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92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

教学提示

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送过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

学具准备:

花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创设情境

师:

(板书课题:

平均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平均分,在学习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生:

好!

师:

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了森林深处,看到两个巨人正吵作一团,在他们面前摆着6棵木头,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木头运回家,但是谁也不想多扛,蓝巨人说:

“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

”绿巨人丝毫不肯相让,它说:

“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

”小朋友们,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巨人可能是怎么分的呢?

生1:

蓝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2和4,自己扛2棵,让绿巨人扛4棵……

生2:

绿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1和5,自己扛1棵,让蓝巨人扛5棵……

……

师:

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两个巨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

“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

”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两个巨人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扛着木头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

生:

跳跳把6棵木头分成3和3,每个巨人扛3棵,两个巨人扛的木头同样多了,他们就不吵了。

【设计意图:

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正好迎合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形成“平均分”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师:

小松鼠帮了巨人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看到它的弟弟妹妹正在分10颗松果,它好奇的问弟弟妹妹:

“你们是怎么分的呀?

”弟弟妹妹回答说“……”

师:

小朋友们,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吗,说一说“跳跳”的弟弟妹妹可能怎么分这10颗松果呢?

生1:

弟弟说:

“我要2颗,给妹妹8颗……”

生2:

妹妹说:

“我要3颗,给哥哥7颗……”

……

师:

“跳跳”的弟弟妹妹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跳跳很高兴,对他们说:

“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让你俩分得同样多。

”小朋友们,你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

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松果,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讨论一下吧!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

生1:

先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再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这样一颗一颗的分。

生2:

先给每只小松鼠分2颗,再给每只分2颗,再给每只小松鼠分1颗。

生3:

给每只小松鼠各分5颗,正好分完。

师:

小朋友们分的真好,“跳跳”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所以不管怎么分,都要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意图:

通过“分一分”“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而且将学习内容放在一个连续的故事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始终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1.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把10个面包平均分2份,每份有()个。

3.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个。

4.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个。

答案:

2.53.34.3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1)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

(2)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

(3)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

3.圈一圈,填一填。

图中一共有()个,平均分成9份,每份()个。

4.教材“练一练”第3题。

答案:

2.

(1)4

(2)2(3)3

3.182

五、课堂小结

师: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和小松鼠“跳跳”一起学习了“平均分”,谁能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生1: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生2:

每份就是每个人、每一行、每只小动物等。

……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认识除法

(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

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师:

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

生:

每组有3个人。

2.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

1212

 

二、探究新知

1.呈现“分苹果”情境。

师:

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

生:

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

师:

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板书:

8÷2=4)

师:

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

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

八除以二等于四。

2.呈现“分萝卜”情境。

师: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

请看情境图,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

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

(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生:

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3个,列出除法算式为:

124=3。

师:

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

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设计意图:

教师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去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联系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再适时的引出除法算式,教学“除号”,水到渠成,非常顺畅自然。

三、实践新知

1.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想一想,填一填。

(1)“÷”是()号,读作()。

(2)9÷3=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3)小红买来6块巧克力,要平均分给3个小妹妹,每人分得()块。

(4)5只小刺猬一起运10个苹果,平均每只小刺猬运()个,列除法算式为()。

(5)18÷3=6读作()。

3.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

 

答案:

2.

(1)除除以

(2)933(3)2

(4)210÷5=2(5)十八除以三等于六

四、达标反馈

1.画一画,填一填。

把20个星星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列算式为:

÷=

画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买来20米绳子,做晒衣绳用去了10米,剩下的绳子做5根同样的跳绳,每根跳绳有几米?

  

3.同学们做广播体操,6人一排,站成了3排,一共有多少人?

如果改成2排,每排站几个人?

4.

每辆面包车限乘6人,需要()辆这样的车。

每辆轿车限乘4人,需要()辆这样的车。

 

答案:

1.20÷4=5

2.20-10=10(米)10÷5=2(米)

3.6×3=18(人)18÷2=9(人)

4.64

五、课堂小结

师:

小朋友们,一节课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试着来说一说?

生1:

我们又认识了除法,可以根据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生2:

我们认识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了……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认识除法

(2)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41页,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分别是“分桃子”和“分足球”,虽然仍然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但是与上节课有所不同,这里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求可以分几份。

教学中,要按照教材设计的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讨论交流应该怎么分,然后重点介绍除法算式的书写和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经历从手操作的过程后,再根据操作的结果写出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根据要分的物品个数、每份的个数和求出的份数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

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小马过河”情境图)

师:

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马过河把船搭,小马一共有几匹?

数来数去整十八!

岸边只有三条船,平均每船几匹马?

师:

刚才的儿歌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

18匹小马要过河,只有三条船,每条船上平均几匹马?

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结果吗?

生:

18÷3=6,每条船上6匹马。

师: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问题,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继续探索除法的意义。

(板书:

认识除法

(2))

【设计意图:

通过儿歌和故事情境,复习每份能分几个的“平均分”,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

1.课件出示“分桃子”情境图。

师:

小朋友们快看,小猴子正在干什么?

生:

小猴子在分桃子呢!

师:

观察图画,你知道它是怎么分的吗?

生:

小猴子把桃子每盘放2个……

师:

小朋友和同桌讨论一下,每盘放2个,就是每个盘子都放同样多的2个,这是不是“平均分”呢?

生:

是“平均分”,因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

(拿出桃子的图片)哪位小朋友能到前面来替小猴子分一分?

(学生到台前分桃子,一边分,一边说)

师:

根据刚才小朋友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生:

6÷2=3,可以分3盘。

师:

谁能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

六除以二等于三。

师:

小朋友们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吗?

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

表示6个桃子,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师:

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除号前面的6表示要分的物品的个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2表示每份的份数,叫做“除数”,等于号后面的3表示分的份数,叫做“商”。

(板书除法每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体会到两种分法的不同。

2.课件出示“分足球”情境图。

师:

兔博士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叙述出来?

生:

有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师:

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用花片摆一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用花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并讨论列式)

生:

20÷5=4,需要四只筐。

师:

谁能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

二十除以五等于四。

师:

请小朋友们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表达的意义。

生:

表示有20个足球,每份分5个,能分成几份?

师:

这个算式的各个部分分别叫做什么?

生1:

20叫做被除数……

生2:

5叫做除数……

生3:

4叫做商……

三、实践新知,合作探究

1.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10个汉堡包,每个盒子放2个,需要()个盒子。

3.丽丽带了15元钱,如果都买笔记本,可以买几个?

如果都买钢笔,可以买几支?

每个5元每支3元

4.乐乐买来12条小鱼,小猫每天吃4条,可以吃几天?

答案:

2.53.15÷5=3(个)15÷3=5(支)

4.12÷4=3(天)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分牛奶。

 

(1)如果每箱装4盒,可以装()箱。

(2)如果每箱装3盒,可以装()箱。

3.根据下面的句子,列出除法算式。

(1)30除以5等于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15个桃子,每份5个,可以分成3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上,18名同学分组打乒乓球,每2个人一组,可以分9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1)3

(2)4

3.

(1)30÷5=6

(2)24÷6=4(3)15÷5=3(4)18÷2=9

五、课堂小结

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谁能将平均分的这两种分法对比着来说一说?

生1:

第一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份数,求每份是多少……

生2:

第二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每份的个数,求可以分几份……

师:

我们这节课还学习了什么?

生3:

我们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页、43页,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比较熟练地计算乘法,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中选择学生喜欢的金鱼做素材,设计了一乘一除两个问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索、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明白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用乘法口诀也可以计算相应的除法,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过程。

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乘法口诀不仅能计算乘法,也可以用来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师:

小朋友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大头蛙”来看大家了,它想先跟大家做个小游戏,它出口诀,你们说乘法算式,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抢答哦!

(课件出示口诀图片)

 

(学生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抢答)

师:

“大头蛙”出的题目小朋友们都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它有些不服气了,它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计算的速度更快

8÷2=

4×2=

□□□□□□□□

3×4=

12÷3=

●●●●●●●●●●●●

20÷4=

4×5=

△△△△△△△△△△△△△△△△△△△△

师:

小朋友们真棒,“大头蛙”非常佩服你们,下面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和“大头蛙”计算的题目有什么联系?

(学生观察、讨论)

生:

我们算的都是除法,“大头蛙”算的都是乘法,每一组的算式都是由相同的三个数组成的……

师:

小朋友们说的很对,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索它们的意义和联系。

(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了一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大头蛙””,围绕这一情境设计了两个形式的复习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

小朋友们,“大头蛙”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美丽可爱的小金鱼,你们来数一数,这些鱼有几种?

一共有多少条?

生:

有3种鱼,每种有5条,一共有15条。

师: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

3×5=15(条)

师:

小朋友们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呢?

生:

三五十五。

师:

把这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你想怎么放?

每个鱼缸放几条?

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

15÷3=5(条)每个鱼缸放5条。

师:

这个除法算式和哪句乘法口诀有关,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生:

三五十五。

师:

再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

把这15条金鱼每5条放入一个鱼缸,需要几个鱼缸?

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15÷5=3(个)解决。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他们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实践新知,拓展练习

1.教材“试一试”。

2.教材“练一练”第1题。

3.看图列式,用口诀计算。

2×5=10÷5=÷2=口诀:

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图示

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1)

除法算式

(2)

乘法口诀

★★★★★★★★★

★★★★★★

○○○○○○○○

○○○○

۞۞۞۞۞۞

◇◇◇◇◇◇◇◇◇◇

 

答案:

3.102105二五一十

4.

图示

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1)

除法算式

(2)

乘法口诀

★★★★★★★★★

★★★★★★

3×5=15

15÷5=3

15÷3=5

三五十五

○○○○○○○○

○○○○

2×6=12

12÷6=2

12÷2=6

二六十二

۞۞۞۞۞۞

3×2=6

6÷3=2

6÷2=3

二三得六

◇◇◇◇◇◇◇◇◇◇

4×2=8

8÷2=4

8÷4=2

二四得八

 

四、达标反馈

1.填空。

15÷=3÷2=63×3=

÷6=1÷5=4×6=36

2.

 

根据上面的图片,列式计算:

×5=÷4=÷5=

3.妈妈要在每个果盘里放3个香蕉和1个苹果,一共有15个香蕉,需要几个果盘?

需要几个苹果?

(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给弟弟和妹妹每人买了3支铅笔,他一共买了几支铅笔?

他买铅笔共用去1元2角,每支铅笔多少钱?

答案:

1.51296206

2.420205204

3.15÷3=5(个)

4.3×2=6(支)1元2角=12角12÷6=2(角)

五、课堂小结

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谁能来说一说?

生1:

我发现乘法和除法是密切相关的……

生2:

我发现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3:

我还能结合事例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及时的反思回想一节课的收获,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比较稳固的知识表象。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

(1)3×5=15(条)

(2)15÷3=5(条)

 

第五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熊猫玩具店的情境,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逐步深入,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除法的简便性,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循序渐进,抓住每个问题,学习要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体会用口诀计算除法的奥秘,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尝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以及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

学具: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熊猫伯伯的玩具店终于开张啦,它委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优惠券,老师已经把优惠券发到各组的小组长手里了,只要你能完整的背出2~6的乘法口诀,就能领到一张优惠券哦!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互相背一背吧!

(学生小组合作,背诵口诀)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口诀背的又快又准确。

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一共发了多少张优惠券了吗?

生:

我们每组4张,班上有5个小组,一共有20张。

师:

你能根据这几个条件提出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生1:

班上有5个小组,每组发了4张优惠券,一共有多少张优惠券?

生2:

5×4=20(张)

生3:

一共20张优惠券,发给5个小组,每组几张?

生4:

20÷5=4(张)

……

师: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

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情境,吸引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优惠券”,不仅复习了乘法口诀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

(课件出示熊猫玩具店主题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生1:

小熊猫来玩具店买玩具……

生2:

玩具店里有玩具飞机,每架5元,还有积木,每套6元……

生3:

还有玩具小汽车,每辆4元,皮球2元一个,玩具小熊每个3元……

师:

(课件出示问题

(1))用10元能买几个皮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