保障,纷纷向希特勒暗送秋波。

  5.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参考答案:

1.错。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适用对象有误;2.错。

“自作自受”指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本句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3.错。

“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改用“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两个词语的侧重点不同;4.对。

暗送秋波:

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5.错。

“目无全牛”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属望文生义。

 

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

要判断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运用是否正确,既要辨析其感情色彩,也要辨析该词所在的语境的色彩。

  [辨析技巧]

  1.贬义的语境误用褒义词。

  当语境为表达“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时,往往要用贬义词。

如果褒义词运用在贬义的语境中往往会造成误用。

  例:

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肇庆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卷)

  点拨:

先辨语境:

“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是个贬义语境;再辨感情色彩: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一般认为是褒义词。

因而“蔚然成风”用在此属误用。

  2.褒义的语境误用贬义词。

  当语境为表达“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时,往往要用褒义词。

如果贬义词运用在褒义的语境中往往会造成误用。

  例: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2010年高考江苏卷)

  点拨:

先辨语境: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市民”是个褒义语境;再辨感情色彩: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是贬义词。

因而“满城风雨”用在此属误用。

  3.中性的语境误用贬义词。

  在一个无明显褒贬色彩的语境(姑且称为“中性语境”)中,如果使用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词语,往往也会造成误用。

  例:

《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揭示它的文化含义。

(惠州市2010届一模)

  点拨:

先辨语境:

原句是中性的语境;再辨感情色彩: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带有明显的贬义。

因而“天花乱坠”用在此处属于误用。

  值得注意的是:

①中性词可在或褒或贬语境中使用;②有时,为了收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不能以为错。

  例: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藤野先生》)

  点拨:

先辨语境:

鲁迅揭露的是“无耻小人”,是“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舞文弄墨的反动文人”,是御用文人陈西滢之流,属贬义语境;再辨感情色彩: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本是褒义词。

这里作者运用双引号表否定,褒词贬用,冷嘲热讽,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此处“正人君子”运用无误。

  例: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

  点拨:

先辨语境:

作者赞蔡芸芝老师温柔、慈爱,也表现孩子“天真无邪、机灵调皮”;再辨感情色彩:

“狡猾”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本是贬义词。

作者贬义褒用,使用“狡猾”一词,更突出了师生的融洽。

  总之,要辨析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使用是否正确,关键是看该词和语境是否和谐。

  [牛刀小试]

  指出下面带有感情色彩的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班主任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当班主任行为端正时,学生也会上行下效。

  3.万庆良市长大放厥词,要让广州“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赢得了市民的赞赏。

  4.热情的人们纷纷到火炬传递的大街上去观看,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5.他生活经验丰富,无论多棘手的事儿,都能左右逢源,处理得人人满意。

  参考答案:

1.有误。

该句是褒义语境,但“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2.有误。

该句属褒义语境,但“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多指坏事,是贬义词;3.有误。

该句属褒义语境,“大放厥词”指大发议论,为贬义词;4.有误。

该句属中性语境,但“十室九空”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寓或死亡的凄凉景象;5.无误。

“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

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词;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须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感情色彩。

  

从逻辑的角度辨析词语

[靓题精讲]

  要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技巧之一是从分析句子的逻辑入手。

命题者常常是从句子逻辑这个角度设置干扰的。

如:

  例1:

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________诚实温和。

(2007年高考广东卷)

  A.品性B.品行

  例2:

老百姓说得好,_________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2007年高考广东卷)

  A.宁可B.宁愿

  例3:

方永刚既是“知者”,_________是一个“行者”。

(2007年高考辽宁卷)

  A.也B.更

  例4:

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2005年高考浙江卷)

  例5:

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2007年高考辽宁卷)

  例1,“品性”指品质性格;“品行”指有关道德的行为。

句子下文的“诚实”与“品质”照应,“温和”与“性格”照应,所以应选A。

例2,“宁愿”指表明两者相较,只选取某一方面,放弃另一方。

“宁可”表示比较利害得失后选取某一方面。

灾情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所以不能选用“宁愿”,只能选用表示比较利害得失后作出选择的“宁可”,答案为A。

例3句中,“行者”比“知者”更难做到,两者之间应是递进关系,答案为B。

例4,“屈指可数”是指扳着手指头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很少,寥寥无几。

句子语境为“网络文学蓬勃发展”,这说明必然会有大量的网络写手。

由此可以得知,该成语与整句的意思产生了逻辑上的矛盾;例5,“无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道理充足,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形容确凿,不容怀疑。

该句本是想强调在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怀疑,可原句在“无可置疑”前加了“不应”,意思就表达反了。

  [考点分析]

  由以上例子可以知道,词语本身并无合不合逻辑的问题,可当它处在一个句子里面,就有可能出现不合逻辑的问题。

  1.实词。

在辨析和选择实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句子的语境,要考虑该词与上下文的照应(如例1)。

  2.虚词。

在辨析和选择虚词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

①虚词有强化语句表意的功能,必须符合语境提供的事理逻辑(如例2),而不能在表述上与事理逻辑相悖。

②选择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一定要考虑分句之间的关系(如例3)。

常见的句子关系有并列、转折、递进、假设等。

  3.成语(熟语)。

在辨析与选择成语上,要特别注意成语的意思和语境的契合,既要考虑语意逻辑(如例4),也要考虑事理逻辑(如例5)。

重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才不会顾此失彼,掉进命题人设下的陷阱。

  [专题突破]

  1.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

“这将_________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有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2007年高考重庆卷)

  A.必然B.必定

  2.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_物体下沉。

(2007年高考江西卷)

  A.反之B.否则

  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2009年高考辽宁卷)

  ①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

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④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

⑤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①②③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9年高考四川卷)

  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许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参考答案

  1.B(“必然”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偏重于客观性;“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偏重于主观的肯定。

“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是一种主观上的推测或估量,所以应选用“必定”)

  2.A(句中,“反之”指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否则”指如果不是这样。

该句只是对两种条件及其结果的客观陈述,其中不含有假设关系,所以应选用“反之”)

  3.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

①处,对应后面的“……来说”应该填“对于”;②③两处可以从语义上加以分析,承接前文,不是首都便缺少文化名城的要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应构成转折关系,填“虽然”“但是”;④处,承接前文重在强调后者的重要性,填“还”;⑤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对整个段落论述的总结,属于结论,填“总之”。

  4.D(A比喻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显身手,跟“工作经验欠缺”矛盾,不符合语境。

B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误用。

C交臂:

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

形容当面错过,不符合语境。

D连词,1.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2.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5.A(A“等闲视之”指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在此符合语境和语义。

B“猝不及防”指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它让人“惊”但无法让人“喜”。

成语的使用有悖事理逻辑。

C“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此处没有帮助别人的意思。

D“自相矛盾”指自己跟自己相互矛盾。

此处指媒体报道和官方、军方表态,不是自己与自己)

从语法分析的角度辨析词语

[靓题精讲]

  要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技巧之一是从语法分析入手。

《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法的解释是:

“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短语和句子的组织。

”由此可见,词语的选择必须符合语法规律。

因此,我们在辨析和使用词语的时候要注意词语与其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有无修饰不当等。

  例1: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005年高考辽宁卷)

  A.必须B.必需

  例2: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的作品来的。

(2000年高考全国卷)

  A.品位B.品味

  例3: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例1答案为A。

两词都含有“必要”的意思,较易相混。

必须:

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副词,多作状语。

必需:

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动词,作定语或作谓语。

句子所选的应该为状语,修饰“有”。

  例2答案为A。

“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

“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

从句子成分看,所要选择的词语是做定语,名词可以做定语,因此选择“品位”。

  例3“漠不关心”是指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成语的意思跟句子不矛盾,但是“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考点分析]

  由以上例子可以发现,分析语法应从两方面入手:

  1.把握词性。

按照词的不同意义和在造句时所起的作用,汉语中的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般地说,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词性不同,词语的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

  2.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进而分析句子的搭配(常见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等),推断句子是否有搭配不当的问题。

  [专题突破]

  1.还有难于计算的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云,浮游在星星与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里,____星光的通过。

  A.阻碍B.障碍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____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A.法治B.法制

  3.《艺苑朝华》四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

  A.不齿B.不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后的国家科研计划,将一改过去的以单位为中心的老面孔,摇身一变为以课题为中心。

  B.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C.虽然王郅治上场时间不长,但他的弱点和长处都已暴露无遗。

  D.他想:

“这次调入新的单位,如果锋芒毕露,就会招致一些麻烦,我不能操之过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B.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又称“中国芯”。

  C.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孩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B.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C.如果台独分子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D.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分庭抗礼。

  B.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你不应该求全责备他的缺点。

  C.对我来说,和一般人谈话未必拘束,但如果是和生人正襟危坐地谈起来,那真不能说是件乐事。

  D.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之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

  参考答案

  1.A(“阻碍”与“障碍”,前者是动词,只能充当谓语,后者是名词,只能充当主语或宾语)

  2.B(法治:

依法治理国家,是动词。

法制:

法律制度,是名词。

第一句横线后还有“建设”一词,因此横线上只能填“法制”)

  3.A(不齿:

“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意。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齿”。

不耻:

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4.D(A指坏人改变面目出现,带有贬义;B“肝胆相照”比喻以真诚相见,具有动词性质,用作状语修饰“打成一片”,不当;C用于缺点或本来面目暴露无遗,与“长处”不搭配;D指锐气和才华完全显露,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5.B(A指苦心钻研,独有创见。

亦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B“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的功能,因此这里使用不当。

C不刊之论:

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D忍俊不禁:

忍不住要发笑)

  6.B(A“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

后面不能带宾语。

C“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是生死、安危、利害关系等。

应改为“置若罔闻”。

D“卓尔不群”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7.C(A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B“求全”和“责备”都是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不能带宾语,故该句表述不合语法。

C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

D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

词语使用之张冠李戴

  [靓题精讲]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高考广东卷)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

  答案:

C。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属于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考点分析]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如:

“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辽宁卷)“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流畅,不形容人的穿戴。

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正确使用词语的关键,在于搭配和适用的对象、场合和范围准确无误。

  

(1)词语

  先看看搭配的不同。

比如:

开展-活动、工作,开发-项目、资源,开采-石油、原油、矿石。

再如:

发扬-成绩、优点、长处、传统、民主、精神、品质,发挥-作用、威力、优势、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接着看看适用对象的不同。

比如:

爱戴-老师、长辈、领袖,爱护-孩子、树木、公物、财产,爱惜-粮食、名誉、奖品。

  

(2)熟语(主要是成语)

  ①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

  ②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2008年高考安徽卷)

  ①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②句中的“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