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992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9.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下《语文园地二》.ppt

语文园地二,读读写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敦厚夸张描述演绎布局和睦酷热激昂抽象韵味哄堂大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交流平台,蒙古族的那达慕,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是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译为”娱乐”或“游戏”。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的比赛摔跤、赛马和射箭。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日积月累,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上边撒落下来。

我走到大殿前拾起它们,发现花瓣边上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珠。

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的嫦娥撒落下来给我们的吧!

口语交际习作二,1,导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自己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民风:

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

一个民俗的风俗习惯。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2,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3,我国于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中规定,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定为全民法定假日。

4,春节,祭灶官扫尘办年货蒸年糕贴春联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拜年压岁钱赶庙会看花灯,5,考考你,说说下列古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

6,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7,水调歌头(节选)宋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9,将节日和对应的时间进行连线,农历九月初九,阳历4月5日前后,农历五月初五,农历八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10,归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国亡身陨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11,辨一辨:

这些习俗好吗?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12,发扬光大,优良,习俗,摒弃改革,不良,习俗,13,习作,14,习作内容1.可以写节日习俗。

2.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3.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4.所写的内容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15,习作要求:

民俗特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16,节日习俗,17,过春节啦!

18,春节的来历春节,在中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春节”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在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西周初年已经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交替之际人民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

汉武帝时期制定历法,以现今的农历正月为岁首,俗称过年。

民国时,改用阳历,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一年一度在新旧交替之际人民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

19,压岁钱的由来,古时候有一个妖怪叫祟,每年的大年三十的夜里就出来害人,还专门害小孩子,父母们很担心呀,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自己的孩子身边,一刻也不离开。

可依旧不管用。

传说妖怪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孩子们就会莫名其妙的得病然后就发烧。

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虽说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守不住自己的孩子遭到祟的袭击,可父母的心还是这样,就这样一年一年的就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呀就是守祟。

20,可是这与压岁钱有什么关系呢,据说有对老夫妻,怕妖怪来害自己得孩子,就放了八枚铜钱在孩子枕头边上,晚上妖怪来了,却被这八枚铜钱吓跑了,于是大家从此纷纷效仿。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个大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所以被称为压岁钱了。

21,除夕的那些事,“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22,送神扫尘备年货农历12月23日,旧俗叫送灶神日,这天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

人们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

希望他“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

民间传说灶君是个大老粗,怕他讲错话,故祭品有用糯米做成的糕点,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许他乱说。

灶君升天后到大年初一清晨才回来。

相传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祸,故广东的农村至今仍很重视送灶神。

春,节,23,开门拜年正月初一是新年,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人小孩都穿上最好的衣服,见面多道“恭喜发财”,互相祝福拜年。

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但广东人却把这一天引申为一年。

时时处处小心、图吉利、忌丑话、避错事。

偶然说半句不吉利的话,也立即补上几句补救:

“逢凶化吉”、“丑事不灵,好事灵”;不小心摔破一个碗碟,马上补上一句:

“落地开花”、“花开富贵”。

春,节,24,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25,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26,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27,过“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因“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又以奇数为阳。

所以端午又叫端阳、端五、重五、重午,民间俗称“五月节”。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赛龙舟,吃粽子,2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9,中秋习俗,中秋月饼,中秋赏月,30,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31,服饰,32,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kn)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33,34,35,36,四季都穿长袍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37,腰带防风抗寒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

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

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

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

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38,饮食,39,40,不同颜色各有象征袍子的颜色,男子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

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在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时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黄色被看作是至高无尚的皇权的象征,所以过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过皇帝恩赐的王公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

41,饮食,42,三色饭,是苗族最具特色的食品,用山栏糯米等制成。

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三节庆之时,苗寨家家户户制作。

三色饭原为五色饭,五色饭为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独特的植物汁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山栏糯米中,放在特制的木蒸笼中蒸成。

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食品。

如今五色饭已改为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红葵、黄姜和三角枫汁液。

43,44,45,46,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

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

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北京烤鸭,47,48,49,50,蒙古的茶品主要是奶茶,香香的、浓浓的,有些发褐色。

蒙古人每天必喝奶茶。

熬奶茶可是个技术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掌握火候,否则,就会失去奶茶的味道。

先把茶弄碎,放入铁锅或铜壶、铝壶中煮上一段时间,滤出茶叶梗,兑入牛奶或羊奶,放入适量的食盐,再煮沸一会儿,便做成了既有奶味又有茶香的奶茶。

各茶馆尽管门脸大小、装修好坏有所不同,但主食基本上都是馅饼、烩菜、熘丸子、饺子汤、包子等。

除馅饼外,像烩菜、熘丸子、饺子汤(蒙语中饺子发音为“扁食”,与我国北方叫法一样)、包子等蒙文发音都与汉语一样,哪怕你不懂蒙语,想吃这些东西,即可张口点,服务员肯定能听懂。

可见中国文化对蒙古有着深深的影响。

51,52,李庄白肉,53,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

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

李庄白肉在当地最为出名引来了很多外地游客其选料精、火候准、佐料香,特别是刀工片制,堪称一绝。

白肉肥瘦均匀,晶莹剔透,每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1至2毫米,肥而不腻,爽口化渣,无穷回味。

54,民间流传李庄白肉因周武王起兵伐纣,起义各路人马将身首断开的妖狐苏妲己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演变而来。

因其肉片薄而长,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名“裹脚肉”。

抗日战争期间,在内迁翠屏区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建议下,“留芬”饭馆老板欣然接受建议,将“裹脚肉”改名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

今天,随着李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李庄的当家名菜“李庄白肉”,已成为李庄小吃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闻名遐迩。

何卫东,李庄人氏,人称“何三白肉”,13年前刻苦钻研白肉刀工技术,调料工艺,煮肉火候,在众多白肉师傅中取得了“李庄白肉第一刀”的称号。

因慕名而来品尝白肉的游客很多,“第一刀”一年要片1000多斤白肉,每年过年正值旅游旺季每天有50至100斤的销售量。

据“第一刀”介绍,他于近年来收了4个徒弟,他希望能收更多的徒弟,把“李庄刀工蒜泥白肉”的美味以及这种传统工艺带到越来越多的地方。

55,56,57,58,民居,59,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

四合院,60,四合院,61,蒙古包,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

62,蒙古包,63,吊脚楼,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64,吊脚楼,65,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通过你的描述,让读者对这种民风民俗有一种清晰的了解。

这种民风民俗是怎样由来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

谈谈你对这种民风民族的感受。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思路点拨,(找到侧重点,详略得当。

),66,67,古代屈原为楚国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

因为想尽快把屈原打捞上来,人民争先恐后地划船寻找(后来形成划龙舟);因为怕江里的鱼饿了会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米团喂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粽子)。

粽子的由来,68,粽子的形状,69,粽子的馅,美味的粽子,70,家乡的粽子,第一段:

点明端午节家乡家家户户都做粽子。

第二段:

介绍粽子的由来和意义。

第三段:

介绍粽子的形状和馅。

第四段:

写写端午节那天你家做粽子的过程。

第五段: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你想到什么?

抒发感情。

71,也可以写家乡的节日习俗,模仿北京的春节的写作方法写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我们过春节时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五这两天略写,除夕和正月初一详写,做到详略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72,要想写好节日事情,要注意观察节日的活动。

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

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

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

要有条不紊地观察节日的场面。

3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

4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73,美文欣赏春节,一个美好的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当读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诗句元日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过春节时的情景。

春节前,家家忙着准备年货,像牛肉干、香肠、汤皮等,大都是自家制作。

其中,我了解了汤皮的制作过程:

做汤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里一晚上,第二天,将它和一些盐和香料等打磨成浆,舀一勺放在簸箕四边倾摇均匀后,放在锅里蒸上2、3分钟,起锅倒放就成了一片圆形的软软可口的汤皮,这时的汤皮可以现吃,又可以凉拌,酸的、辣的、香的、咸的,随心所欲地点着佐料。

可以卷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开几份。

如果将将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晒,它会哂成很薄的一片硬硬的方块形,有空的晚上,妈妈将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那时的汤皮真叫香啊!

远嫁他乡的姑姑最喜欢家乡的汤皮,因为定南才有这样的特产。

她说,只要想家了,就想吃奶奶做的汤皮.,74,春节前,每家每户除了准备年货,还要大扫除。

为什么要大扫除呢?

传说,掌管人间的灶王要在过年时,将人间的情况上报给天庭。

哪些人做过了哪些坏事,哪些人做过好事,一一报给玉帝。

但是人间有那么多的人,灶王爷哪记得住呢?

于是,他灶王就将这家人所做过的坏事全写在他们房子里,用蜘蛛网和灰尘挡着,待时间一到,灶王便会到各家各户去看看他们做的坏事,上报给天庭,让玉帝惩罚他们。

有些人为了不受到惩罚,会在过年前大扫除,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种习俗中来。

因此,这个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过年时,人们早早地起床,在自家门前放鞭炮,贴对联。

上街补买一些遗忘的物品,并开始早早地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孩子们吃过午饭后,早早地洗完澡,换上新衣裳,穿上新鞋子,到小伙伴们面前炫耀。

大家一齐欢笑,一块追逐打闹。

75,最开心的时候到了。

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什么都想吃,可是又觉得肚子不饿,于是东挑西拣的,父母亲也不说什么,因为是过年,这些小节似乎都是可以原谅的。

饭后,说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压岁钱就到手了。

春节晚会吸引全家人观看,边吃边看边笑,窗外已是鞭炮声不断,烟花璀璨一片。

年初二,大家开始走亲访友,当然外婆家是必须去的。

我也喜欢,因为外公外婆给的红包更大,还有舅舅、姑姑、大伯的,多多益善!

76,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每个人都会真心地给你祝福,真心地希望你年年岁岁健康平安,虽然天气寒风刺骨,但人人心里都温暖如春。

春节,一个美好的节日!

点评:

小作者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把思绪带入到了热闹的春节中。

小作者按时间顺序描述了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而且有详有略,与读者一起分享了这美好的节日。

77,写节日风俗或节日活动的文章,可以分为三段来写:

开头节日事件结尾开头:

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即写什么节日,要在开头交待清楚明白。

78,开始动笔吧,79,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80,评价要求:

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表达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简洁。

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