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208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doc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会组成比例.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使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铺垫孕伏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

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

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

(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

为什么?

(三)(出示):

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

(8:

5120:

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

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

像15:

3=25:

5;8:

5=120:

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

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课题:

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

81:

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为什么?

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

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

(1)你给5:

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

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

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

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7、练习:

判断下列的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

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

请看课本第34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

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5:

27=10:

66:

10=9:

15

=6:

406:

0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

3、5、10、6

再出示:

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

(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

10÷5=6÷3或10:

5=6:

3;3÷5=6÷10或3:

5=6:

10;3:

6=5:

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3:

5=6:

10

3:

6=5:

10

5:

3=10:

6

6:

3=10:

5

(3)、引导发现规律

①.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

(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②.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验证: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小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3、练一练。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我很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

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

听课教师无不感叹:

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

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此外,教者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

”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