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07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

6、《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7、《武汉市制造业空间布局规划(2003-2010年)》;

8、《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2005年)》;

9、《蔡甸镇志》;

10、《武汉市蔡甸新城总体规划(1996-2020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

1、从宏观经济分析、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入手探索蔡甸城关镇的综合竞争力,探寻城镇的发展机遇,合理确立城镇的功能定位、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2、协调和优化城镇体系格局,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城乡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突出生态特色;

4、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协调和安排城镇建设的开发时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三章规划原则与期限

一、规划原则

1、高标准、高起点,体现规划的超前性,建设高效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2、注重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现实性和弹性,保障城市持续良性发展。

3、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创造环境优美宜人,生活安闲舒适,文化底蕴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新城。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03-2010年;

中远期:

2011-2020年。

第二部分区域空间发展规划

第一章概况

一、地理位置

蔡甸区是武汉市辖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江汉平原的东向边缘,地跨东经113˙04'

~114˙13'

,北纬30˙15'

~30˙41'

东北紧连汉阳区,北接东西湖区,西临汉川市,南达仙桃、汉南区,东南临长江,远望江夏。

区域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全区总行政面积1100.8平方公里。

区政府驻于蔡甸街,地处东经114˙02'

,北纬30˙35'

,为武汉市新城之一,距武汉市主城中心仅23公里。

二、行政区划

蔡甸区现辖6街、3镇、1乡、1农场共11个街镇,42个自然村,11个社区居委会。

三、自然条件

1、地质

蔡甸区位于江汉断陷平原。

约八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形成内陆湖盆,并产生一系列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华夏式断层构造。

第三世纪至第四纪早期,汉阳经高蚀低积,夷平为准平原,后沦陷于汉江湖盆中,受集粘土沉积物,经硅铁化和富铝化作用,形成网纹红土。

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具有升降活动的脉冲性和断层活动的继承性,导致红色亚粘土台地和下蜀亚粘土台地的形成,后经坳谷分割,分别成为岗垅平原和波状平原。

华夏式断层复活,促成了索子长河的形成,黄岩、石灰岩因抵蚀力较强,而残存下来,构成了蔡甸地区的低山、丘陵、岗垅、湖泊相交错落,形成了汉江冲积平原的地形地貌特色。

2、地貌

蔡甸区地貌按地质构造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平坦平原、岗垅台地、低山丘陵三大类型。

平坦平原由汉江泛溢沉积儿形成,分布在区境南北二线,地面高程在海拔24米以下。

南部平原包括成功、消泗、曲口、洪北、桐湖农场及侏儒的一部分,北部平原包括张湾、蔡甸和柏林的一部分狭长地带,总共平原面积339.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1.1%,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间。

岗垅台地是由古老地层经过高蚀低积坳谷分割发育而形成的正岗副垅地形,分布在南北平原之间的广阔地段,面积为751.7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98%,地面高程在海拔25~50米之间,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凸”形地势。

以高庙的缺堤口为起点,沿湖岸至尧山、乌梅山以北临近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

从沌口起,沿军山镇、奓山、九真山至桐山头以南临近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均为波状平原。

两线之间,全是高岗深垅相交的岗垅台地,农田呈梯级展步,是全区水稻的集中产地。

低山丘陵是因岩性构造的控制,断续成脉,自北而南,依次呈近东西走向。

区内大小山共119座,除索河西岸、黄陵北岸较为密集外,其余多星散孤立于岗垅台地之上。

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上的有59座。

大体分为九列,以九真山为最高峰。

3、气候

蔡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阳光充足。

按1959~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低气温-14℃(1977年),7月份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39.6℃,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179.4毫米,最高值为1692毫米,最低值为807.1毫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占77.3%,常年降雨日85.88天,5月份最多,平均降雨日为8.1天,年无霜期为253天,常年日照达2111.8小时,高值年为2332.2小时,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日照时数为1571.8小时,占全年日照的74%,15℃~20℃日照时数占55%,常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4、水资源

蔡甸区内河流密布。

北滨临汉江,东南有长江过境,南有东荆河贯穿,此外还有黄丝河、侏儒河、索子长河和汉阳河。

长江自军山起,沿东北至东风闸,流长19.5公里,水产丰富。

北部汉江,自西向东,流长共37.5公里,江面宽200~600米,流量平均为1630立方米/秒,历年平均水位在26.5米左右,最高水位30.03米(1954年),最低水位15.52米(1979年),是境内重要防洪段。

东荆河蔡甸段,流长73.1公里,属泛区水系。

蔡甸区内湖泊纵横交错。

境内湖泊主要划分为东湖、西湖、小奓湖和泛区四大水系,共有大小湖泊59个,水面97.62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域总面积的57.86%。

明兵部尚书戴金对此湖留有“汉沔疑无界,洞庭似有邻”的诗句,说明湖面之辽阔。

蔡甸区内地下水资源不多,主要有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

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属松散积层孔隙压水,渗透系数为2~10米/日,厚度一般大于20米;

中部山丘地区的九真山、龙霓山一带的地下水属石英砂岩裂隙水,埋深大于10米,泉流量为20~40吨/日,水质优良,宜于饮用;

中部丘陵地区的南河渡、奓山等地的地下水属大冶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埋深10~30米,泉流量约20吨/日,断续分布,富水性不均匀;

分布在长江汉江地段的冲积层组成的二级阶地,为无供水意义的非含水层。

5、矿产资源

蔡甸区内低山百余座,除石英石、石灰石和少量的矽(硅)之外,未发现其他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贫矿区域。

石灰石主要产区在西南部侏儒山一带,储量约1073.6万吨。

此外,在奓山、大军山等局部地段也有一定藏量。

石英砂岩只在大军山、高奏山一带的矿产具有开发价值。

粉砂页岩主要在大集、索河和玉贤等乡镇的部分山丘可见。

矽(硅)主要藏于区域西南部的横山一带,藏量约1500万吨左右。

煤矿主要位于常福南部的陈家岭,储量约120万吨;

新农的马鞍山至下独山约200米处亦有煤矿,储量约146万吨,质量不高,开采价值不大。

粘土主要藏于新农沿汉沙公路一线,常福沿东荆河一线,均属下蜀亚粘土类型,适宜制作砖瓦。

6、自然灾害

蔡甸区濒临汉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也由于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及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诸如干旱、风灾、冰雹、雷电、低温、洪涝等,尤以洪灾最为严重,1954年出现百年位于的特大洪水,汉江水位高达30.03米。

四、历史沿革

古时华夏分为九州,汉阳属荆州,蔡甸属汉阳。

蔡甸有一千七百年历史。

早在魏晋时期就以集镇雏形与临障城堡成猗角之势。

三国时,蜀兵曾在此扎营。

晋初(公元265年)汉阳为江夏郡沌阳县,郡治与县治曾驻临障山。

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与临障城相距二公里的蔡甸即开发为南埠。

唐、宋之后,一直是汉阳古城的附郭。

宋末(公元1275年)始出现“蔡店”二字。

相传最早有姓“蔡”的人在这里开店经商,故而得名。

南宋年间,蔡甸已形成比较繁荣的商品集散地,到明代已成为汉江下游南滨的繁华大镇。

明初设巡检司,派驻通判,设驿站。

清朝中叶始称“蔡甸”,“甸”本义为郊外,当时武汉三镇已形成“九省通衢”的大城市,蔡甸傍近武汉,素有“小汉口”之称,“店”改为“甸”,意在蔡甸为武汉市的畿甸之区。

解放前夕,蔡甸曾一度衰落,解放后,1950年汉阳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古城凤楼山麓迁驻蔡甸,蔡甸作为汉阳县政府所在地,迅速发展。

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现在蔡甸区已成为武汉市13个行政区之一。

五、社会经济现状

200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755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93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比例14.7﹕51.5﹕33.7调整为2002年的12.5﹕53.2﹕34.3。

2002年全年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万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74万元。

第二章蔡甸区城镇体系规划

一、全区人口增长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蔡甸区总人口预测

1999年至2002年,蔡甸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机械增长率为1.84%,年均综合增长率为2.01%。

取2%为规划期人口年均增长率,以2002年蔡甸区总人口48.05万人为基数,预测2020年蔡甸区总人口将达7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2年底,蔡甸区总人口数为48.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8.9%。

从1999年到2002年,蔡甸区城镇化水平年均递增0.9个百分点。

根据武汉市城市化水平增长趋势分析,今后至2020年武汉市城镇化水平将保持每年1~2%的增长速度。

同时,由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容量限制,今后城镇化的主力是距主城较近的城市地区的重点集镇,则城市地区各个集镇今后的城镇化水平必将出现大幅度提升。

蔡甸区位于中心城区的西部,具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必将成为武汉市城镇化的重要地区。

参照世界城市化水平模型,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快速发展阶段,70%以上为后期稳定发展阶段。

蔡甸区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为29%,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划(2002—2005年)取1%为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率,则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1%;

近期(2005-2010年)取2%为城镇化水平年平均增长率,则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1%;

远期(2010—2020年)取3%为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率,则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71%。

因此,预测规划期末(2020年)蔡甸区城镇人口将达50万人。

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诸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与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作用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结合武汉市的发展策略以及蔡甸区目前的发展势头,综合以上各因素,蔡甸区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应为:

“北区”–––蔡甸街以及张湾镇地区,形成以民营经济、轻纺、农产品加工以及城关镇生活服务中心、农业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地区。

“中区”–––后官湖、大集、玉贤至索河地区,山水资源丰富,拥有优越的旅游休闲度假条件,是蔡甸区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地区,未来将发展成武汉市最优美的后花园。

“东南区”–––以沌口地区为辐射源,带动常福、军山、永安地区,形成以汽车配套、机电产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物流、商贸等的产业发展区。

“西南区”–––侏儒、玉贤、消泗、桐湖等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地区,以都市农业生产与观光为主导的农业地区。

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针对以上对蔡甸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研究,根据武汉市总体规划对本地区的定位和要求,提出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两轴、两带、两城、六区”。

“两轴”——一为沿汉江及老汉沙公路的综合发展轴,东联汉阳黄金口工业园,西至张湾,串联民营经济园、姚家山工业园以及蔡甸城关;

另一为沿318国道,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向西南延伸出来的产业发展轴,串联沌口小区、常福新城以至永安、侏儒一带。

“两带”——一为沿京珠高速公路贯通蔡甸区的复合经济带,南北向串联蔡甸城关、常福新城,带动附近多个重点发展区,可谓蔡甸区的大动脉;

另一为自汉阳龙阳湖向西,串联南湖水系、嵩阳国家森林公园、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索河风景区,由众多水系和山体构成,东西向贯穿全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带。

“两带”在区内呈大十字交叉,形成蔡甸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荣的象征。

“两城”——蔡甸城关以及常福新城。

“六区”——即蔡甸区发展条件成熟、启动经济所依托的六大重点发展区:

姚家山经济发展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沌口小区、常福经济发展区、军山商贸物流园区、洪北农业观光示范园区。

四、城镇职能与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根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到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由于理论的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有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论。

但区域内的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和职能,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数量越少,职能越复杂,这一普遍规律是可以作为城镇体系布局原则的。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其基本原理是:

经济增长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有同样的速度,而往往是先集中在某些发展条件较优越的部门或企业,然后通过这些部门和企业的连锁效应,在其周围集聚其它许多相关部门和企业(包括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一定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即增长极;

继而通过不同渠道,使经济增长的势头扩散的周围地区,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武汉市域来看蔡甸区小城镇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总体而言其城镇化水平数量上比较合理,但质量不高,没有充分体现出作为大城市郊区重要城镇群的定位要求。

针对蔡甸城镇化的内在机制,以及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市域城镇体系的布局要求,按照职能分工及规模等级,规划形成重点镇——建制镇——一般集镇这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等级规模结构体系。

1.重点镇(2个):

即蔡甸城关及常福新城。

2.建制镇(8个)——包括4个中心镇及4个一般镇。

中心镇包括侏儒、大集、永安、军山;

一般镇包括张湾、玉贤、消泗、索河。

3.一般集镇(其它)——桐湖、成功、曲口以及其它经济发展区等。

蔡甸区城镇体系规划结构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规模

(万人)

城镇职能

重点镇

蔡甸城关

22

分流主城人口、截留农业转化人口综合性中心城镇、以发展轻工业、食品加工及物流业为主

常福新城

15

以汽车配套、机电产业为主导,集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加工贸易为一体的武汉市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与物流中心

中心镇

侏儒

5

位于蔡甸区腹地的农贸中心镇

永安

3

为常福新城服务的综合性城镇

军山

1.5

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汽车制造配套工业、物流业

大集

旅游、休闲、娱乐综合区

一般镇

索河

0.5

风景旅游度假集散中心

张湾

0.3

蔡甸北部的农贸型集镇

玉贤

蔡甸中部的农贸型集镇

消泗

0.4

蔡甸南部的农贸型集镇

集镇

其它

为农业服务的集镇

第三部分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上位规划对本地区的发展要求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确定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中,蔡甸为主城外围七大新城(重点镇)之一,同时又为蔡甸区政府所在地,具有城关镇职能。

《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确定武汉市空间格局为“五轴-六楔”的框架体系,其中,蔡甸城关镇北倚沿107国道、汉丹铁路,经吴家山、新沟向西北辐射的西向功能轴,南靠墨水湖-南湖-嵩阳风景区生态走廊。

《武汉市制造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确定的五大板块之一的沌口开发区板块涵盖沌口及常福蔡甸城关镇,辐射汉阳黄金口、蔡甸城关、汉南纱帽等地区,重点发展以轿车为重点的机械制造、造纸、家电等产业。

第二章上轮规划回顾与实施评价

一、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回顾及实施绩效评价

蔡甸新城上一轮总体规划《武汉市蔡甸新城总体规划》编制于1995年,规划期限为1996-2020年,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20—25万人,用地达22—22.87平方公里。

总规确定蔡甸新城性质为:

“蔡甸区政治、文化、科技中心,物质流通和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是武汉市西部、蔡甸区北部的经济技术发展区,是商品交换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是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新城”。

该规划实施以来,对蔡甸新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从1994年到2002年,蔡甸新城城镇人口增长了1.55万人,用地扩大了1.2平方公里,城镇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城市道路更加畅通,莲花湖改造初见成效,为蔡甸新城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

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基本合理,较好地保证了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1996年总规确定了新城向南、向东的主导发展方向。

近几年,蔡甸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蔡甸新城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引导项目合理布局,在城市南部形成了城市新中心,产业用地逐步向东侧京珠高速公路两侧集聚,新区建设初见规模。

2、城市总体规划有效指导了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布局。

总规中确定的近期建设项目,如新一中、蔡甸大街、蔡甸广场等先后顺利建成;

新引进的产业项目,如博大棉纺按规划选址于东部工业园区内。

3、城区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促进了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和老城区的更新改造。

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西环路、蔡甸大街、博奇路,改造了蔡甸正街等城市干道,形成了“四横四纵”的路网体系。

二、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实践证明,该规划实施以来,对城关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凸现出以下问题:

1、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特色不尽鲜明;

2、对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预测有所不足,“一体两翼”的组团式规划结构没有实现;

3、城市建设没有充分依据规划实施,各类用地比例不尽合理,尤其是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建设严重滞后;

4、规划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引导,可操作性不强;

5、过境交通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对城镇内部仍有较大影响。

第三章关联研究与SWOT分析

一、区域关联研究

1、区域交通分析

蔡甸城关镇是武汉的西南门户,京珠高速纵贯本区。

以汉江开发为契机,即将启动建设沿江西向出口道路,将形成城关镇的第二快速通道。

新全路北向延伸与东西湖区连接,规划轨道交通四号线向西延伸至本区域中心,都将进一步推进城关与主城及临近区域的联系。

2、经济区位与产业结构分析

蔡甸城关镇位于武汉市西向功能轴的中南部,东与汉阳什湖相邻,北与东西湖开发区仅一江之隔,南又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常福新城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

从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来看,蔡甸城关镇位于武汉市第二产业圈与第三产业圈的结合部,同时也位于主城五大产业板块中东西湖、硚口、武汉开发区等三大板块的辐射区内,加之受到紧邻的黄金口开发区的影响,城关的产业发展必然应考虑与以上地区的竞争与协作关系。

另一方面,城关用地处于武汉市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故产业用地规模不宜过大,性质也应以研发和无水体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

在产业结构定位上,城关产业应定位为汽车产业链的延伸配套为主,主要以汽车纺织类产品生产为主。

3、卫星城镇发展阶段分析

根据“增长极”理论,卫星城镇的发展与主城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对主城在各个发展阶段经济的集聚与扩散对卫星城镇影响的分析研究,当前武汉市卫星城和主城的关系处于第三发展阶段,即主城经济扩散,卫星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针对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征和问题,需相应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城镇各项用地比例,保证城镇的良性发展;

(2)加强对旧城环境改造,发掘地方特色,提升旧城吸引力;

(3)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如旅游业与物流业,加强与主城区的经济交流。

(4)建设城关镇与武汉主城的快速连通道,加强与主城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其接纳主城经济扩散的能力。

4、资源特色分析

“面江、含湖、夹山、临水”是蔡甸城关镇最具特色的景观资源优势。

镇区内湖泊众多、山水相依,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周边与南湖风景区、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嵩阳风景区等众多景区紧邻,镇区处于景区的环抱之中。

充分利用并挖掘这些资源,是规划布局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知音故里,汉阳古驿”是蔡甸所独具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

春秋时期,闻名天下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当中的楚国隐士钟子期的墓地现位于马鞍山(古淮阴山麓)南侧。

另外,现为市级文物古迹的蔡甸发源地—临障古城在东汉末年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期蔡甸以集镇形式与东面二公里外的临嶂成犄角之势,称为南埠,至唐、宋之后,蔡甸一直是汉阳古城的附郭。

时至今日,蔡甸城关镇以“知音故里,汉阳古驿”而闻名,加强对蔡甸深厚的人文资源的宣传,创造独具一格的人文品牌,是促进蔡甸建设发展的重要篇章。

二、SWOT分析

基于以上关联研究,蔡甸城关镇自身潜在的优势、弱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可概括为:

1、优势因素

(1)交通与经济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2)生态资源独特;

(3)用地条件良好,腹地宽广;

(4)城镇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发展态势较好。

2、弱势因素

(1)现状用地功能混杂,居住环境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