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16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docx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塑料模按模塑方法分类,可以分为_﹑_﹑_﹑_;按模具在成型设备上的按装方式分,可分为_﹑_﹑_;按型腔数目又可分为_﹑_。

2 、分型面的形状有_﹑_﹑_﹑_。

3、 为了便于塑件 脱模,在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_或_上。

4 、分型面选择时为便于侧分型和抽芯,若塑件有侧孔或侧凹时,宜将侧芯设置在_上,除液压抽芯机构外,一般应将抽芯或分型距较大的放在_方向上;对于大型塑件需要侧面分型时,应将大的分型面设在_方向上。

5 、为了保证塑件质量,分型面选择时,对有同轴度要求的塑件,将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设在_。

6 、为了便于排气,一般选择分型面与熔体流动的_相重合。

7 、对于小型的塑件常采用嵌入式多型腔组合凹模,各单个凹模通常采用_﹑_﹑_或_等方法制成,然后整体嵌入模板中。

8 、影响塑件尺寸公差的因素有_﹑_﹑_﹑_﹑_。

9、 影响塑件收缩的因素可归纳为:

_﹑_﹑_﹑_。

10 、塑料成型模具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约为塑件总公差的_,成型零件的最大磨损量,对于中小型塑件取_;对于大型塑件则取_。

11、 塑料模型腔由于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熔体强大的压力作用,可能因强度不足而产生塑性变形,导致_,降低塑件精度和影响塑件的_。

12、 塑料模的型腔刚度计算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_;

(2)_;(3)_。

13 塑料模的合模导向装置主要有_导向和_定位,通常用_。

14 当塑料大型﹑精度要求高﹑深型腔﹑薄壁及非对称塑件时,会产生大的侧压力,不仅用_,还需增设_导向和定位。

15、 塑料成型模冷却回路排列方式应根据塑件形状和塑料特性及对模具温度的要求而定。

对收缩率大的塑料,应沿_设置冷却回路;用中心浇口注射成型四方形塑件,采用_,_的螺旋式回路。

冷却通道应避免靠近可能产生_的部位。

16 、根据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塑料注射模可分为:

(1)_;

(2)_;(3)_;(4)_:

(5)_;(6)_;(7)_:

(8)_;(9)_等类型。

17、 注射成型机合模部分的基本参数有_﹑_﹑_﹑_﹑_和_。

18 、通常注射机的实际注射量最好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的_以内。

19、 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与型腔内熔体压力与塑件及浇注系统在_的乘积。

20、 设计的注射模闭合厚度必须满足下列关系:

_。

若模具闭合厚度小于注射机允许的模具最小厚度时,则可采用_来调整,使模具闭合。

21、 注射机顶出装置大致有_﹑_﹑_﹑_等类型。

22 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有_﹑_﹑_﹑_等组成。

23 主流道一般位于模具_,它与注射机的_重合。

24 注射模分流道设计时,从压力损失考虑,_分流道最好;从加工方便考虑用_﹑_分流道。

25 型腔和分流道的排列有_和_两种。

26 当型腔数目较多,受模具尺寸限制时,通常采用非平衡布置。

由于各分流道长度不同,可采用_来实现均衡进料,这种方法需要经_才能实现。

27 注射模型腔与分流道布置时,最好使塑件和分流道在分型面上总投影面积的几何中心和_的中心相重合。

28 浇口的类型可分为_﹑_﹑_﹑_﹑_﹑_六类。

29 浇口截面形状常见的有_和_。

一般浇口截面面积与分流道截面面积之比为_,浇口的表面粗糙度为_。

设计时浇口可先选偏小尺寸,通过_逐步增大。

30 浇口位置应设在熔体流动时_最小部位。

31 注射模的排气方式有_和_。

排气槽通常开设在型腔_的部位。

最好开在_上,并在_一侧,以不产生飞边为限。

32 排气是塑料_的需要,引气是塑件_的需要。

33 常见的引气形式有_和_两种。

34 模侧向分型时,抽芯距一般应大于塑件的侧孔深度或凸台高度的_。

35 塑件在冷凝收缩时对型芯产生包紧力,抽芯机构所需的抽拔力,必须克服_及_,才能把活动型芯抽拔出来。

计算抽芯力应以_为准。

36 在实际生产中斜导柱斜角α一般取_,最大不超过_。

37 采用斜导柱侧抽芯时,滑块斜孔与斜导柱的配合一般_的间隙,这样,在开模的瞬间有一个很小的_,使侧型芯在末抽动前强制塑件脱出_型腔(或型芯),并使_先脱离滑块,然后抽芯。

38 为了保证斜导柱伸出端准确可靠地进入滑块斜孔,则滑块在完成抽芯后必须停留在一定位置上,为此滑块需有_装置。

39 在塑件注射成型过程中,侧型芯在抽芯方向受到_较大的推力作用,为了保证斜导柱和保证塑件精度而使用锲紧块,锲紧块的斜角

40 在塑件注射成型过程中,侧型芯在抽芯方向受到_较大的推力作用,为了保护斜导柱和保证塑件精度而使用锲紧块,锲紧块的斜角?

一般为_。

41 在斜导柱抽芯机构中,可能会产生_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应尽量避免_或_。

42 斜导柱分型及抽芯机构按斜导柱和型芯设置在动﹑定模的位置不同有

(1)_﹑

(2)_﹑(3)_﹑(4)_四种结构形式。

43 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设计这种结构时,必须避免_。

44 斜导柱在动模,滑块在定模,这种结构没有_机构,以_取出塑件。

45 斜导柱与滑块都设置在定模上,为完成推出和脱模工作,需采用_机构。

46 斜导柱与滑块都设置在动模上,这种结构可通过_或_机构来实现斜导柱与滑块的相对运动。

由于滑块不脱离斜导柱,所以,不设置_。

47 斜滑块分型抽芯机构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_﹑_﹑_等形式。

当塑件侧面的孔或凹槽较浅,抽芯距不大,但成型面积较大,需要抽芯力较大时,常采用_。

当抽芯力不大时,采用_形式。

48 设计注射模的推杆推出机构时,推杆要尽量短,一般高出所在_或_0.05~0.1mm。

49 对于_或_的塑件,可用推管推出机构进行脱模。

50 对_﹑_﹑_以及不允许有推杆痕迹的塑件,可采用退件板推出机构,这种机构不另设_机构。

51 推杆﹑退管推出机构有时和侧型芯发生干涉,当加大斜导柱斜角还不能避免干涉时,就要增设_机构,它有_﹑_﹑_等几种形式。

52 设计注射模时,要求塑件留在动模上,但由于塑件结构形式的关系,塑件留在定模或留在动﹑定模上均有可能时,就须设_机构。

53 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压力和锁模力_热塑性塑料,充模时模壁温度_熔体温度。

54 注射过程中热固性塑料的流动性_,所以设计分型面时可采用减少分型面的接触面积,改善型腔周围贴合状况。

55 热固性塑料浇注系统中,主流道设计得_,分流道布置形式一般选择_式,分流道开设在_模分型面上,浇口的厚度取_一些。

排气槽位置开设在距浇口_的分型面上。

56 溢式压缩模无_。

凸模凹模无配合部分,完全靠_定位。

这种模具不适用与_高的塑料,不宜成型_或﹑的塑件。

57 半溢式压缩模的加料腔与型腔分界处有一_,过剩的原料可通过_或在凸模上开设专门的_排出。

58 半溢式压缩模应用较广,适用于成型_塑料及形状复杂﹑带有小型嵌件的塑件,不适与压制以_或_作填料的塑料。

59 不溢式压缩模的加料腔为其型腔上部断面的延续,无_﹑凸模与凹模每边大约有0.075mm的间隙,可以减小_,也可增大_得到。

60 不溢式压缩模适与压制_﹑_﹑_和_塑料,也适与压制_特别小﹑_高﹑_小的塑料。

用它压制棉布﹑玻璃布或长纤维填充的塑料是可行的。

61 不溢式压缩模拨用来成型_好,容易按体积计算的塑料,这种压缩模必须设置_装置,且一般设计成_,不设计成_。

62 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的设备常为_。

63 压制塑件所需的总成型压力F=pAn,式中A为每一型腔的_面积,其值取决与压缩模的结构形式,对于溢式压缩模,等于加料腔的_面积。

64 设计压缩模时要校核压力机的闭合高度与压缩模的闭合高度,对于固定式压缩模应满足不等式_的条件。

65 压缩模设计时应考虑塑件在模具内的压力方向,确定加压方向时应考虑_﹑_﹑_﹑_﹑_﹑_﹑_。

66 不溢式和半溢式压缩模中的引导环,其作用是导正凸模进入凹模,引导环一般设在_上部,长度值应保证_时,凸模已进入_环。

67 不溢式和半溢式压缩模还需有配合环,它是凸模与凹模的配合部位,其配合间隙以_为原则,单边间隙取0.025~0.075mm,也可采用_或_配合。

移动式模具取_,固定式模具取_。

68 挤压环的作用是在_模具中用以限制凸模下行的位置,保证获得_。

69 溢式模具设有_段,凸模与凹模在_接触。

70 半溢式压缩模的最大特点是有水平挤压面,为了使压机余压不致全部由挤压面承受还需设计_面,移动式半移式压缩模的承压面设在_与_的上平面上。

71 固定式压缩模的推出机构与压机的顶杆有_和_两种连接方式。

72 移动压缩模在生产中广泛采用特制的模架,利用_的压力推出塑件。

73 热固性塑料传递模在加料前模具便_,然后将热固性塑料加入模具单独的_使其受热熔融,随即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模具的_,以高速挤入型腔。

塑料在型腔内_而固化成型。

74 移动式和固定式传递模都有加料腔,加料腔位置应尽量布置在_位置上。

75 普通压力机上的传递模常用柱塞将加料腔内的熔料压入浇注系统并挤入型腔,不带凸模的柱塞用于_传递模,带有凸缘的柱塞用于_式传递模。

76 加料腔与柱塞的配合一般为_或间隙为_的配合;柱塞的高度应比加料高度小_。

在底部转角处两者配合后也留0.3~0.5mm的_。

77 传递模浇注系统由_﹑_﹑_﹑_﹑等组成。

78 传递模中正对主流道大端的模板平面上的凹坑叫_,其作用是使熔体_以增加熔体进入型腔时的流速。

79 传递模中正对主流道大端的模板平面上的凹坑叫_,其作用是使熔体_以增加熔体进入型腔时的流速。

80 传递模的分流道长度应_,其长度为_的1~2.5倍,分流道最好设置在_的那一部分。

81 传递模的排气槽应开在_,或开设在靠近_和_处。

82 按挤出机的机头用途分类,可分为_﹑_﹑_等。

83 常见的管材挤出机头的结构形式有_﹑_﹑_三种。

84 口模是成型管材外表的零件,口模内径_塑料管材外径。

85 芯模是成型管材内表面的零件,其结构应有利于_,有利于_。

86 熔体流过芯模分流器支架后,先经过一定的_,使熔体很好地汇合,为此芯模应有_。

其值决定与塑料特性,对于粘度高的取_;对于粘度低的可取_。

87 分流器与珊板之间的距离一般取10~20mm或稍小于螺杆直径。

此距离是使通过珊板的熔体汇集。

因此距离过大易使_;距离过小,熔体_。

88 常见的吹塑薄膜机头的结构形式有_﹑_﹑_﹑_以及_或_吹塑薄膜机头。

89 吹塑薄膜机头的进口部分的截面积与出口部分的截面积之比叫_,其值大与_。

90 塑料模在成型过程中所受的力有_﹑_﹑_等,其中_是主要的。

91 塑料模失效的形式有_﹑_﹑_和_等。

92 模具失效前所成型的_为模具寿命。

93 为了保证塑料模有足够的模具寿命,在塑料品种已确定的情况下,应根据塑料特性选择适当的模具材料和镀_等方法。

94 模具结构中,_和_是导致模具破裂和失效的重要原因。

95 目前塑料模的材料是延用传统的_钢_钢,尤其是_。

96 制造高耐磨﹑高精度﹑型腔复杂的塑料模,选用_。

97 对复杂﹑精密和表面光泽度要求高的塑料需要采用_钢或_钢,它们是加工性好和有极好抛光性的钢。

98 

99 塑料模表面处理的方法主要有_﹑_﹑_﹑_﹑_等,还有_和_等表面处理新技术。

二判断题

1. 注射模塑成型方法适用于所有热塑性塑料,也可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

﹙﹚

2. 压缩模塑成型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也可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

﹙﹚

3. 热塑性塑料的模压成型同样存在固态变为粘流态而充满型腔﹑进行交联反应后再变为固态的过程。

﹙﹚

4. 传递模塑成型工艺适用一所有热固性塑料。

﹙﹚

5. 挤出成型也适合各种热固性塑料,且特别以适合石棉和碎布等作为填料的热固性塑料的成型﹙﹚

6. 挤出模塑中,塑件形状和尺寸决定于机头和口模。

﹙﹚

7. 中空吹塑是把熔融状的塑料型坯置于模具内,然后闭合模具,借助压缩空气把塑料型坯吹胀,经冷却而得到中空塑料的一种模塑方法。

﹙﹚

8. 根据塑料发成型方法不同,可分为简单组分和多组分塑料。

简单组分塑料基本上是以树脂为主,加入少量添加剂而成。

﹙﹚

9. 填充剂是塑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

10. 在塑料中加入能于树脂相容的高沸点液态或低熔点固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增加塑料的塑性﹑流动性和柔韧性,并且可改善成型性能,降低脆性。

﹙﹚

11. 用流延法生产薄膜﹑胶片及浇铸塑件常用树脂溶液为原料,即树脂与溶剂。

所以。

以溶液为原料的塑件实质是树脂与溶剂制品。

﹙﹚

12. 不同的热固性塑料其流动性不同,同一种塑料流动性是一定。

﹙﹚

13. 根据热固性塑料的固化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成型条件下,交联反应完全结束,也就达到固化成型了。

﹙﹚

14. 热塑性塑料的脆化温度就是玻璃化温度。

﹙﹚

15. 不同的热塑性塑料,其粘度也不同,因此流动性不同。

粘度大,流动性差;反之,流动性好.﹙﹚

16. 对结晶性塑料,一般只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晶,结晶度大,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性和电性能好;结晶度小,则塑性、柔软性、透明性、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大。

因此,可通过控制成型条件来控制结晶度,从而控制其使用性能。

﹙﹚

17. 对于热敏性塑料,为防止成型过程中出现分解,一方面可在塑料中加热稳定剂,另一方面可控制成型温度和加工周期。

﹙﹚

18. 为防止注射时产生熔体破裂,对熔体指数高的塑料,可采取增大喷嘴、流道和浇口截面等措施,以减少压力和注射速度﹙﹚

19. 在注射成型前,如果注射机料筒中原来残存的塑料与将要使用的塑料不同或颜色不一致时,可采用对空注射机的换料清洗。

此时,只需将两种不同塑料加热熔化即可进行对空注射以达到换料清洗。

﹙﹚

20. 注射成型时,型腔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之差称为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值可为正值﹑负值,也可为零。

当为正直时,脱模容易。

﹙﹚

21. 塑件的退火处理温度一般控制在相变温度以上10~20℃或低于热变形温度10~20℃。

﹙﹚

22. 在注射成型中需要控制的温度有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

﹙﹚

23. 选择料筒和喷嘴温度考虑的因素很多,应结合实际条件,初步确定适当温度,然后对塑件进行直观分析并检查熔体的对空注射情况,进而对料筒和喷嘴慰问度进行调整。

﹙﹚

24. 注射模塑时,注射力应从较低注射压力开始,再根据塑件质量,然后酌量增减,最后确定注射压力的合理值。

﹙﹚

25. 模压热固性塑料时通常需排气1~2次目的是排除水分﹑挥发物和化学反应产生的低分子副产物。

﹙﹚

26. 不溢式﹑溢式和半溢式的压缩模内塑料体积和压力发生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

27. 一副塑料模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分型面,分型面可能是垂直﹑倾斜或平行于合模方向。

﹙﹚

28. 为了便于塑件脱模,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定模或上模上。

﹙﹚

29. 大型塑件需侧向分型时,应将投影面积大的分型面设在垂直于合模方向上。

﹙﹚

30. 成型零件的磨损是因为塑件与成型零件在脱模过程中的相对摩擦及熔体冲模过程中的冲刷。

﹙﹚

31. 塑料模导柱的安装,对压缩模而言,导柱通常安装在下模;注射模导柱可安装在动模,也可安装在定模,通常安装在主型芯周围。

﹙﹚

32. 塑料模垫块是用来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度的要求。

﹙﹚

33. 利用电热元件对模具加热,达到规定模温切断电源,模温也随之降低。

﹙﹚

34. 为了提高生产率,模具冷却水的流速要高,且呈湍流状态,因此,入口水的温度越低越好。

﹙﹚

35. 冷却回路应有利于减小冷却水进﹑出口水温的差值。

﹙﹚

36. 冷却水的体积需通过计算确定,然后根据湍流状态下的流速﹑流量与管道直径的关系来确定是道孔径﹑排列方式和水道数量。

﹙﹚

37. 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是以模塑聚苯乙烯为标准而规定的,由于各种塑料的密度和压缩比不同,因而实际最大注射量是随塑料不同而不同的。

﹙﹚

38. 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压力应稍大于塑件成型所需的注射压力。

所以要对注射机的注射成型进行校核。

﹙﹚

39. 多型腔注射模各腔的成型条件是一样的,熔体到充满各型腔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适合成型各种精度的塑件,以满足生产率的要求。

﹙﹚

40. 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等于注射机允许的模具最大厚度。

﹙﹚

41. 各种型号的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均与模具厚度无关。

﹙﹚

42. 同一台液压合模机构的注射机对于单分型模具和双分型模具,其开模行程是相同的。

﹙﹚

43. 分流道设计时,究竟采用哪一种横截面的分流道。

,既应考虑各种塑料注射成型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制造的难易程度。

﹙﹚

44. 注射模的型腔与分流道布置时,最好使塑件和分流道在分型面上总投影面积的几何中心和锁模力的中心相重合。

﹙﹚

45. 为了减少分流道对熔体流动的阻力,分流道表面必须修得很光滑。

﹙﹚

46. 浇口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熔体倒流,便于凝料与塑件分离。

﹙﹚

47. 中心浇口适用圆筒形﹑圆环形或中心带孔的塑件成型。

属于这类浇口的有盘形﹑环形﹑爪形和轮辐形等浇口。

﹙﹚

48. 侧浇口可分为扇形浇口和薄片式浇口,扇形浇口常用来成型宽度较大的薄片状塑料;薄片式浇口常用来成型大面积薄板塑件。

﹙﹚

49. 点浇口对于注射流动性差和热敏性塑料及平薄易变形和形状复杂的塑件是很有利的。

﹙﹚

50. 潜伏式浇口是点浇口变化而来的,浇口常设在塑件侧面的较隐蔽部位而不影响塑件外观。

﹙﹚

51. 浇口的截面尺寸越小越好。

﹙﹚

52. 浇口的位置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以利于熔体填充及补料。

﹙﹚

53. 浇口位置使熔体的流程最短,流向变化最少。

﹙﹚

54. 浇口的数量越多越好。

因为这样可使熔体很快充满型腔。

﹙﹚

55. 注射成型时,应适应选择浇口位置,尽量减少高分子沿流动方向上的定向作用,以免导致塑件性能﹑应力开裂和收缩等的方向性。

﹙﹚

56. 大多数情况下利用分型面或模具零件配合间隙自然排气,当需开设排气槽时,通常在分型面的凹模一侧开设排气槽。

﹙﹚

57. 无流道塑料注射模适应与各种塑料的注射成型。

﹙﹚

58. 绝热流道和热流道注射模均属于无流道注射模。

﹙﹚

59. 对于不带通孔的壳体塑件,脱模时抽拔力是指塑件在冷凝收缩时对型芯的包紧力而引起的抽拔主力和机械滑动摩擦力。

﹙﹚

60. 注射压力小,保压时间短,抽拔力较大。

﹙﹚

61. 在斜导柱抽芯机构中,采用复位杆可能产生干扰。

尽量避免推杆与侧型芯的水平投影重合或者使推杆推出的距离小于侧型芯的底面均可防止干扰。

﹙﹚

62. 塑件留在动模上可以使模具的推出机构简单,故应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上。

﹙﹚

63. 脱模斜度小﹑脱模阻力大的管形和箱形塑件,应尽量选用推杆推出。

﹙﹚

64. 为了确保塑件质量与顺利脱模,推杆数量应尽量地多。

﹙﹚

65. 推板推出时,由于推板与塑件接触的部位,需要有一定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为防止整体淬火引起变形,常用镶嵌的组合结构。

﹙﹚

66. 推出机构中的双推出机构,即是推杆与推块同时推出塑件的推出机构。

﹙﹚

67. 顺序推出机构即为定距分型拉紧机构。

﹙﹚

68. 二级推出机构即为顺序推出机构。

﹙﹚

69. 通常推出元件为推杆﹑推管﹑推块时,需增设先复位机构。

﹙﹚

70. XS-ZY-125注射机,可用来注射成型热固性塑料。

﹙﹚

71. 设计热固性塑料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时,主流道直径应尽量小,分流道应平衡式分布且开在动模分型面上;浇口位置及形状与热塑性塑料注射模相同,仅浇口厚度厚些。

﹙﹚

72. 由于热固性塑料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低分子挥发性气体。

所以,热固性塑料的注射成型的,排气是十分重要的,其排气口常设在浇口附近。

﹙﹚

73. 溢式模有加料腔和配合部分,所以过剩的塑料容易溢出。

﹙﹚

74. 溢式压缩模适用于压制扁平的及对强度和尺寸无严格要求的塑件。

﹙﹚

75. 半溢式压缩模使用于成型流动性较差的塑件,压制以布片或长纤维作填料的塑料。

﹙﹚

76. 不溢式压缩模可压制形状复杂﹑薄壁﹑长流程和深形腔塑件,也适与压制流动性特别小﹑单位压力高﹑表观密度小的塑料。

﹙﹚

77. 用固定式压缩模压制塑件时,其推出一般由压机顶出机构来完成,压机顶出机构通过尾轴或中间接头和拉杆等零件与模具推出机构相连。

﹙﹚

78. 设计压缩模时,对无论从正面或反面加压都能成型的塑件,将凹模做得越简单越好。

﹙﹚

79. 溢式﹑半溢式和不溢式压缩模均有引导环和4,以保证凸模与凹模的配合间隙,保证塑件质量。

﹙﹚

80. 储料槽是半溢式和不溢式压缩模用来储存熔融塑料以便于补缩的装置。

﹙﹚

81. 压缩模的加料腔设计时,以碎布为填料或以纤维为填料的塑料压缩比特别大,为降低加料腔高度,可采取分次加料的方法,也可采用预压锭料方法酌情降低加料腔高度。

﹙﹚

82. 固定式压缩模的脱模机构有热塑性塑料注射模相似。

﹙﹚

83. 压缩模的推出机构与压机不直接连接,当压机顶杆上升的极限位置是顶端与工作台平齐时,必须在顶杆尾部装上尾轴,尾轴长度等于塑件推出高度加模板厚度和挡销厚度。

﹙﹚

84. 压机顶杆与压缩模推出机构间接连接时,需用复位杆。

﹙﹚

85. 压缩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与注射模相似,因此,注射模的侧向分型机构完全可用于压缩模。

﹙﹚

86. 对于热固性塑料传递模,其加料腔内塑料不加热,而型腔部分加热到成型温度产生交联反应,使塑料固化成型。

﹙﹚

87. 热固性传递模的主流道设计时,截面积过大,导致压力减小,产生层流,提高了产品质量,但浪费塑料。

﹙﹚

88. 热固性塑料传递模的反料槽的作用与热塑性塑料的冷料穴相同。

﹙﹚

89. 热固性塑料传递模的浇口位置选择时应有利于塑料充满型腔,所以应尽量从塑件的正面注入塑料。

﹙﹚

三选择题 

 对于注射模塑成型,慢速充模时,塑件内高分子定向程度较大,塑件性能个向异性显著。

高速充模时,高分子定向程度小,塑件熔接强度高,充模速度以_为宜。

 慢速充模 B.高速充型 C.速度不宜过高

 2. 注射模塑成型时的冷却阶段中,随着温度的迅速下降,型腔内的塑料体积收缩,力2 下降,到开模时,型腔压力不一定等于外界大气压力。

型腔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之差   称残余压力,为了使脱模方便,   塑件质量较好,选择_残余压力为好。

 A零 B正 C负

 注射模塑成型时模具温度的影响因素较多。

一般说来,在非结晶型塑料中熔体粘度低或中等粘度的塑料,模温可_;对于熔体粘度高的塑料,模温可_;对于结晶型塑料模温取_。

 A偏高 B偏低 C中等

 注射模塑过程要控制的压力有塑化压力和注射压力。

对热敏性塑料塑化压力_;对热稳定性高的塑料,塑化压力取_;对熔体粘度大的塑料,塑化压力应取_。

 A高些 B在保证塑件质量的前提下取低些

 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时对固化阶段的要求的在成型压力与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高分子交联反应进行到要求的程度,塑件性能好,生产率高。

为此,必须注意_。

 A排气B固化速度和固化程度C固化程度的检测方法

 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温度是指_。

 A压制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 B压制时规定的塑料温度 C规定的模内塑料温度

 塑料齿轮设计时,除考虑避免产生应力及收缩不均匀引起变形外,轴与齿轮内孔的配合采用_。

 A过盈配合 B间隙配合 C过渡配合

 塑件的嵌件,无论是杆形还是环行,在模具中伸出的自由端长度均不应超过定位部分直径的_倍。

 A1.5 B2 C3

 注射成型时,型腔内熔体压力大小及其分布与很多因素有关。

在工程实际中用_来校核。

 A注射机柱塞或螺杆加与塑料上的压力B锁模力 C模内平均压力

 分流道设计时,热塑性塑料用圆形截面分流道,直径一般取d=2~12mm,流动性很好的_,可取较小截面,分流道较短时,可取2mm;对流动性较差的_取大截面。

 A尼龙B聚砜C聚丙烯D聚碳酸脂

 采用多型腔注射模时,需根据选定的注射模参数来确定型腔数.主要按注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