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78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docx

电大小教本科《汉语通论》考试复习小抄

广播电视大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通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语言的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2.《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以前,我国出现过多种记录语音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两种是(反切)和(注音字母)。

3.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

(1).(音素)文字;

(2)(音节)文字;(3)(语素)文字。

4.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二、简答题(15分)

5.成语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来源。

5.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结构定型

(2)形式整齐(3)含义丰富

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

(1)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

(2)历史事件(3)诗文名句(4)民间俗语(5)外语文献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10分)

1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为;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比喻(暗喻)排比

12.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绸,正有两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耍着;那连绵不断的大山小岭却又像许多条灯笼,一齐滚舞——整个山河都在欢腾啊!

比喻比拟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3.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以攻则取,以守则圊,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晦,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惜之!

答:

13.积蓄贮存是国家的命脉。

如果粮食充足而财力有余,什么事情会作不成?

以此攻(城)就能拿下来,以此防守就能守得坚固,以此作战就能胜利。

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只要)招附他们,还有不来的吗?

现在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到农田里,都从事农业生产,使天下人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工商业都和游民都转而从事农业,那么积蓄就充足,人民就乐于在自己的地方居住了。

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积贮不足的)令人危惧的情形!

我私下替陛下痛惜啊!

 

试卷代号:

1166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小教专业汉语通论试题2007年7月

一、填空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

2.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

(1)(上下)关系;

(2)(左右)关系(3)(包围)关系。

3.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素)。

4.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

二、选择

1.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区)

2.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一般是(音节)。

3.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楷书)。

4.占现代汉语总数90%左右的是(形声字)。

5.均为单纯词的一组词是(A彷徨巴士蝴蝶人)

6.“上网”、“下岗”、“手机”属于(新造词)。

7.不能形成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C黑夜——黑暗)。

8.“我一直在学校”、“我在图书馆学习”、“我在学习”中的“在”分别是(动词介词副词)。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2分)

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2.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识。

3.缩略语又称简缩语、简称,是把一个字数较多的短语紧缩成一个字数较少的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目庞大,成分多样。

现代汉语语汇究竟包括多少词语,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

不同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词语构成了现代汉语的语汇系统,除了基本词之外,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及各类固定词语也常为人们所用,而数量众多的同义词的存在更是非常便于人们精密、细致地表情达意。

第二,构成形式灵活。

语汇的主体——词的构成方式有很多种,而且有的构造方式是非常能产的,这就为新词的创造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三,语义容量较大。

现代汉语语汇中有大量的多义词存在,而且越是常用的词语,其语义含量往往就越大。

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多个意义,既能增强语汇系统的表义功能,又能使语汇系统得到简化。

五、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5分)

韵母

声调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调类

调值

sh

O

U

上声

214

k

e

上声

214

zh

Q

l

阴平

55

X

i

ng

阴平

55

ch

e

n

阳平

35

六、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妈妈让我晚上回家吃饭

2.你通知小王马上去三楼的会议室开会

七、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

5分)

如果没有氧气,光有氢气,或者光有氢气,没有氧气,都不能生成水。

八、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l0分)

1.最撩人的是那一弯溪水,时而在道旁作小鸟依人,丁丁咚咚呢呢喃喃伴着游人的脚步轻歌;时而如淘气的稚童,远远地躲身山弯,久久不肯露面;时而如铁骑奔腾,由山后直逼而来,汹汹然势不可挡,忽又一个急转弯,欢笑着远去排比比喻比拟(答出两种即可)

2.春天来了,白花拉着手,清风唱着歌,歌唱着生命和活力。

对偶比拟

九、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祸也

参考答案:

做君王的无论愚味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做好国君,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而圣明治国的君主好几代都没见到过,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

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结果)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汉中六个郡的地方,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这就是不识人的危害了。

试卷代号:

116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2009年7月汉语通论试题

一、填空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

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派生词和复合词两大类。

3.书面语体包括:

(1)文艺语体;

(2)公文语体;(3)科技语体;(4)政论语

4.东汉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

二、选择

1.占现代汉字总数90%左右的是(形声字)。

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素)。

3.“穿小鞋”、“磨洋工”、“唱高调”属于(惯用语)。

4.“他在公司”、“他在公司工作”、“他在工作”中的“在”分别是(动词、副词、副词)。

三、简答(每小题15分。

共30分)

1.词义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对词义的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

(1)词义具有客观性: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客观事物正是词义所反映的对象。

一般来说,有某种客观事物,才会有表示这个事物的词,词才有词义。

词义的客观性同词义的主观性是对立统一的,词义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有机统一。

词义既然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当然会含有人的主观因素。

(2)词义具有概括性: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概括的、抽象的。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成为概念,同时用一定的语音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就形成了词义。

词义的概括性同词义的具体性是对立统一的。

词义虽然具有概括性,但在交际中,词义往往又有一定的具体性,在具体的上下文和话语中,词义的所指对象是明确的、具体的。

(3)词义具有模糊性:

在一般情况下,词义所指称的对象范围、量度等应当是清楚的,像一般具体事物的名称、一般动作行为等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明确的。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词义也具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词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存在连续性和边界不清楚的表现,也是人类认识和感知差异的表现。

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也是统一的。

不仅一些词的意义有明确的所指和界限,而且即使一些词义具有模糊性的词,在具体交际中或上下文中,也有相对的明确性。

(4)词义具有历史性:

语言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词汇又是语言中变化中最明显的要素,作为词汇系统中的词义当然也是不断变化的,词义的这种变化就使得词义具有历史性;词义的历史性同词义的稳固性是对立统一的,词义的变化是绝对的,词义的稳固性是相对的。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

(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巳为人们所公认。

作为语音规范的北京语音本身,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

每一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的区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有七亿以上。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是要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

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语词和外民族语言中吸收有益的成分。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是指既是白话文,又是现代的,因为早期的白话文作品已有不合现代语法的地方。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也即最具普遍性的用例。

四、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五、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8分。

共16分)

1.我希望你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2.姐姐让我下班时买点儿东西带回去。

2.姐姐让我下班时买点儿东西带回去。

六、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

每小题5分。

共10分)

1.阿Q后来虽然也有反抗和革命的要求,但是,他因为受到“精神胜利法”这种思想的毒害,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被剥削和压迫的现实。

2.在加尔各答的贫民区,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德兰修女。

因为专门救助穷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就是她创建的,更何况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七、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3分。

共6分)

1.最撩人的是那一弯溪水,时而在道旁作小鸟依人,丁丁咚咚呢呢喃喃伴着游人的脚步轻歌;时而如淘气的稚童,远远地躲身山弯,久久不肯露面;时而如铁骑奔腾,由山后直逼而来,汹汹然势不可挡,忽又一个急转弯,欢笑着远去。

排比比拟(拟人)比喻

2.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响笛声,笛声悠扬卷浪波。

比喻顶针

八、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参考译文:

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他能种出粮食给老百姓

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

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和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的时候,加上没有几年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老百姓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山林水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游手好闲的人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试卷代号:

116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通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

(1)音素文字;

(2)音节文字;(3)语素文字。

2.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语音的固定性;

(2)语义的整体性;(3)结构的凝固性。

3.语体有两大类:

(1)口头语体;

(2)书面语体。

4.古代诗歌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简答(15分)

成语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来源。

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结构定型

(2)形式整齐(3)含义丰富成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

(1)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

(2)历史事件(3)诗文名句(4)民间俗语(5)外语文献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解答:

韵母

声调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调类

调值

U

e

去声

51

sh

l

去声

51

g

U

去声

51

x

l

Q

ng

阴平

55

m

t

ng

阳平

35

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8分,共16分)

1.写得完美的传记跟活得完美的人生一样罕见。

2.我让孩子把寒假要写的作业都拿出来。

五、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

每小题7分,共14分)

1.这些旋律不是每个人都能听见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浪漫主义,但是门德尔松、舒曼和萧邦听见了这些旋律,而且证明了浪漫主义的灵魂就是音乐。

2.只讲民主,不讲集中,那就会走向极端民主化,走向破坏纪律的自由放任主义;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会走向官僚主义,搞“一言堂”和命令主义。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10分)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1.比喻排比

2.刘局长放声大笑,那笑声震得桌子上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塞塞索索地发抖。

2.夸张比拟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译文:

通达事理的人,看重的是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

所以仔细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

尝一块肉,就知道整锅(食物)的味道,整个鼎中(食物)调味的好坏。

试卷代号:

1166汉语通论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3.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

4.书面语体包括:

(1)文艺语体;

(2)公文语体;(3)科技语体;(4)政论语体。

二、筒答(15分)

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主要表现出哪些较为明显的特点?

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

(1)语音方面古汉语有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

(2)词汇方面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多数,而现代汉语里则是双音节词占多数。

(3)语法方面古代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现代汉语数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数词和名词之间必须有量词。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没有古汉语那么多,而且词类活用是被作为一种修辞现象看待的。

省略在古今汉语中都能见到,但在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更为复杂,成为古汉语的特点之一;现代汉语的省略则不如古汉语多见、多样。

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不是完全没有变化。

特别是动词和宾语的顺序,古今汉语有不同的地方。

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8分,共16分)

1.那件事儿一直被他牢牢地记在心里。

2.校长同意派刘老师去北京的大学进修。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五、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

每小题7分,共14分)

1.别人说得对,我们就应该欢迎,并要向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得不对,

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

2.他的经济学家朋友都认为他疯了,因为根据“经济人”的说法,人们肯定会把面包统统偷走,他会赔得倾家荡产。

可是他却很有信心,坚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了下去。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10分)

1.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拟比喻排比(答出两种即可)

2.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比拟比喻(或借喻)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管子日:

“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日: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译文:

管子说:

“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

”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儿。

古代的人说:

“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

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

试卷代号:

116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通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以前,我国出现过多种记录语音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两种是反切和注音字母。

2.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

(1)上下关系;

(2)左右关系;(3)包围关系。

3.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_语素。

4.按其语气类别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

(1)陈述句;

(2)_疑问_句;(3)_祈使_句;(4)_感叹_句。

二、简答(15分)

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目庞大,成分多样。

现代汉语语汇究竟包括多少词语,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

不同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词语构成了现代汉语的语汇系统,除了基本词之外,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及各类固定词语也常为人们所用,而数量众多的同义词的存在更是非常便于人们精密、细致地表情达意。

第二,构成形式灵活。

语汇的主体——词的构成方式有很多种,而且有的构造方式是非常能产的,这就为新词的创造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三,语义容量较大。

现代汉语语汇中有大量的多义词存在,而且越是常用的词语,其语义含量往往就越大。

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多个意义,既能增强语汇系统的表义功能,又能使语汇系统得到简化。

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8分,共16分)

1.妈妈告诉了明明一件让她既高兴又意外的事情。

2.去年暑假,他去北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五、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

每小题7分,共14分)

1.在加尔各答的贫民区,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德兰修女。

因为专门救助穷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就是她创建的,更何况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2.作为一位知名学者,这种“近乎无赖”的事情本来只可天知地知自己知的,但是他却毫不掩饰地对爱人说了,而且在把他和爱人间的往来书信结集出版时,也并未将这些文字删除。

1.在加尔各答的贫民区,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德兰修女。

|因为专门救助穷人的仁爱传因果

教修女会就是她创建的,||更何况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III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递进连贯(或“并列”)

2.作为一位知名学者,这种“近乎无赖”的事情本来只可天知地知自己知的,|但是他

转折

却毫不掩饰地对爱人说了,II而且在把他和爱人间的往来书信结集出版时,也并未将这些文字删除。

递进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10分)

1.春天来了,百花拉着手,清风唱着歌,歌唱着生命和活力。

比拟对偶顶针(答出两种即可)

2.有春天,就一定有冬天;有年轻,就一定有暮年。

暮年,也应该有美丽和浪漫的一瞬吧。

就像雪花的飘落,不只代表寒冷,也昭示春讯。

对偶比拟比喻(答出两种即可)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试卷代号:

1166汉语通论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六书”包括__象形__、_指事___、___会意_、_形声___和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2.缩略语的构成方式或称缩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截取式;

(2)抽取式;(3)_数字__式。

3.汉字的标准化,就是在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使现代通用汉字做到“四定”。

4.-般的中文工具书,特别是字典和词典,最常用的排检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序法,另一种是音形序法。

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8分,共16分)

7.他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把妈妈从医院带回来。

8.单位派老王去省城参加春季展销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