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33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劝学含答案解析

【精品】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

劝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砥砺(lì)中绳(zhòng)舆论(yú)参省(xǐng)

B.须臾(yú)枯槁(gǎo)镂刻(lòu)生非异(shēng)

C.骐骥(jì)驽马(nú)跂望(qì)蛇鳝(shàn)

D.蛟龙(jiāo)跬步(guǐ)槁暴(pù)舟楫(jí)

2.下面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⑦君子生非异也

A.②④⑤⑦B.②③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⑤⑦

3.下列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郑人有欲买履者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下列语句中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吾尝跂而望矣

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⑥水为之,而寒于水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⑩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B.《荀子》二十卷。

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

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C.战国末期人们尊称荀子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

葬在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荀子学问渊博精深,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

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认识它,顺应它。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法先王的思想,提出了“法后王”的口号。

二、语言表达

7.把下面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

假如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游泳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

强,此指声音宏大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

雕刻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B.木受绳则直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C.

以为轮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

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青出于蓝”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努力学习,学生就能超过老师。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提高。

C.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D.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辑”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11.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节选)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④,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⑤。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注)①蒙鸠:

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②苇苕(tiáo):

芦苇的穗。

③潃(xiǔ):

臭泔水。

④柱:

折断的意思。

⑤醯(xī)酸而蚋(ruì)聚焉:

意思是:

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

醯,醋;蚋,蚊类小虫。

1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非不完也完:

完美。

B.而临百仞之渊临:

面对。

C.所渐者然也渐:

浸渍。

D.必象其德象:

象征。

13.下列句子中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斧斤以时入山林

1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C.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D.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生xìng;C项,跂qǐ;D项,跬kuǐ。

2.D

【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一般通假有两类:

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

题②“輮”通“煣”;③“有”通“又”;⑤“知”通“智”;⑦“生”通“性”。

故选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

题中A项,“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B项,“江河”,(古)指长江和黄河;(今)一般大江大河。

D项,“寄托”,(古)安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个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题中例句是定语后置句,“强壮的筋骨”,A、B、C三项均是定语后置句,D项,属于一般句式。

点睛:

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5.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题中①②连词,表修饰;③④⑤⑥连词,表转折;⑦⑧连词,表递进;⑨连词,表承接;⑩连词,表并列。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题中A项,荀子不是军事家。

7.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短句变长句的句子转化能力。

短句变长句主要用还原法,关键是确立一个主干句,然后把剩余句子的主要信息作为辅助成分加入主干(定语或状语)。

本题中这几个句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荀子的身份,二是荀子的思想。

在整合成单句时,可以让“荀子”作主语,关于荀子身份的内容作主语“荀子”的定语,荀子的思想内容作宾语,适当增删词语整合成一句单句即可。

最后可整合成: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同时兼用“礼治”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点睛:

短句变长句主要用还原法,关键是确立一个主干句,同时注意逻辑事理关系;另外要弄清下定义的一般格式:

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

短句变换成长句四步走:

第一步,确定句子主干。

第二步,提取剩余句子的主要信息。

第三步,把剩余句子的主要信息作为辅助成分加入主干(定语或状语)。

第四步:

按照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和句子结构特点,调整辅助成分,重组句子。

注:

多层定语、状语的排列是有一定顺序的,作题时要注意:

①、多层状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

时间+地点+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②、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

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

8.A

9.C

10.A

11.

(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且行动不会犯错了。

(2)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分析】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A项,假:

借助。

9.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题中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B项,表承接,就/表转折,却;D项,代词,它/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点睛:

文言虚词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10.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青出于蓝”这个比喻,与“冰寒于水”一样,也意在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1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博学:

广泛地学习;日:

每天;参:

检查;省:

省察;生:

本性;假:

借助。

参考译文:

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

“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2.D

13.C

14.C

15.

(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2)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

【分析】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D项“象”的意思是“符合,依随”。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题中C项,之:

均为代词,它;A项,焉:

语气助词,不译/兼词,在这里;B项,其:

如果,表假设/代词,它的;D项,以:

用/按照。

点睛:

文言虚词的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14.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醯酸而蚋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而是用来说明“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1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故:

所以;乡:

环境;游:

交游;就:

接近;所以:

用来;焉:

兼词,于彼。

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叫蒙鸠。

它拾取羽毛做巢,又用鸟兽毛羽及草木细纤维密密编织,而系托在芦苇的穗上,大风一至,芦苇的穗被风吹折,卵都摔破,小鸟也都死了。

这并非蒙鸠的巢筑得不坚固,而是它所系的芦苇的穗使它这样。

西方有种小草,名叫射干,茎长不过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仞深渊,(看来高出一般林木)。

不是射干的茎能长得很高,是茎所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高。

蓬草生在麻地中,不用扶持,也能挺直;洁白的沙子混在黑泥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兰槐的根是香芷,假若兰芷浸在臭泔水里,无论是有地位的君子,还是平民,一定会弃而远之,不肯佩带。

这不是兰芷的本质不美,而是所浸渍的臭泔水使它这样。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事物聚集成类,一定有开始的原因。

荣辱的到来,一定符合他的品德行为。

肉腐烂了,一定出虫;鱼枯干了,一定生蛀虫。

松懈不谨慎,忘记自己应守的规范,灾祸就发生了。

物太刚强,则自取摧折;物太柔弱,则自取束缚。

邪秽在身,必将为怨怒所结。

把木柴同样放置,火总是向干燥处烧。

一样平的地方,水总是向潮湿处流。

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同类的禽兽群居在一起,世间万物大都各从其类。

所以箭靶的靶心张设,弓矢就会随之而射到上面;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醋味变酸了,蚊类小虫就会争着聚集到里面。

所以言语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有时会招致侮辱,君子要慎重选择立身行事之道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