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477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0实词课本例Word文档格式.docx

4、倍:

⑵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通“背”,违背)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

⑴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

(《韩非子》)(根源)

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草木的根)

⑶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推究,探究)

⑷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副词,本来)

⑹成语“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根本、基础的东西/根本、基础的东西)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③父母者,人之本也。

⑤今存其本不忍废。

(《<

指南录>

后序》)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6、鄙:

⑴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庸俗,浅陋)

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边邑,边远的地方)

⑶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庸俗,浅陋)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庸俗,浅陋)

⑸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看不起,轻视,鄙视)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具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⑦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7、兵:

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兵器,武器)

⑵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⑻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鸿门宴》)(兵士)

⑼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军队)

⑽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军事,战争)

⑾成语“穷兵黩武”“兵不厌诈”“厉兵秣马”“兵临城下”(军事,战争/军事,战争/兵器,武器/军队)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8、病:

⑴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项脊轩志》)(患病,生病)

⑵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重病)

⑶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困苦)

⑸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担心,忧虑)

⑹成语“悯时病俗”“切中时病”(担心,忧虑/毛病,缺点)

9、察:

⑴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考察)

⑵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考察后予以推荐)

⑶成语“明察秋毫”(看清楚)

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客难》)(精明)

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以,根据。

)(《曹刿论战》)(明察,细究)

①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朝:

⑶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早晨)

⑷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项脊轩志》)(朝见(天子))

⑸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陈情表》)(朝代)

⑹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逍遥游》)(早晨)

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朝见(天子))

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⑼成语“班师回朝”“朝秦暮楚”(朝廷/早晨)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坐北朝南。

⑦朝服衣冠,窥镜。

11、曾:

⑴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竟然,连……都……)

⑵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竟然,连……都……)

⑶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增”,增加)

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曾经)

②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12、乘:

⑴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登上)

⑷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兵车)

⑹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顺应)

⑻成语“乘人之危”(趁)

⑤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

宗悫传》)

⑦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

13、诚:

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确实,的确)

⑵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真心)

⑶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谏太宗十思疏》)(如果,果真)

⑷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报任安书》)(如果,果真)

⑹成语“诚惶诚恐”(确实,的确)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14、除:

⑴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任命,授职)

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台阶)

③兴利除弊。

(《答司马谏议书》)

④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元日》)

15、辞:

⑴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托辞,借口)

⑵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辞别,告别)

⑷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体的一种)

⑹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辞别,告别)

⑺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推辞)

⑻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书》)(推辞)

⑼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

(《报任安书》)(言词,词句)

⑽成语“在所不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推辞/托辞,借口)

②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⑦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⑨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16、从:

⑶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使……跟随)

⑷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依傍,紧挨着)

⑸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听从)

⑹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跟随)

⑺与从弟俱知名(堂房亲属)

⑻成语“从善如流”“恭敬不如从命”(顺从,听从/顺从,听从)

②臣从其计。

③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⑦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17、达:

⑴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显达)

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得志,显达)

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显达)

⑷成语“达官贵人”“欲速则不达”(显达/到达,达到)

18、殆:

⑴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副词,大概,恐怕)

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

谋攻》)(危险)

⑶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梦溪笔谈》)(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①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秋水》)

③有殆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④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⑤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19、当:

⑵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抵挡,阻挡)

⑶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谏太宗十思疏》)(掌管,主持)

⑷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通“倘”,如果)

⑸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担当,担任)

⑹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陈涉世家》)(判罪)

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占据,把守)

⑻成语“当家作主”“锐不可当”(掌管,主持/抵挡,阻挡)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⑥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⑦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⑩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⒀安步以当车。

(《战国策》)

⒁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20、道:

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离骚》)(dǎo,通“导”,引导)

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途径,方法,措施)

⑸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取道)

⑹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规律,道理)

⑺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风尚,风气)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道理)

⑼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通道)

⑾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说,讲)

⑿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报任安书》)(主张,思想,学说)

⒁成语“道不同不相为谋”(主张,思想)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④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⑩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21、得:

⑴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应该,应当)

⑵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能够)

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能够)

⑷古人之观於天地……,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收获,心得)

⑸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能够)

⑹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通“德”,感激)

③秦以攻取之外,小则得邑,大则得城。

④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兰亭集序》)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⑦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⑨此言得之。

22、度:

⑶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限度,尺度)

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量词,表示次数)

⑸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估计)

⑹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估计)

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越过)

⑻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揣度,推测)

⑼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duó

,量长短)

⑽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谱曲,谱写)

⑾成语“置之度外”“一年一度”(思考,考虑/次。

④常有大度。

(《汉书》)

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⑧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23、方:

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方圆)

⑶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当,正当)

⑷成语“方兴未艾”“来日方长”“血气方刚”“如梦方醒”(正在/正/正/刚刚,方才)

24、非:

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无,没有)

⑵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不对的)

⑶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陈情表》)(不是)

⑷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非难,责怪)

⑸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认为……不对)

⑹成语“惹是生非”“是古非今”(不对的/认为……不对)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25、复:

⑴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恢复)

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阿房宫赋》)(夹层的)

⑶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项脊轩志》)(再,又)

⑸成语“髀肉复生”“故态复萌”(再,又/再,又)

①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③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26、负:

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背,用背驮东西)

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支撑)

⑷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承载)

⑸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同上)(支撑)

⑹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担负)

⑺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同上)(依仗)

⑻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同上)(违背,背弃)

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上)(辜负,对不起)

⑽成语“负屈衔冤”“负隅顽抗”(蒙受,遭受/依仗)

⑤久负盛名。

⑩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 

27、盖:

⑴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季氏将伐颛臾》)(因为)

⑵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大概,大约)

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大概因为)

⑷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同上)(大概,大约)

⑸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车盖)

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

⑻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

⑼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责备)魏公子曰(《史记·

魏公子列传》)(车盖)

⑾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胜过,超过)

28、故: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旧有的(知识))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因此)

⑶(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亡:

逃亡。

忿恚:

使……愤怒。

)(《史记·

陈涉世家》)(故意)

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所以,因此)

⑹沛公曰:

”(《鸿门宴》)(旧交情)

⑺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特意)

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滕王阁序》)(旧)

⑼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因此)

⑾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衰老)

⑿成语“故弄玄虚”“故伎重演”“一见如故”(故意/旧有的,原来的/老朋友)

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⑤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史记•魏公子列传》)()

⑥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项脊轩志》)()

⑨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⑩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国论》)()

29、顾:

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探望,拜访)

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难道)

⑶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考虑)

⑷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项脊轩志》)(环视)

⑸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念)

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看)

⑺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头看)

⑻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上)(只是,不过)

⑼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魏公子列传》)(只是,不过)

⑽成语“瞻前顾后”(回头看)

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记》)()

30、固: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使……坚固(巩固、稳固))

⑵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⑹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鸿门宴》)(本来)

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使……坚固)

⑻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本来)

⑼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⑽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鄙陋)

⑾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本来)

⒁成语“固壁清野”“名我固当”(使……坚固(巩固、稳固)/本来)

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⑧斯固百世之遇也。

31、归:

⑶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女子出嫁)

⑸成语“完璧归赵”(送回,归还)

⑤而皆背晋以归梁。

(《(伶官传)序》)()

⑦吾妻归宁。

32、国:

⑴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岳阳楼记》)(国都,京城)

①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诸侯国)

33、过:

⑴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犯过错)

⑵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⑶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错了/过错,过失)

⑷贾谊《过秦论》(指出过失)

⑸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鸿门宴》)(超过)

⑹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责备)

⑺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走过,经过)

⑻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探望)

⑼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陈情表》)(过分)

⑽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超过)

⑾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报任安书》)(责备)

⑿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过分)

⒀孟浩然《过故人庄》(拜访)

⒁成语“文过饰非”“过犹不及”(过错,过失/过分)

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愿枉车骑过之。

34、恨:

(《报任安书》)(遗憾)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遗憾)

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遗憾)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怨恨,仇恨)

⑸成语“一失足成千古恨”(遗憾)

35、胡:

⑶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什么)

36、患:

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担心,忧虑)

⑵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祸患,灾害)

⑶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担心,忧虑)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祸患,灾害)

⑸成语“人满为患”“防患未然”“患得患失”(祸患,灾害/祸患,灾害/担心,忧虑)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

序》)()

37、或:

⑴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有的人/有的人)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有的/有的)

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有的人/有的人)

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有时)

⑸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也许,或许)

⑹成语“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有时)

④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38、疾:

⑵求!

(《季氏将伐颛臾》)(厌恶,憎恨)

⑶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祭十二郎文》)(病,疾病)

⑸成语“疾恶如仇”“痛心疾首”“讳疾忌医”“疾言厉色”“眼疾手快”“奋笔疾书”“大声疾呼”(厌恶,憎恨/痛苦/疾病/急速/急速/急速/急速)

②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⑧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