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069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1.完璧归赵()

  A.全,完整B.完结C.完成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A.依仗B.背C.享有D.遭受

  3.理直气壮

  A.挺直;

使笔直B.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D.简直

  4.同心协力

  A.调和,和谐B.共同C.协助

  五、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词语。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六、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2)蔺相如说:

  改成转述句: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七、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

“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

”卞和回答说:

“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鉴定:

  

(2)罕见:

  (3)至宝: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欺骗()

  戏弄()来历()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八、看人物,填成语。

  渔人项庄司马昭东施愚公塞翁夸父江郞沛公

  ()才尽()效颦

  ()逐日()移山

  ()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得利

  ()之心,路人皆知

  ()舞剑,意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1参考答案

  (召)(集)(允)(诺)(拒)(绝)

  (诸)(位)(和)(氏)(璧)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王部,再查9画。

组词鼓瑟、瑟瑟、萧瑟。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Q,再查音节qie,

  “胆怯”的意思是害怕,畏缩。

  (绝)口不(提)(攻)无不(克)

  无(价)之(宝)(战)无(不)胜

  1.完璧归赵(A)

  2.负荆请罪(B)

  3.理直气壮(B)

  4.同心协力(B)

  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

  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赵王不好推辞(拒绝),鼓了一段。

秦王拒绝(回绝)。

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

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

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最珍贵的宝物。

  奉献(贡献)欺骗(蒙骗)

  戏弄(捉弄)来历(来源)

  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

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忠贞、执著。

  (江郎)才尽(东施)效颦

  (夸父)逐日(愚公)移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2

  一、比一比,再组词。

  璧()秦()廉()

  壁()泰()镰()

  避()奏()谦()

  渑()侮()换()

  蝇()诲()唤()

  二、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三、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同甘共()转败为()

  异口()声里应()合口是心()

  四、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件事。

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三件事总起因是()。

  五、任选一题。

  1.复述“负刑请罪”这个故事并表演。

  2.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2答案

  一、完璧归赵、墙壁、回避;

秦朝、泰然、奏乐;

廉洁、镰刀、谦虚;

渑池、苍蝇;

侮辱、教诲;

交换、呼唤

  二、1.火车通过大桥。

2.飞机飞行。

3.小吃店有小吃。

4.台灯是礼物。

  三、积少成多、同甘共苦、转败为胜、异口同声、里应外合、口是心非

  四、三;

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完璧归赵;

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和好如初;

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五、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文知识点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

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

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

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

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

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

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

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5、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

廉颇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这是实情。

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

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

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6、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

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将相和,国家则安;

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

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7、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指导

2.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

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句子赏析

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