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36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校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文档格式.docx

C、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扇闻的方法,正确;

D、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C

4.(1分)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有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用坩埚钳夹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迅速放入集气瓶底部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沙,并在通风厨内进行

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说法错误;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以除去表面的氧化膜,用坩埚钳夹持,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说法错误;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并在通风厨内进行,说法错误。

5.(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理盐水

B.止咳糖浆

C.碘酒

D.液氧

A、生理盐水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止咳糖浆中含有糖分和多种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D

6.(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来做汽水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灭火

A、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以用来做汽水,说法正确;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常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7.(1分)下列操作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沉降

B.过滤

C.煮沸

D.吸附

降低水的硬度关键是减少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A、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是溶于水的,是溶液,是均一的,静置后钙镁离子不会沉淀,所以沉降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B、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C、当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被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使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D、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会吸附可溶性杂质,故错误。

8.(1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置换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

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CaO+H2O═Ca(OH)2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2HCl+Na2CO3═2NaCl+CO2+H2O

A、H2+CuO

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且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正确;

B、CO+CuO

Cu+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9.(1分)汽车自燃时,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加速行驶,让风把火吹灭

B.把引擎盖、车窗全部打开

C.小火时,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喷灭火剂

D.打开汽车空调,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A.风有可能加大火势,故错误;

B.把引擎盖、车窗全部打开,会增大火势,故错误;

C.小火时,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喷灭火剂可有效灭火,故正确;

D.汽车着火不能再开空调,故错误。

10.(1分)“蒜你狠”再度成为时下中国流行的网络语.大蒜中富含大蒜素(化学式为C6H10S2),下列关于大蒜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蒜素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

B.大蒜素中碳、氢、硫的原子个数比为3:

5:

1

C.大蒜素中硫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

100%

D.每个大蒜素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5个氢分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

A.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B.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大蒜素中碳、氢、硫的原子个数比为6:

10:

2=3:

1,说法正确;

C.大蒜素中硫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大蒜素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

11.(1分)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10℃时,分别用1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物质多于乙

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符合题意,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

C、10℃时,分别用1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物质多于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

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

12.(1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N2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C.核外电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

D.碳原子的质量等于碳原子质子的质量加上核外电子的质量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7号元素为氮元素,X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其符号为N,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6、7、8,说法正确;

D、碳原子的质量等于碳原子质子的质量加上中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说法错误。

13.(1分)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

A.64

B.48

C.32

D.16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

11g+9g﹣8g=12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2A+3B=2C+4D

643x

8g12g

x=32

14.(1分)如图是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已知:

CaCO3+CO2+H2O=Ca(H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B.a点时发生反应的类型为化合反应

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质为碳酸氢钙

A、0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没有二氧化碳,故A错误;

B、a点时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多,故C正确;

D、c点时碳酸钙恰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所以溶质为碳酸氢钙,故D正确。

C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6分)

15.(3分)按下列要求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  。

氦气的密度很小,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He

(2)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的2种物质是  。

水与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

H2O、H2O2(或CO2、CO)

(3)由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  。

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Al2O3

16.(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1)  。

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H2O2

2H2O+O2↑

(2)  。

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HCl+CaCO3═CaCl2+CO2↑+H2O

17.(2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证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是  。

由实验的过程可知,①②、④⑤的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解性不同,能够证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①②、④⑤

(2)能够证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是  。

由实验的过程可知,①④、②⑤的溶质不同,溶剂相同,溶解性不同,能够证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①④、②⑤

18.(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熄灭仪器‚所用的原理是  。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如图所示装置中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故是采用了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灯帽隔绝了空气,使火焰因缺氧熄灭。

2KCl+3O2↑隔绝空气

19.(4分)根据如表填空.

实验1.燃烧条件的实验

实验2.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3.电解水实验

实验4.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1)实验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  。

实验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而水中白磷不能接触氧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燃烧需要氧气

(2)实验2中,由A、B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2中,A处无变化,B处能生锈,A处的铁不能与氧气接触,B处铁能与氧气接触,说明了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需有氧气参与。

铁生锈的条件之一需有氧气参与

(3)实验3中,a管中的气体是  。

实验3是电解水实验,a管中的气体较多是H2

H2

(4)实验4中,试管中的现象是  。

实验4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试管中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20.(3分)拉瓦锡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空气的成分.他把适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红色粉末生成,同时容器里的空气减少了

请问:

(1)曲颈瓶里所用汞的量应  (填“不足量”、“足量”或“任意量”).其目的是  。

曲颈瓶里所用汞的量应足量,其目的是曲颈甑中的氧气消耗完全。

足量,使曲颈甑中的氧气消耗完全

(2)实验前后钟罩内汞液面的变化是  。

汞与氧气加热反应时会生成氧化汞,从而消耗了氧气使钟罩内的压强变小导致汞的液面会上升。

上升

三、简答题

21.(5分)康康同学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时,发现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请回答: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红磷是易燃物,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

2P2O5

4P+5O2

(2)康康猜想:

“天平发生偏转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你若认为康康同学的猜想正确,请说明原因.若认为康康的猜想不正确,请说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称量:

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不正确,装置漏气.

22.(5分)配制90g6%氯化钠溶液,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把氯化钠放在了右盘(1g以下用游码,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6%(填“>”、“<”、“=”或“不能确定”)。

请说明的原因。

根据读数时必须平时,使眼、刻度和液面的最低点三点共线,可知仰视时液体的最低点偏上,即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把氯化钠放在了右盘(1g以下用游码,其他操作均正确),导致称量的氯化钠偏少,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仰视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把氯化钠放在右盘导致称量的氯化钠偏少

23.(5分)如图所示是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反应过程示意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炉内所发生的3个主要反应

反应①②③分别是碳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O2

CO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C+O2

CO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24.(5分)铝、铁、银是三种常见的金属。

(1)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什么?

(2)康康同学把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检测溶液中的离子,并未发现Fe2+,为什么?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所以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由于金属活动性铝>铁>银,所以铝优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充分反应后检测溶液中的离子,并未发现Fe2+,说明铝粉足量,铝粉将硝酸银反应完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3AgNO3═Al(NO3)3+3Ag。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铁不能铝粉足量,铝粉将硝酸银反应完全;

Al+3AgNO3═Al(NO3)3+3Ag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0分)

25.(20分)2016年12月份,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雾霾的产生,除气候因素外,煤、汽油和柴油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针对雾霾的产生原因,我市近年积极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快燃煤企业的“煤改气”(改燃煤为燃天然气)工程。

今年,我市供暧就已经改为燃天然气了.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CH4+2O2

CO2+2H2O

(2)积极推进煤化工工程。

如将焦炭和水蒸汽反应制取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等.请写出检验干燥的水煤气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方法(简述操作、现象及结论)  。

检验干燥的水煤气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方法是:

点燃干燥的水煤气,用干而冷的小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有水雾,说明含有氢元素,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元素。

点燃干燥的水煤气,用干而冷的小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有水雾,说明含有氢元素,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元素

(3)大力治理汽车尾气污染

①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空气污染.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对汽车尾气管加装催化装置剂,进行尾气处理.右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①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②根据图示可知:

一氧化碳和氮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

2CO2+3H2O②2CO+2NO

(4)提醒市民出行注意自我防护。

如出行配戴填充活性炭的口罩等.口罩中“绵纱”和“活性炭”的作用分别是  。

出行配戴填充活性炭的口罩等.口罩中“绵纱”和“活性炭”的作用分别是过滤;

可吸入颗粒物和吸附有害气体。

过滤可吸入颗粒物和吸附有害气体

(5)积极提倡使用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①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已知2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85.6kJ,16g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809.3kJ.请计算:

用氢气作燃料比用甲烷作燃料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克?

若取得同样多的热量需要燃烧氢气多少克?

(注:

燃烧均为完全燃烧)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设用氢气作燃料比用甲烷作燃料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H4﹣﹣CO2热量

1644809.3Kj

16gx8093Kj

x=440g

设取得同样多的热量需要燃烧氢气y,

H2﹣﹣热量

2285.6Kj

y8093Kj

y=56.7g

Zn+H2SO4═ZnSO4+H2↑用氢气作燃料比用甲烷作燃料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0g,取得同样多的热量需要燃烧氢气56.7g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

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

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

每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很多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都解错了,非常可惜。

做错的原因让人既气愤又无奈,如算错、看错、抄错等,其中审题不仔细是大部分的通病。

要想把题目做对,首先就要学会把题目看懂看明白,认真审题这是最基本的学习素养。

像数学考试,就一定要看清楚,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

ABC是等腰三角形,就要搞清楚哪两条是腰;

二次函数与坐标轴存在交点,就要分清楚x轴和y轴;

或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熟悉的题目,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熟悉并不代表一模一样。

三是要活用草稿纸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几乎可以不用草稿纸,但最终成绩也并不一定见得有多好。

不过,我们查看这些学生试卷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堆,原来都把试卷当草稿纸,只不过没几个人能看得懂。

考试时间是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提高解题速度,这没错,但很多人的解题速度是靠牺牲解题步骤、审清题意等必要环节之上。

就像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么不用,要么在打草稿时太潦草,匆忙抄到试卷上时又看错了,这样的毛病难以在考试时发现。

在解题过程后果,我们应该在试卷上列出详细的步骤,不要跳步,需要用到草稿纸的地方一定要用草稿纸。

只有认真踏实地完成每步运算,假以时日,就能提高解题速度。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

只要你把每个会做的题目做对,分数自然就会高。

四是学会沉着应对考试

无论是谁,面对考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这很正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偏偏有的学生会把这些情绪放大,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失眠的负面情况,非常可惜。

就像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这也很正常,此时的你更应不慌不躁,冷静应对在考试,有些题目难免一时会想不出解题思路,千万记住不要钻牛角尖,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等一会儿往往就会豁然开朗了。

考试,特别像中考和高考这样大型的重要考试,一定要相信一点,那就是所有试题包含的知识定理、能力要求都在考纲范围内,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

考试遇到难题,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我们不要急于一时,别总想一口气吃掉整个题目,可以先做一个小题,后面的思路就慢慢理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