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593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Z70型石碴漏斗车使用维护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为了满足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要求,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研制重载货车已是势在必行。

提高轴重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车辆装载量,提高每延米载重量,进而提高车辆的运输能力。

太原机车车辆厂作为石碴漏斗车的主导生产厂,于2003年开始进行25t轴重石碴漏斗车的开发研制工作,于2005年1月完成了由铁道部组织的70t级石碴漏斗车技术方案审查,并按照运装货车[2005]44号“关于印发《70t级石碴漏斗车的设计任务书》”内容要求,于2005年8月完成了KZ70型石碴漏斗的研制工作,实现了漏斗车载重由60吨级向70吨级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章KZ70型石碴漏斗车概况

2.1车辆用途

KZ70型石碴漏斗车适用在标准轨距线路上运行,是供新、旧线路铺设石碴或装运散粒货物。

2.2车辆主要特点

KZ70型石碴漏斗车是为增加车辆载重、有效提高铁路货物运输能力而开发研制的新型重载漏斗车。

该车在设计结构上继承了K13NK型车的优点,并采用了转K6(转K5)型转向架、17型车钩、MT-2型缓冲器、高分子材料磨耗件等多项成熟技术。

2.2.1KZ70型石碴漏斗车车体钢结构主要承载件均采用屈服强度为450MPa的高强度耐候钢及专用冷弯型钢,有效降低车辆自重,提高车辆的净载重(自重与21t轴重车辆接近,载重净增加了10t),提高了车辆的技术经济指标。

2.2.2该车车体长度仍保持与K13型车一致;

按5000吨列车编组计算,车辆总长度为644米,适合既有850米站场及线桥条件,在提高运能的前提下,可以节省大量的站场和线桥改造资金。

2.2.3该车载重70吨,轴重23吨,单车载重量比K13型车增加10吨,载重量提高了16.7%,按每天3000辆车运输计算,可增加运能3万吨。

2.2.4对车体钢结构进行了优化,加大了强度储备;

侧柱采用双曲面U型冷弯型钢,提高了侧墙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2.2.5采用E级钢17型高强度车钩和MT-2型大容量缓冲器,提高了车钩缓冲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可解决车钩分离、钩舌过快磨耗等惯性质量问题。

2.2.6采用转K6型或转K5型转向架,确保车辆运营速度达120km/h,满足提速要求;

改善了车辆运行品质,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减轻了轮轨磨耗。

2.2.7满足互换性要求,主要零部件与现有K13NK型车通用互换,方便维护和检修。

2.3主要性能参数

载重70t

自重≤23.8t

轴重23t

容积42m3

比容0.6m3/t

换长1.1

自重系数≤0.34

每延米重≤7.77t/m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145m

商业运营速度120km/h

制动距离(重车、紧急)≤1400m

全车制动倍率10.9

全车制动率(常用制动位)

空车20%

重车16%

限界:

符合GB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规定。

2.4主要尺寸

车辆长度12074mm

车辆定距8000mm

车辆最大宽度3168mm

车辆最大高度(空车)3726mm

车体上部内长8700mm

车体上部内宽2920mm

底门长度2235mm

底门开度≥190mm

流碴板距轨面最小距离(空车)

侧面310mm

中间230mm

漏斗距轨面最小距离(空车)170mm

车体端墙斜度36.5°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空车)880mm

固定轴距

转K6型1830mm

转K5型1800mm

车轮直径840mm

2.5主要结构

该车主要由车体、卸碴系统、除尘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及转向架等组成(见图1.1、1.2)。

2.5.1车体

该车车体为无中梁全钢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端墙、漏斗、操纵室等部分组成。

主要型钢和板材均采用运装货车〔2003〕387号文件批准的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其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见表1、表2。

表1化学成分

牌号

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Cu

Ni

Cr

Q450NQR1

≤0.12

≤0.75

≤1.50

≤0.025

≤0.008

0.20~0.55

0.12~0.65

0.30~1.25

表2机械性能

屈服强度

Rel(MPa)

抗拉强度

Rm(MPa)

延伸率

A(%)

-40℃冲击功AKV

(J)

≥450

≥550

≥20

≥60

2.5.1.1底架

底架由牵引梁、侧梁、枕梁、端梁、小横梁及钢地板等组焊而成。

牵引梁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64号文件要求的屈服强度为450MPa的热轧310乙字型钢,保证-40℃时的低温冲击功AkV不小于24J;

枕梁为由上、下盖板及双腹板组焊而成的变截面箱形结构;

侧梁为180mm高矩形钢管;

采用直径为358mm的锻造上心盘及材质为C级钢的前从板座;

心盘座与后从板座为一体的结构,材质为C级钢。

前从板座与牵引梁间,脚蹬、牵引钩与侧梁间,扶手与地板及托梁间均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66号文件要求的专用拉铆钉连接。

2.5.1.2侧墙

侧墙为板柱式结构,由上侧梁、侧板、侧柱等组焊而成。

侧板厚度为4mm;

侧柱采用U形双曲面高强度冷弯型钢;

上侧梁采用专用冷弯异形钢管,以防止石碴残存伤及作业人员。

2.5.1.3端墙

端墙由上端梁、端板、腰带、端柱、斜撑等组焊而成。

端板厚度为6mm,上端梁、腰带、端柱、斜撑均采用高强度冷弯型钢。

1位端墙上设有观察孔,推开观察孔盖可观察车内余碴情况。

2.5.1.4漏斗

漏斗由中、侧漏斗板、中、端隔板、分碴梁、导流板等组焊而成,其中调整板与流碴板是用螺栓连接的。

在中隔板上安装铁路货车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车辆标签。

2.5.1.5操纵室

操纵室采用圆弧顶、内外全钢结构,内壁衬装阻燃型隔热材料,内贴仿布纹装饰板。

设有侧门、活动式侧窗等,侧门外装有安全链;

端部设有端门,供操作人员同时操纵前后连挂车辆。

2.5.2卸碴系统

卸碴系统采用以风动为主、手动为辅的机械传动装置,风、手动操纵能各自单独操纵。

共有六个卸碴门,每侧各两个,中间两个。

风动操纵通过三个254x220旋压式双向风缸,由三个操纵阀分别开关两侧和中间底门。

手动操纵只能分别控制两侧底门,中门无手动。

手动采用减速箱机构。

2.5.3除尘装置

除尘装置由上水管、水箱、风源、波纹管式减压阀、管路、喷嘴及各种控制塞门等组成。

通过储风缸中的压力空气使水箱中的水通过喷嘴喷出,以抑制卸碴粉尘。

2.5.4车钩缓冲装置

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15号文件要求的E级钢17型联锁式车钩或新型车钩、符合运装货车〔2005〕78号文件要求的17型锻造钩尾框、合金钢钩尾销、MT-2型缓冲器,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371号文件要求的含油尼龙钩尾框托板磨耗板。

2.5.5制动装置

采用主管压力满足500kPa和600kPa的空气制动装置。

主要由120型控制阀、直径为254mm的整体旋压密封式制动缸、ST2-250型双向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符合运装货车〔2005〕80号文件要求的KZW-A型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符合运装货车〔2005〕333号文件要求的货车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等组成。

采用编织制动软管总成、奥-贝球铁衬套、符合运装货车〔2002〕11号文件要求的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符合运装货车〔2001〕84号和运装货车〔2002〕248号文件要求的不锈钢制动配件和管系。

采用NSW型手制动机。

2.5.6转向架

采用转K6型转向架或转K5型转向架。

2.5.6.1转K6型转向架

转K6型转向架为铸钢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

摇枕、侧架材质为B级铸钢,侧架采用宽导框式结构;

两侧架之间加装下交叉支撑装置;

一系悬挂采用轴箱橡胶垫;

二系悬挂采用带变摩擦减振装置的中央枕簧悬挂系统,摇枕弹簧为两级刚度,组合式斜楔的主磨擦板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斜楔体为贝氏体球墨铸铁;

侧架立柱磨耗板材质采用45号钢,滑槽磨耗板采用T10或47Mn2Si2TiB,采用锻造支撑座;

采用直径为375mm的下心盘,下心盘内设有含油尼龙心盘磨耗盘;

装用符合科技装函〔2005〕77号和运装货车〔2005〕274号文件要求的353130A型或其它铁道部批准的紧凑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及配套前盖后挡、RE2B型50钢车轴及LM磨耗型踏面的HEZB轻型铸钢或HESA轻型辗钢车轮;

采用JC型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

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65号文件和运装货车电〔2005〕1391号电报要求的组合式制动梁、奥-贝球铁衬套。

2.5.6.2转K5型转向架

转K5型转向架主要由侧架、摇枕、弹簧托板、摇动座、摇动座支承、承载弹簧、减振装置、轮对和轴承、基础制动装置及常接触式弹性旁承等组成。

采用两级刚度弹簧及变摩擦减振器,组合式斜楔的主磨擦板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斜楔体为贝氏体球墨铸铁;

侧架立柱磨耗板采用45号钢、滑槽磨耗板材质采用T10或47Mn2Si2TiB,装用符合科技装函〔2005〕77号和运装货车〔2005〕274号文件要求的353130A型或其它铁道部批准的紧凑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及配套前盖后挡、RE2B型50钢车轴及LM磨耗型踏面的HEZB轻型铸钢或HESA轻型辗钢车轮;

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65号文件要求的组合式制动梁、奥-贝球铁衬套。

操纵室

侧墙组成

端墙组成

制动装置

底架组成

转向架

漏斗组成

除尘装置

钩缓装置

图2.1KZ70型石碴漏斗车三维示意图

1底架组成2底架附属件3漏斗组成4下部传动装置5上部传动装置6、18转向架7、8侧墙组成9、10端墙组成11、12操纵室13除尘装置14风控管路15风手制动装置16车钩缓冲装置17标记

图2.2KZ70型石碴漏斗车二维示意图

枕梁

牵引梁

小横梁

侧梁

端梁

地板

图2.3底架组成三维示意图

1端梁2枕梁3牵引梁4、7小横梁5侧梁6、端梁

8、9、10、11、12、13地板

图2.4底架组成二维示意图

侧板

侧柱

上侧梁

图2.5侧墙组成三维示意图

1上侧梁2侧板3侧柱

图2.6侧墙组成二维示意图

扶梯

斜撑

腰带

角柱

端柱

上端梁

端板

图2.7端墙组成三维示意图

1上端梁2端板3端柱4角柱

5腰带6斜撑7扶梯

图2.8端墙组成二维示意图

端隔板

流碴板

分碴梁

侧漏斗板板

中隔板

中漏斗板

图2.9漏斗组成三维示意图

1中隔板2端隔板3分碴梁4中漏斗板

5侧漏斗板6、7流碴板

图2.10漏斗组成二维示意图

图2.11减速器组成三维示意图图2.13旋压式双向风缸三维示意图

1减速箱体2减速箱盖3输入轴透盖4滚动轴承302085蜗杆

6输入轴闷盖7减速器小齿轮8减速器轴9减速器蜗轮

10减速器轴承盖11滚动轴承3021212减速器轴承盖

13滚动轴承621314输出轴15减速器大齿轮16减速器透盖

图2.12减速器组成二维图

1缸体组成2缸座组成3压板4垫板5皮碗6活塞

7活塞杆螺母8活塞杆9推杆10前衬垫11前盖组成12导向套

图2.14254x220旋压式双向风缸二维图

图2.15底门组成三维示意图

2.6油漆与标记

2.6.1油漆

2.6.1.1全部金属型材、板材进行抛丸除锈预处理,处理后钢材表面清洁度应达到GB/T8923中Sa2级及以上标准,表面粗糙度Ra值为30~80μm,抛丸处理后喷涂可焊性金属防锈漆,其干膜厚度为10~20μm。

2.6.1.2车体、底架及其附属件外表面采用溶剂型厚浆醇酸漆做底、面漆,底漆干膜厚度不得小于60μm,油漆干膜总厚度不得小于120μm。

车体内表面仅涂溶剂型厚浆醇酸防锈底漆。

2.6.1.3车体外表面油漆颜色(含制动装置)为GSBG51001中PB05海蓝色,操纵室端、侧门、侧窗内表面、除尘、传动配件等为GSBG51001中PB05海蓝色、地板为铁红色

2.6.1.4金属零、部件的相互结合面间涂防锈底漆。

2.6.1.5转向架的各铸钢件、车钩、钩尾框、轮对、心盘等表面应涂醇酸树脂漆,转向架摇枕弹簧涂沥青清漆,其中侧架导框顶面、车轮轮辋内外表面、心盘与心盘磨耗盘接触的工作表面不涂漆。

2.6.2标记

车辆标记须符合TB/T1.1-1.2、TB/T2435及产品图样的要求,除特殊规定处,标记颜色为白色。

第三章使用与维护

3.1整车使用要求

3.1.1运营要求

3.1.1.1该车严禁通过机械化驼峰。

3.1.1.2该车操纵室端门应两辆对口编列,便于操作人员一人操纵两辆石碴车卸碴。

3.1.1.3列车运行前应详细检查各底门是否关闭良好,各连接件有无松动、脱落,各离合器置于脱开位置,各操纵阀手把处于中立位,关闭塞门7。

3.1.1.4在正线运行期间必须将列车主管至储风缸的7号截断塞门与储风缸至操纵阀的8号截断塞门关闭(见图3.6)。

3.1.2装卸注意事项

3.1.2.1装车前应详细检查各底门是否都关闭良好,操纵室下方由列车管至风动系统的塞门7、风表下塞门8应打开(见图3.6),其它风动系统塞门应关闭。

3.1.2.2装车前应将水箱注满水(以溢流管流出水为准),关闭除尘系统的所有塞门。

3.1.2.3严格按照货车标记载重及铁道部有关规定装车,货物装载应均匀分布,装车时严禁高空坠落货物或向车内抛掷货物,以免砸坏车辆。

3.1.2.4装车时,严禁将直径大于100mm的石块等物体,以及大量泥土装入车内,造成冬季低温时石碴冻结,堵塞底门,影响底门开闭作用。

3.1.2.5卸车前应检查除尘系统的各个塞门是否已全部关闭。

3.1.2.6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严禁操纵卸碴车卸车:

道岔及道岔咽喉区、明桥面的桥上、道口、无碴的新建铁路或有底碴但未经压道试验的新线、列车运行速度超过规定时、在曲线区段一侧。

3.1.2.7只有在新建、大修线路道心严重缺碴、并经用料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监视时,才可打开中门,同时严格掌握卸碴量,以防卸碴超限,造成脱轨事故。

3.1.2.8运行过程中,使用中央底门卸碴时,应缓慢开启,以避免有堆碴而碰伤转向架下交叉支撑装置。

3.1.2.9使用中央底门卸碴时,最后两个角上有部分余碴,可以开启两侧底门卸掉余碴。

3.1.2.10底门由于某种故障卡住时,不得硬用风动,或风手并用,以免损伤机械。

3.1.2.11卸车时应尽量避免单侧卸碴,弯道上不允许单侧卸碴,否则容易造成翻车事故。

3.1.2.12卸车时行车速度应在8-20km/h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正在开放底门进行卸碴时严禁突然停车,以防列车脱轨。

3.1.2.13严禁一人同时开启两辆车底门,以防遇到紧急停车时,关门不及造成事故。

3.1.2.14卸车作业完成后,须将水箱、水管内的存水排净,以防冬季冻裂水箱和水管。

3.1.3牵引作业

用钢丝绳牵引挂车时,钢丝绳应挂在车体四角的牵引钩上,不得挂在车辆的非指定部位(如脚蹬、侧架、摇枕)。

同时牵引几辆车时,每辆车的牵引钩都必须挂上钢丝绳(见图3.1)。

图3.1牵引钩

3.2卸碴系统使用及维护

3.2.1卸碴系统的组成

卸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3.2.1.1上部传动装置:

由上部传动轴及固定在其上的摆块和上曲拐、牙嵌离

侧拉杆

侧传动轴

中拉杆

双向风缸

减速器

中间传动轴

图3.2上部传动三维示意图

1减速器2、4侧传动轴3中间传动轴

5双向风缸6侧拉杆7中拉杆8离合器传动轴

图3.3上部传动二维示意图

A向

1、2侧传动轴组成3中间传动轴组成

4底门连杆5底门连接拉杆6底门组成

图3.5下部传动二维示意图

底门连杆

底门连接拉杆

底门组成

图3.4下部传动三维示意图

合器、滚动轴承、离合器传动轴组成、减速器组成、254mm×

254mm旋压式双向作用风缸、手轮、中、侧拉杆等组成(见图3.2、图3.3)。

3.2.1.2下部传动装置:

由下部传动轴及固定在其上的下曲拐、联轴节、连杆组成、底门组成、传动轴支架、传动轴轴承等组成(见图3.4、图3.5)。

3.2.1.3风控管路装置:

由给风调整阀、操纵阀、截断塞门、储风缸、操纵台、风表等组成。

3.2.2风动系统使用说明

图3.6风动系统示意图

风动操纵可任意控制左、中、右侧底门,风动系统示意图见图3.6。

3.2.2.1工作原理

当列车管压力达到420kpa以上时,在塞门7开通的情况下,给风调整阀开始进风,当风压低于420kpa时,即停止进风。

进入给风调整阀的压缩空气,进入储风筒。

(储风筒的风量应确保两个双向风缸同时启动)

当需要打开底门时,应将塞门8开通,分别操纵各操纵阀,即可推动双向风缸鞲鞴,通过连杆打开所需底门。

左、右侧操纵阀,可各自独立打开本侧底门,也可同时打开两侧底门。

3.2.2.2准备工作

列车运行前,打开塞门7,为储风筒充风,打开塞门8等风表4指针达到400kpa以上,关闭塞门7,离合器传动轴手把置于分离位置(图3.7),将操纵阀手把放在中立位置。

3.2.2.3左侧卸碴

如图3.7所示,将操纵阀3手把扳到开门位,这时双向风缸鞲鞴推出,左侧底门打开。

需要关闭时,将操纵阀3的手把扳到关门位,则双向风缸鞲鞴退回原位,底门关闭。

图3.7操纵系统示意图(风动位)

3.2.2.4中间卸碴

如图3.7所示,扳动操纵阀2,动作与左侧卸碴相同。

3.2.2.5右侧卸碴

如图3.7所示,扳动操纵阀1,动作与左侧卸碴相同。

3.2.2.6根据需要,开放塞门9,可以利用一个操纵阀(1或3),使两侧底门同时开关。

3.2.2.7石碴卸完以后关闭全部底门,将操纵阀手把置于手动位,将双向风缸内的风全部排尽,关闭塞门8、9,操纵阀手把放在中立位(见图3.7)。

3.2.3手动系统使用说明

手动操纵可在无风源的情况下使用,中门无手动。

3.2.3.1左侧底门卸碴

图3.7所示,将操纵阀3的手把扳到手动位,使双向风缸鞲鞴两侧皆通大气。

扳动离合器手把6到手动位,将离合器5合上,旋转手轮即可开闭左侧底门。

3.2.3.2右侧底门卸碴

如图3.7所示,操纵阀1之手把扳到手动位,使双向风缸鞲鞴两侧皆通大气,扳动离合器手把6到手动位,将离合器5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