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3913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建筑业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县已发展建筑施工企业28家,其中建筑大公司4家(直属分公司24个,项目部4个),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二级资质4家,施工总承包企业三级资质1家,施工专业壹级承包企业2家,劳务分包企业8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30.77%、15.4%、61.04%,从业人数近1.17万人,建筑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1.5万元,成为强县富民一大支柱产业。

4、旅游商贸蓬勃发展

依托武功镇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编制了《武功镇文化旅游开发规划》,连续五年高规格举行了苏武公祭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世界苏姓恳亲大会暨苏武文化艺术节”,开通了武功“中国农都”一日游,极大地提升了武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特别是抢抓省级重点镇建设机遇,坚持把旅游开发与重点镇建设有机结合,高标准实施了新区路网、仿古一条街、漆水河治理等八大工程,高标准策划包装了旅游开发项目,面向全国推介,全力打造千年古镇。

同时,商贸物流也加快发展,累计建成农家超市、农家店347个,发展个体工商户3966个、私营企业186户,非公经济占全县经济份额达55.9%。

5、农产品加工异军突起

我县为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的不断增加,大规模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华丰方便面、秦稷粮业等为龙头的粮食深加工产业,以陕西女皇、上显冷库等龙头的果蔬加工业,以神果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业,以代家油脂等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业,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县”。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家,平均销售收入达到万元。

6、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手工布艺、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养殖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农民在发展中得到了的实惠,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拥护,形成了上下同心、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这些都为我们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思想和群众基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县、新兴工业强县、旅游商贸名县”三大目标,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杨凌示范区新一轮产业发展”三大机遇,依托历史文化、地缘区位、人力资源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挖掘非农产业的增长潜力,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手工布艺、劳动力转移、建筑业、物流冷藏及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化体系建设为载体,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造传统经营生产方式,推动非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系统化、综合化发展,全力打造手工布艺大县、人力资源大县、建筑业大县、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及商贸物流大县,利用3—5年把武功建成特色鲜明、独具风格,全省著名,享誉全国的非农特色产业大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化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意愿为基础,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2、坚持科学化原则。

以改良传统产业为重点,以增加科技含量为支撑,高度重视专业科技人才,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按照现代企业运营模式改良传统经营生产方式,聘请专业人士参与企业的管理,逐步形成所有权、经营权分立的格局,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3、坚持效益化原则。

以创造效益为根本,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创新融资方式,加大资本投入,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

以打造品牌为抓手,以质量认证为标准,引导规范运作,靠质量求发展,凭品牌拓市场。

以绿色环保为核心,以原生态加工为载体,全面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把非农产业发展作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和成果体现,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武功县非农产业发展规划,今后3—5年,全县非农产业发展要在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以手织布、刺绣、手工布艺工艺制品、家纺制品等为代表的手工布艺产业;

依托铁路货场、农业大县和毗邻杨凌优势,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和食品加工业;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及自然环境优势,突出发展乡村旅游和三产服务业;

依托人力资源和建筑行业的基础优势,突出发展建筑业,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

到“十二五”末,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2%;

其中非农产业总产值达到,占农业总产值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其中非农收入达到,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努力把武功建成全国有名、省内一流的手工布艺大县,全省著名的建筑业及人力资源大县,形成在西北有影响的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及物流大县。

三、工作重点

(一)手工布艺及“一村一品”产业

1、目标任务:

手工布艺产业:

力争到2013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5万人,争创市级名牌产品3-5个,省级名牌2-3个,国家级名牌1-2个。

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到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争创市级名牌产品5-7个,省级名牌3-5个,国家级名牌2-3个,把武功建成全省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县。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力争到2013年,产值达到1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2.8万人,一村一品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争创市级名牌产品6-8个,省级名牌3-5个,国家级名牌2-3个。

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到1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3.5万人,一村一品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争创市级名牌产品8-10个,省级名牌5-8个,国家级名牌3-5个,把武功建成全省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县。

2、牵头单位:

农林局

3、成员单位:

新农办、财政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各镇及三农发展服务中心等

4、发展重点及内容

发展重点:

围绕“一村一品”专业县建设这个中心,抓好镇东酿醋小区、田寺制刷小区和布王竹艺编织小区建设,积极建设苏绘文化产业园、康穗食品手工业园、南仁上显冷藏工业园和贞元马家果品加工园,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及手工布艺产业,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内容:

①手织布产业。

以苏蕙、若兰手织布公司为依托,以南可为示范基地,在全县继续发展手织布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②食品加工产业。

以倪家锅盔、北韩麻花、镇东食醋、孔尹挂面为基地,辐射带动大庄、长宁、南仁等乡镇。

③制刷编织产业。

推动田寺制刷、余村草编和竹园工艺编织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并带动长宁、贞元、大庄、代家、河道等乡镇从事编织产业。

④布艺刺绣产业。

以馨绣、木楠、苏蕙手工布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辐射带动游凤、贞元、苏坊、武功镇等乡镇从事手工布艺产业发展。

5、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

2011年—2013年

①完成手工布艺产业展示园前期的基本建设和主要企业进驻;

②培养3-5个具有带动力量的龙头企业;

③完成各产业产品定位和市场拓展。

并在全国形成15个以上大型综合产品直销点;

④完成产业系统中CL和媒介宣传规划与前期宣传,产品专利申报、产品造型专利申报达到50个以上;

⑤从产业普及性发展过渡到发展,产品种类扩展到100种,农户织机发展到2.5万台。

创建10个以上陕西名优产品和5个以上全国著名品牌;

⑥在手工布艺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新的转变和腾飞,由原来的年总收入2.8亿元增加到4.97亿元,人均年收入由现在4846元提高到7150元。

第二阶段:

2014年—2015年

①武功县手工布艺产业展示园建设基本完成,各企业全面进驻并展开生产,手工布艺工业园区计划启动,特色食品加工园区雏形形成。

②西北手工布艺和一村一品产品批发集散计划项目基本形成。

③产品在全国直销综合点由15个增加至45个,网点销售由原来31个扩展至71个。

④产业网站和媒介宣传已全面进入正常运营模式。

⑤产品由100个品种增加至210个,专利产品由50个扩展到150个。

陕西省名优产品由原来10个以上增加到30以上个,15个以上产品形成全国著名品牌。

⑥农户织机稳步增加由原来2.5万台上升至3.5万台,纺织女上机年龄由原来45以上下降至25岁以上,以25-35岁之间技术成熟的织工和绣工为主体的技术农民进入手工布艺工业园区,从事规模化生产工作。

⑦手工布艺和一村一品产业由原来年总产值4.97亿元上升至7.86亿元,人均收入由原来7150元/年上升至12100元/年。

6、重点建设项目:

手工布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计划投资3800万元,在周普路南端、渭河北岸,规划建设占地260亩的苏绘手工布艺文化产业园。

主要包括:

手工布艺展示区120亩,特色种植区50亩、职业培训和研发区30亩,餐饮服务和食品加工区预留60亩(远期)。

建成后主要进行高难度、高精细花型手织布生产科研,产品展示,文化承载,餐饮休闲,手工艺体验,推广介绍武功特色食品,手编、手工布鞋、刺绣工艺等产业技术工艺培训等,充分体现秦风、汉韵文化和传统纺织文化。

(二)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创业

1、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11-2013年)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个体系”,即: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和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市场引导、政府促进、社会参与的培训体系,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力争到201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人数达到14.22万人,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9.95亿元。

第二阶段(2013-2015年)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0万人,比2010年的127328人增加72672万人,其中,新增就地转移就业4万人,劳务输出32672人,农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

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力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农林局、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等

4、工作重点

(1)实施项目带动就业。

各乡镇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加快发展畜牧业、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或“进厂不进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鼓励企业招用农村劳动力,凡是免费成功介绍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并在本县办理用工备案、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中介服务机构一次性职业介绍补贴。

(2)结合小城镇、新农村建设推进就业。

在发展小城镇、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好水、路、电、气、讯等基础配套设施,解决好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问题,以此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

同时,根据村庄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建好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

(3)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和返乡创业。

落实农村劳动力创业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和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各镇、县级各有关单位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等帮扶服务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合伙经营。

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申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取消最低资本限制,且无需审验注册资金。

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兴办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等创业项目,纳入本地招商引资范围,享受与外地客商同等优惠政策。

(4)加快农村创业基地建设。

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充分利用废弃场地、闲置厂房、园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011年底前,各镇要安排50亩用地计划用于创业基地建设,并引导创业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内选址。

村庄整理节约的土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纳入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计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内选址,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创业基地建设和产业聚集发展。

县上结合创业基地,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吸引具备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5)鼓励家庭服务业发展。

强化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作用,鼓励农村劳动力从事家庭服务业。

制定专项家庭服务业培训规划,研究出台促进家庭服务业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通过家庭服务业实现转移就业。

5、重点建设项目:

(1)农民工创业园项目

计划投资2000万元在上显村以南、西宝高速以北、西至秦阳纸厂、东至东何村西界畔、陇海铁路两侧的地带建设占地300亩的农民工创业园。

该项目将按照“一园多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规划为机械铸造产业区、木材产业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区物流仓储区、商贸服务区、居住生活区等产业功能区,该项目计划2005年12月底竣工运营,建成后大部分返乡创业者只需缴纳租金,购置设备,投入部分流动资金即可投产。

农民工创业园将为创业者搭建快捷的创业平台,让返乡创业者安家落户,投资兴业,成为哺育企业的“摇篮”,生产企业的“工厂”。

(2)人力资源大厦项目:

计划投资1100多万元,建设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的武功县人力资源大厦。

该项目建成后设有政策咨询、信息查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人事代理、用工备案等六大功能窗口,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建筑业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筑业产值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超过1.7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

全县建筑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

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达到2家以上,二级企业达到4家以上,全县建筑从业人数稳定在6万人。

住建局

新农办、人社局、中小企业局及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等。

4、工作重点:

(1)成立武功县建筑业民间组织机构。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思路,一是县上成立“武功县建筑业”民间组织机构,纳入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主要承担:

传达政府有关方针和政策,推广行业新技术、新工艺;

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政策及行规、行约;

协调规范行业内部的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提供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等有关信息咨询服务;

开展各种技术、业务培训活动等职责职能,促进建筑业良性发展。

二是全方位开展合作和交流。

县上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建立建筑业定期问计问策座谈机制,开展县内企业及武功籍在外企业开展互动交流,通过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2)引导和支持企业优化重组。

一是鼓励建筑企业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材生产经营和其它新兴三产行业渗透,延伸产业链,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二是鼓励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将县内现有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组建陕西武功建筑集团公司,升级企业资质等级,培育和打造建筑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是优先发展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和支持总公司旗下的分公司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支持劳务输出量大的企业设立劳务基地。

“十二五”期间,力争将我县打造成一个在全省建筑业有影响的“劳务县”,为发展县域经济做出新贡献。

(3)规范建筑业市场。

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认真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建设中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转包、乱挂靠、“阴阳合同”、“恶性竞标”等问题。

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程投标担保、支付担保、履行担保等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管等制度。

加强外进队伍管理,完善外进企业管理办法,落实外地施工企业、监理招标代理企业进入武功市场备案登记制度。

加强行业统一监管,理顺城乡建安总公司管理体制,划归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口管理。

(四)三产服务、物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商贸流通业和第三产业。

十二五期间,实现商贸流通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保持13%左右的年均增长率,占整体产业的比例达到28%以上,对全县财税贡献率达30%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达12%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5%以上,商贸流通业和第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国内贸易。

“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15%以上,到201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国内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对外贸易。

争取到2013年,外贸出口实现零的突破,2015年总额达到100万元美元。

  重点市场建设。

到2013年,商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市场达到3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西关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年交易总额达到1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20%以上。

农产品加工。

十二五期间,引进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作用比较明显。

工商局商务办

财政局、住建局、文体局、招商局、各相关镇等

(1)建立市场体系。

对农副产品批发、建材市场、西关市场等专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建设日用消费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重点发展具有较大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批发市场。

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和地方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抓好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瓜果蔬菜等外来商品的市场建设。

同时积极调整传统商业,努力发展新兴商贸和服务业。

加快实施“县超工程”,重点扶持聚家、良友等大中型超市的信息系统升级和库房改造,扩大营业面积和经营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

(2)优化商业网点布局。

在火车站、人民路、后稷西路等传统老商业区内,重点发展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综合超市,配套发展宾馆酒楼等服务业,培育必备性业态的超市、便利店、药店、快餐店、特色食品、美容美发、洗浴、洗染店、家政、物业等服务设施;

在中心广场以东后稷东路、长青路、普小路发展指导性业态的咖啡屋、酒吧、健身房、休闲娱乐、足浴等场所,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发展提高宾馆服务业档次,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床位。

五年内再新建三星级酒店2家,争取建设二星级酒店1家。

  (3)全面发展农村商业。

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科学合理地制定12个乡镇市场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武功镇、长宁镇、苏坊镇等重点乡镇市场,以点代面,协调发展。

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衔接产销、提供信息方面的作用。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

完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依托南仁乡冷链物流企业集中的优势,建立冷藏物流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冷链物流企业。

在长宁、河道、贞元等乡镇建设冷链物流企业1个,对基础较好的小村、普集街等乡镇冷链企业实施升级改造。

(4)加快发展新型业态。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娱乐健身、典当、旧货交易、租赁、拍卖、家政、礼仪等新型业态。

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鼓励和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技术,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在城区建立2—3个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业态要求的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

重点发展现有的良友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业务,使其逐步转化为现代物流配送企业。

(5)大力发展餐饮业。

发展建设培育特色食品一条街,重点发展武功镇旗花面、普集烧鸡、锅盔、麻花等风味小吃,突出地方特色,提高传统饮食文化品味,发展餐饮名店名品,促进餐饮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

重点发展放心早餐、大众快餐、员工快餐、学生快餐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中高档餐饮业以提高服务档次和改善消费环境为主,在适度引进发展各大菜系的同时,重点挖掘发展具有关中西部风味特色的菜系。

连锁餐饮业要积极引进著名品牌国内外连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扩大市场份额。

  (6)建设物流中心和特色商业街。

积极与铁路部门联手,实施火车站货场搬迁、扩建和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投资建设综合性物流中心,使武功尽快成为周边县市的一个重要物资集散地和物流区域中心。

同时,以地热开发为契机,发展高档次的洗浴保健和地热养殖,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打造阳光新城、健康路、人民路商业街等几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

(7)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馆、高质量办展、高科技服务的要求,依托杨凌大的酒店和我县规划建设的会议中心、文化中心等,培育若干具有专业水准和影响的品牌展会的大型会展企业集团。

进一步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规范市场准入,加强过程监管,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8)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

瞄准雨润、蒙牛等大企业集团,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4、重点建设项目:

①计划投资5亿元,改扩建铁路货场,规划建设500亩物流园区。

②投资5000万元,建设粮食仓储项目。

③投资2亿元,建设冷藏冷链项目。

④投资2亿元,建设物资储运为一体项目。

⑤投资2亿元,建设城乡商贸市场项目。

⑥投资3.5亿元,建设星级宾馆项目。

(五)乡村旅游产业

1、目标任务

以龙王沟自然风光、武功镇文物旅游、渭惠渠休闲资源、渭河生态景观园旅游资源为依托,积极实施龙王沟生态游、中国农都一日游、西宝中线——渭河沿岸文化娱乐游等项目,打造武功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历史文化游、乡村休闲游和生态观光游”立体发展的格局。

到2013年,全县每年接待游客达到8万人次以上,旅游门票收入达到500万元,并带动餐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