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43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材分析:

书中的五幅插图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萝卜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课前调查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成长的一系列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

现在请几个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教师把学生了解的情况简单记录在黑板上

大家了解得真详细,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7幅图画,通过讨论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

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腰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

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颗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学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长大,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

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一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就叫做间苗。

第三图画是除草。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也会随着长起来,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面的水分和养料。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画是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

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画是灌溉。

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命脉,所以爷爷要注意给萝卜灌溉,保持萝卜生长所需要的足够水分。

第六画是收获。

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是画是在收获了好收成以后,虎字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进一步讨论。

“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

”“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帐目”。

引导学生讨论: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在帐目中,虎子家购买了象棋、球鞋、老花镜、食用油、电灯泡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家不能生产的,但又是生活中非常需要的。

所以用萝卜的收入购买回这些用品,用于日常生活,剩余的钱存到了信用社。

5、讨论,“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

自己家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6、学生总结:

学生通过对自己父母劳动的讨论能感受父母劳动的辛苦,从而感受到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我们应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

7、家庭作业,选择合适的时节,在自家院子或地里种植少量的易活的蔬菜。

并做好种植记录,体验种植活动,感受劳动的愉悦和辛劳。

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2课时)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时间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1、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2、知道我们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3、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事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课文用虎子的话说明了农业生产和气候的密切关系,展示了农业劳动的季节性。

1、准备2005年的日历(应同时标注公历、农历、节气)、中国行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2、小麦的历史知识,玉米的历史知识,苹果、花生的历史知识(有的可以叫学生准备,利用各种途径寻找资料)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

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

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谈海盐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论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反季节作物,那要讲清科学的原因,也是利用了农作物的季节性特点)

阅读课文中虎子的话,结合观察教科书中的7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

讨论:

结合你的生活体会,谈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

“一年之中,农业生产为什么分为这四个阶段?

并归纳出:

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适合农作物从种植到生长、到成熟的不同阶段,才有了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

3、教师讲解,

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

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

你听说过二十四节气吗?

学生自由讨论,结合书中的表格进一步理解二十四节气。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十四节气和平常使用的公历的联系。

例如:

春分是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每年的变化不大。

公历是根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制定出来的,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的这种固定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

谈话: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集体朗读二十四节气歌,并背诵。

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由来,并把它的历史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出来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的,有的则是从外地运来的。

2、讨论,海盐出产的食物和从外地运来的食物,得出结论: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性。

阅读书本第9页的课文。

再次讨论:

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

通过交流知道:

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

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低像小麦、棉花;

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

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3、给学生时间阅读书本第9页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通过分布图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从而引导学生探究:

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

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在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可以分小组探究,把不同的探究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

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

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子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获了。

(3)学生还有其他探究的以资料卡片的形式记录,交流。

“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觉得哪些条件对农作物来说是最重要的?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

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

“我们海盐适合种哪些农作物?

3、探究活动;

观察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

“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

4、阅读总结

6、课外延伸:

记录海盐的主要农作物

课题3、妞妞的困惑(1课时)

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认清绿色食品标志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2、教师收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绿色食品包装等。

“同学们,你们家里种的粮食作物,或这种农产品打农药吗?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

可是,由于这些年,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的农药。

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妞妞的困惑。

2、全班讨论。

学生自主观察和阅读书本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

问:

“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该怎么办?

”通过讨论知道:

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教师出示这些产品标志。

师问:

“你在超市、商店见过贴有这些标志的这类农产品吗?

家长有没有买过?

”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自己见过、买过的绿色食品。

3、探究讨论。

“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是妞妞的另一个困惑,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集体讨论,利用事先查到的资料,调查的情况分析总结。

(农业生产既要保持增产,又要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使用天然的有机肥料,也叫“农家肥”,像河泥、塘泥、人畜粪便、绿肥等;

遇到病虫害,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像利用大量的七星瓢虫消灭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止棉铃虫,这也叫“以虫吃虫”的方法进行防治)

4、学生回顾大家讨论的要点,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

6、课堂延伸:

利用动物的食物链关系,调查一种无公害的杀病虫害法!

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一课时怎样看电视

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三者102~105页。

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

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

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

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

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

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

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第二课时荧屏前后

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参见第108~109页。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

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

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1)

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参见第114~115页。

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

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

”“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

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

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

“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四课时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2)

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

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交流:

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

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

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

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剪报。

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

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

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

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

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

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

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

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第五课时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

参见第118~119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分析讨论。

让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

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

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

(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也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它呈现的是知识的综合形态,这种综合更多的是在活动中凸现出来的。

因而本课教学力图体现课程的活动性、开放性和生活性,体现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之中。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中我特别珍视学生的生活价值,尊重他们,努力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注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支持,在充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借助家长的、老师的“眼睛”看电视这一媒体,逐步形成为电视的全面的、具体的、深刻的认识。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有时把握的还不够。

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富有创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

只有很好地把握住“生成”,才能使课堂精彩纷呈。

另外,一种价值观的形成仅仅从认知方面去探求,能否真正把德育做到孩子“心”里去,真正引导学生的行为,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所以本课在延伸活动中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与指导,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的习惯,是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本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实践,丰富生活

我们常听到不少老师埋怨学生的生活经历少,课堂上没话说等。

如何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其实让学生进行课前社会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正如课标指出: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课前实践活动十分重视,并作了周密的布置:

如各年龄段人群每周收看电视的时间、收看电视的内容、收看电视获得的信息,增长的知识等,并要求每人都要作好详细的调查采访记录,然后交各小组长检查。

因此课堂上出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交流、汇报的热烈场景,同时还有孩子们对同学生活的一些宝贵建议。

孩子们汇报交流的内容,是他们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所获得的成果,看上去他们是在交流汇报,实际上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道德的自我构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调查、采访、搜集这些信息的社会实践过程和经历。

正如杜威所说:

“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

离开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假如孩子们没有课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这些经历,教师心中无数,课堂上孩子们有那么多话要说吗?

有那么多信息要交流吗?

所以没有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二、学生主动参与,多向多层对话。

这里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没有简单的对错辨析,没有机械的是非判断,没有空洞的说教明理,没有强制的导行要求。

这里有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是学生直抒胸臆的辩论,有的是乐意选择的动手制作,有的是学生情感间的交流碰撞,有的是学生与家长、老师、专家的直接对话。

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观,学生在这样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体会、省悟、认知,逐步升华情感,这不仅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还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观看电视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上举行了一场“看电视是有利还是有弊”的辩论,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的课前社会实践各抒己见,直言看电视的利与弊,把教学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出现孩子们滔滔不绝地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让人振奋的场面。

因此,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让课堂再现了师生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让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使课堂教学体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

参见第124~127页。

从60~61页的导读图引入。

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

“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请几个学生发言。

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上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

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

“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教师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讨论:

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

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小结。

家庭作业: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

第二课时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掌握报警的方法。

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参见第130~131页。

汇报调查情况

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讨论:

对比书上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

体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

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书上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

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

然后提问学生:

“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

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

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

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交流与建议。

先让学生交流“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再让学生提出建议。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参见面134~136页。

谈话导入。

“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

它们的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

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