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71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练习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下图所示:

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A3+BA3=B2+3A2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2.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秤取10.5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位置(且移动游码),会导致秤取的氯化钠偏多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通电电解水时,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会导致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小于2:

1

3.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4.扬州公园内有许多饮水机,可取水直接饮用。

其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为化学变化

B.紫外线照射可以杀菌消毒

C.该水可直接饮用是因为没有化学物质

D.超滤膜可以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物质

5.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变成游离态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氧气变成液氧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

6.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Fe

B.Ca

C.Si

D.Al

7.下列初中常见实验操作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出去CO中CO2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排水法收集气体

D.

过滤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9.工业制盐酸的原理是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即得盐酸。

下图是氯气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0.朱砂又名辰砂,是天然的硫化汞(HgS),具有鲜红色泽,很早就被人们作为颜料使用。

我国殷墟出上的甲骨文上涂有朱砂。

下图是汞和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

B.质量相等的汞和硫,汞比硫所含的原子数目少

C.汞和硫都是非金属元素

D.汞单质的熔点比硫低

二、填空题

11.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其实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用所学的化学如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成问题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问题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其原因是______。

冰与水的共存物是纯净物,其原因是______。

中和反应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比如:

洒在地里的熟石灰也可以改良硫酸型土壤,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个氮分子________;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是______.

(3)A、B、C、D表示四种物质中,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每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②反应后,生成C和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应为______。

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和C属于氧化物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13.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填序号)___。

(2)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___。

(3)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填序号)___。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___。

(5)若E为氧元素的一种粒子,请写出这种粒子的化学符号___。

(6)近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中错___

A镉的原子序数是48 B镉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镉的元素符号是Cd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

三、实验题

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装置A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请你将该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改正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常温下制取氢气,可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

(4)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探究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先点燃酒精灯,可观察到弯管2处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弯管1处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可观察到弯管2处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推测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Ⅱ、探究微粒的性质

资料①:

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氯化铵(NH4Cl)固体,写出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资料②: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a、b、c三个标记。

实验开始时同时挤入浓氨水和浓盐酸,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选填“a”“b”或“c”)。

四、简答题

15.读图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请你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图A、B分别是水分解示意图和水汽化示意图,图C是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D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图B水汽化是_____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图A、B所示的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

(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3)C和D属于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4)小敏同学说D原子和硫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简述原因_____;

(5)D原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其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6)水通电分解能产生氧气,将红磷放入该气体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6.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

①白磷的燃烧最低温度为40℃;②带刻度玻璃管读数从上往下增大。

I.实验步骤

(1)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

往管B中加适量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胶塞,调整管B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现象:

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如图2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0。

(3)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现象:

_________,若白磷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则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

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1(如图3所示)。

(4)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2。

Ⅱ.实验评价

(5)与教材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

(写一条)。

(6)若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Ⅲ.数据记录与处理

(7)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

V0/mL

V1/mL

V2/mL

管A中氧气所占的体积(mL)

管A中空气的体积(mL)

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数值列式即可)

 

1.87

 

8.02

 

31.60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平均值。

六、计算题

17.小王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用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现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

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乙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⑴ 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填字母序号)______。

a.MN段         b.NP段          c.PQ段

⑵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⑷ 现要制取4.8g氧气,试计算:

至少需要加热多少克氯酸钾固体来制取?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