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42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1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

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

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对于“升华”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co2↑+H2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等碱溶液反应:

  co2+ca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

  co2+c2co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有机物+o2

  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

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给学生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间。

切忌用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或用教师的方案替代学生的方案,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案进行操作。

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探究活动,都只能说是“戴着探究帽子”的虚假探究活动。

同时,这个探究活动需要的仪器较少,操作也简单,也没有危险,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即便有“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的时候,仍然对于“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感到困难。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应避免提前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人为造成学习的困难,增加学生学习的畏惧感。

  在学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一般情况下”,不要将问题绝对化,一是以免产生知识性错误,二是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留有发展的空间。

  不要忽视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这个反应本身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也是扭转人们“误解”二氧化碳的证据之一。

同时,这一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搭建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利用的性质

  性质类别

  灭火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气体肥料

  促进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在光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制冷剂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

  物理性质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制作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溶于水,并部分与水反应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控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②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④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要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要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学科思想。

  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温室效应”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意识。

  教学片断 “两只蝴蝶”引发的探究活动

  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上课前的课间几分钟,教师在教室中播放着《两只蝴蝶》,引得很多学生也在小声或大声的跟唱,课堂观察组的几位老师,既被歌声感染者,也在心中猜忌着“老师播放《两只蝴蝶》的用意是什么呢?

”很快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心中的疑惑也有了答案。

  【师】庞龙的《两只蝴蝶》好不好听?

  【生齐】好听!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只蝴蝶,,你们知道老师的两支蝴蝶是什么纸作成的吗?

  【生齐】紫色的纸。

  【师】是紫色的纸,可是,这紫色是我自己染的色,你们想知道我用什么染的色吗?

  【生齐】想。

  【师】紫色石蕊。

  【生1】老师,紫色石蕊是什么东西啊?

  【师】问得好!

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某些物质能够变色,有时候变成红色,有时候变成蓝色,那要看它遇到什么物质了,我们在第十单元还会更详细地学习有关它的知识。

下面我先请紫蝴蝶们给大家表演一个短剧。

请大家欣赏:

  剧情一:

教师在一盛有少许热水的盘子中,然后再盘子中加入几块干冰,立即产生大量的云雾。

  剧情二:

有两只紫色蝴蝶飞呀飞,飞着去看人间仙境。

  剧情三:

忽然,天降小雨,赶紧跑,可惜其中的一只蝴蝶没躲开,被淋了个“落汤蝶”。

  剧情四:

赶紧躲一躲呀,两只蝴蝶分别飞进了两只集气瓶。

  剧情五:

外面的雨停了,紫蝴蝶们出来吧。

咦!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被雨淋湿的“紫蝴蝶”变成了“红蝴蝶”。

  【师】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蝴蝶剧”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云雾”是怎么产生的?

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什么?

“紫蝴蝶”为什么会变成“红蝴蝶”?

  环节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问题1:

有没有同学猜出来老师是用什么物质制造出来的“云雾”呢?

  有学生能够说出“干冰”,并能够说出“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

教师追问“干冰是怎么形成云雾的?

”,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干冰能够升华,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产生“云雾”。

  问题2:

集气瓶中盛的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对刚才老师表演“蝴蝶剧”的观察,你发现了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生1】直接观察得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师追问】“气味”你是怎么观察到的?

  【生1】应该闻一闻。

并按照老师要求到讲台前闻二氧化碳气味,证明“无味”。

  【师追问】二氧化碳一定是“气体”吗?

  【生1】是。

  【生2】不一定,刚才老师表演时用的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体。

  【师】很好,你观察非常细致。

应该说“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也可以转化为液体、固体,比如生活中有“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生3】根据集气瓶口向上,推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师追问】你的推测很有道理。

那么大家现在可以讨论一下,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更科学、更直观的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学生提出的方法有:

书上的“二氧化碳熄灭阶梯型的蜡烛”方法;

利用简易天平倾倒二氧化碳。

  图1

  图2

  教师演示了方法,即图1所示实验,其他均留给学生课下继续自主探究。

  【生4】根据“紫蝴蝶”变“红蝴蝶”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师追问】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们意见不一致,认为使“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

是二氧化碳使“紫蝴蝶”变“红蝴蝶”;

是水使“紫蝴蝶”变“红蝴蝶”;

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生成了新物质使“紫蝴蝶”变“红蝴蝶”。

  环节三、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

  问题3: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药品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纸蝴蝶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观察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变量。

  图3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得出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够使石蕊变成红色。

生成的新物质叫作“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师】再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图4

  问题4:

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生5】现象是:

塑料瓶变瘪;

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内压强变小,所以塑料瓶变瘪。

  【师追问】有不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吗?

  【生6】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塑料瓶才变瘪的。

  【师再次追问】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位同学的观点对比分析,得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和水发生了反应。

  【师继续演示实验】打开塑料瓶盖,剧烈振荡塑料瓶。

  问题5: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受热分解的速率会更快。

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co2↑+H2o。

  环节四、讨论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性质

  问题6:

根据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你还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等碱溶液反应:

co2+ca2═caco3↓+H2o;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

co2+c2co;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有机物+o2等。

  环节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