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55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课,分别是《病毒》《细菌》《食用菌》。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生命世界中常见的动植物,了解了常见动植物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了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生命世界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微生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们交换意见。

5.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6.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在探究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4.愿意合作与交流。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科学知识:

1.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病毒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能积极地参与小组评议,直到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2、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讨论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难点:

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录像、有关病毒的资料等

学生准备:

搜集病毒性疾病的相关资料和有关病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典”和“禽流感”等病毒对人类影响的录像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1、教师谈话:

看过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记录在黑板上。

)整理有价值的问题(个别简单问题随时进行解决)进行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谈话:

学习了本课,你或许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课题:

病毒。

(二)对病毒性疾病初步探究(搜集分析现象)

1、谈话:

课前同学们都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进行了调查了解。

你了解了哪些病毒引起的疾病:

你了解了有关这些疾病的什么知识?

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表格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过一会儿,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2、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有关内容。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适时指导。

3、汇报、评价:

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整理纪录进行汇报,各组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4、补充、扩展:

这一活动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

可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患各种疾病的人或动物、植物,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5. 引导学生概况出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小组交流、汇报。

总结: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体液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对病毒进行深入科学探究(搜集分析科学知识)

1、谈话: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么多,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到底病毒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2、交流:

各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病毒的知识。

3、补充、扩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时补充学生没搜集到的或不全面的知识。

(1)介绍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

课件展示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

杆形、球形、蝌蚪形等。

介绍病毒的活动特点。

(2) 问题:

这么小的病毒在生物体内是怎样活动的呢?

课件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

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

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形象的知识。

总结: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认识病毒的两面性(出示多媒体课件)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疾病。

②有益方面:

例如我们打的疫苗,有人就是用人工处理的病毒做的,可以防治疾病。

还有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等。

5、病毒种类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并总结是哪三类。

①动物病毒(例:

乙肝)

②植物病毒(例:

番茄花叶病毒)

③细菌病毒(例:

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

(四)制作剪贴报:

1、谈话:

同学们课前搜集到这么多有关病毒的知识,对我们认识病毒,预防病毒引起疾病有很大的用处,我们想个办法把它们保存起来,好不好?

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2、制作:

根据学生的“献计”情况制成剪贴报或用其他方式保存搜集的知识。

(五)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组织一次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板书:

病毒

                   特点:

没有细胞结构寄生性

                  种类:

①动物病毒(例:

乙肝)

②植物病毒(例:

番茄花叶病毒)

③细菌病毒

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学会整理资料和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学生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活特点

教学难点: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醋、细菌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细菌的资料。

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呢?

2、学生交流。

细菌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进行猜想。

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

二、探究体验 解决问题

活动一:

1、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

(1)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材料充分的可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现象。

不充分的可让学生进行观察图片,认知细菌的形状。

(3)学生汇报。

细菌的形状不一,有圆球状的,有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它们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结论: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细菌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但是,它对我们人类仅仅危害吗?

学生讨论。

活动二: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通过课前搜集、了解,你从哪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细菌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有害细菌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使人患病,伤口发炎,肠胃炎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的实际生活交流。

对有害细菌我们要怎样做呢?

3、细菌为人类所利用,服务于人类。

结合课本插图和手中的资料进行交流。

食品发酵,我们生活中的味精、醋、酒、酸奶等。

农村中使的沼气,主要是地里的生产的植物秸杆、人畜粪便经过甲烷菌的分解从而产生了沼气。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和二氧化碳。

沼气能燃烧、取暖,是环保而又无污染的能源。

我们在农业方面,工业等其他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4、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是结构简单、身体微小的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可以利用细菌来生产酱油、味精、酸奶等食品加工;细菌还可用于生物制药,制造沼气等燃料。

许多植物还利用细菌自己制造养料,如大豆根瘤的固氮作用;人体内也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抗击有害细菌;细菌还会促使动植物的遗体不断的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对大自然的生态循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是细菌服务于人类,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细菌也有不利的方面。

有些细菌可以使人患病;有些细菌能使食物腐败变质,误食后引起食物中毒。

5、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学生阅读资料卡内容。

(2)解释问题:

自然界中每天都有一些动植物死去,为什么它们的尸体没有推挤如山呢?

三、拓展延伸:

了解细菌怎样繁殖的

1、提出问题:

在夏天,我们的食物通常容易腐烂、变质。

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讨论:

夏天,气温高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细菌繁殖非常快。

它们是怎样繁殖的呢?

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2、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

3、我们对有害的细菌如何控制它的繁殖速度?

四、课后实践

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思考:

这说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细菌

单细胞个体微小

球菌、杆菌、螺旋菌

有利有害

食用菌

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形态特征,能亲身经历观察、探究等科学探究过程。

2.体会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

3.了解食用菌的种类,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种类。

教学重点:

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食用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放大镜、镊子、水盆,食用菌的相关图片、资料,新鲜蘑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展示准备好的蘑菇、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

教师问大家你喜欢吃这些菜吗?

教师引导,要想吃它们是有条件的,根据课前让同学们搜集关于食用菌的资料说一下对它们的了解。

2、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有关知识。

3、教师小结:

这些食物都属于食用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共同研究一下它们吧。

(板书课题:

食用菌)

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蘑菇分为哪几部分?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认识蘑菇

1、小组内观察各小组在课前采摘的蘑菇。

你发现了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小伞下面的部分)

学生汇报

2、小结:

(出示图片)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

活动二:

认识蘑菇的种子

师:

选一个较成熟的蘑菇,并在白纸的上方轻轻地敲菌盖,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学生带来的大多是家长在菜市场买来的蘑菇,较嫩,又经过运输,大多数的蘑菇“敲”不下来孢子,但这个过程必须让学生经历,并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

小结:

蘑菇的菌褶里究竟有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大屏幕来观看。

课件展示。

小结。

活动三:

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

1、你们采摘到的这些蘑菇,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在潮湿的墙角边,在腐烂的树桩边等。

2、交流汇报:

蘑菇的生长环境

喜欢阴凉潮湿环境,比如树林深处,人工的阴凉潮湿的环境。

3.师小结:

视频播放蘑菇的养殖

三、自由活动:

1.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先汇总学生带来的各种蘑菇,在利用课件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蘑菇的图片

2.如何区分有毒的蘑菇?

讲述:

在众多的蘑菇中,有一些是不能食用的,也就是毒蘑菇,你知道毒蘑菇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交流。

师:

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

请大家仔细阅读资料卡。

学生阅读后交流。

(师播放视频)

小结:

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回家之后,参观当地的蘑菇养殖场,了解蘑菇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

设计一个养蘑菇的方案,自己试着养蘑菇。

板书设计:

食用菌

蘑菇:

菌盖、菌柄、菌褶、菌丝

第二单元认识自己

一、教材分析

探索生命世界,了解生命知识,从而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爱生命。

是小学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

在前面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动植物以及五年级第一单元的微生物等生命世界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了解,而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花草树木的认识过渡到对整个生命世界的兴趣,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的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针对人体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科学知识:

了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体消化、呼吸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道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了解大脑与神经的特征;探究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人体组成,骨骼、关节、肌肉与人体运动,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过程以及这些器官的卫生保健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各功能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卫生保健知识。

难点:

各功能系统器官组成及工作过程。

四、到达预期教学目标的措施

1、通过查资料、观察、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使学生对人体各部分组织结构功能等具备初步的了解。

2、通过丰富形象的课件、模型、挂图等使学生对人体进一步了解认识。

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实验等方法措施使学生从对生命现象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模型、挂图、课件等相关教学用品。

4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整体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及各种器官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身体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人体结构或人体器官结构特点、功能的资料、图片等。

教师准备:

人体结构挂图、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对一些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对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人类,也就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展开探究和学习,大家想不想从今天开始就来了解认识我们自己人体呢?

(板书:

我们的身体)

二、探究人体外部及内部结构。

1、你觉得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可复习提示前面学习过的各种动物身体结构划分)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

3、学生集体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或挂图)

4、教师引导总结:

人体可分为4部分:

头、颈、躯干、四肢。

5、师:

刚才我们通过合作探究认识了我们人体的从外部结构上可分为4部分,那么我们人体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都有些什么器官呢?

6、学生分组交流。

7、学生集体交流。

8、分析总结:

人的皮肤下面有肌肉和骨骼,胸腹部有心、肺、肝、脾、肾、肠等器官。

三、观察我们的手、眼、耳、鼻、舌、牙等器官,探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有什么联系。

1、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的器官,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分布又各不相同,这些器官在我们身体上都起到什么作用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要探究观察的器官。

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注意填写观察记录表格)(另外不要注意不要局限于课本上教科书上设计到的这几个器官,可鼓励学生多器官观察、多形式探究)

4、学生集体交流。

5、分析总结:

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自由活动:

1、单腿跳跃行走。

2、一只手系鞋带。

3、一只眼看东西。

(让学生体验到身体的对称性特点和优势)

五、拓展活动:

调查了解残疾人是怎样生活的,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书设计:

我们的身体

人体结构:

头颈躯干四肢

人的皮肤下面有肌肉和骨骼

胸腹部有心、肺、肝、脾、肾、肠等器官

4、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能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实验记录;能用较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对食物营养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对食物的营养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乐于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3、知道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矿物质、和水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知道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以及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如何合理搭配健康饮食。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和一些食品包装袋。

教师准备:

实验器材:

碘酒、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等,一些实物准备:

瘦肉肥肉米饭馒头发丝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吃进许多食物,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吃这些食物呢?

食物中有我们需要的什么东西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食物中有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板书:

我们的营养。

二、了解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并能学会检测一些主要营养成分。

1、我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那么我们为什么又需要吃不同的食物呢?

如果只吃一两种食物可不可以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总结:

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又分别含在不同的食物中)

2、小组交流: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我们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有哪些?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归纳: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可以简单介绍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人体只需要这些营养,不需要其它营养素了)

5、导入下一环节(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科学家利用各种仪器能够检测出各种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来检测出食物中的所含有的营养素呢?

大家想不想学会这些方法呢?

6、学生阅读资料卡或课件出示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素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7、让学生根据资料卡自主设计实验检测食物中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素。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8、集体交流各种检测实验的实验方案,教师注意引导实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9、学生分组做检测实验。

(可根据实验器材等情况决定分组方式,比如是一组只做一个实验,还是都做)

10、交流汇报。

三、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饮食。

1、交流讨论:

我们每天的饮食情况是怎样的?

这样的饮食是否合理健康呢?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饮食搭配,也可以结合教科书上的几种饮食搭配)

2、那么究竟怎样的饮食搭配才是科学合理的呢?

(出示资料卡)

3、小组合作设计一日三餐食谱。

4、展示交流。

四、自由活动。

学会查看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信息。

(渗透食品的保质常识,学会识别包装视频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五、拓展活动。

统计自己每天吃的食物,分析所获得的营养成分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我们的营养

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主要包括:

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合理饮食:

米、面食占4份;素材水果占4份;牛奶、肉、蛋等占2份。

(图示)

6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知道了解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碘酒、滴管、试管、淀粉、馒头等)、食物消化过程的录象或图片资料,以及卫生保健方面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人一生大约要消耗几十吨的食物,可这些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

二、了解食物在身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

1、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人体内都经过了那些器官呢?

(可以让学生吃一口馒头,感觉食物经过的路径)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课前搜集资料图片等,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想)

3、画一画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路线。

4、集体交流。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人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胆、胰等。

(注意让学生知道肝、胆、胰等器官虽然食物不经过,但它们分泌液体帮助消化,所以也属于消化器官)

6、对照模型、图片等让学生进一步简述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路线。

(巩固)

三、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

1、什么是消化?

(身体器官把食物中不能溶于水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变成可以溶于水,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叫做消化)。

2、那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如何被我们人体消化吸收的呢?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播放课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简述人体的消化过程。

6、刚才我们从视频中看到食物其实一开始在口腔内就把淀粉转变成了麦芽糖,开始第一步的消化。

(让学生再吃馒头,慢慢咀嚼看能感觉什么味道——微甜)

7、下面我们再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到底口腔内的唾液能否把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8、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我们的营养”一课中知道的淀粉的检验方法结合本节课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注意要引导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口腔的环境)

9、学生分组验证实验。

10、学生汇报交流。

四、自由活动:

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1、学生讨论交流。

2、总结归纳。

(不挑食、定时定量、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五、拓展活动:

办一期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食物到哪里去了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肝、胆、胰等。

消化:

身体器官把食物里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转变成可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叫做消化。

7、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能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惜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及呼吸器官的保健。

教学难点: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教学准备:

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气球、软尺、火柴等。

有关呼吸器官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以及人体呼吸过程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做憋气比赛游戏,让学生体会呼吸的重要性。

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