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58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雨水泡茶喝好.docx

用雨水泡茶喝好

用雨水泡茶喝好

用雨水泡茶喝好

【篇一:

雨水回用水质标准】

雨水回用水质标准:

经处理后的雨水回用于绿化,水质应达到表3-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城市绿化标准以及表3-3中《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规定的处理后雨水codcr、ss指标,相同指标执行最高标准。

表3-3雨水处理后codcr、ss指标(gb50400-2006)

初期雨水弃流过滤系统流程图

雨水回用系统由专业厂家深化设计。

【篇二:

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雨水资源作为一种较丰富的水资源,对其加以利用则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

善用这一资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第一、城市雨水通过有效途径回收,作为中水加以利用,可直接节约生活用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第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雨水下渗,可涵养地下水,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所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区雨洪负荷,减少接纳水体下游洪峰流量和洪涝灾害威胁;第三,城市雨水得以有效利用,可以减轻城区因雨水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减少对城市河湖的水体污染,还可以减少扬尘污染。

另外,回收的雨水还可以作为城市中水系统的一个重要水源,对城市给水系统、中水系统的供需矛盾起到平衡作用[2~3]。

4对城市雨水利用的建议

城市雨水利用不仅是水利和城建系统的任务,还牵涉到很多部门。

如何有效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又必须处理好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这不仅需要工程措施,同样也需要相应的非工程措施。

4.1把雨水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建设统一考虑,把集水、蓄水、处理、回用、入渗地下、排水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

4.2在城市防洪思路和措施上应有所创新和改革

在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中,把过去以排为主的思路和做法转变成以蓄为主,坚持蓄排结合、除害利兴、利用第一的原则,逐步扩大雨水利用途径,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和代用自来水的比重。

4.3尽快制定雨水利用的法规和条例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了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压力,保证城市防洪安全,充分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政府应尽快出台雨水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强制规定在新建居民小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工商业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以及纳雨滞洪设施等内容。

4.4对原有排水设施进行改造

结合城市建设,利用已有的排水渠道、管网,采取“长藤结瓜”形式,在有利地形增设水窖、水柜,先蓄后排,蓄排结合,让雨水蓄完后再排走,在今后的排水管网新建和改造中,要做到雨污分离。

4.5加强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

尽管雨水利用已经开始起步,但时至今日,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还很落后,还

不能满足雨水利用的客观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雨水资源利用的科学研究。

4.6强化管理,制定符合实际的雨水利用规范和标准

城市雨水利用属于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范畴,涉及到气象、地质、水利、城市建设等问题,同时雨水资源利用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体实施时需要水利、城建、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许多部门进行合作,通过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它涉及到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雨水径流的污染控制、雨水的收集系统、雨水的处理回用系统,城市生活小区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

4.7设立专项基金,扶持雨水利用产业的发展

雨水利用作为环保产业,政府应给予各种环保优惠政策,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利益机制调动开发商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将效果明显的雨水利用技术尽快推广应用。

5结束语

就目前情况看,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全国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雨水利用会逐步发展起来,这一点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证实,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和雨季排水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利用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3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分析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从方式上还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其中直接利用可分为屋顶集雨、道路集雨和绿地水景水域拦蓄;间接利用主要为渗透技术,应用较广[7]。

3.1屋顶集雨

屋顶集雨,即利用建筑物屋顶面积蓄雨水,蓄水池或集雨罐储存,生活使用[7]。

(1)蓄水池。

该技术系统主要由屋顶面积、檐槽、引水管道、蓄水池、水泵、供水管道和过滤器或反渗透过滤器等组成1蓄水池可用混凝土浇筑。

蓄水池设拦污网和拦污池。

供水管道可借用原屋内供水管道,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设过滤和反渗透过滤器。

这种装置可以单户使用,也可以用于居民小区、商业小区、办公大楼等。

城市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居民和居民小区推行屋顶集雨工程。

(2)集雨罐。

利用集雨罐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具有应用灵活、安装快捷的优点,适用于雨水收集量较小的建筑场合。

3.2道路集雨

道路集雨,即利用街道、马路专设雨水管道引水,分段设置蓄水池储存,就地利用或通过中水管道,作为中水水源。

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采用分流制。

蓄水池可置于绿地下,容量根据集雨面积和降水量确定。

这种集雨系统,不仅可应用于市内街区,也可用于居民小区,自蓄自用。

该利用措施可由城建部门统一规划,辅以经济、行政措施推行[8]。

3.3绿地、水域拦蓄

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了稀缺资源,挤占排水河道和市区湖泊、洼地、绿地等现象十分突出。

不仅减少水域、绿地栏蓄能力,而且增加暴雨汇流强

度和内涝的机率。

而通过有计划地恢复城市水域空间和绿地面积,可以增加雨水拦蓄能力,减免涝灾,恢复生态,从而达到雨水利用的目的[9]。

(1)利用湖体贮存雨水。

如果城市建设区域内有湖体,可以利用湖体作为雨水收集池,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工程建设费,获得较大的雨水贮存空间,而且有利于改善人工湖体的水质,是直接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建设蓄水池贮存雨水。

如果建设区域内没有可以利用的雨水贮存设施,可以根据雨水的回用量建造地下或地上蓄水池来贮存雨水。

(3)利用景观水池贮存雨水。

利用景观水池贮存雨水也是对区域内现有贮存空间的科学利用。

不仅可以节约工程投资,而且可用雨水替代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8~9]。

3.4间接利用技术——渗透

雨水渗透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是合理利用和管理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雨水直接排放和雨水集中收集、储存、处理与利用的技术方案相比,它具有技术简单、设计灵活、易于施工、运行方便、投资少、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

(1)下凹式绿地。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

下凹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以利于周边的雨水径流的汇入。

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建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

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设下凹式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

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一般5~10cm为宜[6]。

(2)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砖、碎石地面、透水砖、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

人造透水地面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过滤水中较大颗粒固态物质,从而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其特点是:

可实施地点灵活,停车场、步行道、广场等场所均可采用这种利用方式,运行管理也较简单。

在城市道路、广场规划设计时,尽可能采用透水性地面替代传统的硬化地面来增加雨水的渗透利用[4]。

(3)渗透管。

渗透管是由透水材料制成的管渠,在规划设计时可将常规的雨水管或明渠改为渗透管(穿孔管)或渗透渠,周围回填砾石,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

(4)渗透井。

渗透井占地面积和所需地下空间小,适宜于表层土壤渗透性差而下层土壤透性好的场合实施,但渗透井的净化能力较低,对水质要求高,不能含过多的悬浮固体,雨水须经预处理再进入渗透井。

(5)渗透池。

当可利用土地充足且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采用地面渗透池。

地面渗透池可大可小,也可多池联合使用,视地形条件而定。

地面渗透池有干式和湿式之分,干渗透池在非雨季常常无水,雨季时则水位较高1湿式渗透池常有水,类似一个水塘[5]。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达到较高的利用效果,往往将以上几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

总之,在雨水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并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篇三:

水质对茶汤滋味的影响】

好茶还须好水泡

水乃茶之母,茶离不开水。

明代许次纾《茶疏》云: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也。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淡》中谈到: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可见,水质对茶汤品质的重要性。

好茶还须好水泡,好茶与好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相互辉映。

集数家所言,古代泡茶用水的标准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水质要“清”。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

“清,朗也,静也,澄水之貌。

”无色透明,清澈可辨,是古人对泡茶用水的基本要求;

二是水源要“活”。

唐代陆羽《茶经》说: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宋代唐庚《斗茶记》云:

“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

“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

”说的是泡茶要用流动的新鲜活水;

三是水的质地要“轻”,与今天科学分析的软水、硬水有关。

明代张源《茶录》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都说泡茶的水要“轻”。

清代《御制文初集》中记载了乾隆皇帝论泡茶用水:

“水之德在于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

然三者正相资,质轻者味必甘,饮之而蠲疴益寿。

故辨水衡于其质轻重,分泉之高下焉。

”把水质的“轻”提升为鉴评泡茶用水的最高标准;

四是水的滋味要“甘”。

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

“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宋代王安石诗云:

“水甘茶串香。

”泡茶用的水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感觉,水甜而美,能助茶味;

五是水要寒“冽”。

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

“寒,冽也,冻也,覆冰之貌。

泉不难以清,而难于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

“融雪煎香茗”,宋代丁渭在《煎茶》诗中写道:

“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古人十分推崇冰雪煮茶,认为用寒冷的雪水、冰水煮茶,茶汤的滋味更好。

古人辨水的见解和经验,从今天的科学角度来分析,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也存在片面性。

泡茶用水一般选用天然水,要符合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和净化后的自来水。

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的色泽。

当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

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溶解度高,因此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溶解度低,故而茶味淡。

所以,选择泡茶用水还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以选择软水为宜。

运泉卖水泡好茶

运泉在古代是专为文人饮茶者服务的,宋朝李白华书有“运泉约”,说明了买卖名泉的行为和交易情况,当时买卖双方订有契约为凭,可见运泉受重视。

如今,喝厌了有氯气的消毒自来水的民众,总想“净化”水质,尝到甘洌甜美的泉水,而且有人以专车送运到府,惟恐花钱买泉心不疼。

目前,五加仑一桶的泉水时价是五十至七十元,价格较廉是因为大量订购,尤以茶艺馆居多。

用户若住郊区,以零买为主则加添二十元。

台北市的专业运泉人有三四人。

扮演运泉人不单只是负责接送泉水,最重要的是找泉。

找一口远离人烟、水温冬暖夏凉、甘而不寒的佳泉并不容易,通常运泉人会请登山界人士指点迷津,然后入山“采”泉,带回“样泉”试喝,并送往化验机构分析水质,才推出山泉。

杨志峰任运泉工作一年多,已有点规模,他平均一日送一百加仑泉水。

他就是透过登山名家沈武铭推荐,找到一口位在新店燕子湖的“石泉”,当成他运泉的泉源。

陈朝南送天然泉水之初,遍寻近郊名泉,几经论“泉”比“水”之后,才选定汐止山区里的一处泉源。

运泉人的体力消耗颇大,等水汇集成桶颇费时,将泉水桶搬上车,抬下车,送到用户家里,光是提五加仑的水重,就能令人汗流浃背,所获“代价”不完全是在金钱方面,建泉的人认为也可以借机锻炼身体,更可与一些喜欢品泉的人结缘。

运泉人平日按照客户需求量供水,遇到雨天就叫停,怕取回的水质混浊。

根据他们的经验,一年四季中,秋季取的泉水很甜美,而且据说每年端午节中午11时45分开始,到12时15分取得的“午时水”经年不坏,所以每年节前就有人预约,一大清早运泉人就带水桶排队,等候时辰汲水。

通常这“午时水”的叫价高出平日行情一倍。

由于泉水的消费层面大都以好品茗者为主,他们讲究好水才能泡出好茶,佳泉才会益茶。

常用泉水泡茶的何良夫说,用泉水泡茶,茶味能淋漓尽致发挥,入口茶味饱满,滑润顺口而下,与一般自来水泡茶喝起来有“咬”舌涩感迥然不同,于是,许多茶艺馆采用泉水泡茶招引客人,但有的业者挂羊头卖狗肉,以欺骗手法,自称使用的是泉水,实际用的只是滤过或放置过的自来水,一般消费者无从辨认、常被蒙蔽。

目前,已有企业集团大量开采泉水,以企业手法经营运送泉水。

相信在讲求生活品质、需求自然健康食品观念推动下,这一构想前途看好。

但是主管卫生单位应该加强检验,以防泉水在装载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昨天又买来一大瓶农夫山泉,这次是千岛湖深处的水。

茶是台湾的文山包种。

喝不同地域的水,在口感上其实是很难区分的,重要的是心里的感受。

最近喝过来自银石滩的山涧溪水,喝过长白山的自涌山泉,喝过千岛湖的深处湖水,好象突然理解了杂志上报道过的那个不喝任何饮料,只喝矿泉水的人,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人肯花八块多非喝一瓶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的依云矿泉水。

当来自天南海北的纯净甘露在我的身体里缓缓流淌,变成我的一部分的时候,不由得想起那句有名的“一沙一世界”来,智者能从一粒沙里看见世界,从一滴水中能看见什么?

克大师说,世界在你心中。

世界在我心中。

附资料:

沏茶需选水,因为不同的水因水质不同沏出的茶汤滋味也不同。

茶叶再好,但水不好也泡不出好茶汤来,用于泡茶的水在酸度方面应该是中性的。

试验表明,水的酸度情况对茶水的色泽影响较大。

水的酸度越大,泡出的茶水的色泽越深,直至变得暗黑。

但是当PH值小于3时,水呈碱性时,与茶中的酸性物质会发生作用,从而出现浑浊甚至沉淀。

古人非常讲究煮茶用的水。

冯梦龙作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记述了一个茶与水的故事。

王安石托苏东坡代取瞿塘峡中峡的水煎药。

苏东坡由于一心只想做一篇《三峡赋》,没有想到船一下便过了瞿塘中峡,想要调转船头回去取水,逆水行舟实在困难,现在随船取上来的又不是中峡水。

这时他想,上峡、中峡、下峡都是连着的,水从上到下经过中峡,取了下峡的水也不一定有什么区别。

于是他就把下峡的水带给了王安石。

可是没有想到,王安石一下就辨认出了那不是中峡水。

苏东坡听了连连谢罪,并向王安石请教,王安石说:

根据《水经注》的记载,上峡水性急,下峡水性缓,只有中峡水不急不缓。

我的病只有用中峡的水煎药才有效。

用这种江水煎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不浓不淡,恰到好处。

刚才我用你带来的水沏茶,茶色老半天才下来。

因此断定你带来的不是瞿塘中峡水。

这则故事形象的说明,同一种茶叶用不同的水泡,滋味色泽不可能一样。

《茶经》中说: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又说:

“其山水,煎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爆涌湍漱勿食之。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他认为江水中以扬子江的南零水为最好。

唐人张又新著《煎茶水记》,把天下宜于煮茶的水分为20品: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

唐代张又新的《煎茶人记》里便记述了陆羽品水的一段神奇故事:

一次湖州刺史在扬州巧遇陆羽,素慕陆之大名,特意派人到长江中去取南零水来烹茶。

南零水位于今江苏金山一带,需在子、午两个时辰内,用长绳吊着铜瓶深入水下取水,方为南零水,其被陆羽定为第七名。

取来水后,陆羽略一察看,便用勺舀去上半桶水后说,下半桶才是南零水。

部下大惊失色,连忙地伏地认错,因为颠簸而把水撒了一半,故用岸边之水注满以充数。

众人无不骇服。

陆羽品水之精由此可见一斑。

据今人研究考证,水的比重、矿物质比例有很大不同,对于味蕾发达的人来说,是有可能分辨出来的。

扬子江的南零水,实际是一种泉水,由于在漩涡深处极难汲取,所以尤显珍贵,文天祥赞南零水为“扬子江心第一泉”。

无锡的惠山泉,因和尚惠照曾居住在附近而闻名,泉分三池,以上池泉为最佳煮茶用水,被视为中国第二泉。

苏州虎丘山的观音泉,因为泉边茂林修竹、绿草如茵、泉水干冽而被视为第三泉。

杭州西湖边的虎跑泉,为天下第四泉。

用虎跑泉水沏龙井茶,为天下第一绝配。

济南的趵突泉为天下第五泉。

用现代的观点看,泉水泡茶之所以好,一是因为泉水经过了沙石岩层的过滤,清澈结净甜美,二是因为泉水中溶解了增强适口性的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

古人煮茶有时还用雨水和雪水,称之为“天泉”。

现代的我们品茶,是无泉水、江水也可;无江水、井水也可;无井水、自来水凑合,只要水质洁净甜美就行。

在城市中,泡茶的用水主要是自来水。

这样的水在卫生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自来水的水源水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经过化学消毒,从而使水带上异味,冲泡出来的茶也就往往不可口。

纯净水没有什么异味,用来泡茶比自来水好。

用水质好的自来水烧水沏茶,水烧至刚滚沸即可,如滚沸过久,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过多,将影响茶汤的味感。

有的自来水中有异味,可以将自来水静置过夜,以使消毒气味发散;在煮水时可以在沸腾以后多煮几分钟,也可以使异味减小。

铁观音对用水的要求挺高。

不过。

现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使城市中的人们无法真正享用到好水好茶的境界,如果有条件,我们还是希望能用上好的天然泉水来泡制铁观音茶叶,位于无污染山区的天然泉水,终日处于流动状态,经过砂石的自然过滤,通常比较干净,味道略带甘美,水质的稳定度高,非常适合作为泡茶用水。

但须注意山泉水不宜放置过久,最好趁新鲜时泡茶饮用。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指出:

“其水,用山水(即泉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所以概括地说,沏茶以泉水为最好。

这是因为泉水是经过很多砂岩层渗透出来的,相当于多次过滤,不再存有杂质,水质软,清澈甘美,且含有多种无机物;以此种水沏茶,汤色明亮,并能充分地显示出茶叶的色、香、味。

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

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

使茶水香甜,保留茶叶的原有的香味,味道,更纯正。

但也并非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如硫磺矿泉水是不能沏茶的。

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