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99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34单元教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杨金瑛

集体备课组

五年级

语文组

总课题

角度

总课时

8

分课题

古诗二首

分课时

2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等过山吗?

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的资料自学。

2、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

(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

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2)都有景物描写。

写的什么?

(借机解题)

《题西林壁》——西林:

庐山上的西林寺。

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登飞来峰》——飞来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

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让我们一首一首的来品悟。

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

(一)学习《登飞来峰》

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

2、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

(1)品读前两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2)品读后两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学生质疑,重点解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为什么用“不畏”?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诗人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和豪情万丈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A:

观察景物时是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B:

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C: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

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谈:

平时要多积累,这样才能有远见卓识。

3、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来峰》。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西林壁》。

1、指名读古诗。

学生质疑。

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读一、二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

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先想像庐山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风景,再观赏庐山图片。

思考此时此刻游历在庐山之中的苏轼有什么感慨?

有感情的读前两句。

3、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此时此刻作者会想什么?

读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

4.你从这两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反映动画: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茶壶。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也就是说登高才能望远。

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如果怎样看待身边的人?

(要全面的看待一个人。

5.带着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二、二次整合,学习观察方法。

1、自由读两首古诗,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身在最高层——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身在此山中——片面、只能看到局部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带着感悟背诵两首诗。

三、作业设计:

1、抄写、背诵本课所学的古诗。

2、选择其中一首诗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角度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杨金瑛

集体备课组

五年级

语文组

总课题

角度

总课时

8

分课题

牛和鹅

分课时

2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这句话的含义。

3.悟出这样的道理:

“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重难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

(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

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如:

吁、吭、臂)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

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

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

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

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的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跟你的同

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

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

请你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

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

“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

的样子。

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

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你

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

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

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

谁来说说?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四、总结升华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抄写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同位互批。

3.评价并改错。

二、做《同步探究》的题目。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中的这点指的是是什么?

3.金奎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三、小资料:

牛和鹅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

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

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

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

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

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脚。

四、小练笔;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

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

你能不能结合周围发生的事情写一写。

五、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

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作业设计: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

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

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板书设计:

牛和鹅

牛和鹅的眼睛

尊重客观事实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杨金瑛

集体备课组

五年级

语文组

总课题

角度

总课时

8

分课题

一颗螺丝

分课时

1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颗螺丝的价值。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认识螺丝钉吗?

它有什么用途啊?

谁愿意说说?

你们想知道一颗几角钱的螺丝钉是怎样成就大事业的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颗螺丝》,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时边读边画,你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导汇报

教师适当的板书

不理解的词语:

难以置信疑惑设身处地敷衍燃眉之急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本篇课文可以分几部分?

每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

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导汇报适当的板书

重点理解:

朋友是怎样找螺丝钉的?

那是一颗什么样的螺丝钉?

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会。

理解朋友说的话的含义。

当我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又该如何看待朋友的成功呢?

教师适时的点拨

三、谈谈你的收获?

学习这篇文章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板书设计:

一颗螺丝

小老板--------------综合商店大老板

顾客买颗螺丝-------珍视

我恍然大悟---------兴奋思索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杨金瑛

集体备课组

五年级语文组

总课题

角度

总课时

8

分课题

语文天地

分课时

3

教学内容

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尽情畅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学校。

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2.以谈话、演讲的形式来畅所欲言。

举办摄影展。

在写作中体现换位思考。

3.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重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2.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3.能把事情的经过写的有条理,发生危险后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生动的再现。

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二、组织谈话

1、出示谈话主题

(1)指名读。

(2)谈谈主题。

2、选择不同的话题,组成小组展开谈话

(1)举例容易产生分歧的几个问题,如:

①评选班干部。

②如何开展主题队会。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有分歧该怎么办?

(2)畅谈。

(3)指名汇报。

3、小结

今天的谈话让你有什么收获了?

围绕本单元“角度”这一主题谈谈。

三、初显身手

1、进行展示汇报。

(1)按绘画,摄影分组或按静物、人物分组展示作品。

(2)点评作品。

2、请学生谈谈“我眼里的学校”。

(1)根据照片谈内容。

(2)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拍摄、绘画。

(3)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3、点评。

4、谈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平时,我们总想,如果我是班长,我要把班级管理的更好,我要带领大家全面发展,假如我是校长,我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春游活动……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我们的见解吧。

二、出示作文要求

1、指名读。

2、谈谈要求。

三、投影《假如我是爸爸》

1、自由读。

2、齐读。

3、谈谈对诗的看法。

(1)内容。

(2)语言文字。

(3)写作手法。

(4)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启发谈话,拓宽思路

1、你最喜欢成为什么人或什么物?

为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请目标相似的人互相补充原因。

五、指导写作

1、把自己想象成某人或某物(只能一种)。

2、写写“自己”怎样避免发生某些不该出现的现象。

3、写“自己”要怎样把自己的新形象塑造的更好。

六、活动过程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写得好的片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

老师简单评点本次作文的好处与不足之处。

二、出示佳作欣赏

1、投影。

2、自由读。

3、评出佳作好在哪。

4、齐读佳作。

5、说说从佳作中学到什么。

三、投影病文

1、自由读。

2、提提意见和修改方案。

3、共同修改。

4、读读改后的片断,前后比较。

5、说说从修改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小组交流

1、交流阅读。

2、点评,批改。

3、修改。

4、个子修改。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抄写正文。

板书设计:

笔下生花

假如我是…

××,我懂得你的心意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杨金瑛

集体备课组

五年级语文组

总课题

真诚

总课时

分课题

用目光倾听

分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诗歌,学习用目光倾听,引导学生理解与人交往要真诚。

2、引导学生体会亲切、朴实的诗歌风格。

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1.对诗句意思的把握。

2.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倾听”,理解词意。

2、补充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自读感知:

1、读全诗,说说读懂了什么?

2、指名分别读诗,说说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诗文,谈谈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找出相关的诗句回答、朗读。

三、交流评议:

1、第一节:

“用目光倾听”指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

2、第二节:

“用目光倾听”指对人要真诚。

3、第三节:

“用目光倾听”给人以温暖。

(抓比喻句指导:

“明亮灿烂”怎样理解?

4、第四节:

“用目光倾听”教会我怎样生活。

5、小结:

再读全诗,联系生活,你们认为“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我究竟懂得了该怎样生活?

(自读、讨论)

6、指名回答,试着用上“真诚、倾听、千言万语”等词。

四、总结升华:

1、学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现在,请你们在课题的“目光”前加一个词的话,你想加什么词?

(“用——目光倾听”),在后面加一句话,你想怎样加?

(用——目光倾听,————)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真诚温暖

(胜似千言万语)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杨金瑛

集体备课组

五年级语文组

总课题

真诚

总课时

10

分课题

信任

分课时

2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逐步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并从中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3.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特色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去果园摘过水果吗?

都摘果哪些水果?

有什么收获呢?

   2.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去果园摘过桃子,想知道他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

咱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吧。

   3.板书课题,齐读。

   4.揭题:

“信任”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那么双方是怎样信任的?

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相信通过学习,你会找到答案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光盘出示词﹚

  婆家 树荫 跳跃 欢吠 沁人心脾 根深叶茂 馋涎欲滴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掏钱包 沉甸甸

  二、理清课文思路 

1、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发现了______,她决定去看一看。

然而到了那里,作者却只发现了________在回去的路上,作者感受到了________。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分段朗读课文,谈谈感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

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先自己找,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课件出示:

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

作者夫妇找到果园,采摘到了桃子吗?

(2)木桌上的留言

 课件出示: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

 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

“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

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看到这满树的桃子,你有什么感受?

你最想干什么呢?

 b.现在默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c.课文为什么要写果实的长势呢?

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d.正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小结:

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的钱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悦。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A、从狗对客人的行为,我们联想到什么?

  小结:

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

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四、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引读:

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学生接读

 2.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

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

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课件: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迎客领路 亲手摘桃 如数付款 愉悦返程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子 —— 自 采 —— 三里路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杨金瑛

集体备课组

五年级语文组

总课题

真诚

总课时

10

分课题

《修鞋姑娘》

分课时

2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特色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

修鞋(齐读)

     修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你留意过路边的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