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77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课文名句默写(10分)

1、名句默写(10分,每题1分)

(1),怒涛卷霜雪。

(柳永《望海潮》)

(2)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3)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8)臣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9)今两虎共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二、基础知识(共16分)

2、选出下列文言句子中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窃计欲亡赵走燕亡:

逃跑

B、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破:

使……破,战胜

C、因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因:

趁着

D、相如持其璧睨柱睨:

斜视

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

例句: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而君幸于赵王。

D、君何以知燕王?

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A女为人臣子B畔主背亲

C、臣愿奉璧西入秦D复举剑拟之

5、下列划线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请指示王B、答其善意C、衡下车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6、下面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是()

A宁许以负秦曲B反欲斗两主

C空以身膏草野D羝乳乃得归。

7、指出下列划线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会论虞常会武等至匈奴

B、引赵使者蔺相如虞常果引张胜

C、君因我降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9、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喜/草草,封/狼居胥

10、诗歌中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

A、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焘

B、①诸葛亮②刘备③刘义隆④拓跋焘

C、①诸葛亮②孙权③刘义隆④拓跋焘

D、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宏

11、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12、翻译下列的句子(6分)

(1)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

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

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

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

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及居相郡,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言于上曰:

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诐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诐,(bì)不正,邪僻。

②《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1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

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

因为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

希望

D.发摘奸隐,有若神明摘:

揭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德化人,皆此类也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①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②孺卿从祠东后土,

C.①上幸岐州,悦其能。

②而君幸于赵王

D.①其父每谓所亲曰②及卫律所将降者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

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

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

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

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

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

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16、翻译下列的句子(6分)

(1)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

(2)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四、读下面两首词回答(①~②)问题(6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尘香:

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

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

小船

17、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3分)

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3分)

五、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①讪:

毁谤。

②窒:

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

③徼:

抄袭。

18、

(1)君子厌恶的人有哪几种?

孔子为什么这样认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

(3分)

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

”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答: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琏在宁荣街买了一所房子,偷偷娶了尤二姐为二房,又劝尤三姐与贾珍喝双钟酒,助贾珍打尤三姐的主意,尤三姐心中已有如意的人,便厉言痛斥。

B、贾赦因贾琏办事得力,便把秋桐赏给了贾琏。

凤姐故作软弱,挑唆秋桐辱骂尤二姐,又买通太医乱开药打掉了尤二姐所怀的女胎,又找人算命说是属兔的人冲犯,后发现只有秋桐一人属兔,于是秋桐便对二姐大骂不止,使得二姐最终上吊自尽。

C、薛姨妈看中邢岫烟,想把她许配给薛蟠。

宝钗和薛姨妈到潇湘馆看黛玉,大家谈到薛蟠和邢岫烟的婚事,薛姨妈说起前日王夫人要把宝琴说给宝玉,偏生宝琴有了人家,认为不如把黛玉说给宝玉。

黛玉红了脸。

D、晴雯和袭人拌嘴,见宝钗来了,就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抱怨说: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开了门,对来人说:

“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

E、宝玉偷偷去见晴雯,晴雯已病入膏肓,晴雯向宝玉说起自己担了“狐狸精”这个虚名,死也不甘心,还把自己左手上的两根葱管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将贴身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一起送给宝玉,并把宝玉身上的贴身袄儿脱下给自己穿。

宝玉回去后没多久,晴雯便死了。

20、简答题(选做题:

从下面两道题中选出一道来进行回答)(5分)

(1)抄检大观园后,尤氏说:

“可知你真是个心冷口冷的人”,尤氏说的人是谁?

她为什么这么说?

请简述这一情节。

(2)贾赦恼羞成怒,扬言:

“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

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他。

”贾赦讲的“他”是指谁?

为何贾赦要这么说?

结果怎样?

请简述这一情节。

六、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蓝眼老人

张炜

我第一眼见到他实在是吃了一惊。

老人个子很矮,不会超过一米六五,而且真正是瘦骨嶙峋,衰老不堪。

实际上他只有六七十岁。

他走起路来蹑手蹑脚,像踩在云朵上一样颤颤悠悠。

我注意到他露在黑色袖管外面的一双手和半截胳膊,皮肤皱得厉害,近乎透明,青青脉管清晰可辨。

最使我感到异样的是那双眼睛:

竟是蓝色的,或者是灰蓝色的,很大很圆。

他看着我,神情非常专注亲近,但带着一丝警觉。

他伸出手,用力握住我的手——手力很大,就像整个人一样令我吃惊。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经人介绍,受雇于某个部门作史志编撰工作。

很长时间以来他都是独身一人。

好像他在这个犄角上来来往往,干什么都可以,干什么都可以活下去。

难以想象的粗活,以至于眼前的这种需要文心纤细的工作,对他来讲差不多都是一样。

他曾经是一位教师,教过小学和中学,后来又不知什么原因失业了。

有很长时间他不得不流浪打工,甚至靠讨要度日。

他在教书的时候结识过一个女人,但她不久就离开了——同时还让他失去了住所,所以当年有一多半时间要在牲口棚、打工者的通铺或田野的草垛中,在庄稼地和泥沟里过夜。

人们说最奇怪的是,当这个人从一些肮脏不堪的地方钻出来时,身上总是非常洁净。

他全身上下未沾一丁点草屑和泥土。

他常常几个月的时间弄不到一分钱,但即便这样,也没人发现他从果园和庄稼地里偷过一点食物。

他的食物都来自劳动,或直接的乞讨。

在他眼里,乞讨同样是一种体面的、讲得过去的职业。

也就是在这样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他遇到了又一个女人,一个命运和他差不多的女人。

他们一起游荡、找事情做。

这时候他才觉得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居所。

于是他就立志要盖一座房子。

这对于他简直是个太大的奢望。

可是他执拗得很,每天有一点儿时间,就在收获过的庄稼地里忙碌。

原来他在寻找遗落的砖块石头。

他不停地收集,大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攒起了足够的砖石。

接着就开始垒屋。

有那个女人做帮手,但大多数时间还是他自己。

自己设计,自己打基,一点一点砌墙。

就这样,三间屋子盖起来了,他没花一分钱,却耗去了两年多的时间。

新房落成的同一个月份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

女人没有奶水,他就到海河沟汊里寻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动物。

而他自己吃的多是菜叶,是一些食物屑末。

一年之后,他的女人还是死去了。

他把女人亲手埋葬在离新房子不远的地方。

孩子好不容易跟他长到了三岁,最后却因为一次严重的食物中毒,抢救未成死亡。

孩子也埋在了母亲旁边。

像刚开始一样,剩下他一个人在大地上徘徊。

在贫困到极点的生活中,他仍然想为别人做点什么,一直想。

因为他觉得不能这样白白度过宝贵时光。

有一次,他在一个村镇夜晚的场院上看到了放幻灯片,似乎从中受到了启发。

然而放幻灯需要一台机器,需要电,这些他都没有。

想来想去,他用拣来的木头做了一辆地排车,又像琢磨盖屋那样动用巧思,在车子上做成一个暗箱,两端再挖上方孔:

当这车子支起时,两个方孔就与太阳形成了一道直线——光源有了。

他又把自己收集的一些碎玻璃片切割成大小统一的一叠。

细细绘上故事,一一插到暗箱的方孔上——这就可以在遮光的一面墙壁上放出幻灯。

这奇特的装置被他拉着走遍了大街小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当然还有许多老人、成年人。

他在幻灯片上绘制的都是一些科学常识,模范人物。

这样一直延续到被聘去做史志编撰。

于是他有了一点儿工资。

微薄,却令他极为珍视。

他从食堂打饭,从来都是一块咸菜一个窝头,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省下来。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竟买来了成套的外语教学录音带和课本,以及其它书籍。

他把这一切都小心地包好,放在柜子里,说将来有一天要把它们送给一所学校。

因为机关减员,到处人满为患,这个老人的去职只是个时间问题。

可他自己并没想到这些。

因为他在走廊上步履依旧,神情依旧。

他根本就没有失业的忧虑。

到时候他又要回到野地里去了,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屋子,像过去一样。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头叙写“我”第一眼见到老人时的感受,并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B、难以想象的粗活和需要文心纤细的工作,老人都能做好,可见他性格好、适应能力强。

C、走投无路之时,老人宁可乞讨也不偷窃,在他看来,乞讨是体面的、讲得过去的职业。

D、老人自制放映幻灯的机器,走遍大街小巷,深受人们的欢迎,因此被聘去做史志编撰。

E、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老人的曲折经历,语言质朴,但包含着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22、结合全文,概括蓝眼老人形象特征与精神品质。

(4分)

23、小说叙述形式主要有顺序、倒叙和插叙三种,本文属于哪种叙述形式?

请简要分析。

(4分)

第Ⅱ卷表达与交流(78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8分)

24、根据材料提供的语境,小明回答具有幽默特点的一项是()(2分)

双胞胎兄弟小明和小亮,在五年级一班学习。

一次,老师布置了个作文题目《我的妈妈》。

第二天,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两人的作文一模一样,于是就生气地把小明叫到办公室,指着作文说:

“说,你的作文怎么和你弟弟的一模一样呢?

”小明回答:

“”

A、老师,因为我们是双胞胎啊!

B、老师,因为我们的妈妈是同一个人呀!

C、老师,因为我们心有灵犀!

D、老师,因为我们写的是同一个作文题目呀!

25、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下面母女对话选择最恰当的答案①()②()(2分)

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

①妈妈:

还生气呢?

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女儿:

()

A、你不就是希望我一心学习吗?

你咋知道我们不是谈学习?

B、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爱我就是约束我的行动!

C、我承认妈妈是爱我的,可你的爱令人窒息。

D、妈妈,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应该信任我。

②女儿:

我是公民,有享受通信自由的权利。

妈妈不让我与同学通信是违法的。

妈妈:

()

A、法律条文是给那些违法的人准备的,妈妈管自己的女儿也违法吗?

B、真是没白读书啊,竟然和妈妈讲起法律来了!

C、不用和我讲法律,哪个公民都得听他妈妈的!

D、可你是未成年的公民,得接受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呀!

26、“言外之意”是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4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

“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

”门采尓很严肃地说:

“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

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

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

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

“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七、作文(7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

“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

“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

“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去,也在将来,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

有一位哲人说过:

“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你觉得怎样呢?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阶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1、

(1)云树绕堤沙

(2)杨柳岸、晓风残月(3)小乔初嫁了

(4)一尊还酹江月(5)倩何人唤取(6)赢得仓皇北顾

(7)梧桐更兼细雨(8)徒慕君之高义也(9)其势不俱生(10)有暗香盈袖

2、C(因:

通过、经由)

3、C(例句和C都为被动句。

A为判断句,B为定语后置句,D为宾语前置句)

4、D5、B6、C7、D8、D9、D10、A

11.、C("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妥。

12、

(1)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诚”“负”“间”“见……于”等2分,句子通顺1分)

(2)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3)(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13、B

14、D15、C

16、

(1)开皇二年,皇上驾临岐州,很赏识彦光的才能。

(2)彦光一到任,就揭发隐匿的奸邪之徒及其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

17、①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②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

18、

(1)厌恶专好散播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上位的人,厌恶恃强勇敢而无礼的人,厌恶果决敢为而固执不通事理的人。

因为他们是社会的祸患,孔子憎恶他们是发自仁孝之心。

(2)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

君子有“勇”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贼。

(意对即可)

19、AE(B“女胎”错,应为“男胎”,二姐并非“上吊自尽”而是“吞金自杀”;C“许配给薛蟠”错,应为“薛蝌”,不是“王夫人”而是“贾母”;D“晴雯和袭人拌嘴”错,是“晴雯和碧痕”,“开了门”错,应为“没有开门”)

20、

(1)惜春。

抄检大观园时,在惜春房中查到丫头入画与兄长私下传带东西。

入画跪着哭诉解释,说他的东西是他的兄长做小厮时所得的赏赐,因怕他们的叔婶拿去喝酒赌钱,所以才托入画保管。

凤姐认为这还可以原谅,但惜春却咬定牙不肯留下他。

因此尤氏说了这句话。

(2)鸳鸯,贾赦想纳鸳鸯为妾,叫邢夫人和鸳鸯的兄嫂软硬兼施,鸳鸯仍然不从,贾赦因此说了这些话。

结果鸳鸯跑到贾母前哭诉,一面说着,一面左手打开头发,右手便拿剪刀来铰,被众婆娘拉住,贾母听了气得浑身发抖,大骂贾赦等人,最终鸳鸯得以留在贾母身边。

五、现代文阅读(11分)

21、BC(B项看不出“都能做好”,也无法推断出“性格好”;C项强加因果,被聘是经人介绍。

22、瘦弱衰老;双眼与众不同;手力恨大;(2分,一点1分,);洁身自好;生活适应能力强;富有智慧;勤劳;乐于奉献;乐观。

(2分,任选两点,一点1分)

23、插叙。

文章开头先叙写老人外貌,再写他的史志编撰工作,点出我与老人相识;中间插叙老人历经教师、婚变、流浪汉、再次成家、家破人亡、播放幻灯等种种坎坷起伏的命运;结尾再又回到老人做史志编撰的情况,并对老人今后的情况做了预测。

六、语言文字运用(3分)

24、B25、CD

26、

(1)示例一:

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示例二:

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2)示例一:

您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示例二:

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

(文言文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

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

“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

”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泛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

到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命彦光担任岐州刺史。

开皇二年,皇上驾临岐州,很赏识彦光的才能。

几年之后,彦光调任相州刺史。

彦光以前在岐州任刺史时,那儿的民风很质朴,彦光用为政安定的方式来治理,使得一郡的风俗人心都受到了教育感化。

等到了相州,依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治理。

相州治所邺都的民风不淳,民众大多善变而狡诈,他们对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治理州郡、教化民众。

皇上听到了这个歌谣就责备了彦光,最终因此获罪而被免官。

一年多以后,被任命为赵州刺史,彦光对皇帝说:

“请求再任命我为相州刺史。

我将改变方法,期望能有办法来改变那儿的民风,来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

”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再次任命他为相州刺史。

相州的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前来的,没有不嘲笑他的。

彦光一到任,就揭发隐匿的奸邪之徒及其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

当初,北齐灭亡之后,世族士绅和读书人大多迁居关内,只有工匠、商贩和乐户人家迁移聚居在州城的外城一带,因此民风险恶邪僻,无端地编造歌谣诽谤、控告官员,频繁地挑起许多事端。

彦光想要革除这些弊端,就用俸禄延请中原的儒学大师,在每个乡里建立学校,不是圣贤的学说不准教授。

从此民众都能够克制自励,民风大有改变。

有一个滏阳人焦通,性好酗酒,在对待父母的礼法上有过错,被堂弟告发。

彦光并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中的学校,让他在孔子庙里参观。

焦通于是就受到了感化而醒悟,又难过又惭愧,无地自容。

彦光就教训他,等他明白道理之后就让他回家了。

后来焦通改正了过错,磨砺自己的品行,最终成为了有善行的士人。

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

官吏民众都被他感化而爱戴他,相互之间都没有了争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