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91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贤道场峨眉山Word文档格式.docx

蒲公祖辈都是靠采药为生。

由于他经常去峨眉山上采药,就和宝掌寺里的宝掌和尚很熟识。

蒲公采药,常去宝掌和尚庙里歇脚,两个人谈论古今,研讨佛法,甚为投机。

一天,蒲公正在一个名叫云窝的地方采药,忽然听见天空中传来了音乐声。

他忙抬头一看,只见一群人马脚踏五彩祥云,直往金顶方向飘去。

蒲公心想,这些人能在天上驾云,不是神也是仙。

于是跟着那片祥云,往金顶追去,想看看究竟是些什么人。

蒲公来到金顶,见舍身岩下云海翻卷,彩虹万道。

在五彩光环中,有一人头戴束发紫金冠,身披黄锦袈裟,骑了一匹六牙大象,头上有五彩祥光,脚下是白玉莲台。

蒲公认不得是哪个,就赶着回来问宝掌和尚。

宝掌一听大喜,忙说:

“哎呀!

那是普贤菩萨嘛!

我早就想见普贤,求他指引佛法,走,我们再去一趟!

”说罢,拉着蒲公就向金顶跑去。

走到洗象池,宝掌和尚指着池旁地上的一片湿象蹄印说:

“你看,这不是普贤骑的白象在这里洗过澡嘛!

”说着更加快了脚步。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金顶。

宝掌和尚跑到舍身岩上往下一看,只见岩下一片茫茫云海中,有一团七色宝光,但是却不见普贤的金身。

蒲公问宝掌和尚是什么原因,宝掌和尚说:

“那七色宝光就是普贤的化身,叫做佛光。

”这时,蒲公忽然看见光环中又现出了普贤的金身,就忙叫宝掌和尚看。

可是等宝掌和尚看时,光环中却只现出了他自己的身影。

蒲公感到很奇怪,就问宝掌和尚:

“怎么光环中只现了你自己的影子?

”宝掌和尚对他说:

“你每天采药,救人苦难,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听以感动菩萨,向你现了金身。

我做的好事还不如你多,所以只能看到菩萨头里的宝光。

”由于蒲公在此看见了普贤菩萨,于是人们建普光殿(即今初殿)以纪念。

这就是普贤菩萨最初在峨眉山显相示人。

与此同时,传入中国的《华严经》也说,西南方有山名光明,普贤菩萨与其门人3000人,常在其中演说佛法。

而峨眉山夜有“圣灯”异景、日有“佛光”奇观,一片光明,故佛教徒们就认定峨眉山即是《华严经》中所称的光明山。

这样,民间传说与佛经记载不谋而合,于是峨眉山就与普贤菩萨结下了不解之缘。

普贤菩萨梵名三曼多跋陀罗,又译作遍吉菩萨,意思是身相与功德无所不在,精纯高深。

在大乘佛教中,普贤与文殊为释迦牟尼佛的两位胁侍,也就是辅助佛教化传道的菩萨。

普贤侍右,主持定德门;

文殊侍左,主持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实践)和解(理解)并进,定(禅定)和慧(智慧)双修。

普赞主要在对佛以及众生的礼敬、修行、护持等仪式上面尽心尽力,是行为举止上奉持佛法的代表。

普贤菩萨曾发过大愿,要弘扬佛法,所以尊号为“大行菩萨”。

普贤菩萨的坐骑是一头六牙白象。

普贤的标准形象为着菩萨装,手执如意,坐于白象背上的莲花台。

据佛经说,六牙表示六种到达彼岸的方法: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峨眉寺庙峨眉山现存大小寺庙约有5O余所,其中可游的寺庙主要有报国寺、万年寺、洪椿坪、仙峰寺、伏虎寺、洗象池、遇仙寺、金顶、雷音寺、白龙寺等10余处。

这些寺庙经历代建筑修葺,又各具特色。

诚如明人诗云: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云烟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

”峨眉山寺庙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其一,每一寺庙内皆供有普贤菩萨像,这主要因为其是普贤道场;

其二,每一寺庙前都有一座“山王庙”,内塑脚踏黑虎的玄坛神赵公明,即《封神演义》中曾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后身跨黑虎助纣为虐、死后被姜子牙封为“财神爷”的玄坛神赵公明——相传峨眉山中多有虎患,祀赵公明可伏虎。

事实上,这也是峨眉山佛道相争、佛道并存的一种残存形式。

入山第一寺——报国寺报国寺在峨眉山麓,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又是登山的大门,被称为“入山第一寺”。

报国寺古称会宗堂,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光道人主建,原址与伏虎寺隔溪相对。

庙中供奉普贤、广成和楚狂,取三教会宗之义,故名会宗堂。

清顺治年间,闻达和尚重建,迁到大光明山麓,即今址。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改今名.现寺门匾额“报国寺”州字,就是康熙皇帝御题,大臣王藩手书的。

古刹赏楹联在报国寺山门上有副对联:

凤凰展翅朝金阙;

钟馨颇闻落玉阶。

这是对报国寺形象的描写。

因为报国寺坐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丽吉祥,振翅欲飞的金凤凰。

雄伟的建筑报国寺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

殿宇结构自然,依次是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和藏经楼,殿堂倚山因势,一殿高出一殿。

建筑为框架式结构,庭院式布局。

殿堂两侧有僧寮客舍,周围环绕着吟翠楼、待月山房、花影亭、七香轩等庭院,园林建筑。

布局严谨。

喜笑颜开弥勒佛福三寻第一殿为弥勒殿,内供一尊高2米的弥勒像。

他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看见他的人,即使有再大的烦恼,也都会被他的笑容所感染。

这也正应了门上的对联:

看他皤腹欢颜原是菩萨化相;

愿尔清心虑尘去睹金顶祥光。

大雄宝殿报国寺第二殿为大雄宝殿。

中供释迦牟尼佛,金色庄严,两旁列十八罗汉。

均高1.5米,为彩绘金身泥塑像。

这些佛像都是保存下来的文物,具有唐宋造像遗风。

七佛殿七佛殿为第三殿。

殿中并坐七佛,丈六全身,从左到右依次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释迦牟尼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和迦叶佛。

七佛像系清朝光绪年间隆德法师所塑,均盘腿坐莲,造型庄严。

近年重新装金彩饰,光彩夺目。

报国寺寻宝报国寺内珍藏很多文物,在藏经楼楼上堂中正壁上挂着元赵孟頫书写的《王右军兰亭序》大条幅,玻璃橱里有郑板桥的山水画,徐悲鸿的《达摩祖师》和康有为的书法《赠龙华寺上人诗》等。

在大雄宝殿左面陈列着历代名书画,有赵孟頫的条幅、徐悲鸿的花鸟、齐白石的芋头、张大千的墨荷、日本人松祷的山水,都独具风格。

右面陈列室展出峨眉山附近如符溪、双福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铜矛、铜镞兵器等文物。

此外还有高2.8米、重12.5吨的莲花大铜钟,悬挂于报国寺对面小山上的圣积晚钟亭内,明代铸造,被誉为“天府钟王”。

密林藏伏虎——伏虎寺关于伏虎寺名称的来历,民间有很多说法。

一种说法是,寺后的山形像蹲伏的老虎,所以取名伏虎寺;

另一种说法是,建寺以前,这里恶虎为患,于是僧人建立这座寺庙,定名伏虎,取“镇伏恶虎,以免祸患”之意。

伏虎寺又名虎溪精舍,初建于宋代,寺几经兴废,清顺治年间重建。

清康熙年间,寺里的第二代住持寂无和尚在伏虎寺周围广植榛、楠、杉、柏等树木,并按大乘经字数,每字植一树,共植楠杉柏十万零九千多株。

根据佛经典故,取名为“布金林”。

所以寺周古木参天,浓阴蔽日,是名副其实的“密林藏伏虎”。

奇观探秘尽管伏虎寺所有殿堂都被高大浓密的林木所遮掩,但屋顶却从来不积存一片落叶败枝,始终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堪称一绝。

因此伏虎寺又得了一个“离垢园”的别名。

为此康熙帝还专门题赐“离垢园”三字以道其神奇。

据分析,这种奇特的现象是因为伏虎寺处在群山环抱中,山风吹过这里,形成环形气流,在屋顶旋转吹拂,正好将这些落叶都吹走了。

佛家之宝——华严塔伏虎寺大雄宝殿左侧塔亭里的华严塔,铸造非常精美。

原存圣积寺,故称圣积寺铜铜塔,又因塔身铸有《华严经》全文,所以又称华严塔。

塔通高5.8米,为十三级楼阁式铜塔。

正面有塔门,门额上铸“南无阿弥陀佛华严宝塔”,两侧联文是:

“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法界有有情,同生净土。

”塔身上下共铸佛像4700尊,佛像间又铸《华严经》一部,计195048字。

塔刹为葫芦形,是一座兼具中国古代亭台建筑风格的佛像艺术作品。

造型生动的五百罗汉塑像伏虎寺内,还有五百罗汉彩塑金身造像,金光灿灿造型生动,是峨眉山佛教造像中的佼佼者。

老树闻佛法——洪椿坪洪椿坪寺门的一副对联说出了寺名因缘:

椿寺八百年老树低头闻佛法;

坪登数百丈众生合掌悟禅机。

红椿寺前有三株高大的洪椿古树,其中一棵是清代康熙年间寺宇失火时烧毁的枯树,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依然傲立不朽;

另一棵在高岩边,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

最后一棵在寺门左侧的密林中,至今仍存。

此洪椿经专家鉴定,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视为长寿树。

这也正是洪椿坪名字的由来。

洪椿,属栋科落叶乔木,可几人合抱,有三四丈高。

传说,五百年开一次花。

五百年结一次果。

“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洪椿晓雨“洪椿晓雨”是洪椿坪特有的自然奇景,它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这里由于环寺皆山,林密森森,阳光很难穿透树阴,所以空气湿度大,水蒸气不易散发。

每当炎夏清晨,湿润的空气便凝聚成霏霏细“雨”飘向寺宇庭院,而四周林中,更是蒙蒙一片,并有淅淅“雨”声。

其实,所谓“晓雨”并不是雨,而是林中饱和的湿气经过凉夜冷却后形成的雾水。

“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象。

天下第一长联洪椿坪楹联众多,且品位较高。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内煮乾坤”。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等,寓意深刻。

发人深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门坊上的双百字长联:

峨眉画不成,且到红椿,看四壁苍茫;

萤然天池荫屋,泠然清音当门。

悠然象岭飞霞,皎然龙溪溅雪;

群峰森剑笏,长林曲径,分外幽深。

许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

许多琪花瑶草,锦彩斑灿。

客若来游,总宜放开眼孔,领略些晓雨润玉,夕阳灿金,晴烟铺锦,夜月舒练。

临济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

远哉宝掌住锡,卓哉绣头结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众静安居,净业慧因,毕生精进。

有时机锋棒喝,蔓语抛除;

有时说法传经,蒲团参究。

真空了悟,何尝障碍神通,才感化白犬衔书,青猿洗钵,野鸟念佛,修蛇应斋。

这副对联应对工整,文采飞扬。

上联写“洪椿晓雨”的峨眉秀色,下联写临济宗祖师的开山功绩,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的180字对联还多20字,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长联。

古刹寻宝洪椿坪藏经楼内中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悬挂于楼内的一盏七方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

它高近2米,直径1米,七方翘角,上下刻有有几百尊佛像。

七方角柱上有九龙盘柱,上面还刻有云龙怪兽以及神话故事图案,是世间罕有的艺术珍宝。

灯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处,亦不多见。

七方千佛莲灯设计巧妙、工艺精湛,令人称颂,是寺内珍藏的艺术珍品之一。

据说,洪椿坪原名千佛寺,就是因为这座千佛莲灯而得名。

游客必到之处——锡杖泉在洪椿坪上有一泓清泉,人称“锡杖泉”。

关于这个“锡杖泉”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明代时的洪椿坪香火逛盛,僧众云集,寺僧人数多时高达千人以上。

但寺庙里缺水,寺院住持德心禅师持杖祈祷,用锡杖凿岩引水,他的做法感动了天池仙女,就给这里送来了一股清泉。

时至今日,锡杖泉依旧四季不枯,甘甜清冽。

到此的游客一定不要忘了尝尝这天池之水。

无梁砖毅——万年寺万年寺位于峨眉主峰以东观心坡下的开阔台地上,该寺最早为晋代高僧慧持(净土宗奠基人慧远之弟)所建,明万历皇帝赐无梁砖殿题额“圣寿万年寺”,此后便一直称为“万年寺”。

特色建筑——无梁砖殿万年寺内建筑雄伟,其中最著名的是弯顶方形无梁砖殿,由明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命当时住持福登修建。

殿外部通高16米,边长5.7米,顶上建有5座小型白塔,象征金刚界五方如来,另有4只吉祥兽。

这一标新立异的建筑据说是由一位久居印度的西藏喇嘛设计建造的。

除大门外,全殿未用一梁一木。

全用砖块砌成,所以称为无梁砖殿。

殿内四壁布满佛龛,内供铜佛、铁佛。

穹顶彩绘四位飞天仙女,各抱琵琶、箜篌、芦笙、笛子,姿态灵动如生。

无梁殿上呈半圆形,中空穹隆顶,下方为方形顶座,象征天圆地方。

由于它的殿顶像一口圆圆的铁锅盖在上面,所以大家都叫它“锅儿顶”。

在锅儿顶上,还竖了一个红色宝顶。

关于这个“锅儿顶”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从前,峨眉山上来了师兄弟两个木匠,他们都是神匠鲁班的徒弟。

这天,来了两个和尚求他们修庙,一个要修一座有天下最大佛像的庙。

师兄说:

“乐山凌云山上有天下最大的大佛,你就修座大佛寺吧!

”另一个和尚要修一座千年不毁、万年不塌的寺庙。

师弟说:

“寺庙永不毁,香烟万年长。

你就在这峨眉山上修座万年寺吧!

”和尚走了以后,两兄弟分好工,师兄修大佛寺,师弟修万年寺,两人定在狗不咬的时候动工,鸡叫的时候完工,看哪个修得又快又好。

二人商量已定,夜深就动工了,因为夜深时是狗不咬的时候。

师兄把他全身的技巧都用了出来,这边师弟也使出了从师父鲁班那里学来的全部本领。

他汇集了峨眉山各个寺庙的特点,设计出了万年寺雄伟壮丽的七重宝殿。

最后修到第七重普贤殿时,木料和瓦都用完了,只剩下一些砖头。

于是,他把砖一层一层往上砌,这砖殿越砌越高,眼看快盖顶完工了。

这时,远远传来了鸡叫声,天快亮了,可是料都用完了,殿顶还没有盖好。

师弟十分着急,正在这时,忽然听见厨房里大师父做饭的声音。

他灵机一动,连忙跑到厨房里,提起那口做饭的大锅,就爬到殿顶上一盖,不大不小刚好盖严。

他再用胶泥糊在锅底上,又在锅的里曲刷上灰粉,画上飞天,在锅外面也刷上白灰粉,还在上面竖了一个红色宝顶。

宝顶四周塑上了狮、虎、羊等神兽。

就这样师弟用大锅盖成了一个别致的殿顶。

从此万年寺砖殿就成了现在这个上圆下方的样子。

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把那圆顶叫做“锅儿顶”。

普贤骑象铜像普贤菩萨骑象铜像安置在无梁殿内。

这座像是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赐金3千两、铜30万斤铸成的。

铜像通高7.35米,佛像与白象各占一半,白象身长4.7米,铜像总重62吨。

这尊铜像菩萨体态丰满,头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情庄重,趺坐于象背莲台上。

大象造型逼真,口含六牙,四肢健壮,卷鼻舒尾,足踏莲座,似欲起步远行。

正因为这座佛像,万年寺也就成了普贤道场中心。

峨眉山佛门三宝万年寺珍藏有“峨眉山佛门三宝”:

刻有梵文《阿含经》的贝叶经(系明代高僧从缅甸请回)、迦叶佛牙(系南宋僧人从锡兰请回)、“普贤愿王之宝”御印(明代万历年间皇帝亲赐)。

鸣声优美的弹琴蛙在万年寺周围的山溪中和殿前的水池内,还栖息着一种峨眉山特有的“弹琴蛙”。

关于这个弹琴蛙,民间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

唐朝时候,峨眉山万年寺有一个和尚叫做广浚,很会弹琴。

他的琴声十分优美,每当他弹琴的时候,周围树林里的山雀。

昆卢殿旁边池塘里的青蛙,都停止了呜叫,静听这悠扬的琴声。

有一次。

大诗人李白被广浚和尚琴声吸引了,临走时,还写了一首诗,这就是著名的《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烽;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随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为广浚和尚弹琴题诗的事传出后,广浚和尚的名声就愈来愈大了。

许多诗人、画家来到峨眉山,都要到万年寺听广浚和尚弹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听琴台。

有一天黄昏时候,广浚和尚像往常一样,焚起檀香,抱着绿绮琴弹起来。

忽然看见一个身穿绿色衣裙的姑娘,倚在门外听琴。

和尚感到很奇怪,就问道:

“你是哪家的姑娘,在此听琴?

”绿衣姑娘含羞答道:

“我家就在寺旁,自幼喜欢弹琴。

今天是师父的琴声把我引来了。

”从此以后,和尚每次弹琴,绿衣姑娘就来听琴,有时也带着琴来请师父指点。

后来,广浚和尚去世了,绿衣姑娘也不再来了。

但是每当黄昏的时候,庙里和尚仍然听到昆卢殿后面的听琴台有琴声传来,都感到很奇怪。

后来才发现是一群青蛙正在呜叫,叫声与广浚和尚的琴声相似。

这时大家才知道广浚和尚弹琴时,前来听琴的绿衣姑娘,就是青蛙变的。

它从广浚和尚那里学会了弹琴,和尚死后,它就继续弹出优美动听的琴音。

于是人们就给这种青蛙取名叫“弹琴蛙”。

第一山碑万年寺内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峨眉佛光——金顶金顶是峨眉山的主峰,高3077米。

金顶最早的寺庙建于东汉,称普光殿。

殿后的最高处,原有一座明代万历年所建的“永明华藏寺”,全殿的门窗柱瓦、壁墙顶盖,全部用掺金的黄铜铸造,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金顶”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万盏明灯朝普贤峨眉山自古便有“万盏明灯朝普贤”的说法。

每当无云又无月的夜晚,站在金顶,就会看到遍布山坡上的点点萤火。

忽明忽暗,凌空飞舞,这就是峨眉奇观——“圣灯”,这些圣灯,其实是矿石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可燃性气体的自燃现象,也就是俗你的“磷火”。

神奇的峨眉佛光峨眉佛光又称峨眉宝光,出现在金顶处。

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此光。

因为佛光是菩萨头上放射出的救世之光,是吉祥之光。

午后和夕阳西下时,若在金顶睹光台(舍身崖)俯身卜望,会发现自己的身影忽隐忽现于云雾构成的“屏幕”上,并有五彩光环绕在自己的身影周围,犹如菩萨头上的佛光,烨烨生辉。

而且“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即使两个人拥抱在起,每个人也只能看到各自的身影。

这便是令人惊讶而叹为观止的峨眉佛光。

其实,所谓“佛光”乃是阳光和云雾所生成的光学现象。

当阳光从观察者背后照射到浩荡无际的云海上面时,深层的云层就把阳光反射回来,经浅层云层的云滴或雾粒的衍射分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彩色光坏。

屏幕似的云雾便将人影映出来,成了“峨眉宝光”。

游客须知金顶有四大奇观,即云海、日出、圣灯和佛光。

其中尤以圣灯和佛光为峨眉山所独有。

当然,由于佛光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山顶睛朗无风,云海顶面平荡、阳光斜射等多种条件,所以出现的机会很少,一年中平均出现60多次。

多的时候一年出现80多次。

登峨眉山观佛光的最佳时间应在12月至3月期间的晴天下午。

普贤骑象杳何之——洗象池洗象池原名为初喜亭,意思说从九岗子越钻天坡,见地势开朗,游人为之一喜,因此地名叫“初欢喜”,可是出了洗象池,还有罗汉坡、连望坡,真是累人,故又名“错欢喜”。

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在此建寺,原名“天花禅院”。

后因寺内有一石砌的六方形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洗浴其象而后升举,以后即改名洗象池。

池旁又有一石,高阔二丈,为“升象石”;

石上小井,不涸也不溢,令人称奇。

池边石栏上刻一石象,状若汲水。

古刹赏对联洗象池寺门两旁的对联是:

台谢花飞绿树稠;

石桥水隔红尘香。

大雄宝殿内供普贤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后供泥塑“西方三圣”,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

殿门这副联语,就是对这里的赞颂:

妙相庄严花雨曼陀纷桔彩;

峨眉耸翠香焚宝篆霭慈云。

峨眉圣景——象池夜月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漂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静,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

所以,“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昔人有诗曰:

普贤骑象杳何之,胜迹空余洗象池。

一月映池池映月,月明池静寄幽思。

描绘了一幅月池象影,天水一色的动人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