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61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docx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这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感受到人、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性。

学习目标

1、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并简单分类。

2、知道分类必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不同。

3、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小组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划。

4、经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并能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5、小组合作,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体会校园动植物的多样性。

6、在寻访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

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图片等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导人新课。

谈话:

(播放校园环境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

你知道吗?

还有好多动植物朋友和我们一起生活在校园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动植物朋友吧。

 

2.交流关于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已有经验。

(1)把自己知道的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名称写在书上,熟悉但不知道名称的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2)学生交流,分享已有知识。

(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充分发言,学生如对自己熟悉的动植物说不出名称,可以让学生展示该植物或动物的简图,同学之间相互答疑,教师也可以作适当指导。

 

3.小组讨论,制定寻找、观察校园动植物的计划。

(1)小组讨论,做寻访计划,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完善计划。

(在短时间里写出书面的探究计划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难度的,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逐步完善计划。

)   ’

①明确任务、确定路线图、确定观察工具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②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怎么办?

要不要记录?

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资料上的准备,也可以跟学校里的园工商议,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主动积极地寻求帮助。

(3)师生讨论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①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些小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的问题。

(包括关注和爱护动植物的问题,保护观察地的环境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观察者。

 

4.小组按计划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

(此项活动所需时间较长,提醒学生需要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完成活动计划。

要求学生坚持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这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感受到人、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性。

学习目标

1、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

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2、知道分类必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

3、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小组合作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划。

4、经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并能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重点难点

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

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图片等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交流。

你们在校园里寻找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可采取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小组成果的形式。

2.给动植物分类。

(1)小组讨论:

怎样给观察记录下来的植物和动物分类,填写植物分类卡和动物分类卡。

(分类的方法不必拘泥于生物学上的科学分类方式,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给动植物分类。

(2)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统计全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1)讨论:

怎样来表现校园里的动植物分布?

(怎样将校园动植物分布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给学生一些启发。

(2)学生观察:

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直接画出实物图,也可以用平面图来表现学校的各个区域,用某种图标来表示动物或植物。

(3)设计小组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4)交流并展示几个小组的作品。

4.分析校园里动植物分布状况。

(1)观察动植物分布图,什么地方的动物最多?

什么地方的植物生长得最好?

(2)你还有什么发现?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关系。

例如,有的动物需要躲藏在植物中,有的动物要以植物为食物;动物为植物传粉,为植物提供肥料,为植物松土等等。

明确动物、植物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

 

5.活动小结。

各小组对自己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的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然后采用涂亮智慧星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7、观察一棵树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教材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选择观察一棵树,调查关于这棵树的情况,引导学生应有目的的,有计划地从事每一个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4.用实际行动爱护树木,呵护它的成长。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前对每个观察小组的观察对象做一个大致分工。

2、学生准备:

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

3、小组活动材料:

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等。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导入。

(1)谈话:

我们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植物,让我们来做个游戏: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熟悉的一棵树,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棵树。

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树。

(2)学生思考,展开游戏。

(3)提出问题:

怎样进一步观察这棵树?

2.讨论观察计划。

(1)讨论:

我们还可以观察树的那些内容?

用什么方法观察?

需要什么观察工具?

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提出的内容和方法不要局限于教材列举的三个方面。

适时评价,鼓励学生中有创意的想法。

(3)实施完成观察计划,并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3、观察一棵树。

(室外活动)

(1)划分观察区域,领取观察工具。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

②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③注意安全;

④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

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4)活动情况交流。

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

4.给树做张“身份证”。

(1)小组研讨:

“身份证”上需要什么信息?

如何制作“身份证”?

(2)小组活动:

设计个性化的“身份证”。

(3)展示、评价各组的作品。

5.认养一棵树。

(1)谈话:

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呵护的快乐宝贝,校园里的小树,谁来呵护它们呢?

   ‘

(2)师生商讨认养小树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8、小动物的家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本性,本科旨在引导学生将观察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从而领悟到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能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能做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在校园里做一次调查活动;

(2)划分观察区域;(3)防蚊虫叮咬的药物。

2.小组活动材料:

(1)工具;

(2)给动物做“家”的材料。

3.学生准备:

糖果、饼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学记录本。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导入。

展示在本单元第1课时画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谈话:

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讨论探究活动计划。

(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呢?

你知道它们

的“家”在哪里吗?

(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

(2)明确探究目的:

观察小动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

我们打算怎样去观察小动物的“家”。

(4)小组讨论:

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

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5)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

3.小组活动:

观察小动物的“家”。

(1)各小组领取观察工具,到活动场地,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了解小组活动进程,分享学生的快乐,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注意安全。

(3)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用昆虫盒带回教室,然后整理观察记录表。

4.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1)小组汇报:

我们观察了……动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围是……,它的“家”的特点是……,我们还观察了……。

(给学生一个描述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表格上的内容变成有条理的描述性语言。

(2)比较:

这些小动物的“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3)讨论:

为什么它们的“家”各不相同呢?

能让它们交换一下居住地吗?

说出自己的理由。

(4)小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5)小组讨论:

你知道动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办法?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

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5.课外拓展:

给动物做个“家”。

小组活动:

根据小组选择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给小动物设计一个家。

(这个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活动,选择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都交给学生自主去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然后选择一个单位时间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9、观察蚂蚁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蚂蚁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很容易亲近的动物,本节课对蚂蚁提出对蚂蚁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经历探究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3.经历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过程,感受到观察、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4、用材料制作蚂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蚂蚁的外形特点。

5、能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6、在活动中体会应该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知道蚂蚁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说明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课件或挂图。

2.学具准备:

昆虫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净的毛笔等。

3.制作材料:

橡皮泥、牙签或火柴棒。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导人。

蚂蚁是我们的老朋友,它现在过的好吗?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望这位老朋友呢?

看望老朋友可别忘了带上它喜欢的礼物,蚂蚁喜欢吃什么呢?

(把蚂蚁当做老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使学生对蚂蚁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携带礼物既是日常礼仪又为后面的观察做准备。

2.你还记得蚂蚁的家吗?

还能找着蚂蚁的家吗?

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蚂蚁的生活地点,寻访蚂蚁的栖息地,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3.蚂蚁的邻居住着哪些动植物?

蚂蚁与它们相处得好吗?

蚂蚁的家门口又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蚂蚁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了解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看,小蚂蚁正在家门口玩耍,它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拿出我们的礼物,看看谁的礼物最受蚂蚁欢迎?

(让学生观察蚂蚁的食性及偏好。

5.我们的礼物太丰盛了,蚂蚁怎样享用这顿美食呢?

吃不完的食物它们是怎样带回家的?

(观察蚂蚁吃食物及搬运食物。

6.我听说蚂蚁最爱学习,特别擅长书法,我们请蚂蚁给我们题几个宇,好不好?

(将事前准备好的白纸拿出来,放在蚂蚁窝边,白纸上事前用蜂蜜写上“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这一环节利用蚂蚁的食性写字,既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7.我们已经看望了操场上的蚂蚁,老师想邀请操场上的蚂蚁陪我们一起到花坛上的蚂蚁家做客,好不好?

怎样不伤害蚂蚁,并把它请到花坛上?

(这一环节着重研究蚂蚁的种群关系,如果操场上的蚂蚁不受欢迎,别忘了将它们送回家。

8.快下课了,同学们邀请小蚂蚁到自己家里做客好不好?

同学们想一想,请回去住在哪里?

用什么去招待蚂蚁?

(下课前捉蚂蚁,喂蚂蚁,一方面进一步深入观察蚂蚁,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9、观察蚂蚁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蚂蚁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很容易亲近的动物,本节课对蚂蚁提出对蚂蚁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经历探究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3、经历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过程,感受到观察、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4、用材料制作蚂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蚂蚁的外形特点。

5、能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6、在活动中体会应该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知道蚂蚁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说明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课件或挂图。

2、学具准备:

昆虫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净的毛笔等。

3、制作材料:

橡皮泥、牙签或火柴棒。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导人。

小蚂蚁在同学们的家里做了几天客,它们住得习惯吗?

请同学们谈一谈喂养蚂蚁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了解蚂蚁的外形。

(1)上一节课蚂蚁送给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这一节课蚂蚁听说同学们的画画得好,想请同学们给它画一张全身像,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像。

(让学生凭印象给蚂蚁画全身像。

(2)画画得像不像呢?

我们与真实的蚂蚁比较一下,怎样才能看清楚蚂蚁的真面目呢?

这个爱动的小客人怎么才能安静一会呢?

(3)学生交流,老师指导。

(可以在水槽中央放置一块石头,让石头在水面上只露一个小尖角,把蚂蚁放置在石头的尖角上,用放大镜观察。

投影或实物展示:

学生的绘画作品。

   •

(4)通过投影,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实物的对比看看哪里画得像,哪里画得不像?

在点评中让学生认清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有几只眼睛?

几只触角?

几条腿?

它们分别长在蚂蚁的什么位置?

(5)学生交流后,对蚂蚁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后请一位同学再画一只蚂蚁,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正。

(6)小组合作,做一个蚂蚁模型。

(展示、评价作品,进一步认识蚂蚁的形体结构。

3.了解蚂蚁的其他趣事。

(1)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蚂蚁的外形有了较深的认识,但是蚂蚁家的大门我们始终没能进去,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

(2)关于蚂蚁,同学们还有哪些新鲜有趣的事情想与大家分享?

 

3.课堂小结。

   、

通过对蚂蚁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10、更多的小动物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知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做昆虫。

2、经历比较、分类、找共同特征的过程,通过比较给事物分类。

3、经历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4、形成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各种小动物的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

课前捕捉一些小动物供课堂上观察。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导人。

(1)谈话: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蚂蚁,谁能说一说蚂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复习蚂蚁外形的特点,为学习新课打基础。

(2)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2.比较蚂蚁和其他小动物。

(1)小组活动:

观察课前捉到的小动物,把它们和蚂蚁进行比较,看看会发现什么。

(这个观察、比较的环节也可以用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实物观察。

(2)交流。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3)分类。

把与蚂蚁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

(在这个过程中,蚯蚓和蜗牛是很容易被排除的,可能出现的困难是学生认为蝴蝶、蜻蜓有翅膀,蚂蚁没有,它们不是一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特点,例如,提示“除了翅膀,其他的特点呢?

”)

3.找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1)小组讨论:

把外形和蚂蚁相似的动物和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外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学生交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

(3)教师讲述:

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书上。

4.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1)说一说,你们今天捕捉到的小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

为什么?

(学生做出判断时,一定要提醒陈述理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师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学生观察,找出其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5.拓展。

(1)除了昆虫,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动物?

(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

前三类学生已经学过了。

(2)动物世界多种多样。

你认为,这些具有不同特点、不同习性的动物对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人类和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动物。

(3)课外观察:

搜集更多的小动物图片,仔细观察并试着给它们分类;继续关注校园里的小动物们,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案

学科:

科学年级:

四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内容

自由研究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校园里的各种动植物,观察并探究它们的特点。

2、能针对一些动植物的特点,确定研究课题,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1、了解本单元自由研究活动的主题。

校园动植物探秘

二、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1、学生分组自由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及内容。

研究课题可以是关于动物的,也可以是关于植物的,还可以是关于动植物关系的。

2、师出示部分研究课题,学生将小组讨论结果与教师提供的课题相结合,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及内容。

如:

1)校园植物用途的调查

2)植物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3)蚂蚁会游泳吗?

4)蚂蚁有视力吗?

5)植物和动物的关系

三、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

1、研究准备。

2、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围绕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分类、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研究,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五、各小组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师生共同评议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