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96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就很容易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

但是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产中取用溶液时,人们会感到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其称量质量更方便,因此,在实验时一般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

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度量溶液浓度的单位,即物质的量浓度。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

初步了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简单应用。

【板书】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

【过渡】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比如我们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它是如何表示的?

【学生活动】主动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其表示式为:

100%。

【提问】请说出20%NaCl溶液的含义?

如何从100g20%NaCl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示在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其余的80%是水。

要从100g20%NaCl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需要先算出100g20%NaCl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NaCl,然后在根据比例进行计算和称量。

【教师点评】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即物质的量浓度。

那么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

回答该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

用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及单位:

符号为cB;

常用的单位为mol/L或mol·

L-1。

(3)表达式为:

【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在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并板书】

(4)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的注意事项:

①V是溶液的体积,并非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

③溶质可以时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时离子或某种特定组合。

④从某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都相同,但所含溶质的量因所取溶液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问题】我们知道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某种特定组合。

同时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NaOH溶液之所以导电,原因是NaOH在溶液中可以发生电离,即:

NaOH=Na++OH-,那么在1mol/LNaOH溶液中Na+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多少呢?

在0.5mol/L的Na2SO4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又分别为多少呢?

【教师点评】由NaOH的电离方程式知1molNaOH可以电离出1molNa+和1molOH,因此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

而由Na2SO4=2Na++SO42-可知:

1molNa2SO4可以电离出2moNa+l和1molSO42,因此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1mol/L,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则为0.5mol/L。

【教师引导】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呢?

【教师总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

在溶液中有些溶质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如:

酒精和蔗糖等不导电的物质;

有些则以离子形式存在,如:

溶于水可导电的物质(例如NaOH、NaCl等等)。

①对于溶于水不导电的物质说,体积相同的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含有相同的溶质分子数。

②对于溶于水可以完全电离的物质来说,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角标。

【过渡】由于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板书】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例题另见】

(1)基本计算:

直接套用定义式。

(2)【教师强调】在进行有关计算时应注意与质量、摩尔质量、离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的联系。

要特别注意公式间的换算以及单位的统一。

这类试题的基本公式为:

c=n/V;

n=m/M;

Vm=V(气体)/n(气体);

n=N/NA。

【板书】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提问】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将溶液用水稀释或去水浓缩时,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但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即:

c(溶质)浓V(溶液)浓=c(溶质)稀V(溶液)稀

【板书】稀释关系式:

(3)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教师点拨】相同溶质,不同浓度混合时,混合前后溶质总物质的量不变,即:

c总V总=c1V1+c2V2(c1V1和c2V2分别代表混合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乘积,c总和V总分别代表的是混合和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

【过渡】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直接用固体或液体试剂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6实验1-5,并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以配制100ml1.00mol·

L-的NaCl溶液为例)

①计算:

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g;

②称量:

准确称量NaCl固体;

③溶解:

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然后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该步操作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④冷却:

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⑤转移:

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100ml容量瓶中;

⑥洗涤:

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注入烧杯中;

⑦振荡:

用手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⑧定容: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

⑨摇匀: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⑩装瓶:

配好的溶液应及时转入试剂瓶中。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并填空。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答疑。

二、溶液的配制

【教师总结】由于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要求比较精确,因此就需要容积更精确的仪器,来确定溶液的体积。

所以在具体实验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重要的精确仪器——容量瓶(展示各种规格的容量瓶)。

【过渡】请同学们思考:

容量瓶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容量瓶是做什么用的?

在使用容量瓶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根据样品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容量瓶颈部有标线、瓶上标有温度和容量。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

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常用的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几种。

容量瓶只能配对应体积的溶液。

因此,在选择时,要使容量瓶的容积等于或略大于所需。

容量瓶的使用要有一定温度限制,容量瓶不能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或反应容器使用,也不能加热,更不能作为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的仪器使用。

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方法是:

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顶住瓶塞。

另一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

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容量瓶正立过来将瓶塞旋转180°

,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验是否漏水。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查漏。

【强调】如果经检查容量瓶没有问题的话,在使用前还需要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然后才能使用。

(1)容量瓶在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①检查是否漏水;

②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

【讨论】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

体积的刻度线只有一条。

这说明了什么?

(2)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3)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呢?

(4)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

(5)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6)容量瓶能否长期存放溶液?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这说明容量瓶只能准确配制一定温度下的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而不能任意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

(2)由于物质的溶解往往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而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温度下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因此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

(3)溶质的溶解会引起溶液温度的变化,会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的容量发生改变,因此必须等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转移。

(4)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且为了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同时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在转移时必须使用玻璃棒引流。

(5)定容后盖好瓶塞,用一只手的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到转过来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6)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器,也不能用来长期储存溶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好后应及时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存放。

【过渡】我们已经预习了配制过程并且也掌握了如何使用容量瓶,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和答疑。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

实验流程为:

教材P16

(2)主要仪器:

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3)主要步骤(以配制100ml1.00mol·

【教师强调】注意的问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一般是在20°

C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时必须使用胶头滴管。

(5)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

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6)若在定容时,因不小心使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应该重新配制。

因为液面超过刻度线时,就意味着所配溶液的浓度已不符合要求,因此,要知错就改,而且是彻底地改。

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3)主要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或量取;

③溶解;

④冷却;

⑤转移;

⑥洗涤;

⑦振荡;

⑧定容;

⑨摇匀;

⑩装瓶。

【过渡】在配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那么这些错误当操作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呢?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教材P16《学与问》。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材P16《学与问》

【提问】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的内壁上还沾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

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中的溶质就会减少,即容量瓶内容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会偏低。

为了减少溶质的损失,应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后的溶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小。

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的溶质比称量时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5.85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所以不能称出5.85g固体。

如要比较准确地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应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

分析天平的精度比托盘天平高。

【过渡】那么我们应如何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呢?

【教师小结并板书】

(4)误差分析

根据cB==判断。

其它正常时,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

凡是使m或n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

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

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教师总结】误差分析结果

【强调】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1)称量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得液体的体积偏大,等等。

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①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

②砝码有残缺;

③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

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得液体的体积偏小,等等。

(2)用于溶解稀释溶液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3)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4)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

C,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5)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思考与交流】认真思考教材P17《思考与交流》

【教师总结】1.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比较大的差异。

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

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

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

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

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将5mL浓硫酸稀释为20mL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

这是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2SO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所以两种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

(讨论:

如果从这20mL稀硫酸中取出5mL,与原5mL浓硫酸相比,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同?

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本节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找出疑惑的地方。

课上师生主要解决疑惑的知识,解决重难点,考点,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边讲边练习巩固,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效果很好,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2019-2020年高中化学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新人教选修3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1、周期系: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

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

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1个电子到8个电子;

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

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屯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2、周期表

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讨论一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是什么关系?

所有元素都被编排在元素周期表里,那么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

说到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制作的,至今元素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

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

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16个族又可分为主族、副族、0族。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

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

什么叫价电子层?

什么叫价电子?

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术语。

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

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

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

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征是什么?

[基础要点]分析图1-16

s区

p区

d区

ds区

f区

分区原则

纵列数

是否都是金属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

主族主要含区,副族主要含区,过渡元素主要含区。

[思考]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

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上是否电子总数相同?

〖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1~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

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

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

(n-1)d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

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2np1~6;

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

周期数=最大能层数(钯除外)

46Pd[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1)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

如:

29Cu3d104s1

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26号元素铁属于d区

B.主族族序数=其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在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

E.主族共有7列,副族共有7列

F.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A主族的元素与第三周期IIA元素核电荷数相差13

2、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着许多的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也有一定的规律,填写下列问题:

第一、二、三、四周期中包含的元素数目分别为,

卤族元素中F、Cl、Br的原子序数分别为,碱金属元素中Li、Na、K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体会上述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与周期中元素数目之间的关系。

3、门捷列夫当年提出的元素周期律是,和现在的元素周期律比较,其主要的区别是。

到元素周期表中找一个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不符合的元素。

4、根据外围电子排布的不同,元素周期表也可以

分成不同的区域,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区域分

布示意图。

请说出这样划分的依据,同时写出

S区、d区和p区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5、用电子排布式表示Al、Cr(原子序数为24)、Fe(原子序数为26)、As(原子序数为33)等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并由此判断它们属于哪一周期哪一族。

Al:

Cr:

Fe:

As: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探究〗观察下列图表分析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

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

〖归纳总结〗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