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26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课内阅读

《敬业与乐业》节选

梁启超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11.上文的论点是?

112.解释文中加点词“旁骛”在文中的含义。

113.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①“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画线句用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

(_____)

②“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作者这几句话是从反面来论证要敬业,属于道理论证。

(_____)

114.根据文意,怎样才算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见第一段结尾句)

【答案】

111.要敬业

112.“旁骛”指工作分心、精力不集中。

113.√√

114.提示:

扣住关键句来发挥即可。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解析】

111.寻找或提炼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找准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

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根据第一段“第一要敬业”可知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要敬业”。

11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旁骛”本义指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这里根据语境“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旁骛”是指工作分心、精力不集中。

113.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辨析。

(1)对,“劳作与不劳作”正反对比来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

(2)对,“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从反面来讲道理论证要敬业。

1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此题根据题目找到第一段到最后一句话,“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来理解。

如,李素丽,一个普普通通的售票员,但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个尽职尽责,付出自己所有的辛劳,做到了全中国最好的售票员,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她做到了天下第一人,因为她用自己的力量,把售票员的工作做到圆满,我想没人都应该有责任心,付出自己的努力就会做到天下第一人。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问题

①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作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15.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16.从“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17.选文第二段主要论述了怎样做才是“敬业”。

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118.“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答案】

115.我们要敬业。

116.我明白了做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117.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做阐述。

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118.示例:

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

【解析】

115.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看法,且是正面的观点,态度很明确。

其次,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

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

从“第一要敬业”可以概括提炼出选文的观点:

我们要敬业。

116.这道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的大意是:

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所以我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轻松自如。

这个故事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1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

议论文的一般是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決问题。

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阐述怎样才能作到敬业;然后举木匠和政治家,挑粪的和军人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敬业。

接着从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话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最后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118.这道题考查补充事实论据的能力。

注意所补充的论据一定要能够证明选段的观点,既要喜欢自己的工作,更要踏实认真把它做好,作到极致。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清洁工人,我们也可以举其他行业的,比如食堂的师傅、学校的保卫、我们的老师,社会上的导游、商场的售货员等。

注意要结合选文观点进行分析。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轶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枢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

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

“请各位注意:

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

”妇人转头对我说道:

“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

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

“嗨,回广州啊?

”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

“吃,你们吃,不要客气!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

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

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

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

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啊,我记不清啦!

”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

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

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

“我要换房!

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

“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

不会有问題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

”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

接著.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给她喝。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

“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

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

“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

“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选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

119.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

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①____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别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②____

③____

 

120.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文中中年妇女的优缺点。

优点:

____缺点:

____

122.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

(请写出三点)

【答案】

119.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

120.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

(意思对即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意思对即可)

121.优点:

开朗大度、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不计前嫌等缺点:

不拘小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做事马虎)、举止粗俗等

122.示例:

①不能“以貌相人”。

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

③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19.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陈述对象要正确,情节大意要概括出来。

如①处,在第5段,写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

②处,在第9段,写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

③处,在第9段,写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

点睛:

情节概括题。

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

1、纵览全文,宏观把握。

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

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120.试题分析:

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和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

(1)“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2)“取出……喷……搓药油……倒出热水……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返回自己的床铺”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

121.试题分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辩证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概括出性格特点再进行比较。

如优点:

开朗大度、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等;缺点:

不句小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举止粗俗等。

作者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了表现中年妇女乐于助人、热情无私的品质,开篇极力写自己和老编辑对她的不拘小节的厌恶。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叙述充满了波澜,也使得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

122.试题分析:

考查结尾处的“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一句的含意。

要联系本文的主题来理解这句话或写感受。

不可以貌取人、人贵在认清自己。

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当然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这些都是文中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