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60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docx

论文2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晋城市为例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以晋城市为例

摘要:

为了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造成的各种难题,本文结合晋城市的实际情况,借助区域主导产业理论,进一步分析借鉴国内外产业转型比较成功地区的一些做法,根据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实情,结合晋城市自身的产业优势,通过分析指出了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对象。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主导产业选择;资源禀赋优势

StudyonChoosingIndustryforCoalResource-basedcityinShanxi

——taketheexampleofJinchengcity

Abstract:

Inordertoavoidallkindsofproblemscausedbythedepletionofcoalresources,inthispaper,combiningwiththeactualsituationofJincheng,withthehelpofregionalleadingindustrytheory,Furtheranalysisofthedomesticandforeig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ofthemoresuccessfulareasofsomepractices,AccordingtothefactofleadingindustryofJinchengCity,CombinedwiththeindustrialadvantagesofJinchengCity,Throughtheanalysispointedoutthatastheleadingindustrychoiceobject.

Keywords:

CoalResource-basedcity;industrialtransformation;Choosingleadingindustry;Theadvantagesofnaturalresources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兴建起来的城市。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建国以来为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建立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为加快我国的现代化程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一批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有利于区域经[1]济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改变、国内外竞争加剧、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资源储量的逐渐枯竭,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

素有“煤都”之称的山西是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

大部分地区,煤炭工业都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资源型地区特点。

全省有11个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并且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主要有大同、阳泉、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休等城市,是全国资源型城市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煤炭工业的发展曾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快速的发展,依靠煤炭资源兴起了相关主导产业。

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这些城市逐渐暴露出许多经济社会问题。

煤炭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产生了产能过剩,能耗过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

但就煤炭资源而言,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目前的过度开采不合理开发,长此以往就会进入资源枯竭。

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寻求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历史机遇,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十三五规划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基于目前的大形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西方学界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

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因尼斯(H.A.Innis)最早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开创性研究,因尼斯以《加拿大的毛皮贸易》(1930年)和《加拿大的原材生产问题》(1933年)对资源型城市进行最初研究。

但是真正的系统性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该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因尼斯、马什(B.Marsh)、卢卡斯(R.A.Lucas)等。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心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理论等,对单一城市或特定区域中若干城市为对象进行个体实证研究,研究重点放在人口的统计学特征、建筑和城市规划问题以及单一工业偏远城市中其他的一些社会性问题。

尤为突出的是运用行为学和社会学理论对资源型城市中孤寂生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并确定社区不稳定因素的原因。

这一阶段对于资源型城市的态度还是盲目乐观的,没有意识到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资源的枯竭,关注的只是资源型城市的开发及人员状态。

马什则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矿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问题。

通过研究,马什指出,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些已经衰竭的煤炭城市,尽管有大量的人员外迁,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居民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因为他们对于矿区有自己的情感依赖。

卢卡斯通过研究,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划分成了四个阶段:

建设阶段、雇佣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

由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对于资源型城市的态度还是相当乐观的,并没有想到资源型城市衰退的状况,但这一理论奠定了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

鲁滨逊(I.M.Robinson)在《加拿大资源富集边缘区的新兴工业城市》(1962年)第一次对加拿大资源型城市(社区)进行了全面评估,赛门斯(L.B.Siemens)在《加拿大资源边缘区的单一企业社区》(1976年)中提出通过规划来改善资源型城市生活质量。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由于早期的理论方法研究内容受到质疑,资本积累与国际化理论、二元结构论和依附论,这些理论被引入到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中。

这一阶段的研究从对单一城市的个体实证研究转向了对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

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布莱德伯里(J.H.Bradbury)、欧费奇力格(C.Ofaircheallaigh)等,他们通过这些理论来解释资源型城市的兴起和衰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特点。

在这一阶段,批判了过去的研究没有引入结构状况的分析,主要成果有资源型城市人口特征分析、对生命周期理论的完善等。

布莱德伯里对卢卡斯的四阶段论作了补充,看到了资源型城市将会枯竭的未来,将四个阶段扩展成了六个阶段,在卢卡斯四阶段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第五阶段的下降阶段和第六阶段的关闭阶段;他同时看到了资源产业强烈的周期性不仅表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而且也有短期的效益波动,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波动造成了资源型城市的人口迁移,在当时对于资源的粗放幵采,矿竭后矿区多被遗弃的大环境下,正是这样有弹性的灵活的劳动力迁移为矿业的发展提供可能;布莱德伯里运用了依附和欠发展理论来解释资源型城镇的兴起和衰落及其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征,他认为开发资源城镇的大企业关注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当对某一资源城镇的幵采不能再使其获利时,资本家将会撤出,这将对该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看到了资源型城镇单一产业结构的脆弱性;因为在目前的资本主义阶段,资源开采部门和相关城镇是属于垂直一体的,跨国大公司在经营运作和资源分配上属于优势地位,资源型城市对于这种单一的随时可能停止的经济活动过度依赖,政府部门一般也对跨国公司采取合作或者支持态度。

同时,他还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资源型城镇与其服务的中心工业城市之间存在着剥削关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从前者大量流向后者,造成资源地区本身经济欠发达,经济结构面扭曲、在时空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而中心工业城市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样又大大加深了资源型城市对这种经济活动的高度依赖性。

欧费奇力格主要是从人口学的角度,对资源型城镇从兴建到衰退的人口迁移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矿业幵釆明显的生命周期对于资源型城市人口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欧费奇力格对待依附理论的态度更为客观严谨,加入了许多之前学者没有考虑的现实因素,基本否定了依附理论,对于大财团在资源型城镇的资产转移的难易程度进行了更为客观的估量;并且弱化了资源型城镇与中心城市间的剥削关系,认为这样的利益分享是符合市场要求的;看到了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工业城市间不同利益集团的争斗。

波特斯通过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进行研究指出,大型跨国公司总部设在多伦多、蒙特利尔或者是国外公司通过在温哥华设立分立机构来指导广大北方内陆地区开采,并将边缘地区的财富和利润带到大都市区。

纽顿在对澳大利亚的研究中也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对于资源型城镇的研究更加顺应了时代的需要,趋于综合性研究,研究层次更深。

研究所应用的理论得到更新和丰富,并且更具有专业性色彩,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等逐步在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得到应用。

研究重点转向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资源型城市的复兴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影响。

目前主要的理论成果有关于怎样解决资源型城市现实问题的政策建议、生态环境的建设与规划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

主要代表人物有布莱德伯里、海特、巴恩斯等。

布莱德伯里主要是以实证为基础进行研究,在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一些资源型城镇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之后,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例如提供转岗培训、进行区域规划、建立专项基金和保险机制等。

海特和巴恩斯通过对加拿大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将加拿大资源型产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服务于福特主义的精确化人才的正式合同形式,二是为适应灵活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于中心工作区与边缘工作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克拉多斯和杜勒(Collads&Duane,1999年)从自然资本对于提供生活需求的环境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再造能力来判别它对一个地区的生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布雷克里(Blakely,2001年)研究了面向21世纪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地方经济大发展与资源控制的关系。

亨德(Henderson,2002年)认为为了解决因城市集中带来的跨区域交通问题,必须实行财政分离提高财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巴同(Bortone,1991年)在《第三世界城市的环境挑战》中指出第三世界必须贫穷、资源锐减和环境恶化的困难来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大卫(David,1992年)认为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只有通过改变规则并使环境成本内生化,才能使工业生产系统朝着环境友善的方向发展。

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普拉特(Platt,2004年)在《面对生态学的城市》中提到:

人口的爆炸和有限的城市资源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普瑞莫斯(Priemus,1999年)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如何实现生态突破:

荷兰的方法》中用环境影响链表述生态突破的战略,指出城市系统受区域、物质流和参与者的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态质量,参与者的合作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运动有关的物质流(能源、资源、水、废弃物、空气污染和交通)也对环境造成影响。

而环境投资是城市发展所必需的。

1.2.2国内研究成果

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建市较晚,所以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比国外晚很多,而且我国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多是与当前的国家政策相适应,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

国内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对特定的资源型城市或地区进行的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如《资源型地区的持续发展与战略创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资源型区域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研究》等:

另一类是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

赵天石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对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与生态危机入手,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探讨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张以诚在《资源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中较全面的收集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关理论问题,全国相当多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思路以及世界主要资源型产业国家有关情况。

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在《专业性工矿城市发展模式》中对工矿型城市进行了全面分门别类的分析研究,并介绍了澳大利亚、日本、北美、德国等资源型国家资源转型情况。

目前国内对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鉴定研究

(2)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标准研究(3)关于中国到底有多少资源型城市研究(4)关于资源型城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5)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国内对资源型城市的实践情况有:

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转型试点为辽宁阜新,将产业转型定位“现代农业”。

河南焦作同样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将转型定位“综合型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山水田园城市”。

国内关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有很多,沈镭(2005)认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应该考虑到它的区域效应、要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的区域配置,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尽早进行防御性转型,充分利用资源产业的支持实现转型。

郑伯红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郑伯红(2005)认为“资源型城市就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指伴随资源幵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他认为可以通过科学的幵采规划和城市规划,发展接替产业来延长其生命周期。

王青云(2004)则比较系统的列出了我国主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办法,提出应该积极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

王小明(2011)做的是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的研究,偏重实践指导,他认为应该借鉴国外的转型经验,在政府的引导下、遵循市场机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环境的保护。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在阐述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转型之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例,为晋城这座资源型城市寻找发展出路,通过利弊比较最终选择产业转型作为发展出路。

运用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理论,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规范分析,得出晋城适合发展的接续产业列表,在分析、比较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案例的同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模拟,提出适合晋城市转型的政策建议。

1.4本文创新点

本文在对前人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成果及众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案例的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将主导产业理论引入,为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2论文相关基础理论

2.1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界定以及关系

主导产业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并进行系统的分析,罗斯托认为一个产业要处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才能称之为主导产业:

这个部门在这个时期内,不仅增长势头很大,而且要有显著的规模,这段时间也是这个部门的回顾(对上游产业)和旁侧效应(对地区其他经济)渗透到整个经济的时候,即主导产业应该具有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中占主要地位的其支配作用的产业。

其特征是生产率上升率大、市场需求大且长盛不衰,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附加值高。

基础产业即在国民经济中为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运营提供必需的投入或服务的,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

基础产业的资本产出率一般较低,但是外部效应却很明显具有某些公共产品的特征。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当一个地区出现某种可能具有生命力的先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前后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长期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逐渐发展并转化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由于一系列的技术进步、竞争、产业结构调整,最后成为夕阳产业。

但是他们都随着基础产业的发展而进步。

2.2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经济结构的演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以此作为依据各国积极寻求主导产业,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带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例如日本通过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扶持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期经验实现经济腾飞。

因此就产生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问题,目前常用的有罗斯塔基准、赫希曼基准、筱原基准、比较优势标准。

这里特别说明比较优势标准,即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区位优势所带来的成本指数。

区位优势就是资源耗费成本比较低,同样的技术、产品和关联度的产业,有区位优势的,具有更强的扩张力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越大,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越大,这也是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3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概述

3.1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含义及特征

资源型城市是专业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依托资源的开采和资源产业的发展而建立和兴起的城市。

我们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时,多指的是自然资源城市。

其中又以矿产资源型的资源城市最具资源型城市特色。

这类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从一定的时间尺度上来看,这类型资源城市的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

所以伴随着资源的耗竭,这类资源型城市表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特点,并伴随许多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及社会问题。

所以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多是对这类资源城市的研究。

本文所用到资源型城市一词,也主要是指矿产型的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主要有:

(1)对资源的依赖度高

(2)大型资源企业的社会负担重(3)城市功能结构分散(4)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资源型企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指资源型城市的一个特殊阶段,是资源型城市所依附的主要资源的幵采己经进入枯竭期,资源型城市因而进入衰退期的状态。

其特征主要有

(1)资源枯竭,资源优势丧失,接续产业未形成。

(2)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财政收入入不敷出(3)开釆成本急速攀升,资源企业纯收益锐减。

(4)产业结构单一,呈现畸形(5)环境问题严重(6)城市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

3.2晋城作为资源型城市目前的矿产资源状况

3.2.1资源基本情况

晋城位于华北地区南部,以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为主。

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构成了晋城良好的外生矿产和内生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特别是古生代外生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特别优越,下古生界蕴藏着丰富的白云岩和石灰岩,上古生界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硫铁、错土和粘土等矿产;新生界为各色粘土,含有猛铁质、质结核。

截至2000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23种,其中探明矿产12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产的19.3%。

煤炭资源是晋城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37%。

煤炭资源估算地质总储量808亿吨,其中探明储量293亿吨,占全省无烟煤探明储量的54.7%,占全国无烟煤探明储量的25.8%。

煤层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泌河两岸高瓦斯含量区,预测煤层气资源储量为6.85万亿立方米。

“九五”期间在泌水潘庄区进行了煤层气勘查,3号和15号煤叠合含气面积164.2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402.19亿立方米(年),可采储量234.6亿立方米,气田煤层分布稳定,储量丰富,含气高,产出稳定。

晋城市黑色金属矿藏主要是铁矿和猛铁矿。

银与铁矿石伴生。

全市除城区外均有铁矿石分布,共有60矿点处。

有色金属主要是锅土矿,适宜露天开采。

非金属矿藏有娃石、硫铁矿、电石石灰岩、制碱灰岩、水泥灰岩、大理石、白云岩和水泥粘土等。

截2011至年为止,铁矿资源预测远景资源储量1.45亿吨,其中,探明储量6246万吨;猛铁矿142万吨。

锅土矿探明资源量共2486万吨。

桂石基础储量4亿吨;硫铁矿预测资源量2.23亿吨,探明储量4085万吨;石灰岩储量3082万吨;白云岩探明储量7亿吨;铁巩土1141万吨;粘土矿探明储量2427万吨;大理石预测储量45亿吨。

3.2.2资源主要特点

晋城市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有:

(1)区内矿产资源以沉积矿产为主。

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在省内占据重要地位。

大多数矿产集中产于石炭——二迭系煤系地层不整合面附近,多呈弧形分布于泌水盆地南部边缘地带。

(2)贫矿多,富矿少。

铁矿、硫铁矿、招土矿、粘土矿一般规模较小,单个矿体形态多呈凸镜状、窝子状、囊状,少数呈似层状。

品位低,如山西式铁矿全铁品位一般左右,硫铁矿二氧化硫含量。

(3)共生和伴生矿产多。

其中号煤、粘土、硫铁矿、银土矿、山西式铁矿密切共生,伴生的有益元素有稀有、稀土元素。

(4)地质构造简单,幵采条件好。

特别是区内煤炭资源煤层稳定,构造简单,产状平缓,易于开采。

3.2.3开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晋城市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资源幵采缺乏深度和广度。

晋城的矿产资源多是原矿直接销售的模式,没有资源的深加工,附加价值低。

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煤炭价格飙升之际,煤炭大量外销,而且由于无烟煤开采的巨大利润,导致当地企业蜂拥煤炭开采产业,对于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少。

年数据,全市煤矿多达个,煤炭企业个;铁矿储量也很丰富,但铁矿企业仅有个;而其他矿产资源,诸如粘土、桂石、白云岩等矿产,只是零星开采或尚未幵采。

(2)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许多矿是相伴相生的,例如众多煤矿伴生着硫铁矿、锅土矿等,但由于综合开发意识薄弱、幵采技术有限而导致了单一开采煤炭,造成对其他矿种的浪费和破坏。

在上世纪年代以前,对于煤层气的收集和利用几乎一无所知,都采用露天释放或坑口燃尽等方式排除煤层气再对煤炭进行开采,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给矿区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曾出现许多私营的中小煤矿,这些煤矿的开采过于粗放,资源回采率低,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3)矿山开采对地质破坏严重,容易引发多种地质灾难。

例如许多采空区出现地质塌陷、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冶矿企业污水的排放、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粉尘烟雾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山体裸露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4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4.1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与洛林地区相邻,在德国中部偏西,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盐矿,已经具有百余年的历史。

以煤炭资源的开采为基础开始发展,早在世纪就已经开始采煤,后来逐渐注重对煤炭的坑口加工;得益于鲁尔区几乎所有煤层都伴生有生铁矿,因此鲁尔区的钢铁工业也很发达;充足的煤炭资源和水利资源也促进了鲁尔区电力行业的发展。

利用当地充足的能源供应和便捷的水陆交通,鲁尔区在世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欧洲主要的工业区。

然而,到了世纪年代后期,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鲁尔区陷入了跟洛林一样的困境,煤炭业迅速衰退。

到了年代中期,鲁尔区开启了转型之路,特别是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了钢铁行业和电力业,进一步加速了转型步伐。

开始主要是整顿传统产业,对煤炭和钢铁产业进行改造、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并且注意发展下游产业,形成了煤一铁一电一化一机械为主的产业链。

后来逐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用水便利,发展新兴产业、拓宽制造业领域,纺织业、食品业、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发展起来。

建立起了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十分注重劳动力教育、职工培训以及管理人员进修;德国政府很重视转型后鲁尔区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政策,发展交通运输网、发挥鲁尔区的水运优势做好水陆联运,为该地区提供低息贷款、发放就业岗位奖励和转岗培训补助,扶持和新办高等院校,建立科研机构,加强校企联合和产研结合,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应用。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鲁尔区已经拥有轻重工业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