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27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x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

《古代文学作品选2》练习题库及答案

D

18、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被称为()。

吴中四杰

19、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和()。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

20、《郁离子》是()的寓言散文集。

刘基

21、李东阳所代表的诗文流派叫()。

茶陵派

22、《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者是()。

茅坤

23、徐渭的《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

《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24、袁枚与()、()并称“乾隆三大家”。

赵翼、蒋士铨

25、(),厩马肥死弓断弦。

朱门沉沉按歌舞

26、宋元四大南戏分别是()、()、()、()。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7、《西厢记》是由唐代元稹的()、金代董解元的()演变而成的。

它的主题是()。

《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让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28、《倩女离魂》的作者是()。

郑光祖

29、康熙诗坛,朱彝尊和王士禛并称(),施闰章、宋琬并称()。

“南朱北王”、“南施北宋”

30、“梅村体”的代表作是()。

《圆圆曲》

31、()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的创作方法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聊斋志异》

3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于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

33、唐宋派最有成就的作家是()。

归有光

34、公安派的三个代表作家是()、()、()。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一、名词解释

1、北宋三体

“北宋三体”是北宋初年的三个诗歌流派,即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

它们都受唐代诗人及诗歌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诗歌风格。

2、公安三袁

明代诗文的进步流派,其代表作家是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其文学主张反对复古,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南戏

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样式,又叫戏文或温州杂剧,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体制较灵活自由,可长可短,无严格的宫调要求,代表作品有《琵琶记》等。

4、桐城派

清代诗文流派,其创始人和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其创作主张总结古文传统,倡“义法说”、“雅洁说”、“义理考证词章合一说”等。

5、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

与辛弃疾同时或稍晚的一些词人受辛词的影响,其作品的主题思想、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等,都与辛词相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

代表作家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

6、散曲

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诗歌形式,元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姚燧、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人。

7、临川四梦

汤显祖剧本《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还魂记》(即《牡丹亭》)的合称,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故称。

8、诗界革命

晚清诗歌革新运动,“诗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提出的,但黄遵宪以其创作实绩成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主张“我自有诗”,“何必古人”,批判腐朽事物,赞美新事物,使用新语言,创造新境界。

9、元杂剧

亦称北杂剧。

它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多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发展起来的在元代成熟的一种戏剧样式。

10、南洪北孔

清初剧坛南北辉映的双星,洪昇是浙江钱塘人,创作了《长生殿》,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创作了《桃花扇》,故称。

11、北宋三体

“北宋三体”是北宋初年的三个诗歌流派,即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

它们都受唐代诗人及诗歌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诗歌风格。

1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晚清以讽刺官场丑恶为内容的四部长篇小说的并称,分别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把这类作品与《儒林外史》相区别,遂称其为“谴责小说”。

13、三言二拍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创作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14、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因两宋之交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通常以北宋的黄庭坚为领袖,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为理论,好以才学为诗,形成诗歌典型的“生新瘦硬”的风格。

15、《阅微草堂笔记》

清代文人纪晓岚之文言笔记小说,欲以之与《聊斋志异》相抗衡,回归文言小说笔记杂录的旧传统,不赞成《聊斋志异》太逞才情。

二、翻译题

1、“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王守仁《传习录》)

答题要点:

这段话讲的是读书学习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心得,如果按照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东西,即令这是孔子的话,也不能盲从以为正确。

2、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论《儒林外史》)

答题要点:

这是鲁迅对《儒林外史》小说结构特征的概括,作品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和人物,各种人物先后出场,退场以后往往不再出现,所以虽然是长篇小说,但结构上却如同一个一个短篇小说的联缀拼合。

四、简析题

1、简析《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答题要点:

1、红娘的正义感很强。

2、红娘的热忱聪慧。

3、红娘的活泼相智。

4、红娘的形象身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下层百姓对封建礼教的猛烈抨击,为全剧增添了民主思想的光彩。

2、赏析柳永的《望海潮》

原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答题要点:

1、总起总收并交错表现钱塘形胜与繁华的结构形式。

2、词人以铺述的手法表现闲适情调和词的充沛气势

3、简述李清照《词论》的基本内容

1、词的发展历程。

词与诗并盛于唐,唐以后词的发展大体为四个阶段,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词是郑卫之声,即多表现男女情爱;五代干戈纷起,四海瓜剖豆分,李氏君臣的词是文雅而奇妙的亡国之音;宋代的柳永变旧声为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其后的词人填词不协音律。

2、词别是一家。

诗文分平仄,而词不同于诗,分五音、五声、六律及清浊轻重。

词的特征。

词应该协律、铺叙、典重(典雅庄重),有情致(情韵风致)而兼故实(典故史实)。

4、试析林冲的性格特征。

答题要点:

英雄心与忍耐心并存,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小康家庭导致安常处顺的性格;受欺侮之后的逆来顺受与“重见天日”的幻想;性格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终于发生突变,逼上梁山。

5、试析宋江的“忠义”。

答题要点:

宋江在江湖中“义”名远扬,因而具有对英雄好汉们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促成了梁山造反事业,但他又时刻不忘为朝廷尽“忠”,又以其影响力把梁山事业推向了悲剧结局。

“忠”与“义”的矛盾是宋江性格的基本特征,也是《水浒传》思想内容复杂性的主要表现。

6、赏析陆游的《关山月》

原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答题要点:

1、金人入侵,朝廷和而不战。

2、战士临边熬白了头,壮志难酬;豪门权贵苟且偷安,依旧享乐。

3、诗人以遗民望恢复,表现了自我对金人入侵的愤慨和希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7、赏析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题要点:

1、这首词表现离别的愁苦。

上片写离别之际,下片写离别之后,二者以真情的爱恋相贯穿。

2、写景一则渲染离别凄凉的气氛,二则寄寓词人深恋的情怀,三则衬托离别后的痛苦。

3、婉转寄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8、分析《病梅馆记》借梅喻人的手法。

答题要点:

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是托物喻人,借梅议政,以梅喻入,议论纵横鞭辟入里。

《病梅馆记》要表现的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历史主题,作者却通过平易的叙事,来借题发挥,加以表现作者的主旨是揭露不合理的病态社会对一切正直、美好事物的摧残和扼杀。

但是作者却没有丝豪的直接表露,而是通过反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病态美学观点,来揭示文章的主旨。

作者同时还以梅喻理:

“毁其瓮,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表达了要求解释对美好事物的人为束缚,使之能自由生长的强烈愿望。

全篇以“病梅”为线索处处在于写梅,可始终都是针对政而发,事理合一,梅人合一,委婉曲折。

五、简答题

1、简答苏轼的《留侯论》从什么角度入手论述留侯张良?

他想说明什么问题?

答题要点:

1、《留侯论》从人情有所“忍”与有所“不能忍”的角度入手论述张良。

2、他想说明像张良这样的英雄豪杰因为能忍,才有胸怀大志,才能成就大事业。

意味着“忍”是一种政治方略,以此治国兴邦。

并希望人们也能像张良一样。

2、《哨遍》(高祖还乡)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题要点:

本篇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从一个熟知底里的乡民的眼光来写刘邦还乡的情况,看似嘲笑乡民,实则便于表现对皇帝的大不敬。

皇帝还乡的种种排场,甚至皇帝本人,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失去了庄严的色彩,变得极其滑稽可笑,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3、《狱中杂记》体现了“桐城派”散文什么样的特色。

参考答案: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

从“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

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

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实:

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营人命,等等。

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

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料编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

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

4、简述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

1、结构组织凝聚,脉络清晰。

文章所记琐事繁多,人物纷杂,作者围绕对亲人的绵绵思念这个核心,以项脊轩及其周围环境的变迁为经,以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为纬,将所取材料交互编织。

2、语言简朴精练。

人物语言尤为出色,奶母之言、祖母之言、妻子转述小妹之言,都是极其普通的家常话,然而一到作者笔底,却神情毕现,惟妙惟肖。

3、真挚委婉。

全文既写景,也叙事,还有议论。

其中都倾注着作者可喜可悲的真切感情。

幽雅、寂静而又生机盎然的环境,无不寄托着作者又喜又悲的心情。

六、论述题

1、试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思想内容如下:

(1)反对封建礼教,歌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这类作品写得最多,也写得最好。

作品谴责了封建势力对妇女的摧残,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生活的行为,鞭挞了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

(2)抨击封建科举制度。

这类作品既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腐蚀毒害,又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昏庸贪婪的面目。

(3)暴露社会黑暗,揭露官场的腐败。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继承并发展了六朝志怪、唐人传奇、明代“剪灯新话”等艺术传统。

鲁迅说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是一部浪漫主义的作品。

它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出生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语)的艺术手法,也表现在它塑造了许多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虽是由花妖狐魅幻化而来,但其思想、行为、言谈又是活生生的人,她们的身上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渴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

此外,《聊斋志志异》还通过梦境,对阴曹地府的描写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2、论述《牡丹亭》的思想意义。

答题要点:

1、以情反理,批判程朱理学。

2、赞美爱情,突破禁欲主义。

3、张扬个性,促进解放解放。

3、试述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对比手法。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一词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场景和心境两方面的对比,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孤独寂寞的感慨,以及在苦苦寻觅之后有所得时一瞬间的幸福之感。

词的上片描写了元夕夜的热闹场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句,极写元宵节花灯之盛,满城灯火通明,有如天上繁星。

人们也都喜气洋洋,纷纷出门观灯,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下片引出了本词真正的主题,在盛妆出游的仕女中,男主人公希望能看到利己的意中人,遍寻不见之时,突然回首,却看见伊人正站在灯火阑珊处。

上、下片之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景与情之间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上片所渲染的热闹气氛都是外在与词人的,隐喻了熙熙攘攘的人世,这个外在的世界里人们奔走忙碌,繁华喧嚣。

下片则体现出词人的心境却是寂寞孤独的,他的理想与世俗格格不入,只有静下心时蓦然回首,才能顿悟到理想的所在。

本词写景时将繁华和稀疏进行了鲜明对照,写情时将外在景物的热闹与内心深处的孤寂相对照。

作者在这两重对比中体现了全词的意旨。

4、论述辛弃疾豪放词的风格

1、把对历史的审视和自我的观照结合起来,把自我的英雄才干和建功立业的理想结合起来,表现自我的英雄豪气。

2、通过回忆往事和想象,表现自我的英雄壮举。

3、在朋友相唱和的时候直抒胸臆,表现自己的英雄理想。

总之,在上述这些表现中,辛弃疾的词把自我的才学、爱国情怀和英雄意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论述苏轼“自是一家”词(豪放词)的风格

1、奔放的情感表现自我的英雄之气。

2、奔放的情感表现自我超越历史的现实思考

3、奔放的情感表现自我不为空间阻隔的人生思念

总之,苏轼这一类词想象高远,富于结构上的变化和情感的跌宕,使词很有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