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30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docx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精选教材。

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5运用记忆规律,谈谈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学生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只有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内容才会主动去记忆。

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知识巩固的自觉性,让学生认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性,主动积极地去记忆所学的知识,明确记忆的具体要求,增强记忆的信心。

(2)尝试加工材料。

指通过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3)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4)教会学生进行组块化编码。

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就若干较小单位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5)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后的附加学习。

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掌握150%的原则。

(6)组织学生合理进行复习。

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分散复习。

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复习一人或几次,分散得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16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7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与用惩罚。

”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我认为奖比刘好,原在如下: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

学习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力与惩罚是维持秩序。

惩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

(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

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作出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行为。

对做错的同学不作出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

一网打尽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外向孩子的作用。

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

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对立。

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

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造成其在同学中的孤立。

(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

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应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

(5)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本身是一种自我奖赏,快乐学习是对掌握知识的快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最强的内在动机。

18论述应该如何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和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分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个方面。

在操作技能学习中反映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支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的现象。

这样就容易导致技能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操作技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

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19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几方面特点。

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其主要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

(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人的一生就是生理、认知和社会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有顺序的,是遵循发展的一般规律。

(3)每个个体的心理与发展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

(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共知自发展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

此外,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关键人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5)人的心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间。

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或各个阶段的特征上,是由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6)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

学龄中期(11-15岁),又称少年期。

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

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

老年期(65岁到死亡)。

20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1)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课本知只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

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和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2)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而成的。

(3)根据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成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和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学就是要充足进学生的合作、使他看到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2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方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了解彼紫的想法,彼紫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22试述学习策略的一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内化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公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

它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4)生成性原则。

它是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

(5)有效的监控原则。

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6)自我效能感原则。

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23请阐述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学习的层次分类各学习的结果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

刺激-强化-反应。

(2)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

情境-反应-强化,即先有情境,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

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

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

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

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

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

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

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

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来划分学习层次的。

加涅根据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它是在学习者应对环境事件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它们是范畴各类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的一种简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

24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侍,还要以情动人。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能真情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后果。

(3)利用群体约定。

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

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验自己的行为模式,即告骈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5)给予适当奖励和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5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

问题解决策略方法:

(1)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

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在计算机问题解决的研究中,计算机程序就运用算法式策略进行编写。

(2)启发式: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缺点:

依赖经验,准确性上不及算法式。

手段——目的分析法: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爬山法:

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级状态递归。

26试论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关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再次,班组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

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样会形成定型的期望。

他们期望教师的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这种定型的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

27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氢归在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在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和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其作用表现在:

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4)在教学中,运用归在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28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会以体难其必要性,在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行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

所谓概括性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提高其迁移价值。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上,正确使用言语。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言语在不同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现得以进一步概括。

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此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9结合实例说明人格的成因。

人格:

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1)生物遗传因素。

根据研究: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

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3)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

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父母城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出过分支配的倾向,一切由父母控制。

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

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4)早期童年经验。

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

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

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侯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影响人格。

总这,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30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什么?

(1)影响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外部因素。

学习任务,可根据所需的认知操作分为四类,记忆任务、程序任务、理解任务、评价任务。

任务的价值。

根据学习任务满足学生需要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成就性价值、内在价值、利用性价值,任务的维度。

(2)教师,表扬或积极评价或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大小。

(2)影响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内部因素。

兴趣,其实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自我效能感,它指学生在某一活动前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一任和的主观估计或能和判断,它在选择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归因与习得性无助。

能和观和目标定向,能力“实体论”认为能和是稳定且不可控制的,“增长论”认为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同时,目标定向也有两种倾向,一是指掌握学习内容,一是指向学习结果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3.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归因感

5.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A.吃饭穿衣

B.无目的地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7.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一般恐惧症

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11.小红以前从不敢同老师说话,一次她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马上给予了表扬,并耐心解答了问题,此后她养成了主动向老师请教的习惯。

这是老师运用了(  )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惩罚法

12.教学过程中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引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13.常常用来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舆论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向心力

14.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的是(  )。

A.匹配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  )。

A.关注教法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16.半期考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低级的动机

17.在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逐渐关注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这时(  )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8.自我意识进入社会自我阶段是在(  )以后。

A.3岁

B.5岁

C.7岁

D.11、12岁

19.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20.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慌障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德森心智技能理论的是(  )。

A.认知阶段

B.操作阶段

C.记忆阶段

D.深化阶段

E.自动化阶段

2.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  )。

A.以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E.有了守恒观念

3.下列是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有(  )。

A.桑代克

B.维果茨基.

C.斯金纳

D.冯特

E.巴甫洛夫

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5.迁移的种类有(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D.概念迁移与命题迁移

E.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6.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可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E.同一律

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  )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8.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

A.时间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D.学习工具管理策略

E.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9.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  )三个基本成分。

A.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要达到的目标

D.多变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A.责任感

B.羞耻感

C.义务感

D.事业感

E.自尊感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__________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__________。

3.对遗忘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进行系统分析时必须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创拟模式的基本方法。

5.合作性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中受益,而__________比获益更大。

6.从__________入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7.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完成的。

8.全身松弛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