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02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docx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6-1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铁的重要物理性质

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试管

【教学过程】

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

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

“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

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氧气的反应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的?

那么,铁在常温下会不会与氧气反应呢?

演示:

演示实验6-1

现象:

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讨论:

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答: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讨论:

怎样防止铁生锈?

防止铁生锈可采用将铁与空气隔绝,或保持空气的干燥,当然第二种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与空气隔绝,如在铁制品的表面喷上一层漆,在一些铁制品表面镀上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生锈。

2.铁与酸反应。

在上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氢气,发生置换反应。

演示:

演示实验6-2

现象:

两支试管中铁钉表面有大量气泡生成,试管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的颜色)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以上实验说明铁可与酸反应,所以铁制品应避免与酸接触。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演示:

演示实验6-3

现象:

浸没在溶液中的铁丝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物质。

结论:

Fe+CuSO4==FeSO4+Cu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含铜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代已有利用这个反应来大规模生产铜,即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以置换观单质铜,这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练习:

若将5.6克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为什么?

若投入到稀盐酸中呢?

【总结】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与氧气、酸、硫酸铜反应。

【布置作业】P1202、3、4

补充作业:

四氧化三铁与三氧化二铁中,哪种化合物中含铁的质量分数高,多少吨四氧化三铁含铁量跟960吨的三氧化二铁的含铁量相当。

【板书设计】

§6-2几种常见的金属

【教学目的】

1.了解生铁的主要成分,机械性能和用途

2.对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有一定的了解。

3.了解炼钢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重点】生铁的钢的比较

【教学难点】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为什么说铁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铁的性质和一些有关铁的化合物的知识,这一节我们要讨论铁的合金及其有关工业冶炼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是金属,金属元素约占人们发现的元素的4/5,在工业上,常把金属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其中铁、锰、铬属于黑色金属,其余的金属都属于有色金属。

一、铁

纯铁很软,不宜用来制造机械或其它用品,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是铁的合金,所以前节课我们说日常生活中的铁都不是纯铁,那到底什么是合金,

1.合金: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砀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一般来说,含碳量在3-4.3%的铁的合金叫生铁,而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叫钢。

2.生铁:

含碳量在3-4.3%的铁的合金:

钢:

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

生铁中除含有碳以外,还含有硅、锰及少量的硫和磷等,我们一般将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三种

将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三类,主要依据生铁里碳的存在形式不同,白口铁的断口呈暗白色,硬而脆,难以加工,一般只用于炼钢,所以又称为炼钢生铁,灰口铁的断口呈深灰色,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和铸造等性能,但强度较差,不能锻轧,只能用于铸造化工机械和铸件,所以它又被称为铸造生铁(简称铸铁),球墨铸铁中碳呈球形,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在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但价格却比钢便宜得多,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量生产球墨铸铁。

4.生铁的冶炼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过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地壳中铁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这些含铁的化合物中,常用来炼铁的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等,下面我们以氧化铁进行冶铁进行举例说明冶铁的过程:

炼铁的过程中比较复杂,但其主要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氧化铁中铁还原出来。

①冶铁的原料:

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由于铁矿石中含有二氧化硅、石灰石的加入,主要是将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排掉)

②冶铁人主要设备;高炉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C+O2==CO2(点燃)

CO2+C==2CO(高温)

3CO+Fe2O3==2Fe+3CO2(高温)

二、钢

1.钢

钢较铁硬,具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机械性能好,可锻轧,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刀剪,自行车等都是钢制品,它大致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我们说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的合金,不同的钢,其中碳的含量也不同,碳素钢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3%),中碳钢(含碳量为0.3-0.6%)和高碳钢(含碳量0.6%)

含碳量越低,钢的韧性越好,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越大,低碳钢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钢管等,高碳钢常用来制造刀具和模具等。

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而的具有特殊性质的钢,表6-1是几中常见合金钢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大家可看看,了解一点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接下去学习钢的冶炼。

2.钢的冶炼

钢的性能比铁优越,使用范围大于生铁,炼钢主要反应原理就是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化为气体或炉渣除去,主要设备有:

转炉、电炉和平炉。

①反应原理:

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

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化为气体或炉渣除去。

②主要设备:

转炉、电炉、平炉

【小结】

1.生铁和钢均为铁的合金。

2.生铁分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

3.铁的冶炼。

【布置作业】P1261、4

【板书设计】

§6-2几种常见的金属(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金属

【教学重点】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教学难点】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以胶我们已学习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的计算一般均为纯净物,零星地学过一些有关不纯物的计算,现在我们就专题讲有关化学方程式中有关不纯物的计算

三、化学方程式中有关不纯物的计算

例一:

赤铁矿能用于炼铁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余都是杂质,某地产赤铁矿含杂质35%,问5000吨矿石中含杂质多少吨?

能用于炼铁的氧化铁成分占多少吨?

解:

该赤铁矿含氧化铁为:

5000吨×(1-35%)=3250吨

含杂质为:

5000吨×35%=1750吨或5000吨-3250吨=1750吨

例二:

今有含氯化钠95%的食盐250克,问其中纯氯化钠多少克?

解:

氯化钠的质量为250克×95%=237.5克

在前面学过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进行有关计算中,曾反复强调代入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量或求解的量必须为纯量,所以当我们遇到原料的产品中含有一定杂质时,都必须将不纯量换成纯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求解。

例三:

用2000吨含氧化铁75%的赤铁矿石,可炼出多少吨铁?

解:

2000吨铁矿石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2000吨×75%=1500吨

设:

1500吨氧化铁可炼出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高温)

160112

1500吨X

解得:

X=1050吨

答:

2000吨含氧化铁75%的赤铁矿石,可炼出1050吨的铁。

练习:

煅烧含杂质6%的石灰石1吨,可生成纯度为90%的生石灰多少千克?

(584.9千克)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下面我们来学习其它几中常见的金属。

四、其它几种常见的金属(附后)

【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点,化学方程式有关不纯物的计算。

【布置作业】P1261

(1)

(2)3

补充作业:

1.工业上要用一氧化碳做还原剂,冶炼5000吨含铁96%的生铁,需要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多少吨?

第七章溶液

§7-1溶液

【教学目的】

1.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

2.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3.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

【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试管、药匙、量筒、泥土、植物油、食盐、蔗糖、蒸馏水

【教学过程】

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中,我们已学过溶液,平时,我们所喝的糖水,食盐水都是属于溶液,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已用过许多溶液,如“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的是澄清石灰水,以及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溶液在工农业和科学实验中都有极广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溶液的概念

演示:

演示实验7-1

现象:

在第一支试管中,泥土刚放入试管中时,泥土沉到水底,振荡后得浑浊的液体,液体中悬浮着由很多分子集合成的固体小颗粒,使整个体系不稳定呈浑浊状态,静置后,固体又下沉;在第二支试管中,植物油先是漂浮在水面上,分为有界界的两层,用力振荡后,得到服状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分散着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小液滴是由很多分子集合而砀,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分为上、下两层。

第三、第四支试管中蔗糖和盐的表面在水分子持作用下,向水里扩散,随振荡,蔗糖的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去,组成的液体是均一、稳定的只要水分不蒸发,湿度不变化,它们各处的成份都不会发生变化。

.溶液:

一种或几中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的定义中,均一是指溶液各处完全一样,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是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但均一、稳定是指溶液形成以后,不是指溶剂中南溶解的过程中。

二、溶质和溶剂

1.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2.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如前面实验中的第三、第四支试管中,就是以水为溶剂的溶液,汽油、酒精等都可以作为溶剂。

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

两种物质通常把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但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的多少,我们习惯上把水看成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情况下,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如硫酸铜溶液就是将硫酸铜溶解在水中,其溶剂是水,溶质是硫酸铜。

学生阅读:

P130-13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用途。

练习:

指出溶质和溶剂。

①盐酸②碘酒③硫酸铜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小结】总结全节,突出重点

【布置作业】P1312、3

【板书设计】

§7-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的】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饱和溶液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不同。

【教学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液?

溶液由什么组成?

2.举例说明什么叫溶质?

什么叫溶剂?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实验7-2】10亳升水+食盐,振荡至不溶解,10亳升水+硝酸钾,振荡至不溶解

【提问】以上实验的条件是什么?

所加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根据溶质是否能够继续溶解把溶液分成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

【板书】§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定义)

2、不饱和溶液:

(定义)

【提问】1.从实验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提问】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当两个条件改变其中之一会怎样呢?

【实验7-3】给实验7-2中有剩余硝酸钾固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

【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

此时溶液是否饱和?

为什么?

【归纳】给上述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加溶剂时,溶液由饱和转化成不饱和,可见,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溶液的饱和与否才有确定的意义。

【板书】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提问】如何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实验】给实验7-3中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

【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方法可使硝酸钾的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

【板书】

(以上转化是对大部分物质而言)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提问】溶液因含溶质的多少还可以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但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实验7-5】10亳升水+2克食盐,10亳升水+0.1克氢氧化钙,分别振荡静置。

【提问】哪个是浓溶液?

哪个是稀溶液?

哪个是饱和溶液?

哪个是不饱和溶液?

【归纳】溶液的"稀"、"浓"是相对的与温度无关,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概念,二者无必然联系。

【板书】四、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提问】对同一物质而言,相同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比较哪个浓度大呢?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课堂小结】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比较和相互转化。

(投影见附5)

确定溶液饱和与否的方法。

"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6)

附1:

课堂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

为什么?

附2:

课堂练习二

1、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2、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附3:

课堂练习三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附4:

随堂检测

1.--------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非常浓的溶液(B)很稀的溶液(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布置作业】P1391、2

【板书设计】

§7-3溶解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印象。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浓度大,而不饱和溶液浓度小,对吗?

为什么?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从实验7-5中,我们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都很难溶于水,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我民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一、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溶解能力强,其溶解性大,相反溶解能力弱的溶解性小。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不仅与物质的本性有关,而且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例如:

食盐能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说明同一种溶剂,由于溶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溶解能力。

食盐溶于水,却难溶于汽油,油脂难溶于水,却易溶解在汽油中,这说明对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它的溶解能力不同。

所以说:

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问:

油脂溶解能力很差?

对吗?

答:

错,没有指明在什么溶剂中。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我们知道蔗糖和食盐均可溶于水,那到底哪一种更容易溶于水中?

要具体比较不同的物质溶解性的大小,这说要求有一个从数量上把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比较精确地表示出来,然后才能明确地进行比较。

要精确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温度要相同。

(2)所用的溶剂(通常是水)的量要一定。

(3)形成的溶解必须达到平衡状态(饱和状态)。

(4)单位要确定。

溶解度的概念也就是这四点的统一和补充。

1.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强调:

“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溶液”“单位是克”

只有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克数才是溶解度,通常说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就是指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练习:

判断题

1).20℃时,100克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36克,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

2).20℃时,90克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32克,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2克。

()

3).20℃时,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克。

()

4).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

()

问: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表示什么意义?

溶质、溶剂、溶液各多少克?

答:

表示100克水在20℃时,能溶解36克氯化钠。

m溶质=36克m溶剂=100克m溶液=136克

练习:

1.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

2.2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7克。

3.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013克。

指出表示什么意义,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分别是多少?

阅读:

让学生阅读P135页第二段,然后填表:

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我们从前面的实验可以看到,在加热的时候,原来在室温条件下已经达到饱和的硝酸钾溶解又可继续溶解硝酸钾,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了。

但是,这种在较高温度下达到饱和的溶液冷却以后,部分已溶解的硝酸钾又成为固体硝酸钾,也就是随温度的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演示:

1.热饱和食盐水用冷水冷却,溶液中少量固体食盐析出。

2.给试管里的熟石灰水加热,看出出现白色浑浊现象。

小结:

①硝酸钾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象食盐这样的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影响很小。

③象熟石灰这样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筑高而减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二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P135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

3.溶解度曲线表示意义和应用。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大小等。

问:

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点表示什么意义:

答:

(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

(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10克。

物质的溶解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它只是一般地说明一种溶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通常我们用易溶、可溶、难溶、微溶等粗略概念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布置作业】P1391、2

【板书设计】

§7-4过滤和结晶

【教学目的】

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利用结晶的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提纯物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道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粗盐

【教学过程】

复习:

什么是纯净物?

什么是混合物?

一、过滤

怎样将粗盐进行提纯呢?

首先我们先得将食盐中的中的泥沙去掉,然后再将其他可溶性固体去掉。

面这些工作之前,我们应先将-食盐进行溶解:

变成食盐溶液,把不溶性的固体如泥沙等除去。

演示:

将食盐进行溶解、过滤,边演示边交待每种仪器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每步操作都要详细说明和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

问:

如果有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我们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分离出来呢?

我们前面学过,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本性密切相关的,因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同的,而且它们受湿度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这一性质上的判别,采用结晶的方法来达到使它们分离的目的。

二、结晶

演示:

演示实验7-6

在演示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复习两点:

(1)KNO3的溶解度和食盐的溶解度随着湿度改变而改变的差别,

(2)过滤器的制作方法和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演示结束后)当冷却较高湿度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时,结晶析出的主要是硝酸钾晶体,但其中仍有极少量的食盐,欲得到更纯的KNO3晶体,需将此晶体进行重结晶。

这种方法在工业上有很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方法适用于提纯溶解度随湿度改变有显著变化的固体物质。

【小结】总结全节,突出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