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209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上册期末数学期末复习教案.doc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整体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但只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

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这样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现象。

特别有3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不知道怎么学习,基础知识很差,每次考试很难得到60分,经常不及格。

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因此,复习时要抓补差工作,让全体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混合运算和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

这部分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学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除加减混合运算。

 

2、加和减的计算(第3单元)。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第2、5单元)。

这部分内容包括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年月日的知识(第7单元)。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平年、大月和小月;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5、认识小数(第8单元)。

借助元角分的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交流。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充分依托班班通设备,合理选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5、搜集一些题型,出4份单元复习试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了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混合运算、乘除法计算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周长的测量与计算。

 难点:

观察物体、年月日的知识、周长的计算。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3、重点抓好班级的后进生,力争期末时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成立“二帮一”学习小组。

 

4、统观全册教材,帮助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5、注意孩子细心方面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做题习惯。

 

6、复习以基础为主,同时注意练习、作业精心设计,以帮助优等生拔高,差生补基础。

对重点难点增加课时量,要讲深入一些。

 

六、具体内容的复习措施:

 

(一)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

 

1、口算:

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2、乘除法计算:

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

重点练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和商中间、末尾有0的题目。

  

3、混合运算: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4、能联系生活实际,解答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二)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

  

1、通过实物演示,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理解周长的内涵,能通过测量、平移等多种方法计算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

3×4+12和50-5×8的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9+18÷2和42÷6+7的计算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一、做手工。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二、下面算式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选一选,并算一算。

(80-20)÷28×5+4100-8×6

2.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三、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7-4×923+5×73×8-12100-(46+52)

(39+33)÷876-29-26(99-45)÷619+74-84

四、他们买这些文具,一共花了多少元?

3.能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六、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解题时,要把自己想象成站在图面前去观察。

要有移动的思想:

看上面的用翻的方法;看侧面用转的方法。

如:

观察课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结论: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3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二、连一连。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三单元《加与减》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法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一、

1、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2、剧场楼上有118个座位,楼下有348个座位,三、四年级同学一起去看电影,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二、食品店的进货单不小心被弄脏了,你能将表格填完整吗?

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单位:

瓶)

三、张奶奶想分三个月付款买下电视机,她应该选择哪种付款方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四单元《乘与除》

(一)

一、口算乘法

1、乘法算式的意义:

例:

25×4读作:

“二十五乘以四”,“表示4个25的和是多少,或25的4倍是多少”。

2、口算方法:

例:

①200×4=,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即200×4=8。

②25×4=,想:

把25分成20和5,20×4=80,5×4=20,80+20=100。

3、口算都是从高位算起。

二、笔算乘法

(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两条: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掌握计算法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

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乘的顺序:

从个位乘起;

③、积与多位数的对位方法:

从低位对齐,即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

④、进位问题:

将进位数字变小写在所进位数的横线上,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中间也有0:

203×3=,704×2=,1502×3=。

②、一个因数中间有0,而积中间没有0:

407×4=。

③、一个因数中间没有0,可是积的中间有0:

243×7=。

判断:

一个因数中间有,积的中间也就有。

()

2、一个因数中末尾有0的乘法:

①、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200×4=800,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②、积末尾的0的个数与一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A、一个因数末尾有,积的末尾也一定有。

250×7=,60×9=,1110×5=

B、一般积末尾的多于或等于一个因数末尾的:

多于1500×6=,等于2700×3=

(三)、估算与连乘

1、估算只是求近似数,不算精确结果;

2、估算的方法:

先把多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与一位数相乘。

3、估算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

198×5≈(把198看成200),308×7≈(把308看成300),147×2≈(把147看成150),998×6≈(把998看成1000)。

4、连乘时要一步一步细心地计算。

45×4×720×8×5

125×8×7360×(2×5)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四单元《乘与除》

(二)

——口算除法

1、除法的读法以及表示的意义

①、除法的两种读法:

如:

360÷9

(1)从被除数读起:

“三百六十除以九”;

(2)“从除数读起:

九除三百六十”。

②、除法的意义:

48÷3=16,“表示把4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或“48里面有几个3”。

2、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例:

8000÷2,先算8÷2=,再在商的末尾添()个0。

3、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例:

48÷4=想:

把48分成()和(),()÷4=(),()÷4=(),()+()=()。

4、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例:

360÷9=想:

()个十除以()等于()个十。

5、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先确定先算哪步后算哪步,再进行计算。

一、做一做,算一算。

二、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解释你的发现吗?

20÷2=1022÷2=1124÷2=1226÷2=13

三、

1、买4支钢笔多少元?

2、每盒水彩笔多少元?

四、淘气记录了班级里四个小组的人数如下。

五、算一算。

50×6720÷955÷531×268÷2100×713×4

160÷218×539÷319×388÷4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五单元《周长》

一、图形的认识

1、周长的概念: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基本图形的特征及区别。

二、求周长(公式必须背)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宽)×2

4、注意:

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

5、求拼摆图形的周长

6、在解题中,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必须先看长与宽的单位是否一致。

一、瓢虫沿着图形的边线绕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

二、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并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六单元《乘法》

一、圈一圈,算一算。

24×3=205×4=

二、用竖式计算。

243×4350×76×420

175×5305×73×509

三、36×4×3(710+190)×6450×2×5

800-24×5125×8×7360+25×4

四、爸爸出差回来为笑笑买了四个玩具,每个售价138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

1、包装一箱需要多少个草莓?

2、3名工人每天能包装多少盒草莓?

3、1名工人一星期(按5天计算)能包装多少盒草莓?

六、连一连。

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在400~500之间?

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在800~1000之间?

七、小红帽去姥姥家。

小红帽从家出发,先要走山路到河边,然后再乘船过河到对岸的姥姥家。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说一说,画一画。

2、小红帽要走900米山路才能到河边,她从家到凉亭用了5分,每分约行45米。

她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河边?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七单元《年、月、日》

(一)

1、基本知识结构

平年365天(平年和闰年相差一天)

一年有12个月

闰年366天

日(1、3、5、7、8、10、12月)

日(4、6、9、11月)

日(闰年2月)

日(平年2月)

1日=24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2、判断平年、闰年

一般年份除以4,遇到整百、整千年份就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余数的是闰年。

2008÷4=(年),2006÷4=(年),

1900÷400=(年),2000÷400=(年)。

3、巧记大月与小月

①、拳头记忆(左拳):

关节突出部分记大月,两关节间凹下部分记小月和特殊月2月。

②、歌诀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二月把一加)

4、24时计时法

①、区别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

前边有(表示时候)修饰词语的是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没有修饰词语的24时计时法。

②、24时计时法的写法:

例21时——21:

00;17时——17:

00

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相换算:

A、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

去掉时间词语,下午和晚上要+12,如下午4时→4+12=16时。

B、B、24时记时法→普通记时法:

加上时间词语,超过12时的要-12,如23时→23-12=11,即晚上11时。

④、区别时间与时刻

“时刻”:

指确定的时候,如9时、14时;“时间”:

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长短,如5时到9时之间的一段;

时刻用“时”表示,时间用“小时”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七单元《年、月、日》

(二)

一、计算经过时间的几种常例:

1、说一说。

(1)、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行。

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这届奥运会共历时多少天?

(2)、今天是几月几日?

这个月有多少天?

是大月还是小月?

(3)、小明的生日在6月的倒数第二天,他是六月几日出生的?

2、填一填。

(1)、星期日,淘气早上()时()分来到公园,中午12时20分离开。

他在公园里玩了()时()分。

(2)、14时,淘气开始画一幅画,经过1时20分后完成。

淘气画完时是下午()时()分。

二、搭配中的学问:

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搭配,就必须按一定的顺序。

(可以用乘法或加法计算可以搭配的种数)

如:

三种荤菜跟四种素菜(一荤一素)搭配,(3×4=12)有12种配菜方法;

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的搭配方法(2×3=6)有6种。

5支球队要比赛的场数(4+3+2+1=10)10场;

4个球每次借2个不同的球的搭配方法(3+2+1=6)有6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复习——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交流。

一、写一写,读一读。

二、奇奇、明明和洋洋买日记本所花的钱数如下表。

1、他们分别花了几元几角?

2、谁买的最贵?

谁买的最便宜?

三、

四、

1、买一盒白兔牙膏比买一盒小象牙膏少花多少钱?

2、20元买两盒牙膏,可以怎样买?

分别需要多少钱?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总复习

(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

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

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

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

”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

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

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

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

年、月、日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

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

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总复习

(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

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

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6题:

谁来把题目读一读?

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

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

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1、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

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

能买什么?

交流,纠正。

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

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

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

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时什么?

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总复习(三)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

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

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

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

看!

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

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

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

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