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77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果实累累的季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们看到的“星星”就是果实的种子,它被厚厚的果皮裹着,有序地排列在一起。

2、指导学生用小刀切自己带的水果和蔬菜,看谁能找到“星星”。

注意事项:

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

3、归纳果实的特征:

果实都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三)寻找果实

1、出示土豆,它叫什么名字?

(马铃薯)今天马铃薯是来科学课上参加果实大会的,可是别人不让它进门,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2、角色表演:

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

3、小组合作交流,生汇报结果。

(四)游戏:

比一比

(五)拓展活动:

采集南瓜的种子。

附板书设计:

摸-----是否光滑、形状

看-----颜色、大小

闻-----气味 

 

尝-----味道

课后小记:

《果实累累的季节》说课稿

开发区南关学校卫海燕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果实累累的季节》这一课。

下面我分七部分将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本册书《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它在学生学习《寻找秋天》这一课,对秋天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科学、准确地认识果实。

本节课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教学范畴,由三个活动组成,即“秋天的果实”、“‘找星星’”和“果实分类”,把探究的事实定位于果实。

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果实,使学生对果实的认识由表象到理性,层层深入,最后上升到科学理论上,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事物,探究事物,检验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全面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明确果实的特征。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点是:

本课的难点是:

四、教法和学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打开课堂成功之路的一把金钥匙,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这是由美国著名的自然教学法专家兰本达教授创造的,它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课程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儿童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又与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即使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为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动动中自己去获取知识,经历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我准备了以下教具:

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盘、木板、头饰、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

初步认识果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还处于主要地位,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充分利用实物来展示,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果实,开一个展示会。

通过看、摸、闻、尝的方式,对果实进行初步的认识:

先让学生蒙着眼睛去摸一摸,感受果实的形状和表皮是否光滑;

其次让学生看一看,感受果实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

然后让生闻一闻,感受果实的气味各不相同;

最后让学生尝一尝,感受果实有不同的味道。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活动,边观察、边讨论、边回答,以此来初步的认识果实。

因为看、摸、闻、尝这些活动都是三年级孩子所喜欢的,所以整个活动孩子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学生在活动中也学会了比较、归纳、总结,把平常对果实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第二环节:

探究果实的特征。

在学生对秋天的果实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学生用找“星星”这一趣味活动,探究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一开始我先提问:

“果实里面有‘星星’,你相信吗?

你吃到过‘星星’吗”?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在没有心理压力,在愉快合作的气氛中,教师通过切开果实找到‘星星’,原来‘星星’就是果实的种子,它被厚厚的果皮裹着。

进而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去找‘星星’,同学们找到了一些果实的‘星星’,即果实的种子。

但是还有一些水果和蔬菜却没有‘星星’,也就是没有种子。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疑,使学生明白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没有种子就不能称得上是果实。

最后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是:

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

这一环节是一个教师导趣、学生生疑——教师导思、学生质疑——教师导创、学生创新的渐变过程,教学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生疑、质疑和创新。

同时这一活动是富有挑战性的,它需要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才能科学的理解果实的科学含义,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较多。

当然在使用小刀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到自己,也不能伤害到他人。

第三环节:

寻找果实。

“学以致用”这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在学生科学地理解果实的含义之后,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生活中的物品是否是果实。

“寻找果实”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对果实特征的灵活运用。

教材中呈现的文字和图片虽不多,但留给教师的天地却很大。

我把他设计成一个短小的游戏——角色扮演,来讲述“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这一故事。

学生们通过大胆的表演,激烈的小组交流,得出由于马铃薯体内没有种子,所以不是果实,因此不能参加植物界的果实大会。

当然还有白萝卜和红薯,他们和马铃薯一样,也没有资格参加果实大会。

以这样的形式鼓励学生攻克堡垒,不断冒尖,乐意向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挑战。

从而获得更强的学习自信心,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这一环节的教学也体现了“做中学”这一教学主旨。

第四环节:

比一比。

为了更全面地巩固本节课知识,我设计了“比一比”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阅。

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喜欢表现自己,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和赞扬。

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比一比”这一学习竞赛活动。

班中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比赛,看谁快速地把是果实的和不是果实的正确分开,谁既快又正确,谁就是冠军。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果实的共同特征,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操作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环节:

拓展活动。

为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

这可以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和欢乐,把科学课从课堂走到生活实践中。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而科学课的板书更应该是学生探究事物的参考,我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确果实的共同特征,以此服务于整堂课的教学。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我们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

开发区韩庄学校王风云

(1)、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2)、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3)、培养同学们合作意识;

爱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动物谜语、课件、卡片。

一、 

导入

出示视频资料,学生观察有哪些动物?

(指名回答)

教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动物朋友”(板书课题)

二、 

游戏热身

教师出谜语,请学生来猜猜看,对正确答案予以肯定和赞扬。

(你真聪明!

很棒!

三、 

哺乳动物的特征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小狗身体表面长有什么,这么毛绒绒的?

(学生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有毛)

提问:

还有那些动物也和小狗一样,身体表面有毛?

(举例)

2、牛妈妈和牛宝宝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这一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课堂巡视,在充分的思考之后,组织交流,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胎生*小牛宝宝刚出生时吃妈妈的奶长大*牛也和小狗一样身体表面有毛*牛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

3、图片的展示:

“熊猫、老虎、袋鼠”,学生进一步讨论整理哺乳动物的特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哺乳动物---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

四、鸟类的特征

1、随着画面的切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认识这些鸟吗?

(学生积极回答),引导: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身体表面长有什么?

用什么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

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初步了解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

2、图片中刚刚出壳的小鸡,展现了鸟类的另一特征---卵生,由于学生对这一现象很熟悉,教师请学生来总结归纳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用卵繁殖。

五、知识拓展

1、请同学们介绍一些自己熟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2、教师介绍特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使学生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

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

最不怕冷的鸟类企鹅;

最大的鸟鸵鸟。

3、通过小组互相合作,制定《动物保护计划》。

布置作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和身边的朋友交流有关动物的小知识。

板书设计:

我们的动物朋友

保护动物和谐相处

哺乳动物:

鸟类:

身体表面有毛身体表面长有羽毛

胎生卵生

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用翅膀飞翔

动物保护计划

学生姓名:

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

鼻子长又长,

帮人把活干。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是喵喵喵,

黑夜巡逻眼似灯,

粮仓厨房它放哨

有种鸟,本领高,

尖嘴爱给树开刀,

树木害虫被吃掉,

绿化造林立功劳

头戴花冠鸟中少,

身穿锦袍好夸耀,

尾巴似扇能收展,

尾羽开屏真俊俏。

《我们的动物朋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的动物朋友》,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物家族》第三课。

学生通过三年级的探究性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昆虫、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零散知识,同时提出了许多有关动物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认知能力的发展,本课把学生引导到探究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学习中来。

哺乳动物胎生,以乳汁喂养幼儿,感觉器官发达,尤其表现在高度灵敏的嗅觉和听觉;

鸟类是整个动物世界中唯一体表长着羽毛、能翱翔蓝天、体温恒定的动物。

哺乳动物和鸟类分布广泛,遍及全球,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

教材编排合理,生动有趣,对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特征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本班学情,教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这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了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的特征,并设计了“游戏热身---哺乳动物---鸟类---知识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一小段视频画面,画面中活波可爱,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科学源于生活,这样的导入既自然、得体,引人入胜,又贴近课文内容和主题,自然使学生产生兴趣,达到让学生迅速走进“动物朋友”的目的。

(二)游戏热身

教师出谜语,请学生来猜猜看,对正确答案予以肯定和赞扬。

此环节孩子们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新课标指出“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难度适当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游戏中学会了确定某一种动物的特征。

(三)哺乳动物的特征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图片,画面上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狗让学生倍感喜爱和亲切。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也很熟悉,这样精心设计,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学习,同时以此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有毛”也显得自然而然,可以避免目标表述由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交流的弊端。

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充满温情的画面:

牛妈妈和牛宝宝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课堂巡视。

在充分的思考之后,组织交流。

学生的发现不外乎以下几处:

组织交流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珍视学生的汇报结果,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科学课程的育人潜能。

当哺乳动物特征的轮廓已经凸显时,归纳总结也顺理成章了,这时,强化知识点更是至关重要。

“熊猫、老虎、袋鼠”动物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鸟类的特征

我谈话导入:

随着画面的切入,学生惊奇了,多么美丽的精灵啊!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

这个过程,就是在认知基础上的“放”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升华过程。

下一幅图片中刚刚出壳的小鸡,展现了鸟类的另一特征---卵生,由于学生对这一现象很熟悉,经验思维使得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教师请学生来总结归纳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用卵繁殖。

(五)、知识拓展

首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些自己熟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这一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注重事实,说话要有依据的重要性。

从而大大激发了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成功地兼顾了由课程总目标分解而来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分目标。

接着,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如蝙蝠、鲸、企鹅、鸵鸟等),这一环节不但拓宽了知识面,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此时我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制定《动物保护计划》,通过小组互相合作,将探究与记录融为一体,完成一个由“学”到“会”的内化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动物保护和宣传意识。

(设计意图:

把和动物交朋友提升到保护动物的层面,眼界开阔了,心胸开阔了,情感升华了,理解更深入了。

同时体验情感与知识应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延伸。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

这样的作业体现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孩子不同的方式,把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声传播得更远。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教师抓住哺乳动物和鸟类特点,简明扼要地归纳了这两类动物的特征,起到了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总结记录的作用。

本节课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使科学课教学成为孩子们开启科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二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

一、教材解读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隶属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三课,从内容编排上该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3—7课为第三部分,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

在这课之前的第2课,学生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然后过渡到本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是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同时为后面的“土壤中有什么”的学习作了铺垫。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

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铁锤1把,小岩石2块,多媒体课件。

公用材料:

大脸盆1个,水桶1个,各装一定量的水。

打火机2个。

小组实验一:

小岩石3-4块,带盖塑料瓶1个,实验记录单。

小组实验二:

小岩石1块,酒精灯1盏,坩埚钳1个,一次性透明杯1个,科学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估时5分钟)

[课堂准备:

事先把学生座位摆放成U型,每个小组5人。

讲台上放2块岩石,一块质地较软棱角分明,另一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

旁边放铁锤1把。

]

1.师拿起一块岩石,问:

这是什么?

(生:

石头)石头是俗称,它还有个规范的名字叫“岩石”。

板书:

岩石

2.师再拿起另一块岩石,问:

比较一下,这两块岩石的模样有什么不同?

(板书:

模样)(引导学生从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棱角等方面回答)

3.师拿起其中的一块岩石,问:

如果要改变这块岩石的模样,你有什么办法?

在模样前补充板书:

改变(引导学生运用铁锤敲、在地面上用劲摩擦、用另一块岩石撞击等方法,随机让学生当场演示,演示时一定要强调岩石模样前后的对比。

4.师问:

假如我把岩石放在水中弄湿,或者在岩石外表涂上水彩颜料,你觉得岩石的模样有没有改变?

5.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人力因素改变了岩石的模样。

如果把这些岩石放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的模样会不会改变呢?

补充板书:

会……吗。

点课件,揭示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二)头脑风暴,推测变因(估时5分钟)

1.师过渡:

在自然环境中,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我们来做个小调查——认为会改变模样请举手……认为不会改变模样请举手……

2.师:

刚才,有些同学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岩石不会改变模样,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吗?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有同学认为岩石会改变模样,那你觉得哪些因素会让岩石改变模样?

它是怎么改变岩石模样的?

(根据回答随机板书:

温差、流水、大气、生物等。

若学生说到火山、地震,则板书时有意写在下面,因为这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和本课所研究的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有区别。

3.师:

岩石到底会不会改变模样,除了口舌之争,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呢?

(学生自由说)老师告诉大家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模拟实验,它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难以用直接方法解决的问题。

模拟实验

(三)模拟实验:

流水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

1个塑料瓶,几块小岩石,装了水的脸盆。

旁边放着学生小组需要的材料,包括塑料瓶、小岩石,另外再准备一塑料桶的水。

1.师:

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流水对岩石的作用”的模拟实验。

2.师拿出塑料瓶,装入部分水,轻轻摇晃,问:

这可以模拟什么?

(流水)如果水流很急,该怎么做?

(使劲摇晃)看看这时的水是清澈还是浑浊?

3.师拿起小岩石,说:

我们先把这些岩石放脸盆中清洗一下。

(当面清洗岩石)你想往瓶里放几颗岩石?

你这么做有没有特别用意?

4.利用课件进行小组人员分工(材料员、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组长),发实验记录单,材料员领岩石,教师指导小组填写部分内容。

研究主题:

流水会不会让岩石改变模样

实验类别:

模拟实验实验组别:

第()小组

实验器材:

塑料瓶、小岩石和水

人员分工:

材料员、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组长

实验记录: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我们的结论

5.材料员领瓶子并装水,在音乐声(时长3分40秒)中开始实验,限时4分钟左右。

6.组织交流:

在实验中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教师特意准备些比较坚硬的岩石,让有些实验组看不到明显的变化,然后进行思维探讨,让学生从看不到明显变化的现象中推理出变化是存在的,只是这个变化非常缓慢和微小。

7.出示河流上游和中下游的岩石图片,问: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我们能不能解释一下自然界中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四)模拟实验:

温差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

1.过渡: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温差对岩石作用的实验,请各组留下一块岩石,把其他材料上交。

2.教师出示器材(小岩石1块,酒精灯1盏,坩埚钳1个,一次性透明杯1个),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实验方法,指导填写作业本本题目。

实验材料:

小岩石,酒精灯,坩埚钳,一次性透明杯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用坩埚钳夹住岩石,将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把加热过的岩石放入冷水杯中,使岩石冷却。

4.反复操作几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学生分组实验,控时5分钟左右。

4.组织反馈:

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5.观看视频:

温差对岩石的作用。

6.看岩石图片,解释温差对岩石的作用。

(五)了解其他因素对岩石的作用(估时5分钟)

除了流水、温差之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岩石的图片。

(图片包括:

蘑菇岩的介绍,植物对岩石的作用,动物对岩石的作用。

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大气也会让岩石模样发生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