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7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除法》单元计划

一、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

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

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

笔算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试除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学生已具备的能力:

有一定的估算口算和笔算能力。

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五、单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独立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用 

如何进行试商?

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 

●交流信息●比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

 

七、课时划分

买文具……………………………………………………………2课时

参观花圃…………………………………………………………2课时

秋游………………………………………………………………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1课时

路程、时间、速度………………………………………………2课时

练习六……………………………………………………………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买文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思想,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正确解决商的定位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

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

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

 (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 

(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

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

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1)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

鼓励算法多样化。

 

(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3)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

“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强化笔算除法的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师再次讲解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学生修正自己的竖式。

3、探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提出问题:

160元能买几个计算器?

还剩下多少元?

(1)先估算,在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2)指名在展示台上汇报

(3)交流试商的过程,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教师:

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是如何试商的?

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回答

4、归纳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关注:

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计算商的定位方法。

5、探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出示题目:

用竖式计算520÷40

(同桌讨论计算,教师巡视)

(2)学生展示竖式,交流计算过程。

(3)讨论交流试商以及商的定位方法。

说一说520÷40的商1是怎样确定的?

商1究竟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4)归纳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知识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四)、最后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七、作业设计

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想一想:

“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3、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   50×()<85    40×()<140 

60×()<306   6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4、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

) 

 

 

       

第二课时    

一、学习内容:

参观苗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参观花圃”的情境,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探究新知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自由回答获取的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2)月季花可以摆成几个三角形图案?

还剩几盆?

3、解决问题

(1)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

“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的算是吗?

(2)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把22看作20,20×7=140,20×8=160,所以商可能是7)

(3)探究笔算方法

学生试着笔算,看估算结果是否接近准确结果。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交流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且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

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数和商的最高位的?

教师:

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

教师提醒孩子们要注意验算: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验算,交流验算方法)

4、解决问题

(2)

(1)根据题意列式120÷18

(2)估算结果

(3)探究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120÷18,汇报笔算过程,重点交流商的位置和试商过程。

(4)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5)小结试商的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他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

(关注:

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5、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计算题856÷34

(2)试着笔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交流计算过程。

明确笔算方法。

教师:

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数和商的最高位的?

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

6、探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计算方法。

(1)出示计算题:

600÷29

教师:

下面试着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说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2)学生试商,汇报所遇到的困难。

(3)讨论明确算理。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

个位上要商0占位。

(4)学生独立完善竖式,同桌互评。

(5)归纳: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关注:

让学生先尝试,从而找到自己计算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试商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参观花圃

 

 154÷22=7600÷29=20……20

 

七、作业设计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

 

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

(一颗星) 

 70÷31=      381÷54=       272÷28=       89÷22= 

2、最大能填几?

(二颗星) 

38×(   )<243   42×(     )<213   

61×(     )<441   59×(     )<481  

3、森林医生(三颗星)P64页第四题。

  

 

第三课时

一、学习内容:

秋  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试商。

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改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情境图

教师:

这是实验小学师生秋游前等待出发的场面,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2、导入

教师:

如何安排出游的车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师生们在秋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提问。

结合所获的数学信息,您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合理即可)

2、引导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

三年级共有192人,他们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教师: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

如何列式,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重点说明列式的原因。

求需要几辆车就是要求192里面有多少个24,列式为192÷24)

教师:

你能估一估这道题的结果吗?

是如何估计的?

学生用竖式计算,体验试商过程。

汇报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除数与商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了什么?

应该怎么办?

同桌合作,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

(明确把除数24看作2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用四舍法试商,把除数看小了,商容易偏大)

独立完善竖式。

(2)课件出示问题:

四年级学生一共有184人,他们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教师:

请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原因。

教师:

估一估需要几辆车,并说一说估算过程。

教师:

用竖式试算

A、请同学们独立计算

B、思考:

教师发现有的同学在计算时,余数等于除数,这说明了什么?

应该怎么办?

C、讨论交流:

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商3小了,改商4

D、展示竖式计算结果

3、回顾试商过程,小结试商的方法

教师:

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那些困惑?

是如何解决的?

教师:

讨论

A、什么时候商会小?

B、除数与商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了什么?

C、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说明了什么?

小结:

商大了要调小,商小了要调大,这就是“调商”

4、看一看,说一说,进一步体验试商过程。

(1)课件展示624÷13的计算过程,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在试商的过程中,有时候不能一步找准,需要多次调商。

(2)思考讨论:

试商时什么时候商会小?

什么时候商会大?

(关注:

让学生经历自由试商的过程,让学生在估计、讨论、试算、交流中,明确试商的关键。

(三)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秋游

192÷24=8(辆)184÷46=4(辆)

试商:

四舍,商偏大,要调小。

五入,商偏小,要调大

 

七、作业设计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

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2、完成73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3、完成73页第2、3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

 

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

 

4、 完成74页第5、6题。

 

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

一、学习内容:

练习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

 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师: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

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4、“商的个位是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次明确个位上商0的算理)

(二)基本练习  

1.口算比赛。

 

2.同桌一组完成75页第1题和76页第5题。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三)综合练习          

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

 完成75页第2题。

   

2.填一填。

 

完成76页第4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

3.想一想,算一算。

 完成76页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4、联系实际,运用数学  

完成75页第3题。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

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

) 

5、趣味数学  

学生完成76页第7、8题。

 

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

   

(四)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

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

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五)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商的位置:

七、作业设计

第五课时

一、学习内容:

商不变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清楚地描述商不变的规律。

能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验证、概括中经历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学习和探索成功的乐趣,增强简便计算的意识。

三、学习重点难点:

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之前我们探索发现了乘法中的数学规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

那么除法中是否也蕴含着一些规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和发现吧。

(板书课题:

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学习

1、探索规律。

(1)计算并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8÷2=448÷24=2

80÷20=424÷12=2

800÷200=46÷3=2

(2)学生观察,汇报发现

(3)仿写算式。

你能照样子写出一组算式吗?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仿写,汇报交流)

(4)改写算式。

8÷2=4

(8×10)÷(2×10)=4

(8×100)÷(2×100)=4

同意吗?

尝试把第二组算式改写,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中的规律。

(5)举例验证发现

A、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同桌验证一下。

B、你们的发现成立吗?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

6÷3=2

24÷12=2

48÷24=2

120÷60=2

(引导学生先把第一个算式分别同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算式比较,再把第四个算式分别同第三个第二个第一个算式比较,使学生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6)总结规律

A、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商不变的规律。

B、质疑: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商还不变吗?

(关注: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计算,观察后发现规律,再用例证来验证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2、运用规律

(1)用竖式计算350÷50

A、学生试算(引导学生把350÷50变成35÷5来计算,并说明理由)

B、课件演示。

(2)解释算理

A、出示教材77页最后一个版块的情境图

B、组织学生讨论被除数和除数变化的依据。

C、汇报交流

(3)简算400÷25

A、思考:

如何能使计算简便?

B、简算并汇报简算过程。

(三)、小结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8÷2=448÷24=2

80÷20=424÷12=2

800÷200=46÷3=2

(8×10)÷(2×10)=4

(8×100)÷(2×100)=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七、作业设计

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

 

9÷3= 9÷3= 

27÷9=90÷30= 

 81÷27= 900÷300= 

 

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

 

3、第2题:

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

 

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

为什么?

 

 

第六课时

一、学习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速度的含义,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探索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将三者的关系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三者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暴风雨中的电闪雷鸣吗?

谁来说一说,当时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吗?

教师:

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与速度有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情境图。

猜一猜谁能赢?

2、探究比较方法。

(1)小兔子和松鼠谁更快?

(2)小组讨论:

要想知道谁更快,要比较是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

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3)汇报。

结合学生汇报,用课件展示相关算式。

3、认识速度

(1)速度的意义。

A、题中的280米,240米叫什么?

4分,3分叫什么?

B、想一想,路程÷时间表示什么呢?

(2)认识速度

A、介绍速度以及单位。

说明1分1秒1时,都叫时间单位,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米/分,表示速度单位,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的表示方式有所不同,读作:

米每分。

B、说一说速度

小兔平均1分走80米,小兔的速度就是80米/分,你能说出松鼠和猴子的速度吗?

C、组织学生阅读教材79页的看一看,说一说,了解其他物体的速度。

(关注:

学生是否明确速度的意义,)

4、合作交流,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的关系

(1)明确数学信息

教师:

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

从左图可知:

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40千米,面包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

右图可知:

小男孩从学校到少年宫走路用了10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走60米。

(2)提出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A、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

B、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3)解决相关的问题

A、小组交流。

教师:

求时间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求路程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应该怎样列式?

B、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C、得出结论:

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

路程等于时间乘速度。

5、探究总价数量与单价的关系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明确数学信息。

教师:

哪个商店的黄豆便宜?

(2)认识单价

A、讨论比较方法

教师:

质量不一样怎么比较?

B、弄清总价数量以及单价的意义。

教师:

题中的12元,15元叫什么?

3千克5千克叫什么?

教师:

12÷3=4元,求的是什么?

6、明确总价数量单价,三者的关系。

教师:

结合刚才比较哪个商店的黄豆便宜时所列的算式,谁能说说怎样求单价?

小组讨论:

怎样求总价、数量?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总价等于单价乘数量,数量等于总价除以单价。

(关注: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