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08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学年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二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李清照词二首》

不要对他说不行

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领队汤米·拉索达谈怎样应付状态不好的球员,他说:

我记得有个球员来问我:

“干吗不派我上场?

”要是我对他说“小伙子,不派你上场是因为你这不行,那也做不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对他说不行,而对他说:

“小伙子,我现在派上场的是本队最好的球员,也许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

微感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赏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为国捐躯,光照史册,那么虽死犹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赏读:

男儿何不佩挂刀剑从戎,为国家平定被割据的五十州。

抒发了为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

 赏读:

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

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一、作者视窗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二、写作背景

《鹧鸪天·桂花》:

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

《永遇乐》:

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

“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

”可见本篇当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

这首词即是在临安寓居时所作,表达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情疏迹远(  )   

(2)何须浅碧轻红色(  )

(3)梅定妒(  )(4)落日熔金(  )

(5)暮云合璧(  )(6)闺门多暇(  )

(7)捻金雪柳(  )(8)簇带争济楚(  )

(9)冠

(10)煞

答案 

(1)shū 

(2)bì (3)dù (4)rónɡ (5)bì (6)xiá (7)niǎn (8)cù (9)ɡuàn ɡuān (10)shà shā

2.词语释义

(1)画栏开处冠中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骚人可煞无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事当年不见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日熔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暮云合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第岂无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闺门多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得偏重三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捻金雪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簇带争济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怕见夜间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谢他酒朋诗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如向、帘儿底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2)极,很,太 (3)为什么 (4)形容落日灿烂的颜色 (5)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

(6)转眼 (7)这里指代妇女 (8)指正月十五 (9)用素绢或银纸搓成的柳枝状装饰物 (10)漂亮 (11)懒得 (12)谢绝 (13)在

3.名句背诵

(1)______________,情疏迹远只香留。

(2)落日熔金,______________。

(3)元宵佳节,______________,次第岂无风雨?

(4)何须浅碧轻红色,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暗淡轻黄体性柔 

(2)暮云合璧 (3)融和天气

(4)自是花中第一流

文本感知

1.《鹧鸪天·桂花》

这是一首咏桂词。

作者通过赞扬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了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超凡脱俗的美学观点。

2.《永遇乐》(落日熔金)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

全词通过对眼下的元宵节和过去的元宵节的不同情景对比,以深沉凝重的笔法勾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借以抒发自己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结构图示

《鹧鸪天·桂花》

上片:

写今盛衰之感

《永遇乐》今昔对比

下片:

忆昔伤今身世之悲

师生探究

一、咏物诗词中对物的吟咏除了生动的描写之外,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议论,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鹧鸪天》就是一例。

这首咏桂词除开头两句外,其他都是议论的句子。

请分析这些议论对表现所咏之物及作者情志的作用。

提示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除句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自以红为美,而碧牡丹、绿萼梅尤名贵,这是一般人的审美观点。

在李清照看来,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

“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

李清照一生酷爱梅花,咏梅词达五首之多。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这是写其柔媚洁丽之娇态;“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香》),这是写其苞蕾红润晶莹,如琼玉缀枝。

但她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却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

菊花在李清照的笔下,“清芬酝藉”,“雪清玉瘦”(《多丽》),然而,面对“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也只有掩面含羞,自叹弗如了。

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画栏开处”暗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画栏树悬秋香”。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

这里,词人推开一步,不再就花论花,而是从评说古人下笔。

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养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岂非一大遗恨。

与李清照同时的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词中也说:

“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可谓不谋而合。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

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作者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那么,李清照为何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如此推崇备至呢?

言为心声,其中自有特定的情怀。

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啊!

二、《永遇乐》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今昔元宵佳节的不同境况,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隐含其中的心情。

提示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晴明的暮景预示今年元宵将有一番热闹景象,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是一声充满迷茫与痛苦的长叹。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暗用李白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种突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充分体现出过去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体现出词人无比伤感落魄之情,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一切都让词人感到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尽管写过去元宵盛景,似乎透露出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则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因而,词人通过对比描写,反映的是一种感时伤今之情,一种忧国哀民、自伤自叹之情。

三、下列语句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请细加品味,说说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提示 “如今”句:

词人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少女变为老妇,而且心灵也衰老了,对外面的繁华提不起兴趣,懒得夜间出去。

表现词人内心悲苦、自我约束封闭苦闷之状,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命运无常的无比伤感和慨叹。

“又恐”句,写出了词人愁意盈怀、孤苦填胸之感;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无法承受,无法摆脱。

“剪不断”句:

一种无法摆脱的怨情和离愁,一种复杂凝重的感悲伤时之痛。

此时词人愁情万端,有伤感,有忧虑,有凄苦,有哀思,别是一番愁苦滋味却不可言传,这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之人最真切的体验。

“竹杖”句:

通过写不怕风雨、泰然自若之状,抒发了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名句品评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品评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前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

光泽不鲜艳耀眼,颜色也是淡黄色,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人。

“体性柔”则说这种花的外在特征和性质,“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给人间,这是作者所尤为欣赏的品质。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品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姿态万千。

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忌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掩饰羞愧之容。

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这里以梅、菊来陪衬,表明了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品评 这里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在此浓墨重彩地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前两句对仗工整,辞彩鲜丽,形象生动。

这清朗的暮景预示着今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宕了开去,这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

我如今在哪里?

我在异乡漂泊啊!

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

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

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

(4)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品评 “如今”三句是心理描写,当中透露出词人对现实浓浓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深深的忧虑。

历尽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如今的词人已不再是当年簇带济楚的少女,而变

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哪有心情夜间出去赏灯游乐呢?

时代在词人的心灵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则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念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

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却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

这是何等的悲凉!

考点链接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一、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使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二、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即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

如晚唐温庭筠的《梦江南》,这是一首写离情愁思之词。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情景交融,生动含蓄地刻画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一、延伸阅读

一束白色的栀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的每个生日送到我家里。

花束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因为这花是现金零售的。

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里,纯洁无瑕,芬芳沁人,为我带来了无穷的欢心。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名者的形象。

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乖僻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

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经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

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

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省去了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

会不会是哪位年轻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

我实在无法知道。

而栀子花的馥郁与温馨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和爱。

我就是在这栀子花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

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二、写法迁移

角度一

诗歌鉴赏

题目:

选取文中一首诗歌,对其进行鉴赏。

角度自定,题目自拟。

300字左右。

示例

落日熔金

——李清照《永遇乐》赏析

黄昏是一个特别令人惆怅的时候,微醺的夕阳斜斜地照上绮窗,半明半昧的光线似醉人的眼光,软软地朦胧地笼在身边,不肯离去。

前尘影事渐渐都回到眼前,此时隔了这样一种昏黄的惆怅看去,不论欢乐悲伤都染上了岁月的痕迹。

这一阕《永遇乐》写的是作者在黄昏里的一点回忆一些感慨。

词中,李清照采取了对比的手法,以繁华衬孤寂,用欢乐之笔来写沉痛心情。

这首词先从眼前美丽景色大处落笔,后转入谢绝友人相邀。

铺叙完毕,马上一笔回到汴京上元节,把欢乐心思、艳丽姿态写尽后,又回到如今细细刻描,最后用一句极平常极沉痛的口语了结全篇。

情与景在不断地对比,这可以让前后两种生活与心境的不同之处一览无遗。

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是多么地深重,让人醒目,让人明知,让人觉醒。

有些事在我们没经历过时是很难有深切体会的。

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多数人生活波澜不惊。

亡国之痛、身世之感,我们只是知道,不能懂得。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少女时代一直过着相对悠闲优裕的生活,结婚后与赵明诚也甚为相得,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亲人离散,清照自身亦饱尝流离之苦,她与赵明诚半生所集金石字画散失殆尽。

现实的凄凉使得人们往往到回忆中寻找慰藉,可过去的时光越美好,越衬得现实悲凉无比。

这个饱经忧患的老妇人以平静的笔触回忆青春往事,对比眼下的凄凉情景,其中的沉痛,虽不自言,却教人不忍卒读。

这首词写词人的身世之悲、盛衰之感,因为带上了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色彩,写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所以格外浑厚深重。

这首《永遇乐》很早便会背了,那时我也还小,夏日午后,坐在梧桐树下,一字一句,默默记诵,细碎的阳光透过手掌形的树叶漏在书上,带着绿色的清凉。

如今我也大了,生活的面貌亦略微知道一些。

写完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正是黄昏。

夕阳软醉的脚步在书影与书影之间徘徊,忽然分不清是前世还是今生。

角度二

走近李清照

题目:

请以“走近李清照”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300字左右。

示例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欲将血泪寄山河”。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独自一人愁。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她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

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

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疏远(shū)      碧绿(bì)

嫉妒(dù)熔金(yónɡ)

B.闲暇(xiá)捻金(niǎn)

簇拥(cù)冠中秋(ɡuàn)

C.雕栏玉砌(qì)暮霭(ǎi)

羽扇纶巾(ɡuān)荠麦(jì)

D.豆蔻(kòu)初霁(jì)

纤云(xiān)怆然(chuànɡ)

答案 A

解析 A项“熔”读ró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来相招、香车宝马   相:

互相。

B.谢他酒朋诗侣谢:

谢绝。

C.次第岂无风雨次第:

转眼。

D.画栏开处冠中秋冠中秋:

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

答案 A

解析 A项“相”的意思是“我”,偏指一方。

3.下列两联所咏的人物是(  )(5分)

①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   辛弃疾   B.苏轼   李清照

C.辛弃疾  李清照D.辛弃疾  苏轼

答案 C

解析 ①“继”、“美芹”、“南宋”是关键词;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漱玉集”、“金石录”是关键词。

4.下列修辞手法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5分)

A.梅花妒,菊应羞。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次第岂无风雨?

(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 C

解析 C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6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注],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绿蚁:

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

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2)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

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以月色玲珑、金尊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24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