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113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琴弦xiá

肖像xià

悄然qiǎo 

脸颊jiá

霎时间shà

模仿mó

蹿上cuān 

抿嘴mǐn

尽情jì

绷着脸běng 

树冠guān 

旋转zhuǎn 

唱和hè

津jīn津道 

短暂zà

洞穴xué

散聚sǎn 

胆颤zhà

窈yǎo窕tiǎo 

自个gě儿 

要yāo挟xié

奔bēn丧 

薄bó

暗 

沉闷mè

气氛fēn 

晕yù

n船 

拖蔓wà

九曲qū黄河 

刚劲jì

ng 

哈hǎ达 

给jǐ予 

勉强qiǎng 

强qiá

ng制 

乘ché

ng机 

召zhà

o唤 

扁piān舟 

提供gōng 

雾 

血xuè

液 

运载zà

扎zā好绷带 

起了蒙mé

憎zēng恶wù

模mú

样 

旋xuá

n涡 

徜徉chá

ngyá

曲高和寡hè

(四)字义易混淆的字词:

例如:

失:

①丢:

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②违背:

~约~信

③找不着:

迷~方向

④没有掌握住:

~言~职~失声痛哭

⑤没有达到:

~望~意

⑥错误:

~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⑦改变常态:

惊慌~色。

欲:

①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念;

~望;

食~。

②想要,希望:

~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为所~为 

随心所~

③需要:

胆~大而心~细。

④将要:

摇摇~坠震耳~聋。

胜:

①赢,胜利,跟“败”、“负”相对:

打~仗得~

②打败(对方):

以少~多

③超过:

今~于昔

④优美的;

引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地~景名~引人入~

⑤能担任,能承受:

~任不~其烦

⑥尽:

不~感激不~枚举美不~收 

漫:

①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

河水~出河床

②淹没:

水~金山

③满,遍,到处都是:

迷~。

~山遍野

④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

散~~步~不经心

(五)词语类型:

ABB:

软绵绵湿淋淋 

冷清清 

直勾勾

AABB:

马马虎虎 

结结巴巴 

缝缝补补 

匆匆忙忙

ABCC:

微波粼粼 

行色匆匆

AABC: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闪闪发光 

牙牙学语 

津津乐道

ABAC:

相依相随 

大摇大摆 

自作自受 

自言自语 

无影无踪

横遭不幸 

焦躁不安哭笑不得 

百折不回

暑去寒来 

左冲右撞三番五次 

五光十色

(六)词语归类:

描写人物品格的:

德高望重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心惊肉跳 

胆颤心惊 

大吃一惊

描写人物动作的:

左冲右撞 

描写人物神态的:

怒目圆睁 

恍然大悟 

焦躁不安 

兴高采烈

描写人物外貌的:

饱经风霜高大魁梧浓眉大眼慈眉善目

描写自然景物的:

悬崖峭壁 

狂风怒吼 

微波粼粼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描写音乐艺术的:

余音绕梁 

曲高和寡 

响遏行云 

描写建筑艺术的: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描写书法艺术的:

笔走龙蛇 

龙飞凤舞颜体柳骨入木三分挥洒自如

描写文学艺术的:

妙笔生花 

脍炙人口行云流水笔头生花点睛之笔

(七)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可以考察学生音序、音节

部首查字法,可以考察学生对字的部首、笔画、字义的确定(部首较难确定的字:

粼临举兴鹿麋鹰磨革魁就 

炙)

数笔画查字法,主要是针对独体字和那些难以确定部首的字

句子复习:

A.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 

反问 

设问 

夸张 

排比 

B.比较常用的关联词:

并列关系:

既……也(又);

又……又;

一方面……一方面;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是…不是。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也;

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

尚且……何况(更不用说)。

选择关系:

或者(或是)……或者(或是);

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宁肯)……也不 

转折关系:

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

因为;

因此;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关系:

如果(假如、要是、倘若)……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条件关系:

只有……才;

除非……才;

只要……就;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本学期出现的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写反问句)

(2)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写比喻句)

(3)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用“借着”写句子)

(4)春天到了,桃花展开了笑脸。

(写拟人句)

2.用上关联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关联词练习)

对待困难有两种态度:

不是害怕困难,被困难吓到, 

桂花虽然花形很小,不引人注目, 

( 

)我们的生活条件再好,( 

)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好,( 

(区分关联词“即使……也……、尽管……也……)

一个中国人,( 

)到了哪里,( 

)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

邱少云( 

)被火烧死,( 

)不暴露潜伏部队。

小章的双休日活动丰富多彩,( 

)到图书馆看书,( 

)参加科技小组活动。

3.修改病句:

(1)听了这件事的经过,感到很气愤。

(缺主语)

(2)我们学校的大队干部和首先队员参加了植树劳动。

(范围重叠)

(3)看到这么多人为“希望工程”捐款。

(句子不完整)

(4)她的学习态度和目的是端正的。

(词语搭配不当)

(5)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

(关联词使用不当)

(6)春天,满树的桂花盛开,真香啊!

(不符合事实)

4.照样子,改写句子:

妈妈对我说:

“小红,你放学后在学校等我,我来接你。

妈妈要小红放学后在学校等她,她来接小红。

小明对小红说:

“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

(九)另外还有写近义词、反义词、把词语补充完整等等。

二、阅读:

课文内容的梳理:

1.学生应该掌握的作者:

《怀念母亲》季羡林;

《穷人》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

《少年闰土》鲁迅;

《有的人》臧克家;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

《金色的脚印》日本椋鸠十;

2.本册出现的资料袋:

17课课后鲁迅先生的介绍;

25课《伯牙绝弦》课后关于这个故事的介绍;

26课课后关于贝多芬的介绍。

3.《回顾.拓展》里要掌握的内容:

第二单元:

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 

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

《课外书屋》里介绍的书与作者

第四单元:

“竭泽而渔”的意思 

第八单元:

“响遏行云”的意思

第一单元复习

第1课《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你累吗?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

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第2课《山雨》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雨声。

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讲雨中的色彩。

“流进我的眼睛”,意思是映入我的眼帘;

“流进我的心胸”,意思是“我”用整个心胸去感受这“清新的绿色”。

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第3课《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散文,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1.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第4课《索溪峪的“野”》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

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

它的野体现在四个方面: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变“野”了。

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

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1.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是夸张的写法。

这句话,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有着惊险的美。

让人读了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

无所顾忌,不拘一格;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

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几句话,分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写法,把索溪峪的山说成是“戏白云”、“弄倩影”,像人一样的聪明可爱,并把它比做“热恋情人”、“窈窕淑女”,流露出作者对山的喜爱之情。

3.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

野孩子是顽皮可爱的,在这里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把索溪写成了一个野孩子,使溪水更加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必背内容《山中访友》5——7自然段。

第二单元复习

第5课《詹天佑》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 

“还没有出世”,表明有些外国人不相信中国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

“轻蔑”一词形象地描画出这家报纸看不起中国人的帝国主义嘴脸。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的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个有高度爱国热情的工程师。

他认为,铁路修好了,既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讥笑,也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好。

3.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这句话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从而也说明詹天佑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爱国工程师。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第6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第7课《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

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句子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

2.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这句话表达战士们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3.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4.他笑嘻嘻地说: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

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

与课题相呼应。

第8课《中华少年》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必背内容: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讯息工期的铁路干线。

居唐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捧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从向两头开凿。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詹天佑顺着山势,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季羡林《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第三单元复习

第9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

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

“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能干。

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

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

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为了救邻居的孩子,她什么也不顾了。

这五个省略号真实、准确地表现了桑娜当时极度矛盾的心态。

“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

2.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

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

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3.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

“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

“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

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

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4.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

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

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第11课《唯一的听众》,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2.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3.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

文中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

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

“我”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

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5.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老人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

6.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

“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

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