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15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pdf

向宇,向晓旭(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中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等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并不理想。

文章基于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提出,政策时滞和公众预期、利率非市场化、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及该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是造成法定准备金政策效果有限的原因,据此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加强政策配套等建议。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流动性;通胀作者简介:

向宇,女,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从事金融学与世界经济等问题研究;向晓旭,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货币理论与银行管理等领域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7504(2012)04-0044-05收稿日期:

2011-10-27我国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2012年7月求是学刊Jul.,2012第39卷第4期SEEKINGTRUTHVol.39No.4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近年来,为适应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解决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由宽松(2009)转向适度宽松(2010)再到今年重新回归稳健状态(2011),要求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组合,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解决结构性失衡,更好地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中,人民银行主要采取了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仅2011年上半年就六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调控效果并不显著。

本文就造成这一政策调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定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拥有的各类存款必须保持一定比率的准备金,通常要求金融机构以在中央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方式持有。

2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影响存款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影响国民经济活动的政策目标。

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由于商业活动而出现偿款危机,是银行同业之间的一种自我救助措施。

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美国于1913年在联邦储备法中以法律形式规定,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1935年美国又立法授权美联储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会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该制度就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控制银行体系信用创造能力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工具。

而后,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美国建立该项制度。

3尽管如此,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历史看,西方国家在实际操作中从未将其作为一个主要政策工具加以运用。

如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为代44-表的经济体,已经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下调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而且基本上不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另外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已经逐渐放弃了法定准备金制度,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完全取决于银行交易清算的需要,准备金制度不再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4实际上,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理论中,存款准备金被认为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被学界称为一剂猛药,因为其微小变化能够通过货币乘数的变化引起货币供应量更大的变化,其“休克疗法”的作用被国外的货币管理当局认为不宜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近年来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通常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首选,调整的幅度虽小却很频繁,但是调控效果却并非立竿见影,与传统理论中所描述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

二、近期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分析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该制度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掌握了相当数量的信贷资金来源,以便对再贷款规模和信贷结构进行调整。

5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成为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从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来看,调整的原则基本上是逆经济风向而行,即通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应对经济过热时的通胀压力,或者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刺激经济低迷时的有效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近年来,为有效对冲市场中过多的流动性以及控制信贷的过快增长,我国央行已是频繁使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自2010年1月开始,我国进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调高时期,每次上调幅度在0.5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6月,期间已经连续12次上调,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已经攀升至21.5%的历史高位。

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次数就达到了6次,基本上保持了每月一调,有学者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了中央银行的月度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确实表明了我国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传递了央行的政策意图和调控经济的决心。

照目前的经济情况分析,若未来经济通胀压力未能有效缓解,流动性问题依然严重,那么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述“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上限”,也许央行仍然会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来回笼流动性,抑制经济持续过热的现象。

而一旦经济有下行的苗头,央行会再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

(二)我国频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从2010年1月起到2011年6月的18个月间,中央银行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整个上调幅度达到了5.5个百分点。

我国近年来如此密集连续地调控存款准备金率,把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惯用的货币调控工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与我国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有关。

我国汇率制度弹性较弱,无法通过灵活调整汇率来解决我国出口增加和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的问题。

持续的贸易顺差是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特征。

外汇大量流入我国,而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势必造成被动性的货币投放增加、市场流动性过剩,随之就是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多、操作技术的局限等客观约束又制约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冲流动性的操作空间。

诸多因素造成人民银行只能依赖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以此回笼流动性,降低通货膨胀预期。

另一方面,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调整效应猛烈,只需较小的变动就可以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更快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与公开市场业务相比,使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的成本远远低于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成本,且不用面对到期赎回的压力。

而且,在实施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告示作用,以连续小幅度的调整,在政策预期方面起到明显的提示作用,及时给公众释放信号,各经济主体会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作出经济决策并调整其经济行为,从而实现中央银行的预期政策目标。

总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能够主动采取的、操作相对简便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三)我国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上认为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有显著效果,但自2010年重启调高准备金率政策以来,政策对广义货币量(M2)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显著。

准备金率的调整并没有使次月的广义货币量和狭义货币量全部都立刻呈现出下降趋势,可见货币供应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十分敏感,双方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在我国的表现并没有像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么猛烈。

比45-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网,2011年统计数据货币统计概览,http:

/036.7亿美元,增25.8%,http:

/03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6月份的出口值达到了1619.8亿美元,增长17.9%,月度出口规模创下新的历史纪录,贸易顺差的存在势必带来央行外汇占款的增加,进而加大了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数量,因此也导致了市场中的货币数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一再攀升也说明当前通胀压力突显,2011年上半年各月CPI同比增长从年初的4.9%,一路依次攀升到5.4%、5.3%、5.5%、6.4%,特别是六月份的CPI数据更是创下了36个月以来新高,CPI在上半年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除此之外,其他相关经济数据表明调控的效果是目前通胀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迹象,控制通胀仍是当前首要的政策目标,抗通胀任务仍然艰巨。

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一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反映了央行控制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速度以应对通胀和流动性过剩的政策信号。

(四)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有限的原因分析1政策时滞和公众预期降低政策效果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具有明显的外部时滞性特征,即该政策的实施对政策目标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不能立刻对相关经济变量产生作用,如经济中M2和M1的变化与政策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经济变量对政策反应略显迟钝,并非如传统理论认为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一剂猛药”。

再加上受客观的经济金融条件及各经济主体行为因素的影响,中央银行也很难有效控制由于时滞因素对政策效果的削弱,无奈之下只得通过屡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难题,但这也在无形中导致中央银行频频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措落入公众预期,市场各方为了加强自身承受力、消化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会提前采取措施调整,从而对冲了一部分政策效果,导致该政策的警示效用弱化,边际效用递减,市场反应也会随之趋于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本身应具有的威力。

2利率非市场化阻碍政策的效用发挥按照理论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机理为:

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继而影响超额准备金,从而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创造量和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6若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则利率下降,反之,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利率上升。

最后,市场利率的升降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的投资和货币需求量。

但是,由于我国的利率非完全市场化,这就导致了市场货币供给量对利率的影响不大,从而弱化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7,使得该政策无法通过利率来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大大降低了在经济调控中理应发挥的作用。

3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削弱政策应有效果一方面,我国目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被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中央银行为了维持一定的汇率水平,必须根据外汇供求情况不断地进行基础货币的吞吐;另一方面,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导致的巨额外资流入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大量的外汇占款也迫使人民银行在市场上投放基础货币。

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由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因素决定,由于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货币乘数效应,政策也只是锁住了部分流动性,而无法真正减少流动性的潜在规模,市场中的货币数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削弱了政策应有的效果。

4存款准备金政策本身的缺陷影响政策效率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对准备金付息,更不可能对超额准备金付息,而我国中央银46-行则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8由于超额准备金实际上是一笔过剩资金,当它存放在央行账户上时,缺乏实际的用途,利率仅为0.99%,但随着准备金率的上调,其中的一部分转为法定准备金后可获得1.89%的利率。

因此,由超额准备金付息的利益驱使一些商业银行把大量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央行以获取无风险收益,并对提高法定准备金表示欢迎。

这样一来由于较高水平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存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只是把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挤到了央行,对商业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就比较有限,超额存款准备金的缓冲作用使得政策效果被延缓。

9三、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建议针对以上造成存款准备金政策效用有限的原因,为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建议政府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政府应根据经济周期的不断变动,采用适当的政策工具,及时调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应从加强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具体操作方法两个层面来保障政策的有效性。

针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存在的时滞较长的问题,政府要更加准确地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努力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整体调控能力,增强政策对预期正面的影响力度,以有效减轻政策时滞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注意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准确把握政策调控的时机、节奏、力度和重点,保证各种政策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度,避免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频繁变动给市场运行带来巨大波动和引起市场参与者的不适。

(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准备金制度最迫切的一点,就是改革准备金付息政策。

应该逐步降低国家对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率;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停止实施超额准备金付息制度打好基础,减轻中央银行的利息负担。

另一方面,培养商业银行对其超额储备金的管理能力,以此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要做到这两点,需要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市场意识。

中央银行作为所有商业银行最后借款人的功能不应该再以支付给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利息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设计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三)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如前所述,我国以M2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中介目标,而不是利率。

但准备金率的调整最终应该通过利率传导机制起到调整经济的作用。

如果利率的管制较严,准备金率的调整效率也会降低。

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应该加快。

同时,稳步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在利率调整和稳定汇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内、外部的同时均衡,有效应对热钱流入和一再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为有效发挥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提供市场基础。

(四)加强政策配套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应注意与其他政策配套使用,综合其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各种政策发挥优势的不同侧面,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对目前存在的宏观经济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1加强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的配套使用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不能仅仅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来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在通货膨胀时期只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在经济萎靡时只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而应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中央银行应综合三大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和劣势,积极配合,灵活运用,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手段有效控制银根,使货币能够按照既定的节奏和方向投放市场,保证基础货币的投放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相符合。

例如,2012年6月份的降息政策就是在前些时候准备金率多次下调后,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美国经济增长的乏力、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复杂形势,利率政策与准备金政策的配合使用。

这些政策的调整正是时候,当然,效果如何还要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同时,为避免政策的出台提前落入公众预期以致削弱政策相应的效果,央行还可以积极利用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释放市场信号,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2加强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套使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以此达到解决经济总量问题,同时,政府通过实施各种财47-1人民网.社论: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EB/OL.http:

/考文献AnAnalysisoftheEffectofLegalDepositReservePolicyinChinaXIANGYu,XIANGXiao-xu(SchoolofEconomic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PeoplesBankofChinafrequentlyincreasedthelegaldepositreserveratiotosolvetheproblemofexcessliquidityandinflationpressure,thoughthepolicytookeffectinsomedegree,generallyspeaking,theoutcomewasntanticipated.Thus,basedontheChinascurrenteconomicperformances,itsfoundedthatthereasonsincludingtimelaginpolicyandpublicanticipation,limitationsoninterestrates,passivedeliveryofbasemoneyplusthedeficiencyofthepolicyitselfcausethelimitedpolicyeffect,andcorrespondingsuggestionsaregivenaccordingtotheanalysisabove.Keywords:

legaldepositreserve;mobility;inflation政政策来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因此,将相宜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使用,能达到维持经济总量均衡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双目标,并以此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因此,在实践中,为加强政策效果,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合作协调机制,两大部门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各自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特点、优劣势等,另一方面要参考当前对方的政策措施和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共同寻求各种政策在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目标下的积极合作,以此提高政策的组合效应,增强政策调控效果,有效解决经济难题,稳定经济增长。

3加强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套使用为进一步发挥政策对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效用,政府应加强以存款准备金政策为代表的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的配合,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影响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科技、民生等领域的加快发展,加快落后产能和劣质企业市场退出,在合理调控货币总量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此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