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185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doc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

—数学组课题报告

一、课题申请。

课题项目名称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教学

申报人姓名

杨艳

职称

小一

职务

教研组长

申报组别

数学低段

学科

数学

申请时间

2015年3月13日

预计完成时间

2016年4月1日

课题组

主要成员

小组

姓名

一年级备课组

蒋小艳、周林、赵晋、杜丽梅、曾涛耘

二年级备课组

雷晓莲、覃瑶、文长绞、范小容、易堂霞、黄娟、谭金梅

三年级备课组

杨艳、吴莉、甘玉红

预期成

果形式

实用观察量表、观察报告、阶段小结、研究论文

研究方法

文献法、分析法、尝试法、假设法、调查法

一、选题背景

几年来,我校互动教学研究初现成效,五环导学模式深入人心。

无论是生本课堂的倡导,还是着力于学生发展为目的的阅读——自学导学课堂,其目的都是为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的,连续性的,发展性的新型课堂模式。

上课的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有这样的共识,但是以教师自我思想构建的课堂,在学生的互动学习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能动作用?

就目前的上课情况来看,一部分老师有新型理论知识的指引,但在具体教学设计或者课堂把握上,还不能真正做到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该放手时没放手,该组织自主学习时一个人在讲。

基本上保有的还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教学,问答教学,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思考的学生少,研究的学生少,能张嘴表达的学生也少,更难见到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研究,生生对话;而有一部分老师更是把理论放一边,依然沿袭自己旧有的教学方式,一言堂,满堂灌。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研讨课、随堂课,对看课的老师来说又有怎样的启发和促动?

如果只是老师随意的听听,被动地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评课也多是唱赞歌,敷衍了事,对于授课者和听课者双方的专业提升效果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学生的自主发展了。

课堂是教育教学真正而经常发生的地方,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课堂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最为有效的起点。

在我们传统的听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数量不重质量。

学校规定了听课的节数,但什么时候听,听什么课,听课之后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都由听课人自行决定,而被听课者是否能得到来自听课人的建议也很难说。

2.重评价不重发展,传统的听评课是围绕课堂教学的程序和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的,开课人得到是等级的评定,而非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对其专业成长的建议,对听评课双方来说,都缺少持续的跟进研究。

3.重结果不重程序,通过反思我们发现,进入课堂之前,听课人听课意图模糊不清,对开课人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和创新不甚明了的现象很具有普遍性。

进入课堂后,难以从纷繁复杂的课堂事件中,理清思路,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

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中,着眼于“技术”(教学行为)的革新,常常忽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由于没有良好的听评课支架,没有科学的听评课程序,也就难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改革传统的上课、听课、评课方式,利用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创设面向学生互动型的新型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有效促进互动课堂的生成与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情况的考虑,本课题尝试以课堂观察的一些方法、手段和应用等一些问题进行尝试性、比较性、总结归纳性研究,为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者、评价者供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教学与教材之间提供从定量到定性的一系列观察方法的参考,以期各环节渠道之间有更好的对话、沟通,促进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本课题研究拟以我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基地,将对低段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基本课型,按月轮值,在各备课组中实施,分别由主研团队负责观察角度的选取、观察量表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再由观察团队负责利用观察量表进行多角度的课堂观察,然后由双方团队通过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符合有效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科学的有效教学理论来促进互动课堂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1.本课题研究目标

一是通过基本课型课堂观察分析研究,进一步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帮助每一位教师创造与学生的和谐课堂、共赢课堂,从而使有效教学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搭建课堂观察框架,掌握课堂观察技术,从具体现象中寻找教学规律,并将此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健全有效课堂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是通过课堂观察这一角度,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符合有效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

2.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课堂观察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结构。

我们拟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对话四个方面来构建课堂框架,具体来说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

将课堂分解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

   维度一、教师教学——教师专业(怎么教)

   维度二、学生学习——有效学习(怎样学)

   维度三、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是什么)

   维度四、课堂对话——能力形成(怎么样)

   四个维度中以学生学习为目标,以教师教学为支撑,以课堂性质为载体,创设愉悦与合作的课堂文化。

(3)、针对不同的课型制定不同观察方式,自制部分观察工具。

(4)、对课堂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拟分三个步骤研究分析:

统计整理→归类→解释。

(5)、如何培训教师使之成为合格的观察者?

研究内容中的

(1)、

(2)、(4)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四、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本课题拟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展开研究。

即选取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基本课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课堂观察,筛选出符合有效教学特征的若干典型案例(也有反面案例),然后通过分析、研究、。

归纳、总结出符合有效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科学的有效教学理论来促进教师培养和课堂教学。

本课题研究拟分5步走,第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结构;第二,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观察团队;第三、走进课堂获取观察信息数据;第四,制作教学案例;第五,形成观察报告。

本课题拟用2年时间完成。

打算分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

课题筹备阶段(2015年3月)。

检索资料,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组建课题组,开展相关调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做好分析;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

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完成审批,立项等有关事宜。

第二阶段:

课题运作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反思提炼第一阶段的经验,形成阶段性成果。

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形成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

对实验进行指导,定期了解实验进度;撰写课题小结。

第三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2016年1月—4月)。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主管部门

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总课题组

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二、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

课题筹备阶段(2015年3月)。

1、检索资料,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

课题组主研成员学习了崔允漷,沈毅,吴江林撰写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并收集了一些相关的网络研究资料。

2、成立了课题组,并按备课组落实主要课题负责人。

3、开展相关调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做好分析。

4、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

5、完成审批,立项等有关事宜。

第二阶段:

课题运作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反思提炼第一阶段的经验,形成阶段性成果。

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形成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

对实验进行指导,定期了解实验进度;撰写课题小结。

1、2015年4月:

三年级课堂观察活动月

数学低段组围绕课题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在三年级教研课中实施,历时2周分别由甘玉红、杨艳、吴莉进行现场授课,一、二年级承担观察任务,上课团队根据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报。

2、2015年5月:

二年级课堂观察活动月

A、第七周雷晓莲老师组织进行了进行了课前会议《同课再构的课堂观察》

B、第八——十周秦瑶、谭金梅、文长绞三位老师实施互动课堂教学活动,一、三年级分为两个观察团队进行观察记录。

C、第十三周进行会后总结,三位上课老师分享设计理念,雷小莲老师针对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交流。

3、2015年11月

四年级杨艳、甘玉红、吴莉三位老师在上学期的经验基础上于11月推进了第三轮课堂观察获得,由五、六年级为观察团队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了观察汇报。

第三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2016年1月—4月)。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三、过程性资料。

(一)理论学习

资料1:

课题解读

首先,"互"的汉字结构好比两个手握在一起,正如互在汉字字义里也包含着双方的意义。

也就是说,互动必须有两方,单方不构成互动。

其次,互动的概念中还要动,也就是说如果双方是静止的则不构成互动:

互动必须存在动,而这个动存在于双方,也就是"互"的范畴之内.。

从形式上看,互动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双方之间,一方向另一方发出信号或行动,另一方对此给出相应反馈的过程。

这个反馈可以是信号回应,也可以是行动回应。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次互动回合。

复杂的互动是一方发起后,双方对对方的信号和行动不断的给予反馈,产生多个回合的信息或行动的交流回合的过程。

成为互动双方的资格在于:

双方都要有对对方发出的信息或行动产生反馈的能力。

几年来,我校互动教学研究初现成效,深入人心。

无论是生本课堂的倡导,还是着力于学生发展为目的的阅读——自学导学课堂,其目的都是为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的,连续性的,发展性的新型课堂模式。

上课的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有这样的共识,但是以教师自我思想构建的课堂,在学生的互动学习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能动作用?

就目前的上课情况来看,一部分老师有新型理论知识的指引,但在具体教学设计或者课堂把握上,还不能真正做到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该放手时没放手,该组织自主学习时一个人在讲。

基本上保有的还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教学,问答教学,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思考的学生少,研究的学生少,能张嘴表达的学生也少,更难见到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研究,生生对话;而有一部分老师更是把理论放一边,依然沿袭自己旧有的教学方式,一言堂,满堂灌。

研讨课、随堂课,对看课的老师来说又有怎样的启发和促动?

如果只是老师随意的听听,被动地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评课也多是唱赞歌,敷衍了事,对于授课者和听课者双方的专业提升效果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学生的自主发展了。

在我们传统的听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数量不重质量。

学校规定了听课的节数,但什么时候听,听什么课,听课之后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都由听课人自行决定,而被听课者是否能得到来自听课人的建议也很难说。

2.重评价不重发展,传统的听评课是围绕课堂教学的程序和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的,开课人得到是等级的评定,而非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对其专业成长的建议,对听评课双方来说,都缺少持续的跟进研究。

3.重结果不重程序,通过反思我们发现,进入课堂之前,听课人听课意图模糊不清,对开课人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和创新不甚明了的现象很具有普遍性。

进入课堂后,难以从纷繁复杂的课堂事件中,理清思路,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

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中,着眼于“技术”(教学行为)的革新,常常忽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由于没有良好的听评课支架,没有科学的听评课程序,也就难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课堂是教育教学真正而经常发生的地方,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课堂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最为有效的起点。

改革传统的上课、听课、评课方式,利用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创设面向学生互动型的新型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有效促进互动课堂的生成与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情况的考虑,本课题尝试以课堂观察的一些方法、手段和应用等一些问题进行尝试性、比较性、总结归纳性研究,为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者、评价者供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教学与教材之间提供从定量到定性的一系列观察方法的参考,以期各环节渠道之间有更好的对话、沟通,促进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本课题研究拟以我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基地,将对低段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基本课型,按月轮值,在各备课组中实施,分别由主研团队负责观察角度的选取、观察量表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再由观察团队负责利用观察量表进行多角度的课堂观察,然后由双方团队通过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符合有效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科学的有效教学理论来促进互动课堂的良性发展。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通过观课,营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呢?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2.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课堂观察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结构。

我们拟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对话四个方面来构建课堂框架,具体来说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

将课堂分解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

   维度一、教师教学——教师专业(怎么教)

   维度二、学生学习——有效学习(怎样学)

   维度三、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是什么)

   维度四、课堂对话——能力形成(怎么样)

   四个维度中以学生学习为目标,以教师教学为支撑,以课堂性质为载体,创设愉悦与合作的课堂文化。

(3)、针对不同的课型制定不同观察方式,自制部分观察工具。

(4)、对课堂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拟分三个步骤研究分析:

统计整理→归类→解释。

(5)、如何培训教师使之成为合格的观察者?

研究内容中的

(1)、

(2)、(4)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四、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本课题拟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展开研究。

即选取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基本课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课堂观察,筛选出符合有效教学特征的若干典型案例(也有反面案例),然后通过分析、研究、。

归纳、总结出符合有效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科学的有效教学理论来促进教师培养和课堂教学。

本课题研究拟分5步走,第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结构;第二,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观察团队;第三、走进课堂获取观察信息数据;第四,制作教学案例;第五,形成观察报告。

(二)三年级课堂观察活动

资料1

三年级课前会议

三年级一共有4位数学老师,平均教龄在10年以上,我们可能不缺乏教学组织的经验,甚至于对六年教材的起承转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摸索,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于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在备课的设计和教案的编写上。

从教龄的积淀来说,三年级备课组的老师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成熟型的教师团队。

我们有些是经过全日制大学毕业就职于公职学校后来到三原的,有些是经过师范培养在公私立学校有了一定教学经验后来到三原的。

而进入三原后的教学改革是我们和大家一样要面临的阵痛。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就目前的上课情况来看,我们对五环导学的模式是很清晰的,包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比较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教学设计或者课堂把握上,还不能真正做到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该放手时没放手,该组织自主学习时一个人在讲。

这来源于我们旧有的教书经验。

虽然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评判可以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为标准,尽管这些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教学结果,但不能评价教学效率。

在进行三年级的课堂观察以前,我进行这样一种估计,估计我们的老师保有的应该大部分还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教学,问答教学,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思考的学生,研究的学生,动手的学生,可能我们没有关注过张嘴表达的学生有多少,都是哪些孩子在表达,更难见到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研究,生生对话;也不清楚当我们一个问题产生时,一个活动开始时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是如何反应的,甚至于不清楚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我假设我们几位老师在教学实施时,更多的是沿袭自己旧有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缺乏学生个体与个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知识生成。

一、观察点的确定

课堂观察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有别于一般的观察。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

这一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

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

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

那么课堂观察点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

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

观察只是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程度)、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

因此,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

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

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

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同时,课堂观察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合作体的需要。

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

所以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思考了我们学校近几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

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

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

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

1.从观察课的目标、重难点入手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在量表的设计时我们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将观察重点立足“两条视线”——学生参与状态,教师调控策略。

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对话四个方面来构建课堂框架.例如在课堂教学常规中的观察量表可以就以下几个观察点进行量表的设计:

①基于分析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师提问的观察;②基于分析课堂书面练习层次、时间与题数的观察;③基于分析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分面的观察;④基于分析学生个案的观察(定点观察);⑤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等。

从中可以很明显地从量表中感受到量表的开发都是以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而设定的。

2.从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入手

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内容就从不同的要素进行量表的开发。

对于提问的观察,初步考虑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分析。

对于“提问的数量”观察,想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该采用定性观察量表。

考虑采用定量的观察量表(具体到数值的观察量表,一般比较精确。

它的制定一定要精简,方便观察者记录数据。

);“提问的认知层次” “问题的目的指向”的观察,考虑采用定性的观察量表(相对定量观察量表,它模糊许多,仅仅涉及到性质。

它的制定逻辑关系要妥善处理,尽量不要有歧义。

);观察练习,其要素就可以从“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时间”、“练习的题数”等方面分析,想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有效性”,若想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也就是借助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量表(这是课堂观察量表中运用最广的一种量表。

它要求观察者在记录现象时先进行定性,同时也定量。

),也就是说在界定不同态度表现行为的观察,采用定量的观察量表较为合适。

3.从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入手。

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选用与调整观察量表。

情境的设计带动一节课的优劣,课堂观察更要根据情境设计的改变而调整与选用合理可行的观察量表。

因此,量表的设计要不停地进行改进,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普适性太强意味着针对性的弱化,所以,在使用量表前必须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调整原先设计的量表,不能只是简单地为了量表而量表,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

如在《有效互动课堂——学生参与课堂情况(问答)观察表》中,它将观察内容分为个别学生主动参与、被动参与还是集体回答;②有效互动课堂——检测达成情况课堂观察表观察内容为学生作业正确数、错误数和进度; ③“有效互动课堂——问答”观察记录表【1】按时段记录教师问答方式和类型。

④诊断学生的不足;⑤激励学生;⑥激发独特的思维;⑦树立学生自信心,当教师相信学生会作出正确的回答时;⑧控制特殊学生或整个班级行为等。

教师的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观察量表也体现得十分详尽,然而在量表的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行为有时很难判断属于哪一类,不仅记录难,分析也难。

开发量表时要注意分类准确清晰,逻辑上要经得起推敲。

二、关于记录工具的设计

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

我们不能像日常观察那样仅凭经验行事,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

我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首先思考的是如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工具,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课堂观察的工具选择或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因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可能一开始就追求完美,所以在第一轮的试验阶段,我们尝试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其中一些量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即便是在借鉴前人已开发好的观察工具中进行选择,也需要有一个解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希望能从最开始的借鉴他人走向自主开发的过程:

使用他人的量表——改进他人的量表(通过观察验证)——开发自己的量表。

而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以下3个问题。

第一,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

观察记录工具是为观察服务的,首先,要考虑所确定的观察点的特性,紧扣观察点选择合适的工具。

以观察提问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