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589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实习报告.docx

《安徽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实习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实习报告.docx

安徽实习报告

 

题目安徽民族采风实习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8月16日

 

摘要

安徽黟县地处皖南山区西部,黄山西段横亘县境中部,三府尖海拔1227米,为全县最高点。

南部盆地群山环抱,清溪南流。

中部山岭为长江、新安江分水岭。

岭北诸水为青弋江上源,岭南诸水为横江源流。

明、清古民居闻名遐迩,西递古村落、宏村古村落为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苏区江边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程氏宅、胡文光牌坊、西递清代居民建筑群、舒余庆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黟县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

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

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因此,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

 

关键词:

村落;祠堂;水;风水学;徽派建筑

 

Abstract

YiCounty,AnhuiProvinceislocatedintheWesternwannanshanqu,HuangshanWestacrosstheCountyboundaryinCentral,Tsim1227metersabovesealevel,threeGovernmentHouse,theCounty'shighestpoint.Southernbasin,surroundedbyhills,qingxiSouthstream.CentralmountainsintotheYangtzeRiver,xinanjiangwatershed.RidgeonthenorthernwatersofQingyiRiversource,originofLingnanwatershengjiang.MingandQingdynastyancientfamous,ancientvillagesofXidiandHongcunancientvillageasaworldheritage.AttheformerSovietareainsouthernAnhuiriversbytheRevolutionaryCommittee,andChengShi,HuWenguangMemorialArchway,Westhandedresidentbuildings,ShuYuqingHallinQingdynastytotheprovinciallevelkeyculturalrelicprotectionunits.

YiCountybuiltin221BC,isoneofthecountrythemostoldestcivilization,aswellas"merchants"and"Huiculture"ofoneofthecradles.InternallytherearealargenumberoftheMingandQingdynastieshouses,ancestralhall,Memorial,gardening,moreoftheworldculturalheritages,XidiandHongcunancientvillages,knownas"theOrientalancientarchitecturearttreasure","epitome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ofreputation.YiCountyseasons,mildclimate,ruralscenerycharming.TaoYuanmingtraveledhere,wrotethefamousimmortalityofthePeach-BlossomSpring,LiBaipoemspraise"theYiCountysmallTaoyuan,hazethyme,Linggrass,peopleinancientdress".Therefore,inYiCounty,alsoknownasthe"Chinesepaintinginthevillage","peopleinthePeachBlossomSpring".

 

Keywords:

village;ancestralhall;water;fengshui;Anhuibuilding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文章综述…………………………………………………………………1

1.1村落形成……………………………………………………………1

1.2村落与水……………………………………………………………1

1.3村落与祠堂……………………………………………………………2

第二章居住与风水学……………………………………………………………2

2.1居住建设与风水学综述………………………………………………2

2.2宏村村落建设与风水学…………………………………………………2

2.3屏山村落建设与风水学…………………………………………………3

2.4民宅建设与风水学………………………………………………………4

2.5门庭与风水学……………………………………………………………4

第三章村落与环境…………………………………………………………………5

3.1村落与自然环境…………………………………………………………5

3.2村落与人工环境…………………………………………………………6

3.3建筑与人文环境…………………………………………………………6

第四章徽派建筑……………………………………………………………………7

4.1徽派建筑综述…………………………………………………………7

4.2滴水檐…………………………………………………………………8

4.3马头墙…………………………………………………………………8

4.4雕刻…………………………………………………………………9

4.5天井…………………………………………………………………9

第五章总概………………………………………………………………………10

参考文献…………………………………………………………………………11

 

第一章文章综述

1.1村落的形成

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庭园”的说法,处于山陬水滨的黟县更是地狭人稠。

因此,为弥补生存条件的缺陷,大批的徽州人,走出群山,外出经商,以求得发展。

在生意场上,生性节俭、诚信守用,又勤苦耐劳、善于经营的徽州人,逐渐在15世纪以后称雄于商界。

虽然黟县经商风气迟至清初才蔚然成风,但商贾也是遍及大江南北,也曾雄踞武汉、九江、景德镇、大通、鄱阳等地商界之首。

他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不仅将全国各地的精美之物带回本土,而且投资于乡里,建设崇山峻岭之间的“一分道路加庭园”。

徽州的祖先将自己的世代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与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风情进行整合与统一,惟妙惟肖地体现在自己世代安居的村居环境上。

无论是村落整体布局,还是单体民居建筑,这种整合与统一都无处不在,所以徽州古村落和民居古建筑就以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读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的厚重教科书。

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西递、宏村作出如此评价:

“人类古老文明的象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

1.2村落与水

孔子云:

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长流不息,普及一切生物,凡是有水的地方我们总能感觉到生机活力。

水能屈能伸,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形状,容器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形状就变成什么样的,但最终的目的却是流必向下。

水能洗涤万物,循环水,可持续性又是它的另一特性。

水村无水不活,无水不灵。

明朝成化年间,小溪上建了八座石拱桥,俗称为“长宁八古桥”。

沿溪而建的民宅、古朴的石桥、桥下潺潺的溪水,构成了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山乡风韵。

较之于黟县宏村月沼南湖、徽州区的唐模水街更见自然神韵。

至今溪流依旧,两岸故居基本保存良好。

可惜溪上古桥保存不多。

1.3村落与祠堂

祠堂建筑,是徽州人最为重视用心的建筑。

将力学、理学、神学、美学集中于一体。

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规模较大,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浙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

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配以牌坊。

支祠平面多为四合院式。

仅在歙县一地,一般较大的村镇,如许村、昌溪,总祠与支祠在12个以上,现存的尚有5-6个。

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

其结构与民居相同: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

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

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多为象鼻、凤头、如意,有时上面装有翼形云板。

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

由于“新安人近雅”,故彩画色彩淡雅,其构图设色不同于北方,直接画于木地上。

 

第二章居住与风水学

2.1居住建设与风水学综述

环视黟县小盆地,众多古老族聚村落如众星捧月般围拱在县城四周,他们大多依山傍水,“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傍槛淹”便是生动写照。

黟县山水隽秀,祖先们在古村落规划选址方面,将传统的风水理论运用到了极致。

他们按照自己对风水理论的理解和宗族理想的解释,努力去追求、刻划独特的既崇敬自然、保护环境,又合乎宗族规则、富有生机活力的人居和谐空间,创建了如西递、宏村、关麓、南屏、屏山、余光、叶村、黄陂、塔川、卢村等众多的千年古村落。

2.2宏村村落的建设与风水学

汪氏营造宏村而选在雷岗山下,是以为此处“山环水绕,气象郁茂”,村落能枕高岗,面流水,“拒西风之烈,挡北霜之袭,虽无帝象之征,却是安人之居也。

”此后,他们又一面依托自然山水,一面按照自己对水的理解与运用,开凿月沼、南湖,从而逐渐使宏村的居住环境和发展空间,达到了“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完美境界。

风水家认为,“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

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

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

何谓水口,字面解释为水源之出口或进口,但作为风水理论之水口,它就成了村落建设的一项重要设施了。

“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

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财用之不竭。

”由此得知,“水流入之处应开敞,水流出之处当封闭”。

在这里,村落水口不仅有入口之功用,而且更是与村落的兴衰、命运、前程紧连在一起,因此,水口在村落选址上便十分讲究。

其位置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弯或两山夹峙、两水汇流之处,并且不惜一切在水口处营造一些建筑物,或植以树木,或掘以池沼,来弥补村居自然环境不合风水理论所示的理想模式。

如此作法,主观上满足了人们世俗心理需求,同时客观上也使得村落布局与自然景观更趋于和谐。

2.3屏山村落的建设与风水学

屏山村水口的长宁湖,就是为了使穿村而过的吉阳河水能在村口“弯聚曲行”、“曲折环抱”,“而增村中之龙气”,在南宋年间挖掘的。

湖的左边是(青)狮山,右边是(白)象山,白象山是村人依循风水要求人工堆起来的。

村口还有水口林、水口亭,又在离长宁湖不远的地方修建了关王庙、观音阁、华佗庙等红墙庙宇建筑群。

青山连着红墙衬以长宁湖的绿水,着实使得屏山村的水口更为绚丽多彩。

一眼望去,整个村庄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靠山——屏风山,南边有石山岱峰作照山;东西左右抱山是吉阳山和双凤山。

这样—来,既符合风水上的“狮象把门,水口紧锁”“藏风得水,五行不缺。

”模式,又使村居自然环境更为优美协调

2.4民宅建设与风水学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浪漫的、崇尚自然的,这在黟县众多古村落的选址、布局上已经得到体现。

至于具体到个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一般多是通过居家住宅这个中间环节加以体现。

风水理论导致了民间习俗约定:

环境的好坏决定住宅的吉凶,住宅的吉凶又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命运。

因此,住宅环境的选择,房屋构造的取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风水理论对于民间建宅也有一整套说法,其理想住宅环境是:

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

在古黟桃花源,虽然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人们提供了不少的选择空间,但地狭人稠的局限,又使得村内的众多个体民宅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民宅的建造上,首先求以实用、舒适,其次合乎习俗约定,使所营建的住所,虽处于密匝的民居之间,但其方位、朝向、结构以及所表现的理想寄托均能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致”,从而得到心灵和谐。

2.5门庭与风水学

   门庭是房屋主人进出,与自然世界接触的必经之道,这在建造上是绝不可忽视的。

作为徽州一般住宅,大门基本应开在房屋的中轴线上,应“迎财纳福”之说。

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土地限制,村庄中所有房屋的方位、朝向、结构都不可能完全符合风水理想要求,因此,民居的门庭营建便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变化,以使都能达到既不多用土地,又符合民间习俗约定,寄寓主人的理想企盼的效果。

民间所说的“千斤(金)门楼,四两屋”,正是表达了这种心态。

   为了使大门朝向达到风水理论要求,建房者在调整门向时,往往在正屋的前面再修建一座小型庭院,以便在马蹄形的三面院墙上选择最佳位置修建院门。

这样,庭院园林随着住宅风水的要求又成为了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另一亮点。

行贾四方的徽商不仅带回了雄财巨资,而且也带回了扬州、苏州、杭州的园林特色。

他们将一座座小小的屋前院落,通过院墙景洞、花窗透隔、厅堂连廊相互依托,拾掇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从而更进一步拉近人与大自然的距离。

西递村的“西园”、“瑞玉庭”,屏山村的“敦仁堂”、“黍谷堂”,宏村的“承志堂”、“树人堂”等就是如此。

“天人合一”的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的传统,在民居营造上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宏村水圳九曲十弯,穿家过户,在高墙深巷间能听到流水潺潺,在房屋宅院内能欣赏游鱼戏欢,如此意境是古黟村居环境和谐的经典之作。

卢村“思诚堂”的正厅中,还有一眼清泉,汲水而饮,清凉甘甜。

房屋主人在建房时发现了此处有泉眼,它不是避让,也不是填塞,而是充分利用之,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厅中井”。

可谓:

足不移步,能体会汲水之乐趣;身不下堂,可享用天然之琼浆。

第三章村落与环境

3.1村落与自然环境

黟县村庄,几乎都是依山傍水,没有设置与外界相间隔的障碍物,有的也只是以沟渠、河道、山梁等自然物体为界。

从总体布局来看,黟县的村庄呈现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开放性、包容性、吸纳性,这也正成为了徽州文化之所以可以形成的基石。

环黟而行,所到村庄,村头与村尾均有大路与邻村相通,村与村之间还建有路亭、茶亭,以方便来往行人休息,有的村庄甚至任由府县驿道从中通过。

大路两旁开设店铺、作坊,日夜迎送四面八方之客,久而久之村庄竟有了街道的称呼。

如黟县的十都际村,曰际村街;四都古筑村,曰古筑街;六都石山村,曰石山街;五都南屏有秦家街,二都蜀里有胡家街等等。

明清时期,宁池古驿道就从十都卢村中心通过。

人们在驿道两旁开设了多家客店、轿行、货栈,村庄也由此而日益繁荣兴旺,据说其中“木雕楼”的主人卢邦燮,当年就是跟随在此歇脚的外地商人出门学徒经商而发迹的。

3.2村落与人工环境

  当然,在宗族制度笼罩下的聚族而居,必然也追求住宅建筑的规范化、系统化。

这具体表现在同一村落,各族各房宗祠、民居界域分明。

民居住宅基本上都是以祠堂为中心而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它。

从另一角度看,祠堂作为宗族成员议事、行使族权、祭祀天地祖先、讨论村规民约的场所,坐落在村落的中心或显著位置,既方便村民的集中,也加强了村民的交往。

南屏村的叶姓宗祠、支祠,就是在村中心位置,坐北朝南一字排开,而民居住宅则是沿祠堂两侧巷弄,往后有规则延伸而建,从而也就形成了幽深的多条巷弄。

  村庄的水口,一般都建有村口桥、文昌阁、奎星楼、文峰塔,甚至庙宇庵堂等建筑物。

如五都南屏村的水口除了植有万松林,修有万松桥,还建了文昌阁、观音楼、雷祖殿等。

这些公共设施,虽然在风水上有固一方元气之说,但更为现实的是有利于村民往来,也为过路行人提供了乘凉纳荫、歇息躲雨的场所,还给文人雅士聚会品茗、谈诗作画,提供了非常幽雅清静的环境。

一些宗教祭祀活动也可以在远离村居密集之处进行,使得村庄始终处于祥和宁静之中。

甚至有的村庄还将书屋也移至水口处,以免孩子们的喧闹打扰了村间平和的生活。

如三都黄陂村的“云门书屋”,就建在村外的水口处。

3.3建筑与人文环境

古黟村居追求人文和谐环境,还具体表现在村庄中每一幢单体建筑上。

民居建筑不仅只是为居住者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折射出传统的复杂文化内涵,无声地倾诉了主人们的理性思考、内心祈愿和崇拜信仰。

有专家认为:

“徽州民居的某些特征是徽人思想观念的建筑外化。

‘高墙深院小窗,对外封闭隔绝’反映了徽人在理学之风盛行、宗法制度森严下的慎独心理;民居山墙顶上砌有上方下圆状如朝天官印的装饰物(俗称‘朝天印’),反映了徽人对仕的追求和向望;徽州民居‘民房其外,官邸其中’,反映了徽人强烈的入儒崇仕的意识。

  黟县自古得“新安大好山水”钟灵毓秀之气,受程朱儒道理学之风,既重宗法,也讲世好;既崇文重教、尚义诚信,又敦邻睦族、谦逊礼让。

古黟楹联“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

”“德邻仁里,义路礼门。

”都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祖先对村居人文和谐环境的理想追求。

第四章徽派建筑

4.1徽派建筑综述

徽派建筑在整体上追求务实、朴素,不追求华贵、艳丽。

所用材料,就地取材,木料多用松、杉,少量银杏、榧树,其木纹洁净清晰、木质坚实有韧性,材色质朴平和,既适应用于大宗梁柱构件,又可以制作窗户栏杆等装饰零件。

门枋、柱础、阶沿等石料多运用石灰岩大理石,即“黟县青”,其石材色彩庄重、石质细腻,硬度适中,不仅便于抛光、造型、雕刻,而且与木质结构搭配,色调协调。

如此天然的木石搭配,形成黟县古民居在徽州民居中独占鳌头的地位。

这样形成的美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无数艺术家的青睐。

墙体、屋顶是民居建筑置身于大自然景色中的外部形象。

粉墙黛瓦,黑白分明,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犹如清秀简练的水墨国画。

随着时光推移,斑驳流离的墙体,长着青苔的门罩,愈显厚重古雅,韵味无穷。

  黟县地狭人稠,众多村庄的民宅建筑用地非常紧张,这在若干大姓村庄表现得尤为突出,房屋的设计者在设计民居过程中就得充分考虑这点。

首先必须考虑到的是房屋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

宏村“承志堂”中的边角书厅、“排山阁”内的三角小区,还有南屏“冰凌阁”偏厅两侧卧房的设计,都是充分利用空间的典范。

其次,就是考虑对房屋外部的空间占有,这除了最大利用自己地界外延,邻里和睦关系就成了充分关注的问题。

4.2滴水檐

纵观黟县古民居的外墙,屋檐伸出不足一尺,房屋的“滴水位”也自然不超出墙体一尺,按照民俗约定而让出了两尺多地。

一户如此,家家如此,全村如此,古民居墙体的谦让,使村庄节省了不少用地,同时也自然形成了众多狭窄幽长的巷弄,成了千年古村落的一大景观。

南屏村就因为有众多复杂巷弄而被游人称之为“迷宫”。

在建筑上,由于“滴水檐”短,为防止墙脚受雨水侵蚀也就衍生出大户住宅的墙体用“黟县青”砌墙至“腰方”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古民居外部墙体的厚重感。

“滴水檐”短,还衍生出门罩的丰富多彩,层层挑出的雨檐,对木门起了保护作用。

4.3马头墙

古黟聚族而居,村庄民居稠密,所建造房屋全属砖木结构,一旦有宅发生火灾,越户而焚,损失惨重。

早在南宋时期,宏村汪氏先祖便曾遭此罹难。

因此,徽州民居建筑的墙体上便出现了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是一种具有防火、防盗、防风,有利于邻舍粘靠而节约用地等实用价值的建筑装饰,同时又使原来单调的山墙变得富有层次感及韵律美。

风火墙的防火功能其根本出发点,还在于万一自家遭火,尽量不殃及邻舍,这就是村人“德邻仁里”的意识。

一旦发生火灾,高高的马头墙阻止着火焰外泄,墙内木质结构被焚烧落架,由于空气压力,四周超出房架的填斗墙体就会同时向内倾倒,压住火势,避免了火势蔓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递、屏山、城区汪家弄等几处发生火灾,在当时消防能力欠缺的情况下,马头墙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4雕刻

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4.5天井

天井在徽州古民居中,被视为一大特色。

从实用功能说,主要以供屋内采光以及使空气对流之用。

整幢房屋很少向外开窗,即使开窗也只是在楼上向外筑以少许一尺见方的小窗。

这里不排除“防盗”之说,因为徽商长年奔走在外,留守家园多为老弱妇幼,与外隔绝的墙体自然是一道防护屏障了。

更重要的是,祖先们在追求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同时,还追求一种独立的生活空间,陶渊明老先生所追求的那种“心远地自偏”的“世外桃源”空间模式,毫无疑问地被他们逐渐渗透于村居建设中,体现在宅屋建造上。

  至于天井“四水归堂”的聚财说,则与风水的“藏风聚水”理论相通,也无可辩驳。

可以强调的是:

无论是“三间”,还是“四合”结构形式的房屋,天井都是处于房屋对轴线中心,房屋通过天井将两侧连廊、上厅下堂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天井的设置,巧妙地将人与天地衔接起来。

天井将大自然溶入屋内,主人足不出户,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可一览无余。

更有雅致者,在天井下放置大鱼缸,养上几尾金鱼;有的设置石几,放上假山盆景;有的再载上几盆文竹、瑞香,使得满屋顿显生机。

第五章总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勤劳聪慧的古黟祖先对于村居环境,无论是村庄整体布局,还是单个民居建筑,都竭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