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意象在古诗中.docx
《酒的意象在古诗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的意象在古诗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酒的意象在古诗中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
[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酒的意象在古诗中
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最含糊的术语。
它指的范围是从读诗者所能经历的心象一直到构成这首诗的各种成分的总和。
刘易期在他的《诗的意象》中是这样阐述的:
“就是一幅以词语表现的画;一首诗可能本身就是由多种意象组成的意象。
”意象一词,就所有这些意义而言,使诗歌具体而不抽象。
从广义上来讲,所谓意象,就是指诗歌或其它文学作品所涉及所包孕的一切感觉物象和读者所能经历的一切知觉心象的总和。
从狭义而言,所谓诗歌意象,就是创作主体的主观心象和客观物象在语言中的融汇与具现。
如同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中的“气象”、“兴象”、“意境”等词一样,意象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可以作联合词组来看,它包括抽象之“意”和具体之“象”两个方面,即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和谐统一体。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事物的影象。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合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文化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酒在众多诗人的众多名篇中已屡见不鲜,诗人借用同一物象———“酒”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这里酒就可以称为意象群。
因此,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很值得每一位“酒民”兼文人细细品味,不然,枉此一生矣!
现在我想就诗中酒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愚见。
提到酒就不能忽视饮酒的顺序:
先是“饮”:
如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其次是“醺”(微醉):
如韦承庆《江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
再次是“酣”(酒喝得畅快淋漓,尽兴后浓睡状):
如孟浩然《听郑五?
弹琴》“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李白《山中与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第四是“酗”:
如顾况《公子行》“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元稹《狂醉》“岘亭今日颠狂醉,舞引红娘乱打人”。
第五是“醉”(过度饮酒,神志不清):
如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第六是“醒”:
如元稹《酒醒》“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
……呼儿问狼籍,疑是梦中欢。
”,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第七是“酲”(酒醒后气困意乏如病态):
如孟浩然《晚春》“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
在唐朝诗人们的“饮、醺、酣、酗、醉、醒、酲”中,我们能看到怎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饮酒场景呢?
这其中又包涵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博览酒诗,从感情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诗作一般包括快乐喜悦之酒,悲痛愁苦之酒,闲适恬淡之酒,慷慨豪放之酒忧郁哀怨之酒,等等。
可以说内容相当丰富,这里我就谈一下其中的几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快乐喜悦之酒。
烦恼时饮酒消愁,高兴时亦饮酒畅怀。
我们翻翻李白的诗集,就发现他生活酒诗同乐的情趣。
譬如:
“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且就洞庭赊月色,将
船买酒白云边”。
等等。
真可谓诗酒风流。
宋代欧阳修,自称“醉翁”。
他的“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换长条落香雪”;“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花落春寂寂”,都传为佳话。
子京的“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最为代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人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
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
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
诗中的“酒”能传达情侣之间的爱意,“诗中酒”能化为情人间的甜言蜜语。
可见酒能分
享人间喜悦呀!
“诗圣”杜甫的爱国之情,无人不晓,他也会在酒意未消之时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忧郁之情。
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是部喜欲狂的作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其次,悲痛愁苦之酒。
酒香中也免不了带着点苦涩,和折
柳赠别相比,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和覆盖面的习俗。
临别饯行,友人们既共叙美好回忆,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绵绵的离愁,真诚的祝福,都留在饯行的酒席上。
把所有的离情别绪全都倾注在浓浓的美酒中吧,朋友啊朋友,
让我们举杯畅饮,祝愿你一路保重;让我们一醉方休,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重逢矣……这酒中夹杂着痛饮的快乐,又夹杂
着临别的悲痛。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
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子京的“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在借酒咏别的诗句中,传诵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却是作者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
作者“劝君更进一杯酒”,用意是极为深长的,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途珍重的恳切祝愿。
在作者想来,友人多饮一杯美酒,就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这酒,可是浸透着自己的相思、关切与祝愿的感情的琼浆啊!
不仅如此,多饮一杯美酒,还可以使相聚的时间多延长一刻。
此外,“劝君更进一杯酒”,又是有意无意地打破临别前的沉默的方式,可以使双方都不致感到那种无言相对的尴尬。
细加品赏,这普普通通的一句劝酒之辞,意蕴是多么丰富、多么深厚!
似乎可以说,酒之所以被后代作家一再袭用为别离诗词的意象之一,王维此句功莫大焉!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
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
诗借酒兴,酒助诗势。
李白是把酒与诗的关系密切到极至的一个人。
用诗吐心中忧愤,以酒浇心中愁绪。
李白的愁是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随心所欲的生活,哪怕仅有那么一天也是奢望,所以他只好“月下独酌”,饮尽这份孤独。
这正应和了斯蒂芬?
欧文曾说的一句话:
“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
”李白关于酒的诗句多是以气势见长,《月下独酌》是以韵味取胜,较之他很多诗作的豪气凌云,这样细腻的感情反而更易打动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酒的情节,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酒因、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一串珠。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
是因为“独酌无相亲”!
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
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
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
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诗人登场时的单调和冷清就这样清晰如画。
酒中月,月中酒。
酣酣醉态中自可襟抱明月,飘飘欲仙。
诗人不甘寂寞,就把天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进来,算上自己,三个人举杯共饮,场面顿时热闹起来。
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
诗人把明月和影子视为知己,正是衬托了自己孤傲、清高、狂放不羁而又愤世嫉俗的情怀。
场面的热闹都是假的,那恰恰反衬了诗人巨大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明月和影子共饮的地步还不算,甚至连明月和影子也是靠不住的。
伟大的孤独孕育了伟大的作品,而诗人至死,也没走出那份孤独的情怀。
镜中花,水中月,原都是虚妄的象征,而就是这份挥之不去的虚妄,成了诗人永远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恋人。
李白的《行路难》写世路艰难与别离伤感。
诗的前两句用“斗十千”的清酒和“直万钱”的珍羞的盛宴,写出了朋友对诗人的离去的恋恋不舍,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美酒佳肴,深情厚谊,这些对于一个天性豪迈的诗人来说,本来该是个尽兴、浪漫的时刻。
但对珍馐美酒,食不下咽,拔剑而起,四顾茫然的动作刻画,突出表现李白内心的苦闷,冥冥中,诗人深
感到前途的难测,道路的艰险。
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
发出“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
的勇气,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在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中,我们很容易地去捕捉到一颗鲜活的心。
再次,闲适恬淡之酒。
诗人们有时空闲,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或激进慷慨,催人自新,促人奋进;或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想念佳人、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
如王绩《过酒家》“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李世民《赋尚书》“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
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杜甫《独酌成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罗隐《自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韦庄《谴兴》“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提到闲适生活,必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因为它是田园诗中恬淡、宁静的代表作品。
通过对质朴人物、清新的风光,高洁的逸趣的平淡的描述使全诗洋溢着恬静优美的氛围和浓浓的情意。
一股纯朴自然的酒风向我们迎面扑来,田园派诗人孟浩然陶醉在浓郁的农村生活情趣中时,也不忘添酒助兴。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述的是边喝边谈的场面,没有劝喝,没有推让,也没有为别人夹菜,二人自顾自地呷着。
下句中的“菊花”让人想起了归田园居的陶渊明;让人想起了,下一次话桑麻时有菊花相陪的把酒场面。
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努力融自己于自然,摈除权欲钱欲的处世态度。
年轻的孟浩然,也曾奋力拼杀,力图挤入官场,可他一次一次地失败了。
失败后的诗人,并没有两盅儿酒后就骂天骂地,以酒浇愁,而是坦然地进入又一种生活,回归田园,并能真心地让自己进入这种生活。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所求的仍然是远,其志依旧未消,这样的宁静、淡泊实为对权与利的隐忍、韬晦。
惟有这“把酒话桑麻”才是真的。
这样平宁的处世心态,是多数人难以达到的,这样的心态渗入诗中,他的诗才有了震撼的魅力。
提到田园诗就不得不提陶渊明。
他一生在闲适的生活中,醉眼看世界,静心对人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竹篱茅舍,悠悠南山,一杯在手,超尘绝俗;“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以焉求”。
陶渊明的酒,是挣脱羁绊,摒弃恶浊后,在山醪野酿中煨出的返朴归真的悠闲和快适。
品尝着陶渊明的酒,思想醉了,性情醉了,天地一片悠然。
第四,慷慨豪放之酒。
陆游一生慷慨激昂,“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陆游爱国情深,报国心切,常仰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因此,虽说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壮志未酬,却仍旧“壮心未与年俱死,死去尤能做鬼雄”。
醉里灯剑,是为同调,壮怀激烈,引觞抒志。
陆游的酒,激壮的酒,悲号的酒,慷慨的酒。
李白的《将进酒》,语势沉酣恣肆,飞动豪迈。
“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几个短句的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
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
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鬼斧神工。
苏轼是继李白之后,把豪放诗歌发展到极致又一位伟大诗人。
当然,他也是一个酒徒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一把酒问天,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
全篇忽而青天,忽而明月;忽而玉宇,忽而人间;忽而神话,忽而现实,写的潇洒激昂,显示出了他豪爽、豁达的性格。
边塞酒诗也较多豪放,其中王翰的《凉州词》最为优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诗悲壮雄浑,抒发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
其他如李欣《塞下曲》“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鲍防的《杂感》似乎与边塞有关,“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
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
”,畅当《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汀。
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沉冥。
”第五,忧郁哀怨之酒。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阴暗面,封建的唐帝国也不例外。
诗人们以他们敏锐的视觉,发现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疾苦,也感受到达官贵人们的奢侈和糜烂,这些酒诗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
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释贯休《富贵曲》”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
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炙背欲裂。
“以杜甫的《登高》最为代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忧国忧民之情,酒中自现啊!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以上两联所蕴含的感情进一步明朗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
这里诗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
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巾帼不让须眉,李清照沉郁、细腻,写人生点点泪花,抒胸臆绵绵真情。
一斛酌酒,一腔哀怨。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一生离不开一个“愁”字,“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确乎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然而,李清照的愁是家愁,亦是国愁,是悲郁的悼思,亦是沉重的追求。
《如梦令》、《醉花阴》等词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
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等,显示一个封建贵族闺秀休闲、风雅、多愁善感的生活的品饮。
南渡以后,国破人亡,境遇孤苦,酒樽也满蘸哀愁凄情,如《声声慢》中有“寻寻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句子。
在古代妇女善饮而善写酒意酒情的,李清照恐怕是代表人物了。
可以说,李清照的酒,是黄昏的酒,凉夜的酒,凄风苦雨中沉郁的酒。
唐代孟浩然的“田园诗酒”,闲适而恬淡,又不乏酒的清芬;以岑参
为代表的“边塞诗酒”,是大漠里悲壮的豪情与欢歌;李白的“浪漫诗酒”,融旷达与豪放于一炉,映照出一个“醉魂归入极”、“啸傲御座侧”的自由、奔放的不羁性格;与李白同为“唐诗双壁”的杜甫,酿的大多是“民间诗酒”,,醇香中略带苦涩之味,大多是因为渗透了他上悯国难、下通民穷的一片苦心之故……。
酒文化所蕴藏的激越和豪迈,五谷精灵所酝酿的芳香和仙态,全都因诗人们的才华横溢和超凡脱俗的崇高追求,因诗与酒千年情缘的继承和发扬,才把诗酒结合这部文坛大戏推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潮。
酒与艺术结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了深刻的意境。
艺术伴着酒,酒浸润着艺术,在纷繁的生活中抚慰着灵魂,激活了生命,微醉微醺中同了天地,合了物我,醇醇酒香酿造出一个神奇迷离的审美境界,正所谓“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徜徉在中国文学艺术的曲曲回廊里,我时时为大师们的风格所震撼,时时为诗人们的情感所陶醉。
这些酒诗值得今人反复吟咏、仔细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