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51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2.pdf

1*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为确保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有序创建,全面探索构建我县农产品上行体系,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三级物流体系、农产品品牌及溯源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

根据商务部、省商务厅和有关部门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相关要求,确保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按照“一点带一片,一片带一县”的主要原则,打造符合县域电商发展的一套模式,把握“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两条路径,创建“农户+电商+公司”三者合一的模式,构建“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企业、一批农特产品供应链企业、一批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和一批电商带头人”县域电商的四个一批,健全“县域公共服务、农产品上行、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农村电子商务三级网络服务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五大体系,建立健全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全面腾飞。

2二、实施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家“乡村振兴计划”和“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纳入全县重点工作,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产业支撑,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规划推进,与*县精准扶贫、脱贫摘帽等重要工作有机结合,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电商中的决定性作用,把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作为县政府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切实加强示范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环境改善,按照市场运作规律提升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流通、电商服务、物流、金融、通信等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主体,全民参与。

以企业为主体,在政府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建设、自主运营。

培育和扶持发展网店(微3店)、网商(微商),孵化更多产品供应商和销售商。

积极鼓励大学生、返乡青年等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带动全民参与电商创业,营造浓郁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础条件,认真研究分析着眼长远,理性推进。

注重发挥群众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探索*县有农村特点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和模式。

(五)资源整合,扩大应用。

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市场、信息资源,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推动传统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发展网上交易,促进企业利用现有流通网络,建立电商服务站点,发挥第三方配送作用,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工业品网购进村。

不断深化应用,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跨境销售,全面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四、实施内容3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建成*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个县级仓储物流中心,*个乡镇服务站,*个村级服务点,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员队伍3000人次,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更加广泛、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打造符合*实际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形成“县-镇-村”功能完善的三4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各种产品(物资)上下行双向自由流动的三级物流服务体系;“3F-B-C(即由农民、农田、农场-商家-消费者)”全链条闭环农产品溯源体系;“引进来-本土化-留得住”的电商人才要素培养体系;“自建与联合”相得益彰的农产品品牌打造与设计体系。

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助力电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五、实施内容

(一)建设*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是集电子商务平台运行、仓储物流、人才培训、特色产品展示、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项目。

公共服务中心约6000平方米,积极引入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合作,为全县电商企业、网店店主、微商以及所有网上销售经营者提供全程服务;对乡镇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进行开发、服务、管理。

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全县电商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县电子商务层次,提高知名度,扩大电商规模。

布局规划:

1、企业办公区。

设置3000平方米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区,包括培训室、办公室、沙龙室、会议室四部分。

具体如下:

一是培训室:

设置可容纳100人的培训室,配备投影仪5及相应配套设施。

二是办公室:

铺设光纤,配备相应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施。

三是沙龙室:

设置沙龙室,配备交流桌椅、电商类书籍。

四是会议室:

配备会议用桌椅等设施。

2、产品展销区。

设置1000平方米左右的展销中心,包括综合宣传区、旅游体验区、电商展销区、溯源体验区四部分。

配套宣传展板、电脑、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机等设备。

一是综合宣传区:

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集中展示*县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经济发展、电商概况等县域缩影,为参观者带来生动、直观的体验,展现县域魅力。

二是旅游体验区:

利用中心展厅文字、图片及场景式体验等方式,展现县域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景点风光展示、门票预定以及文化产品、县域特产销售等旅游配套一站式服务。

三是电商展销区:

通过展板、展台、实物等展示方式,主推县域特色企业与产品,并与线上平台相结合,实现现场购买,营造电商发展氛围,激活电商发展市场。

6四是溯源体验区:

搭建溯源体系展示一体机,充分展示县域农特产品溯源信息,引进农产品检测机构,对农产品线上交易前进行质量检测。

集产品防伪、物流防窜货、积分营销、CRM、大数据管理、供应链管理、微信管理、O2O商城为一体,为农产品提供从“摇篮”到“终端”全流程溯源O2O系统解决方案。

同时,溯源体系与区域品牌有机融合,搞好区域公共品牌的营造和建设。

3、物流仓储配送中心。

设置3000平方米左右的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为全县各快递物流公司提供一个县乡村三级物流的整合服务平台。

(二)培育和扶持特色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发展牛干巴、板栗、蜂蜜、洋芋等特色农产品,并积极与运营商和电商平台合作,建立政策扶持、营销推广、平台管理综合体系,建立专业团队开展品牌注册、统一包装和网上推广运营等专业服务和农村产品网络销售营销促进服务,带动一般农户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网络销售水平,形成“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1+1+13”的运行模式,打造5-10个网上销售特色产品品牌;广泛发动县域微营销,利用微信、微店、轻应用等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和电商推广,为特色产品品牌发展提供新渠道、新方法和新模式,努力使*特色品牌唱响全国。

7(三)打造*县公共区域品牌通过运营服务中心和专业团队的品牌策划、工艺提升、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手段,以统一品牌打造*县网络销售地标产品,将千家万户的产品纳入到同一品牌,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以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传统企业和特色产品转型升级,力推传统商业企业转型和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各乡镇建立乡(镇)级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具备线下体验、区域仓储配送和乡镇服务中心功能,单个服务站投资3万元;按照“一村一店”要求,*年底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个,单个服务点投资1万元,覆盖率达50%,能为村民提供网购网销(代购代销)、缴费充值、订票、代收代发、取送快递、引导宣传等服务以及送农资下乡、送餐下乡等便民服务,村级网点同时要具备农副特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

1、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筛选标准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我县重点依托县供销社、淘实惠、邮乐网、万村千乡工程及第三方服务企业等建设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为保证乡村站点服务质量,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对8乡村服务站点建设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县电子商务乡村服务站点。

筛选标准如下:

经营店面面积30平方米以上;安装宽带、光纤或无线接入;经营人员有一定的电商意识;原“万村千乡”服务站点,经营及资信良好的可优先选取;第三方企业、运营商建设的服务站点,需第三方企业或运营商担保。

2、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标准乡村服务站点原则上要符合以下要求:

选址符合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服务半径不低于1.5公里;满足代购代销、代收代发、缴费支付及其他便民服务等要求;门头、形象墙、制度牌统一设计等。

室内:

配备办公桌椅、电脑、POS机、无线路由器、电视、标志牌、海报、展柜及部分代卖产品宣传图等。

室外:

统一门头标识、灯箱等。

(五)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采取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合邮政及其他物流企业等资源,建设县级物流仓储中心,配送设施按照一流标准和电商发展需9求升级改造;乡镇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整合乡镇商贸中心、邮政现有资源择优确定并按照标准升级改造,覆盖所有村级电商服务点。

村级服务网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邮政和供销社网点中优选升级改造。

冷链物流是电子商务进农村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支撑,要鼓励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升级改造提升冷链物流双向流通能力,建立符合农产品网络销售上行的冷链体系,彻底解决制约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快速发展的问题。

同时,由县级物流仓储中心整合本地网贸仓储和快递资源,与各物流快递公司合作,使快递配送能够延伸至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县域内配送时间控制在2天以内,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物流配送线上“最初一公里”和线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县级物流体系建设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配备打包台、货架、电脑、桌椅、扫码枪、小推车等。

建设标准的存储区域,统一仓库外观标识色彩、LOGO和内部功能分区,合理配备计量检测、装卸搬运、消防安防等设备。

2、乡镇物流体系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开展契机,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具备“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的物流配送体系,10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考虑到乡村点多面广、路途较远,货物数量不均衡等情况,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物流企业购买厢货运输车、冷藏运输车、办公设施等给予相应资金支持。

(六)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公共服务中心制定电子商务培训计划,全力保障培训经费,整合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实施面向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干部、农村贫困户等群体的培训计划。

针对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要求,加大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引进。

促进全县教育资源、电子商务协会和第三方培训机构联合,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工作。

面向基层干部、企业员工、合作社工作人员、农村创业青年、农村经纪人、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提高对电子商务认识和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促进网购网销规模的扩大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年12月,计划培训县直和乡村干部、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3000人次。

(六)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创新*县的产品商品化、商品网货化、网货品牌化、品牌社交化的“四化协同”电商模式。

同时,创建具有*11县特色的电商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农产品质量控制、流通追溯系统和相应追溯体系,探索制定农产品网络流通标准,建立产品认证和防伪标识制度、诚信守法监督巡查制度等,支持特色产品与国内一流的标识技术进行深度合作,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标准化问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七)支持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需要,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网络村村通,行政村宽带(含移动宽带)网络覆盖率90%。

同时各运营商要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确保农村宽带使用率40%以上。

(八)推动传统零售业转型加速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从而推动线上线下渠道优势互补,形成全方位、不间断、跨时空的消费服务体验,最终形成零售新生态。

六、时间进度安排

(一)启动阶段11、情况摸底、情况摸底调研调研。

从中标开始,抽调人员,组织开展12全县基本情况大摸底。

一是全县产业基础情况,包括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工业品、旅游等产业发展规模及特色产业市场覆盖面、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二是全县电商基础情况,即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包括从事电商的企业、人员、重点网销产品、交易额以及本地网购规模等。

三是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物流快递情况,即目前全县快递物流企业、全县全年快递收发量、全县物流快递车辆、快递物流企业经营场地情况。

四是全县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情况,包括牛干巴、板栗、蜂蜜、洋芋等农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包括生产面积和产量、上市时间、质量和技术水平、传统销售渠道和比例、自主品牌拥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形成基本情况档案或报告。

22、推动工作进展。

、推动工作进展。

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动员推进大会,稳步推进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

(二)实施阶段11、时间进度时间进度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县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及营销体系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13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县级物流体系建设。

22、实施步骤、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啄木鸟计划:

育网军、挖网货,重点培育带头人;

(2)第二阶段千里马计划:

打造电商龙头企业、全供应链构造、分仓联合供应,发展全国分销,全渠道营销;(3)第三阶段蚂蚁雄兵计划:

全员参与、全社会联动,打造*特色电商模式,实现赋能于民、赋财于民的电商氛围。

(三)总结阶段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全面检查和验收,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申报验收,接受上级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检查验收。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一是严格落实*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职责,由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作为*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主管单位,负责我县示范项目的规划落实、组织协调、考核评价、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是二是领导小组定期主持召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14综合示范项目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各镇(办)成立相应的机构,要落实至少1名电商分管领导和1-2名电商专干,具体负责本辖区电商工作。

(二)加强宣传推广

(二)加强宣传推广。

一是一是充分借助新媒体,围绕全县特色农产品、美丽乡村、旅游景区、民俗风情等,加大网络媒体对*县的宣传。

二是二是及时总结整理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优秀创业事迹、优秀电商扶贫事迹等,加大宣传报道和奖励扶持。

三是三是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宣传、行业高峰论坛、主题沙龙、抱团营销对接会等活动。

(三)夯实部门责任。

一是(三)夯实部门责任。

一是由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县财政、审计部门加强项目资金监督审计。

二是二是县扶贫、农业、市监、税务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最大限度将部门主管业务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倾斜,通过建立部门、电商协会和实施企业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确保监管有主体、协会有担当、企业有贡献,按照要求圆满完成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

15*县*年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推进表项目培训体系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镇村网点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物流体系特色工作开展*乡镇(街)电商普及培训及实操培训;针对培训学员定期回访。

确定县级公共服务中心设计方案;在政府网站开设电商进农村公示专栏。

调研*县空白行政村。

调研县域内供应链企业,挖掘优质电商供应链企业;调研全县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为全县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建立一套可追溯的溯源体系;制定农产品网络流通标准,解决农产品标准化;根据*县情设计一套*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

调研县域内物流快递企业;支持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

制作电商宣传片,并在各大媒体、县媒体、网络上进行推广宣传;协助成立县电商行业协会。

16持续开展电商培训;挖掘电商带头人。

电商配套服务项目陆续入驻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公共服务中心招商工作。

完成5个村级网点整合或建设改造。

以政府+电商运营公司+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整套产业链捆绑起来,完成优质农特产品的产业链整合。

召开物流整合会议,协助县邮政、顺丰、四通一达等物流企业整合;完善物流体系管理机制,通过健全县镇村三段物流提高发货速度和频率的基础上把快递费用降到最低。

筹备*县电商双创大赛;开展电商普及培训及实操培训。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完成10个村级网点建设或改造。

审核、搜集溯源资料,验收溯源体系。

物流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筹建*县“电商一条街”或*“电商村”;举办*县电商双创大赛,挖掘电商人才。

17持续开展电商培训;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电商知识座谈会,鼓励在外精英返乡创业。

举办协会线下沙龙,推动电商发展。

完成15个村级网点建设改造。

帮助企业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冷链体系,提升冷链物流双向流通能力。

购置物流分拣中心设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利用开学季在云南高校内举办校园微分销招募活动。

针对我县电商工作情况、我县亮点工作及时在微信公众号,县、市、省等新闻媒体,新浪、腾讯、网易等各大新闻媒体,百度、微博等网络进行宣传推广,完成15个村级网点建设改造。

结合*旅游资源,使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农旅电商融合造节。

整合有限的各乡村物流线路及物流配送资源,鼓励各物流企业以众包的方式划分路线,避免资源浪费组织*电商企业、电商带头人外出线下推广活动。

18使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深入人心。

持续开展带上普及培训及实操培训完成20个村级网点建设改造。

加大*优质农产品、*电商的宣传力度;举办精准扶贫网货对接会。

持续电商培训,孵化电商人才。

完成22个村级网点建设改造;准备电商村级网点制定物流基础服务设施与配送体系的验收标准、收集验收材料。

19验收资料。

电商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完成*县87个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覆盖率达50%)。

为全县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建立一套可追溯的溯源体系;完成优质农特产品的产业链整合完成物流体系整合电商亮点工作梳理;*年电商工作总结报告;整理商务部中期验收资料,迎接省商务厅中期验收。

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