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4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贫困区域教育资源开发思路Word格式.docx

但是,当我们面对这种传统的对教育资源理解上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贫乏的现实,必然萌生寻找教育资源“新大陆”的强烈愿望。

教育资源的概念有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解释。

  其一,称作教育条件。

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资源,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①。

我们可以称之为“三要素说”。

其二,也称作教育条件。

“①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②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的信息资料。

”②我们可以称之为“四要素说”。

其三,“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基础上,再加上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共五种资源,这是广义的民族教育资源概念。

”③我们可以称之为“五要素说”。

这三种有区别的理解、解释,代表着近年来,对教育资源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

人力、财力、物力是最基本的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的物质基础。

但是,除此之外,教育资源中还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三种解释,都突破了物质性教育资源的局限性,提出了经验、信息和时间资源,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无疑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但是由于观察问题都局限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没有将视野拓宽,致使对教育资源的认识、理解、解释没有更前进一步。

前面提到三种有代表性的对教育资源的解释,都是一种教育经济学的视角。

但是,作为社会有机体组成部分的教育,其存在、运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及其综合,才能构成充要条件。

因此,对教育资源进行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多视角的分析,是对教育实践过程本质特征的一种认识和反映。

据此,将教育资源定义为:

具有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教育实践进行的各种条件。

它包括人、财、物等物质因素,以及保证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政策、制度、环境等条件。

  教育资源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行。

这种对教育资源概念的重新界定,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如果把人力、财力、物力当作唯一的教育资源,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与发达地区比较就是绝对的劣势;

但如果讲到其他方面,那就各有千秋了。

比如,政策性教育资源,由于贫困地区没有像沿海开放区那样,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因此,在政策性教育资源方面,就有很大的可开发和利用的余地。

再比如,文化教育资源,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蕴藏,其历史、特点、丰度等,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成正比。

从教育的角度讲,各种文化都是可利用的资源。

还比如,生态教育资源,很可能相对恶劣、艰苦的环境,对培养人的意志、精神、品质更为有益。

“梅花香自苦寒来”,环境条件好坏,并不与教育效果成正比,在许多情况下,还成反比。

对教育资源概念的重新界定,扩大了认识教育资源的视野,因此,也就开辟了贫困地区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新天地。

二是机制创新,挖掘教育资源潜力。

人力、物力、财力,是教育资源的物质基础,是教育资源中的重要部分。

因此,争取人财物的最大投入,是贫困地区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贫困地区教育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相当严重;

二是中小学危房大量存在;

三是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机制创新,加大主渠道财政投入的力度,并且挖掘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潜力。

要强化依法治教的意识,增强教育投入的政策约束力。

在西部大开发中,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要实现“三个增长”和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关键是要提高依法治教的自觉性与严肃性,克服各级财政预算和执行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把“三个增长”的原则体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强化刚性,硬化预算约束。

要强化教育内部改革意识,建立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对教育提出加快改革的要求,即“加快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完善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特别是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健全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制度。

”这里的“三改二制”,其深刻的内涵,从教育投入的角度讲,就是在加大国家投入的同时,要着力于教育自身的改革,在改制、挖潜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上下功夫,即走改革创新之路。

  要强化市场意识,建立教育投入的激励机制。

对于贫困地区来讲,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高的效益,这是必然的选择;

而且,通过提高办学效益争取更多的投入,也是一种积极的取向。

从中央到地方无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制定的政策导向是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市场经济对于贫困地区来讲,挑战多于机遇,因此,增强市场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要有理论上的独立思考,不能把经济—教育规律的二元论变为筹措教育资金的理论桎梏。

三是模式创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

教育效率低,办学效益差,是贫困地区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提高教育效率,增强办学效益,是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要的方面。

贫困地区办学效益不高的表现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适应农村牧区的需求,加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惯性,使农村牧区教育在服务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农村牧区的教育就面临着“双重改革”的历史性任务。

首先是由单一的城市教育模式转变为适应农村牧区的教育模式,二是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

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讲,就应该服从并为此服务,就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在经费投入上,就要研究如何加强对软项目的支持,比如农村牧区教育形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农村牧区教师培训提高,等等。

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控作用,用财政投入的鼓励和限制手段,促进农村牧区“双重改革”的实现,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延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延生教育资源是指随着某种教育资源的利用、消耗,其作用影响仍然存在的资源。

任何一种教育资源,都有一个利用、消耗的过程,但是,其作用影响并不一定随着资源的消耗而同时消失。

任何一种教育资源,都有特定的用途和功能,但是,所有教育资源,都可能在特定作用和功能之外,派生一种或几种其他功能。

教育延生资源,集中表现为由教育物质资源而派生出来的文化教育功能。

任何教育物质资源的使用过程,既是物质消耗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产生的过程。

任何物质资源的利用,都随着利用者的文化素养、观念形态,以及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决定其功效的大小甚至方向。

物质投入的效果,是投入数量与使用者及其环境的函数。

任何物质形态的投入,都要赋予一定的精神、文化而起作用。

任何设备、建筑物都是以一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形态发生着教育作用。

一座教学大楼,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教学场所,但是,楼址的方位选择,楼体的结构、造型、内装修格调等,都将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所学校,校长等领导者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审美情趣、情感意向和心理素质等,都会使教育投入的使用形成风格各异的校园景观和特有的校园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因此,特别要注意对学校传统文化的培植。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又以校风、教风、学风等表现出来。

其中,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则是这“三风”的主要载体。

某些学校所具有的积极进取的文化传统,是一种承接不断,永葆教育青春和活力的教育之魂。

这种文化,不单纯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态度;

不单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且从中体味到人生处世哲学的道理;

不单纯是学习、生活的环境,而且积蓄对环境的感情。

这种传统文化的支撑点,主要不是物质上是否充裕,而是精神上是否充实。

有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学生重读和辍学的因素。

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对学生重读和辍学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和物质投入的影响”,“许许多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进设备的引进,大量经费的投入,如果不伴之以人和社会观念的现代化,不伴之以社会文化的进步,最终都不免要畸形发育。

”④然而,这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往往在贫困地区的物质资源投入使用中被忽视。

充分发挥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主要基地的作用,是开发利用延生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从教育本身来看,是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功能,促进教育社会化。

  从社区的角度看,是让全社会关注教育,注意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的作用,促进社会教育化。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资源的利用得到了延伸和扩展。

社区不但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习俗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概念。

从广义来说,社区文化的各种载体,以及各要素的运行过程,都可视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投入,都有特定的本体资源功能和作用。

但是,对这些投入产生的结果和投入使用的过程,充分考虑到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就将会在各项投入资源的本体功能之外,产生一种对教育有积极影响的教育功能。

综合的投资效能意向,必然会产生综合的投资效果。

西部大开发,将会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这方面存在着潜力极大的教育延生资源。

贫困地区的社区教育,应该以学校作为主要基地,充分发挥其多功能作用。

学校不但应是教育中心,而且应是文化中心、科技推广中心、社会发展中心。

多功能学校可以使有限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是贫困地区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好形式。

这是一种由学校教育资源派生出来的社会教育资源,也是一种延生教育资源。

  三、再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再生资源是指该项资源使用过程中,在消耗完之后还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

再生教育资源,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政策性教育资源,包括政策、法规、制度、建议、方案等。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除了区位优势、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外,国家的优惠政策起了关键作用。

特别是一些开发区,优惠政策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开发利用政策性的再生资源就尤为重要。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许多研究表明,并不是投入的资本增长率高,经济增长率就一定高,而大部分归因于知识、信息、教育、制度、政策等无形因素的影响。

其中,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一些地区,能够有效地获取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知识要素、环境要素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素,从而刺激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个道理,对于教育来说也适用。

教育政策,不但是保证教育发展的条件,本身是教育资源,而且它可以产生出其他教育资源。

贫困地区的教育,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冲破渐进式发展的格局,要做到这一点,教育政策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要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

政策是国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具有概括性一般性的特点,越是高层制定的政策,这种特点就越突出。

因此,政策的执行其内容和形式必然十分丰富多彩,必然会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时间特点和地区特点。

制定政策要研究,执行政策也要进行研究。

不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或上级的政策,就不可能用好用足政策。

这种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政策的过程,就是开发利用再生教育资源——政策资源的过程。

比如,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国家制定的统一达标标准。

但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讲,这个标准是很难一次达到的,否则就可能出现弄虚作假,或推迟达标时间。

一些地区,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达标办法:

低门槛迈入,滚动式前进;

低标准达标,高标准过渡;

硬件过得去,软件过得硬。

这是一种有所不为而有所为的教育发展策略选择。

再比如,坚持公办为主,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改革。

一般认为,民办教育,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有潜力;

在贫困地区,民办教育发展很困难。

但是,对于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相对贫乏,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

这似乎是一个教育悖论:

贫穷制约着民办教育的发展,贫穷又需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这就必须选择有别于发达地区发展民办教育的路子。

  发达地区发展民办教育,基本形式是“投资—新建”型,即私人或集团投资,新建高档次高规格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求得高起点、高收费、高质量、高效益。

贫困地区就不能走这条路子,而应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基本办学形式,即“融资—改建”型。

只要在用地、税收、贷款、招生、教职工评职、保险医疗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贫困地区的民办教育就会有较大发展。

再比如,通过辩证地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的优劣势,制定特殊政策,创造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本区土地辽阔等特点,提出了农村牧区学校建设“三百工程”,即每校营造百亩林、经营百亩地、饲养百头畜。

有的盟市又加上“一加一园”,变成了“三百一加一园工程”。

以兴安盟科右前旗为例,截止到1997年底,全旗现已实现三个百的学校18所,实现两个百的有25所,实现一个百的36所;

全旗中小学农业基地达19724亩,材林地22685亩,果树经济林近9500亩,大小牧畜2787头,农林牧业基地656个,校办企业15个,三产网点53个,全旗中小学勤工俭学年收益700万元以上。

这是一种从本地实际出发,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途径,也是一种由政策而产生的教育资源。

  四、创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创生资源是由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资源,主要包括:

原来没有而被创造出来的资源;

资源重组而产生新型结构的资源。

创生资源是教育资源中潜力最大的资源。

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创生资源的源泉。

教育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教育实践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进程日益加速,对传统教育媒体、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将产生一系列影响。

这些也将影响对教育资源的认识。

过去因为受地区局限,诸如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通道不畅等造成的对教育资源的认识,将会受到很大冲击。

大众传媒的逐渐普及,特别是远程教育的逐步推广,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的认识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些贫困地区同时可以享受到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种由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教育资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创生资源。

开发利用创生教育资源,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

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教育体制、模式创新。

  体制改革,体制创新,其目标是要形成一种能使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教育实体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效机制,创造一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群众的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寻找那些能把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诱发和动员起来的“压力”和“诱导机制”。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制度的经济增长效应是通过改变稀缺经济要素的组合方式创造出新的组合效率。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融入经典的投入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之中,使制度成为经济理论的第四大基石,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范式。

这种理论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对思考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颇有意义。

农村牧区教育,已经有了“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成功经验,再加上学校、社区、家庭协调,就可成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牧区办学体制模式。

这种体制模式,必将带来许多创生资源。

“正规教育领域内的创新似乎远不及其他非正式教育领域活跃,因为通讯技术和大众媒介的日新月异促使成人和儿童接受非正式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多,学习场所不再以学校为限,在城市或村镇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

”⑤这里,强调了家庭、社区教育的重要性,但只有把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调起来,才能使大教育观有了具体体现形式,才会产生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中观层面上,要调动办学实体的积极性。

现在,学校还没有真正从办学实体变为办学主体,责、权、利不统一。

  责权利的统一是增强办学动力和提高效益的根本,也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责权利的统一,是市场经济在学校管理体制上的体现。

没有责权利的统一,只把着眼点放在期望有个事业心强而又廉政的好校长身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定制度、体制、法规等基础上,教育资源的缺乏,特别是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将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顽症。

许多民办学校的例子,从正面和反面都证明了这一看法。

校长招聘制、年薪制、职级制,都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和实践。

然而,正是在这一根本性体制改革中,贫困地区的步伐显得十分缓慢。

在微观层面上,要十分重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其创造力。

问题是如何调动积极性?

对于贫困地区,首要的任务还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这既是基础建设,也是当务之急,更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创造力是与知识水平、业务素质、思维品质直接联系的。

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变计划经济的思路为市场经济的思路,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否则,形式主义的低效的培训将不可避免,教育培训经费的浪费、低效也将不可避免。

人的因素是需要通过制度来发挥作用的,即在一定制度下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讲过“制度重于技术”,他虽然讲的是经济发展,但这一道理,对教育来说,对如何提高教师水平,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也很适用。

有了制度,有了机制,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就可以发挥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因陋就简,因时因地制宜,改善教学环境,自制教学用具,甚至组织学生编写阅读材料,这些都是可贵的创生资源。

  内蒙古有一所基础很差的小学,经过努力,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

该校有一个特殊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藏有近千册特殊图书,书名醒目诱人,比如《我的小传》、《妈妈的故事》、《不知道的世界》、《地球小伙伴》,等等;

出版社更是不同凡响,“宇宙出版社”、“草原出版社”、“小小出版社”、“我的出版社”,等等。

书籍图文并茂,手画手抄,自装自订,作者原来都是该小学的学生。

这件事,单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不能不给人以很深的启示。

当我们说学生也是教育资源的时候,主要是指他们是教育对象的来源。

然而除此之外,他们还是最宝贵最丰富的创生教育资源。

这里,创造力的培养和创生教育资源的利用得到了有机统一。

西部大开发,基础在教育。

然而,发展教育的资源在哪里?

贫困这个字眼像魔鬼一样纠缠着我们,但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

真的就是无源可寻吗?

物质的贫困,往往来源于思想的贫乏。

思想旧,资源瘦;

思想新,资源丰。

解决物质的贫困,首先应该从解决思想的贫乏开始。

以全新的视角分析、认识教育资源,理清开发利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思路,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