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08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x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Teachingdesignandpostteachingreflectionof"thecharacteristicsofsound"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前言:

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

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

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

【学情分析】

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

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

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

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

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生):

听音乐、描述感受

二、活动1: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

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以打鼓为例)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生):

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

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

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

三、活动2: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4.猜想:

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什么关系?

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

(生):

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

多媒体课件放映:

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

(生):

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

四、活动3:

辨别声音

(师)(生):

(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

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生):

阅读课本:

(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3)生活、物理、社会

五、阶段小结

(师):

引导归纳

(生):

自主回顾,感受成功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声音的三要素:

响度、音调、音色。

六、想一想,议一议

(师):

问题设置

(生):

练习、交流、矫正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

2.“震耳欲聋”是指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______很高。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

有什么不同?

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七、活动4:

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师):

问题设置:

1.光的传播有多快?

2.声音的传播比光更快还是更慢?

你有什么事实依据?

3.要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需要用哪个公式?

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4.给你一把发令枪和一个秒表,怎样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生):

思考、表述、讨论、阅读

(师):

问题设置、引导想象

1.假如你是一名铁道检修工人,如何判断火车离你的远近程度?

2.假如你驾驶着一架超音速飞机,且能听到外面声音,这时你会感觉到什么异样的情景?

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米/秒,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生):

自由想象,合理陈述,获得深层心理慰藉

想象、思考、讨论、表述、

八、课堂回顾

(生):

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

(师):

播放结束曲

九、布置作业:

课本p36:

1、2、5、6

教后反思:

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声速的测量方法。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

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莫扎特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

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