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74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docx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

 

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

小学教育(语文方向)

 

2012AnnualGraduationThesis(Project)oftheCollegeUndergraduate

 

Discussiononfamilyeducation'sadverseeffectsofpupils'psychologicalhealthanditsmethodsandcountermeasures.

 

Department: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

Major:

PrimarySchoolEducation(Chinese)

Grade:

2008

Student’sName:

Zhonghuixian

StudentNo.:

0840*******

Tutor:

Zhangzezhi

 

May,2010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钟慧娴日期:

2012-5-10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琼州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钟慧娴指导教师签名:

张泽智

日期:

2012-5-10日期:

2012-5-11

钟慧娴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主席(组长)

 

摘要

健康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这就要求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而且还要健康的心理。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更需要培养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去承担历史的责任。

面对小学生中出现了种种心理疾病,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更为重要,孩子上学以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

营造温馨、和谐、健康、文明、民主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

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构成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因此,我们就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分析,主要从家庭环境出发,研究和探讨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依据这些影响探究各种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给小孩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文明、民主的家庭环境,帮助小学生陪养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有良好心理的小孩,以便儿童身心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父母

ABSTRACT

Aseveryone’sbasiclivingcondition,healthmeansnotonlyahealthybody,butalsohealthpsychology.Inordertobearthehistoricalresponsibility,personswithhealthyphysiqueandsoundpersonalityarerequiredbythesocialdevelopmentandhumanprogress.Inthefaceofallkindsofmentaldisorder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it’surgentandimportanttocultivatetheirhealthypsychology.Childrenneedtoreceiveeducationfromschool,familyandsocietyaftertheygotoschool.Buildingawarm,harmonious,healthy,civilizedanddemocraticfamilyenvironmentplaysanimportantroleinformingstudents’healthypsychology.Familyischildren’sfirstschool,itisalsoanimportantplacetocasttheirgoodcharacterandpersonality.Familyenvironmentcanaffectchildren’shealth,academicachievementandeventheirmentalhealthdevelopmentdirectly.

 Inmodernsociety,familyeducat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bigeducationsystem.Greatemphasizeshouldbeattachedtooneproblemincurrentmentalhealtheducation,thatishowtoletfamilyeducationplayit’simportantroleintheconstructionofcomplete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network.Therefore,wewillstudyandanalyzethepsychologicalhealthofprimaryschoolstudentsfromtheirfamilyenvironment.Wewillalsolearnthedifferentaffectofprimary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indifferentdegreefromdifferentfamilyenvironmentsandtrytoexplorevariousmethodstocultivateprimaryschool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basedontheseaffects.Creatingawarm,harmonious,healthy,civilized,democraticfamilyenvironmentandhelpingtocultivatethemtobepositiveandhealthypsychologicalchildren,soastomakethechildrentogrowupcomprehensivelyandhealthily.

Keywords:

 familyeducation, primaryschoolstudents, mentalhealth, parents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内涵…………………………………………………………1页

1.1家庭教育的含义及其特性和重要性………………………………1页

1.2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和长期性 …………………………………1页

1.3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性 ……………………………1页

1.4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1页

第二章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的误区……………………………………………1页

2.1家庭观念片面………………………………………………………1页

2.2家庭教育方式………………………………………………………2页

2.3家庭气氛的不和谐…………………………………………………2页

第三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3页

3.1教育观念重智轻德 ………………………………………………3页

3.2父母离异……………………………………………………………3页

3.3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4页

3.4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5页

3.5父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5页

第四章矫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做法……………………………………………6页

4.1主动亲近孩子………………………………………………………6页

4.2对孩子做的事要积极地评价………………………………………6页

4.3给予孩子爱和尊重…………………………………………………6页

4.4要以身作则…………………………………………………………6页

第五章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6页

5.1健康、文明的家庭气氛是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首要条件 ………6页

5.2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重要条件 ………7页

5.3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是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必要条件 ………7页

5.4端正教育观念 ……………………………………………………8页

5.5鼓励儿童积极的交往 ……………………………………………8页

5.6培养儿童的角色意识 ……………………………………………9页

参考文献…………………………………………………………………………9页

致谢………………………………………………………………………………10页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内涵

1.1家庭教育的含义及其特性和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是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1.2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和长期性 

  我们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

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伴随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

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大得多。

 

1.3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性 

  颜之推说: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泽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①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相互交织着,家庭中的多种因素,如自然结构、经济结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活习惯等均会在耳濡目染中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同时,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他们的人生态度、性格脾气、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处世方式是儿童最直接、最经常的仿效榜样,儿童的心理发展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1.4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场所和时间,家长主要是通过生活过程有意无意的引导要求儿童,并对不合理的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同时,个体生活的基础在家庭,个体在家庭中的言谈举止在父母面前一览无余,父母能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子女。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实际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第二章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的误区

据调查在我国大部分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全面的发展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家庭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

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小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幼小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

有些家长在内心深处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不是对下一代负责而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或其他私利,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即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资质能力兴趣和其他个性特点。

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时他们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棍棒惩戒,从利己主义的教育观出发去教育孩子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2家庭教育方式

在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有突出的两种形式:

溺爱型与放纵型。

溺爱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

放任型以放任为特征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有的家长对孩子持冷漠态度甚至歧视凌辱,这会使孩子的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悲观失望敌视抵触情绪大甚至故意在家庭学校制造事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以上这些错误的家教方式,降低了父母的威信,破坏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正常的感情联系,这样的教育无法变为孩子的内在需要,不能发生深刻持久的效力,同时还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

2.3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联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家庭气氛,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质。

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

由此可见,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第三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1教育观念重智轻德 

为人父母者,都期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能够立足社会,获得发展,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过高质量的生活,幸福地度过一生。

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说过:

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两位教育家的名言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下一代的优良人格,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核心都是培养优良人格。

在应试教育“考试至上”观念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个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以为然,认为智力发展才是关系子女一生发展的实用能力。

大众传媒的家教热、各种培训热、择校热等问题说明了家庭对子女智力教育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一项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中,当问及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及“你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事情?

”时,68%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才是子女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殊不知父母把子女培育成“人中之龙”的过程中要先成“人”,而人格及道德品质是成“人”的重要因素。

 

3.2父母离异

离婚,对成人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过程,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父母离婚时,无论孩子年龄大小,对他们心理上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幼儿会表现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心情抑郁烦闷,表现出悲哀、害怕、愤怒、失落、拒绝、孤独、抑郁以及问题行为等。

完整家庭子女与离婚家庭子女比较,在情绪、学业、智力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

个案:

学生姜某,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了美国,直到现在还没见过父亲,也没有父亲的消息,自出生以来,就经常看到母亲及外婆唉声叹气的面孔,养成了小孩孤僻、内向、小气及斤斤计较的性格。

自己做不好,还为了一点小事经常向老师报告。

成绩不差,但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脸上很难见到笑容,我多次跟家长联系,提醒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也经常找她谈话,表扬她的优点(朗读水平较高),也提出不足之处:

过于自卑、老是以为别人瞧不起她。

经过多次谈话及她妈妈的配合,孩子性格开朗了不少。

3.3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教育儿童是由家庭负责,或者也可以说,由父母负责。

”②家庭生活矛盾不仅会导致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影响着子女的健康。

试想,一个孩子经常处在一个喧哗紧张、充满火药味的环境中,能够做到平心静和、无忧无虑地进行生活和学习吗?

日积月累,对孩子的的身心健康势必受到伤害。

颜之推说: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泽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是说小孩从小时候就是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成员相处久了,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

学生陈某,有一个很富有的家庭,父亲是做生意的,母亲在家带孩子,原以为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学习,可成绩一直很差。

叫他家长来,他母亲一见老师就哭,说这小孩每学期都是开学第一周肯定要叫家长去,因为不完成作业。

找他谈话,他说:

“老师,别看我家庭条件好,其实我的心里很苦”。

原来他爸爸经常不回家,回来就跟妈妈吵架,吵完架就走了。

做母亲的只好拿小孩来出气,用打骂来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干脆不管孩子,经常自己去打麻将,小孩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又不愿意跟家长沟通,觉得学习好坏都没关系,来学校只是打发日子。

最幸福的是放寒暑假可以回老家跟爷爷奶奶团聚,在他们那里才感到自己受重视,有人疼爱。

可见,父母整天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多深入。

在夫妇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孩子从与家人相处中得到的只是反面经验:

他总是看到并感到父母之间那种互相敌视的、不和睦的关系,他会变得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够存在友好的亲切的关系。

他会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感到悲观失望,因而也就不会去吸取同他人共事与合作的正面经验。

这一切,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是伴随终生的影响。

3.4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气吃亏而包揽一切,忽视了子女探索周围环境的正当要求,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

有的对子女过分迁就,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以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

学生扬某,父母都是单传,处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

从小他就娇生惯养,有求必应,是家中的小皇帝。

在学校,遇什么事都不会处理,连最简单的劳动都不会。

有一次集体劳动,安排他抹玻璃窗,之前我手把手教他,到劳动结束,我过去一看,玻璃窗不但没擦干净,人却搞得满身是水。

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只得另叫学生再擦一遍。

类似情况,常有发生,经常成为同学的笑料。

找家长反映,让该生在家适当地做点家务劳动。

谁知家长却说:

“全家就这么一个小孩,只要他能读好书就行了,会不会劳动没有关系。

”这种观点严重影响了小孩的自理能力,培养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低能儿。

3.5父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中国五千年流传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许多家庭中仍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广东,许多家庭生了男孩就兴高采烈,把他视为掌上明珠;生了女孩就垂头丧气,视为赔钱货。

在教育问题上,明显有分歧,造成了男孩子过于娇横自大;女孩胆小自卑,他们这种心理,直接影响到在学校的表现。

学生卓某,生在潮洲。

由于当地封建思想严重,他父母在生了女孩之后仍不死心,非要生个男孩不可,当愿望达到时,也是这个女孩的苦日子即将来临了,不仅父母对她歧视,连比她小两岁的弟弟也经常欺负她,使她变得胆小自卑。

有一次班上举行“幸福是什么”的讨论会时,她边哭边说:

“我觉得父母不歧视我,弟弟不打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顿时,全班同学都流露出同情的目光。

可见,父母重男轻女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伤害。

此外,还有父母下岗、亲人生病、去世、家长教育子女态度不一致、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当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检讨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

其实,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这些因素造成父母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思想观念,意识行为,家庭氛围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因此,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当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友爱、富有亲情和情趣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家庭矛盾,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四章矫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做法

4.1主动亲近孩子。

与孩子一起活动、玩耍、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因为只有与孩子沟通好,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并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4.2对孩子做的事要积极地评价,让孩子树立自信心,逐渐做得更好。

4.3给予孩子爱和尊重。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神圣而伟大的,而能给予孩子尊重,他们便像得到莫大的恩惠而更努力地做好自己,切不能歧视、虐待、任意打骂。

4.4要以身作则。

注意自己的形象。

儿童处于模仿期,我们的胸怀、处事方式、原则,甚至姿势、言谈神态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因而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作为家长,应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健康、快乐。

第五章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5.1健康、文明的家庭气氛是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首要条件 

首先,要树立文明、向上的家庭意识,家庭意识就是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

文明、向上的家庭意识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

学校要有校风、班级要有班风、一个家庭也要有家风。

其次,规范正确的家庭行为。

良好的家庭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幼小的孩子常常会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从孩子的行为中,常常会看到家长的影子。

第三、提供基本的家庭物质。

丰厚的家庭物质条件或许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但贫寒的家庭生活条件亦利于孩子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逆境成材。

作为父母,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但有时,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练,这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③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