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27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孤僻的闷常常笼罩在心头,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格格不入造就了她的性格:

思想的抗拒,卑微的低头,在事前的鄙夷。

  莎菲是一个真诚的女人,她爱她的朋友毓芳和云霖,也在乎童年时关系最好的朋友,以至于每每见到与其极其相似的剑如,她也会那么介意当初为何不回应她寄出的八封长信。

她气得只想哭却纵声而笑,她痛恨过去,痛恨自己不可追悔的无赖行为。

她是一个爱面子的女人。

面对苇弟的求爱,她从不欺骗和玩弄他,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她毅然地拒绝了苇弟,却又总是将苇弟弄哭自己却很得意。

  莎菲是一个内敛的女人,她向往爱情却又胆怯退缩,她在日记中写到:

“我要着那样东西,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地让他自己送来。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懂得矜持却又会取巧,以至于终究等来爱人的真心表白。

可却因为她内心的高尚,她鄙弃凌吉士内心的世俗,单单只是一副好皮囊也不能使她失去本有的纯洁与真实,她终究还是推开了他。

  分析莎菲的形象,一个对爱情具有憧憬般的妙龄女子。

在文章一开始就显示的十分突出,“但我却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似乎都隔得我太远。

”无论是住店的旅客的唤叫,还是电话旁的喧闹对语,加之语言的渲染,写出了她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蔑视周围的低俗,痛恨落后的低潮。

又极力追求新的事物。

在给剑如写了八封信都杳无音讯之后就像遭到了不可原谅的待遇,就不理会剑如,尴尬的碰面场面却故作陌生,最终内心的蛊惑受不住虚情假意的掩饰,独自离开。

可见莎菲的孤独与任性。

  本想以胜利者的姿态获得爱情的莎菲,其实在推脱和阻挠中,早就失去了自我,那么波澜的内心,那样起伏着的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情爱的唾弃。

莎菲的遭遇显示人性的莫测,塑造性格的典型性。

具有反叛精神的女子总是不盲目的,忧心忡忡的表现更加觉得自己觉得这个世界的灰色。

她激起我内心的波澜,让我自觉能感到,我便是莎菲,虽然我身体健康,但我同她一样内心矛盾。

  莎菲的日记让我们初次看到了女性隐蔽的情爱观,也反映出现代背井离乡、来到都市闯荡的女性内心的苦闷、矛盾,精神的孤独和迷惘。

莎菲的心路历程激荡而热烈,狂热而赤诚,但是到最后,却只留给读者一个不可知的结局,莎菲的未来会怎样还待我们自己去实现。

  每次拿起一部作品读罢,总会感到解读的难度。

除了那些早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以外,还要面对如何选取适合的视域来深入作品。

至此,如何能更好的挖掘出新意,真正阐发出自我观念就变得极为棘手。

  女作家丁玲在写这篇小说是1928年,那时的丁玲24岁,再加上作品的日记体,可看出这是一篇带有自叙性质的反映作家心灵世界的作品。

作品中对主人公莎菲以行云流水似的笔触,深刻的剖析了内心在面对爱情时的焦灼与矛盾心境。

在20世纪二十年末风云突转的时代浪潮中,以极为细腻大胆的抒写方式,揭露出一代知识女性在爱情与理想方面的种种困惑与痛苦。

“莎菲”这一形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女性符号的象征。

  小说中的莎菲敏感,感伤,悲观,孤独,并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这种种性情再加上令她迷惑而头痛的爱情更让她变得忧伤而忧郁。

这不免会让我想起那个郁郁寡欢的林黛玉,但她又不同于林黛玉。

她读报,看书,关心社会发展,是时代的新女性,可这每一种总不能真正唤起她的激情与希望。

小说在表现莎菲与苇弟,凌吉士,以及同学毓芳,云霖的交往中,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婚恋观念与生活态度。

  莎菲在小说中是苦闷痛苦的。

首先在于她对自身爱情的不满与渴求。

苇弟是个比莎菲还大四岁的大男孩。

他喜欢莎菲,照顾莎菲。

可是他老实,纯真又异常的懦弱与缺乏主见,无法真正理解这样一个处于渺茫状态中的莎菲的所思所想。

有几次他都希望苇弟能哪怕理解她一点,也许她都会产生一点点缠绵的爱意。

然而她希望得到的,苇

  弟又总是想不到。

南洋人凌吉士英俊,潇洒,又颇有点情场老手的意味。

莎菲很希望得到他的一点点拥抱和吻的抚慰,这个有些浪荡又有家室的男人怎么可能愿意真心与她呢!

莎菲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她不缺乏爱情,可是在爱情中她又分明没有得到想要的精神的相通和理解,为此她的苦恼始终没有改变。

在五四时代环境中的感召下,有了女性自觉意识的莎菲所寻求的爱情在现实与理想的折磨中,终究还是没有实现。

  其次是时代环境的影响。

五四的洗礼,唤起了一代青年的心理意识。

可社会又没有提供足够的环境让他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莎菲接受了教育,获得了知识,启迪了心灵,可是在社会中却又屡屡碰壁。

她唯一依赖的是爱情与友情。

爱情没有欣慰。

唯一理解她的蕴姊又去世了。

如果此时她能找到一个适当职业,或许更有利于释放她内心的压抑。

  值得肯定的是,接受了教育的新女性莎菲尽管在大胆的呼喊爱,渴求爱。

可是,在爱情面前她又是异常理性的。

她知道得不到苇弟的真正理解,又在炽热的爱欲中发现带有“欧洲中古的骑士风度”的凌吉士是完全不可信赖的。

在这篇由一篇篇日记组成的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述更有利于展示莎菲的内心。

爱之于她的是爱情还是只是心灵的苦痛呢!

那它的缘由又是如何呢!

  丁玲这篇小说虽说有些一定的小资情调,但它的最大贡献在于抓住了时代浪潮中的女性的心灵世界。

充溢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丁玲的小说不由使我感到了这样的疑问:

是爱情还是苦痛呢!

  丁玲,现代女作家。

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

笔名彬芷、从喧等。

湖南临澧人。

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次年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

1922年初赴上海,曾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

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

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

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

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开始小说创作。

处女作《梦珂》于同年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

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

1929年冬,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

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

1933年5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转至南京幽禁三年。

1936年9月须党的营救下逃离南京,经上海潜赴西安,不久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

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解放区文学优秀作品。

1948年完成了反映土改运

  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译成多种外文。

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新中国成立后,丁玲曾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文协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并在繁忙工作之余,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评论文章。

1955年和1957年被错误地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主要成员,1958年又受到“再批判”。

并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

“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迫害并被投入监狱。

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先后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并多次出访欧美诸国。

丁玲一生著作丰富,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丁玲文集》五卷。

晚年的丁玲被骂成“左”,丁玲晚年曾说道:

“我不管它‘左’还是右,我也不晓得什么叫‘左’和右,我只晓得现在骂我‘左’的人,都是当年打我右的人!

”丁玲与沈从文的恩恩怨怨

  内容简介】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于1927年写的。

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

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

  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

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丁玲在20年代时就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坛不朽之作,写于4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的一种。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际的挣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的软弱,不自立,也符合当时社会给女性的定位.小说通过身患肺病的莎菲写日记的方式,细致地刻画了莎菲的心理,叙述了莎菲耳闻目睹的人和事。

莎菲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五四”后一些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

文章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和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

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

  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具有特殊的文学魅力,更由于作者在小说里使用了对疾病及有病的身体的描写这一独特手法深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控制小说情节的展开,并进而界定了小说女主人公莎菲的内心世界及其个人身份认同.

  本文从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关键性细节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莎菲女士的日记》

  1.日记体的写作形式独具特色与表达效果。

  日记是最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日记具有极度私人化的特点,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通过莎菲这一固定的叙事者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展示她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流程,作为私人性极强的文体,它有得天独厚的揭露人物内心的功能。

但是纯粹以日记为表达方式构成一篇短篇小说还是很少见的,丁玲的这次尝试很有趣也完成的非常成功。

  2.莎菲的丰富形象。

  她的性格太具有多面性:

多愁善感,缺乏妥协和宽容,有着极强自尊心,有时候好面子,自我,讨厌世俗。

  3.莎菲女士形象的现代内涵

  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

  ①孤独心灵:

二十年代的丁玲是孤独的,她远离故乡,独自一人在外打拼。

正如丁玲自身一样,莎菲远离乡土,一个人在新思想发源的大都市生活,没有知己朋友。

她渴望有那么一个人可以理解她,能够深入她的精神,她的灵魂,渴望得到理解和关心。

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深感难以沟通。

因此,孤独感就产生了。

虽然莎菲的孤独是当时的“时代病”赋予的,是当时女性外境遇困顿症结的表现,但和现代女性的孤独,渴求一份心灵契合的爱情的愿望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

②独立人格:

在传统的男权中心社会里,出嫁结婚是女人的出路和归宿。

男人和家庭则通过婚姻控制女人,剥夺其自我和自由。

经历五四思潮的丁玲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反传统模式,猛烈地予以反击,哪怕是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她也否定。

在否定婚姻的同时,作者还反叛男人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而在当下,女追男已经司空见惯,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执掌财政大权比比皆是,现代女性独立的人格使得女性在爱情中展现出一种理性的主动的姿态,再也不是囿于深闺等待男人品评的物件,可以说丁玲思想是前卫而深刻的。

  ③矛盾个体:

莎菲这一形象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种复杂而又矛盾气息,从表面看她温和善良,沉着冷静却又骄纵任性,浮躁冲动。

可以说莎菲身上充分展现了女性情绪化的一面,感性易变是她矛盾气息的根源。

从现在的观点看,婚前性行为已经不再作为一种被严令禁止,羞于启齿的行为,但是大多数女性还是秉承着传统道德----女性要端庄,以矜持压抑着自己。

这和莎菲强烈的抨击传统禁欲思想的锋芒,却又时常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进行尖锐的自嘲这种痛苦的矛盾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4.爱情观

  莎菲的情感漩涡其实是灵与肉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我们现代的女性所面对的难题,想要找一个物质条件好的依靠,但是又想要找一个可以与自己灵魂对话的伴侣,这两者之间总是难以两全。

反传统的爱情观,不止是要走出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的婚姻,在今天,反传统更是要走出他人价值观里委曲求全的婚姻,在今天,知识女性应该在自由婚姻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寻求自己灵魂的伴侣,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享受婚姻的幸福。

  5.丁玲写作

  总结:

先锋性和深刻性

  ①首先是丁玲以她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到了都市在对女性意识觉醒与刺激的同时,也给女性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来自于都市还是生存于都市的女性都无法明确地找到自己生存的中心,从而在精神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幻灭感。

这也是丁玲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

  ②其次是她对女性欲望书写的开掘。

丁玲从女性最基本的需求出发,从人性的角度入手,发出解开女性束缚的呼喊。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杨碧雅处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

丁玲深入挖掘女性心理,展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理想,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大胆地、尽情地去书写女性内心的欲望和忧虑,真实刻画了女性内心的挣扎和艰难。

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体现了她作为领导女性思想解放的先驱性和革命性,对今天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一、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它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母系时代的母权制度到父系时代的父权制度后,进入了全面向父权制度挑战以实现人类男女平等的‘平权时代’”。

男性向来处于社会的中心,女性只是作为从属的边缘的附带的人而存在。

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表达出时代女性渴望政治、文化独立和解放,获得与男性同等地位的呼声。

女性主义作家努力挖掘女性意识和女性的自我价值,表达出女性自己对社会、对政治、对人生的诠释,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他们展现着时代的气息,用笔对传统的男女地位模式进行有力的宣战与反叛,展现出女性的自尊与抗争精神。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教授王德威说:

“谈论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及早期女性主义者的活动,丁玲每每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二、莎菲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心高气傲、而又希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依靠自身去获得完美爱情的理想主义者——莎菲,其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又展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矛盾、复杂而充满艰辛的心路历程。

茅盾曾评论说:

“‘父与子’的斗争在全国各处的古老家庭里爆发,一些反抗的青年女子从‘大家庭’里跑出来,抛弃了深闺小姐的生活,到‘新思想’发源的大都市内找求她们理想的生活来了。

”这“理想的生活”其实就是莎菲的理想主义的爱情。

丁玲就是在这种潜在的、表层的女性外境遇下,以独特的日记体的形式,深刻展现出莎菲渴望灵与肉结合的理想爱情但又最终落空的心路历程。

  莎菲强烈渴望这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得到理解和关心。

莎菲从追求者苇弟的泪水中寻找快意,却又暗自懊悔这种冷酷的快活。

她反复强调自己的“苦闷”,其实就是精神上的空虚。

于是莎菲开始恋爱,试图通过恋爱来摆脱精神上的苦闷。

莎菲是一个对爱情抱着幻想而又非常执著甚至看上去有些怪异的青春少女。

而当莎菲第一次见到凌吉士之后,她就想道:

  “我抬起头去,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

”这样的话语突破了传统对于女性的描写,丁玲大胆直言,直面女性灵魂的性欲爱念、本能冲动,她要告诉读者的是一个真实的女性,有情欲的女性,敢于发现自己和承认自己的女

  性。

然而这种希望和激情没有长久,她逐渐对他产生厌恶和鄙夷,可见莎菲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审美格调高的新女性形象,有着一种超脱流俗的清气。

  三、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女性心理分析

  丁玲对于女性性心理的大胆描写,一反传统模式。

“但看

  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到我手背时,却象野人一样在得意的笑了。

”这可以说是莎菲的一种快意,这种快意体现她希望处在一个高的地位,处于被男性所仰视的地位。

她在这里要获得传统女性所没有的重视。

但是,“但我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我去取得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没有自主的爱情和婚姻。

一个女性不但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性欲,而且还要靠男性的依附来满足她的欲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中多次提到莎菲说自己有病,莎菲的“病”,是丁玲对女性“时代病”的隐喻,是丁玲对女性外境遇困顿症结的认识—现实,暂时只给离家女性提供“新”男性的庇护。

“我是谁?

”丁玲叩问自己,她迷茫而痛苦。

因而,丁玲笔下,莎菲追求灵肉结合理想之爱的梦,虽然彻底破灭了,然而,破灭的梦却没有熄灭莎菲已经燃点的爱与欲“:

我断定,假使他能把我紧紧的拥抱着,让我吻遍他全身,然后他把我丢下海去,丢下火去,我都会快乐的闭目等待那永久保藏我那爱情的死的到来。

”这样的诉说酣畅而恣意,但是矛盾的丁玲又随即鄙夷:

“在一个温润的软热东西放在我脸上,我心中得到的是什么呢?

?

我同时都鄙夷我自己了。

  莎菲在进行的是狂热的情感追求,也在进行着理智的自

  我嘲讽和否定。

这两种思想不断地拷问着莎菲,促进她去不断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这种探索是苦闷的,矛盾的,没有光明彼岸的。

丁玲也正是如此受着女性意识的探索的煎熬并试图通过小说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忍不住嘲笑他们了,这禁欲主义者!

”从中可以看出丁玲强烈的抨击传统禁欲思想的锋芒。

然而,她又时常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进行尖锐的自嘲,可以说这又是丁玲的痛苦的心理矛盾。

  莎菲的日记让我们初次看到了女性隐蔽的情爱观,也反

  映出现代背井离乡、来到都市闯荡的女性内心的苦闷、矛盾,精神的孤独和迷惘。

莎菲的心路历程激荡而热烈,狂热而赤诚,但是到最后,却只留给读者一个令人悲悯的结局。

莎菲最后坐火车去南方,这样的逃离可以说是解脱,是反叛,也是丁玲在绝望中继续坚持自我、继续向命运抗争的决心。

  参考文献:

  白露.三八节有感和丁玲的女权主义在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孙瑞珍.丁玲研究在国外.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西尔维斯特著,余潇枫等译.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