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0139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docx

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2016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元素及其化合物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虽然Cu能导电,但Cu是非电解质

B.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BaSO4是电解质

C.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D.NaNO3溶液能导电,故NaNO3溶液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

不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A不正确;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导电的化合物,而与其溶解性无关,B正确;SO3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硫酸的缘故,因此硫酸属于电解质,而SO3属于非电解质,C不正确;NaNO3溶液属于混合物,不能是电解质,NaNO3才属于电解质,D不正确。

2.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B.AlC.RbD.Ca

【答案】C

3.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氯水和过氧化钠使品红褪色

【答案】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B.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Cu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将Ba(OH)2溶液滴到明矾溶液中,当SO42-刚沉淀完时,铝以AlO2-的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A不正确,反应需要加热;银离子的氧

BaCl2溶液中。

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只有②B.②和③C.①和②D.③

【答案】B

7.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H3通入AlC13溶液中

B.CO2通入到CaCl2溶液中

C.用脱脂棉包裹Na2O2粉末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D.稀盐酸滴加到Fe(OH)3胶体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NH3通入AlCl3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现象明显,A项不选;B.CO2与CaCl2不反应,则现象不明显,B项选;C.过氧化钠与潮湿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氧气,反应放热导致脱脂棉燃烧起来,现象明显,C项不选;D.稀盐酸滴加到Fe(OH)3胶体溶液中,先发生胶体聚沉,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Fe(OH)3与盐酸反应导致沉淀溶解,现象明显,D项不选;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常见物质反应的现象。

8.按图装置持续通入气体x,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能是()

①H2和NaHCO3②CO和Na2CO3

③CO和CuO④H2和Fe2O3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氢气在导管口燃烧,①正确;碳酸钠不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②错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一氧化碳在导管口燃烧,③正确;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无二氧化碳生成,④错误。

考点:

元素化合物

点评:

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

9.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氨气

B.Na2O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C.金属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一定被氧化

D.Na2CO3饱和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气体有固体析出

【答案】A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

Na2O2有阴离子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和零价,所以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一定被氧化;D:

饱和溶液中通入CO2:

Na2CO3+CO2+H2O=NaHCO3↓,主要是由于产物的溶解度较小,且同时溶剂减小,溶质质量增大,故有固体析出。

10.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A

SO2和氯气都能使品红褪色

两者都有漂白性

B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盐酸和氨水能溶解Al(OH)3

C

镁能与氮气发生反应

镁是活泼金属,有较强的还原性

D

氯化氢气体不导电,盐酸导电

两者都属于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氯气能使品红褪色体现了氯气的强氧化性,不是漂白性,A项错误;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液强酸和强碱,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镁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氮气反应,C项错误;盐酸是混合物,电解质是针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D项错误;选C。

考点:

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1.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I

叙述II

A

NH3溶于水,呈碱性

工业上以NH3为原料生产硝酸

B

Fe3+具有氧化性

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C

NH4Cl受热分解成NH3、HCl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D

氢氟酸是强酸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与氨气制备硝酸之间没有关系,A错误;B、KSCN溶液与铁离子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与铁离子的氧化性没有关系,B错误;C、NH4Cl受热分解成NH3、HCl,所以用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C正确;D、氢氟酸是弱酸,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物质性质、用途、离子检验、试剂保存等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能采用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再过滤的方法的是

A.FeCl2溶液(FeCl3)B.KNO3(NaCl)

C.NaCl(CaCO3)D.CuO(Al2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二者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二者均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C、不用加氢氧化钠溶液,直接过滤即可,错误;D、Cu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再过滤得CuO,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

13.在室温时,下列各组物质分别与一定量NaOH溶液反应,在溶液中可能生成6种酸根离子的是:

A.A12O3、SO2、CO2、SO3B.C12、A12O3、N2O5、SO3

C.CO2、C12、CaO、SO3D.SiO2、N2O5、CO、C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氢根离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所以可能有6种酸根离子生成,正确;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N2O5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所以可能有5种酸根离子生成,错误;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Ca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所以可能有5种酸根离子生成,错误;D、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根离子,N2O5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所以可能有4种酸根离子生成,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后者中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A稀盐酸,Na2CO3溶液B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

CCu,FeCl3溶液D浓氨水,AgNO3溶液

【答案】C

15.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1盐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1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盐酸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

C.n(Mg2+)<0.025mol

D.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答案】D

【解析】从开始到沉淀量最大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Mg+2H+=Mg2++H2↑、2Al+6H+=2Al3++3H2↑、H++OH-=H2O、Mg2++2OH-=Mg(OH)2↓、Al3++3OH-=Al(OH)3↓,此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等于HCl的总物质的量,A正确;80mL~90mL的NaOH溶液用于溶解Al(OH)3:

Al(OH)3+OH-=AlO2-+2H2O,故形成Al(OH)3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30mL,所以a<50,B项正确;从题图来看,若a=0,则Mg2+的最大值是0.025mol,而a≠0,故C正确;当a为30时,得到Mg(OH)2、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共0.02mol,D项不正确。

16.印刷电路的废腐蚀液中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

(1)测得某废腐蚀液中含CuCl21.5mol·L-1、FeCl23.0mol·L-1、FeCl31.0mol·L-1、HCl3.0mol·L-1。

取废腐蚀液200mL按如下流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废腐蚀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检验废腐蚀液中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在上述流程中,“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

③由滤渣得到纯铜,除杂所需试剂是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通入到FeCl2溶液中获得FeCl3溶液。

①实验开始前,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__。

②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参考

(1)中数据,按上述流程操作,需称取Fe粉的质量应不少于________g,需通入Cl2的物质的量应不少于________mol。

【答案】

(1)①2Fe3++Fe=3Fe2+、Cu2++Fe=Fe2++Cu、2H++Fe=Fe2++H2↑ ②取少量废腐蚀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漏斗 ③盐酸 

(2)①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热毛巾捂住烧瓶,集气瓶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走热毛巾后,有一段水柱生成,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 ③39.2;0.75

【解析】

(1)废腐蚀液中有Fe3+、Cu2+、H+,所以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Cu2++Fe=Fe2++Cu,2H++Fe=Fe2++H2↑。

检验Fe3+的方法:

向废腐蚀液中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滤渣中有Fe和Cu,除去Fe留下Cu需用盐酸。

(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热毛巾捂住烧瓶,集气瓶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走热毛巾后,有一段水柱生成,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

由反应方程式及废腐蚀液中与Fe反应的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需Fe粉39.2g。

总的n(FeCl2)=1.5mol,所以需n(Cl2)=0.75mol。

17.中学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请回答:

(1)若Y为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体现出的化学性质有

(2)若A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B的溶液为某浓酸,反应条件为加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为某不活泼的金属单质,实验室常用该反应来制备某种能形成酸雨的气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①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含amol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X的物质的量是

【答案】

(1)MnO2+4H++2Cl—

Mn2++2H2O+Cl2↑酸性和还原性

(2)C+4HNO3(浓)

CO2↑+4NO2↑+2H2O

(3)涉及反应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4)①第四周期第Ⅷ族②0.4a(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黄绿色气体一定为氯气,因此反应为:

MnO2+4H++2Cl—

Mn2++2H2O+Cl2↑,在这个反应中盐酸表现出来的性质为:

酸性和还原性。

(2)C+4HNO3(浓)

CO2↑+4NO2↑+2H2O

(3)2:

1

(4)依题意可知:

金属元素为Fe,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四周期第Ⅷ族

②Fe+2Fe3+=3Fe2+

起始:

Xmol2amol0

反应:

bmol2bmol3bmol

最终:

(x-b)mol(2a-2b)mol3bmol

根椐题中提供条件:

(2a-2b)=3b,所以b=0.4a

因此被还原的Fe3+的物质的量为0.8a,那么被还原的X为0.4amol。

考点:

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

18.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Ⅰ.硫酸具有A-D所示的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那些性质?

请将选项字母填在下列各小题的括号内:

A强酸性B吸水性C脱水性D强氧化性

(1)浓硫酸可以干燥氢气

(2)浓硫酸使木条变黑

(3)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

Ⅱ.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mL 1mol/L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 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

  (写仪器名称);

(2)经计算,配制100mL1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 mL(保留一位小数),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选填①10mL、②50mL、③100mL)规格的量筒;

【答案】(15分)Ⅰ.(每空2分)B;C;AD

Ⅱ.

(1)(每空2分)②④⑥ ;100mL容量瓶玻璃棒

(2)5.4(3分),①(2分)

19.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③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

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④两分子X的单质可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XZ和X2Y的化学式:

XZ      X2Y      

(2)Z的单质溶于X2Y后,溶液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写出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Z的单质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填“能”或“否”),若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不能反应,则此空不必填写)。

【答案】

(1)HClH2O

(2)HClO(3)H2+Cl2

2HCl

(4)能Cl2+2NaOH=NaCl+NaClO+H2O

20.平达喜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它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碳酸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

取该碱式盐3.01g,加入2.0mol·L-1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

若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g。

试通过计算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

【答案】n(CO32-)=0.005mol(2分),n(OH-)=0.08mol(2分),

n[Mg(OH)2]=1.74g58g/mol=0.03mol(2分),n(Al3+)=0.01mol(2分),

碱式盐中含有结晶水(1分),碱式盐的化学式为:

Al2Mg6(OH)16CO3·4H2O(1分)。

【解析】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可得n(CO2)=n(CO32-)=2.5×10-3×2=0.005mol,而中和OH-需要盐酸42.5-2.5=40mL,所以n(OH-)=40×10-3×2=0.08mo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得沉淀Mg(OH)21.74g,n(Mg2+)=1.74/58=0.03mol,根据电荷守恒,n(Al3+)=(0.08+0.005×2-0.03×2)/3=0.01mol。

依据质量守恒,物质中含有结晶水3.01-0.005×60-0.08×17-0.03×24-0.01×27=0.36g,0.02mol,综合以上,该碱式碳酸盐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21.在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NH4)2S,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图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

则E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则E是_____________,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上述转化中Z是同一种物质,写出Z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4)同温同压下,分别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生成的气体B在等质量时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O42H2S+3O2═2SO2+2H2O

(2)HNO34NH3+5O2

4NO+6H2O

(3)

(3)1:

2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可初步判断D比C多一个氧原子.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

SO2→SO3,NO→NO2,Na2SO3→Na2SO4等.由此可出推断Y为O2,由于E为酸,则D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3、NO2等.若D为SO3,顺推E为H2SO4,Z为H2O,逆推B为H2S,A为硫化物,此时X为强酸;若D为NO2,顺推E为HNO3,Z为H2O,逆推B为NH3,A为铵盐.综合而得A应为(NH4)2S,则:

(1)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2H2S+3O2═2SO2+2H2O;

(2)当X是强碱时,E为HNO3,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

4NO+6H2O;(3)无论X是强酸还是强碱,Z为水,电子式为

(4)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质量相同时,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等质量的H2S和NH3的体积比为17:

34=1:

2。

【考点定位】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

思维起点的选择:

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思维过程的展开:

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

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

22.下图中X、Y、Z为单质,其他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其中,A俗称磁性氧化铁;E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Y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R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A和D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含4molD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X粉末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n(X2+)随n(X)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n(X2+)的最大值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周期ⅥA族H2SiO3

(2)3Fe3O4+28H++NO3-=9Fe3++NO↑+14H2O(3)1.5

【解析】

试题分析:

A俗称磁性氧化铁,即为Fe3O4;能与氢氟酸反应且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是SiO2,即E为SiO2,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可知X为铁、Y为O2、Z为Si、D为硝酸、M为硅酸钠、G为硝酸铁,R为H2SiO3,

(1)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ⅥA族;R为硅酸,化学式为H2SiO3;

(2)四氧化三铁和硝酸反应是氧化物中的二价铁元素被氧化到最高价,硝酸中氮元素被还原到+2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3O4+28H++NO3-=9Fe3++NO↑+14H2O;

(3)铁和稀硝酸反应,开始铁全部被硝酸氧化为硝酸铁,故开始阶段Fe2+的量为0,随着铁的加入,多余的铁又和Fe3+反应而生成Fe2+,故Fe2+的量逐渐会增大直至到最大值,以后不变,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为NO,令Fe2+的最大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O的物质的量=xmol×2/3,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

2xmol/3+2xmol=4mol,解得x=1.5,故n(Fe2+)随n(Fe)变化的示意图为:

考点: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物质转化和性质的考查,侧重铝热反应及硅及其化合物转化的考查,(3)为易错点,注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23.(10分)下列框图涉及到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

已知:

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E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A与B生成D的反应在工业上是生产的反应原理之一。

(3)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

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NO3d104s1(各1分);

(2)HNO3(1分);

(3)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4)2NH3+3CuO

3Cu+N2+3H2O(2分);

(5)SO2+2Cu2++2Cl-+2H2O=2CuCl+SO42-+4H+(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C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色金属单质,红色金属只有Cu,则E是Cu,C的CuO,F与A在放电时产生D,则D是NO,A是O2,B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O2反应产生NO,则B是NH3,NO、O2、H2O发生反应产生HNO3和NO,因此G是HNO3,硝酸与Cu发生反应产生H是Cu(NO3)2,Cu(NO3)2与NaOH发生反应产生I是Cu(OH)2,Cu(OH)2与HCl发生反应产生CuCl2,CuCl2与SO2在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Cl和硫酸。

产生的K为白色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