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53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代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校成为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

“先进制造系统”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5种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发电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被批准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环境教育创新高地”被评为2008年度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建设项目。

在省部级质量工程的各类项目建设成果中,我校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获得优秀教学团队2个,精品课程7门,特色专业8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

2008年新生入学成绩大幅提高,大学生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教育部简报》第35期“华北电力大学打造精品学术讲堂着力培育高素质人才”和第68期“华北电力大学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学校坚持“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优秀成果。

学校继续加大对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力度。

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工程,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围绕“211工程”三期建设,学校制定了《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与《博士研究生创新资助计划管理办法》,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学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研究生工作站的数量达到7个,“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

3篇博士学位论文、7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获河北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

在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上,我校研究生获得含一等奖在内的8个奖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二)人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校着力做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充满竞争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2008年完成对教师系列和管理系列的定编设岗聘任工作,不断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使各类人员各尽其能、各安其所,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保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方针进一步深入落实。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牛东晓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北京市、河北省教学名师奖,4人通过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申报项目;

新增博士生导师23名,使我校博导增至108人,新聘39名专家为我校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

引进和接收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聘任3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进一步优化了结构,提高了水平。

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相继出台了《华北电力大学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选送近30位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到电力企业进行工程化实践锻炼,选派55名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合作研究及参加学术会议,选派29人赴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使我校人力资源的潜力得到更大地发挥。

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相继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华北电力大学产业岗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对辅导员、外聘教师等人员强化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精神,不断规范校内用工。

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进一步凝炼科研方向,整合科技资源,在科技总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3个项目获得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立项,106个项目获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大培育和重点项目等立项。

其中杨勇平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过程节能基础问题研究”获得“973”项目立项,标志着我校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上了新台阶,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5项,专利授权36项,科技论文三大检索总数量与排名稳步上升。

2008年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到3.1亿元,比去年增长28.53%,其中纵向项目立项资助经费达到0.67亿元,比去年增长66%,再创历史新高。

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8年,学校确立了“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

以理事会单位为核心,学校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2008年,新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我校战略合作伙伴,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大唐电信集团、中国风电集团、首航艾启威(北京)冷却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不断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加快与北京昌平区政府建设“能源科技产业基地”、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与保定市政府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等能源电力产业聚集区的共建步伐,继续推动与福建泉州政府关于福建分园的合作,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新模式,加速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学科建设再添硕果

学校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立校之本,2008年以“211工程”三期建设筹备工作为契机,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促进学科实力的持续提升。

“211工程”三期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有关专家的评审,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

初步完成“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论证工作;

“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我校,标志着我校国家级重点实验研究平台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工业过程测控新技术与系统”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大电网保护与安全防御”获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立项资助;

电气工程、工程热物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清洁能源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等5个学科成功列入北京市重点学科,使我校省部级重点学科增加至13个;

获得世界银行124万美元赠款项目,风电学科的建设力度大大加强。

(五)国际合作跨上新台阶

国际化发展战略持续深化,2008年学校国际合作办学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高,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结构和层次不断优化。

学校首开金融和会计学专业的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同时增加了英国巴斯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为电气专业合作伙伴学校;

2008年度全校留学生总数增至390人,学生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是2007年度的2.2倍;

07级电气2+2学生第一学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2%,为历史最好成绩;

04级电气2+2本科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94%获得到剑桥、帝国理工、曼彻斯特、纽约州立大学等国外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

08年我校成功入选北京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单位,学校第一个“111”引智基地正式启动,外专重点项目申报达到17项,为历年之最。

(六)条件建设扎实推进

校园基本建设稳步推进。

北京校园西区综合教学楼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一期整体建设工程已全部通过结构长城杯验收,部分楼座已竣工,即将交付使用;

保定校区教11楼主体部分等多处施工工程均告竣工。

这些工程的顺利完工,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环境,充分保障了学校长远发展各项用房需求,为学校总体战略部署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学校继续保持健康、平稳、高效的财务状况。

2008年争取中央事业经费投入、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上一年增长12.15%,创历史最高水平;

学校通过参与市场化竞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及筹集资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科研经费、各类培训、科技学院的收入稳步增长。

截止2008年底,学校资产总额达到268544万元,比上年增长9.09%,总收入89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9%;

教职员工的收入不断提高,2008年学校人员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1.05%,个人收入人均年增幅也达到10%以上。

财务的良性运转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标志着学校事业已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周期。

学校逐步建立起了校、院系部处、科室的三级资产管理体系,资产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克服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周到的后勤保障服务;

学校图书文献资料查询环境与条件不断优化,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建设完成了大学统一的办公自动化平台、综合教务系统、多媒体信息资源,促进了学校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在信息化及数字校园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大科技创安力度,积极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为学校创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七)圆满完成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

2008年10月25日,学校在国家体育馆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贾庆林、刘淇、刘延东等领导同志向我校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领导、国家电力企业负责人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与广大师生校友一万余人共同出席庆典活动。

以校庆活动为契机,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重新确立了校徽、校标、校歌形象识别系统,全面展示了50年来的办学成就,进一步总结了办学经验,明确了办学目标,扩大了社会影响,凝聚了各界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不懈奋进的士气,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实现把我校建成一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八)党的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绩喜人

2008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验收。

通过迎评促建,学校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管理,加强统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年来学生工作成绩斐然。

学校围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其中“循伟人足迹、探求学真谛”主题教育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进行专题宣传报道,校领导走进学生班级参加学生“成长论坛”主题班会活动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2008年共有2759名师生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赢得奥组委和北京市的高度赞誉。

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演出,“蓝色动力”合唱团一举夺得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赛合唱组优秀奖,成为获得优秀奖四所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非专业合唱团。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就业中心,2008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过去的2008年,全校师生员工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以建校50周年为契机,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重要的成绩。

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职员工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认清形势更新观念

推动学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2008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建校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以校庆为契机,我们对五十年来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办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以史为鉴,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和其他大学发展的共同特点,就是关键时刻办学思路的创新以及历史机遇的把握决定着这些学校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跨越式发展。

办学的思想、宏观的战略从来都是决定性的,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建校5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在于:

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定位等重大问题。

学校2003年划归教育部管理,2005年校部由保定转移至北京,形成以北京为校部、保定为校区,实质性一体化的办学格局,为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大学精神得以凝炼,大学文化建设初显成效,初步回答了“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这样一所大学”的重大问题;

三是能够正确分析形势,科学判断形势,牢牢把握机遇,在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取得重点突破,带动学校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这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一主题,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万众一心,不怕困难,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许多制约学校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大师、领军人物、拔尖后备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依然偏少,迫切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

二是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同类型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不多,科研产出率较低;

三是一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变化,对学校确定的发展战略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明显不足。

针对以上“三大难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不断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戒骄戒躁,奋发图强,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经过50年的积累和努力,华北电力大学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又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面对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推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等被列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这些新形势对于以能源电力学科为特色的华北电力大学,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抓住了这个机遇,就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错过了这个机遇,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

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的比较对象和工作规则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国际国内高水平大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各项工作的标准,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事业中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想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再次腾飞,就必须坚持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即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努力”,真正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重大难题,加快缩小与985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差距,实现办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这里所谓“超常规的思维”,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等因素,把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作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所谓“超常规的举措”,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坚持改革是根本的推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谋和谐;

所谓“超常规的努力”,就是要动员我们的一切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劳动,以更快更大的步伐去赶超他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超常规,不是违背客观规律,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进一步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做好规划,从而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

当前,我们要继续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十六字办学方针,继续大力推进“质量工程、人才工程、创新工程”三大工程,围绕如何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下面我想着重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学科上,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着力点。

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作为一所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学校,并以我们特有的竞争力服务能源电力等国家基础建设行业,是学校的比较优势和特色所在。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的内涵,尤其是要把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学科的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办学优势的战略重点,切实做好发展规划,加大资源投入,力争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要进一步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形成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群,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拓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和特色。

第二,加大“人才工程”实施力度,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

学校要坚持既定的人才发展战略,把“人才工程”由少数人的工作变成多数人的工作,由具体工作变成战略性工作,由局部工作变成中心工作,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要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和竞争优化意识,解决青年教师成长慢、高层次人才后继乏人的问题;

要依托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和重点学科创新人才组织模式,制定有利于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的政策和制度,让新进教师、年轻教师尽快融入团队并发挥作用。

同时,要创造条件,鼓励更多教师进入国家级、教育部人才工程计划,努力造就一批国家级教学名师,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影响力。

第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学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本着“讲合作、讲开放、讲参与”的精神,加强与大型能源电力企业的合作力度,从单兵作战转移到集团化运作,主动聚焦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特别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课题,紧密围绕国家电力企业的需要,积极参与国家的大工程、大项目,通过不断的积累与合作,争取取得大成果,取得新突破。

第四,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到国际参照体系中我们才能明确自身的位置,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差距,才能了解学科国际热点和前沿,才能得到与强手对话的机会。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广大师生,密切关注本领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全球意识、国际水准、世界眼光”,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与国外名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探索多种模式的跨国人才培养渠道,在国际交流、合作、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第五,统一思想观念,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将全面展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次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更是一次改革创新、谋划发展的过程。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总结,我们要把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把基层院系的思想观念统一到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上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内部管理,繁荣大学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结合《规划纲要》制定的有关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制定好学校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的历史跨越!

三、2009年重点工作

2009年,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出思路,上水平,下功夫,切实加强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全力以赴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工作,抢占优势学科制高点

“211工程”建设是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办学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把“211工程”三期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快速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的重大机遇上来认识;

提高到提升学科水平,实现突破的重要抓手上来认识;

提高到进一步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上来认识。

要打破学科界限,打破行政单位界限,打破地域界限,最大限度地把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切实把取得重点突破作为建设的基本目标,把能否取得标志性建设成果作为建设成败的标准。

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相结合,加大对项目的检查和评估力度,确保“火力发电过程节能”等五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及校内“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争取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和制度创新等重点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缩小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差距,为尽快实现学校确定的长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将继续支持“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第十一批学位点的申报工作,全面推进校内新建学科基础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第三批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和启动建设工作,并做好第一二批建设任务的中期检查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部分项目的验收工作。

同步启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工程热物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北京市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力争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成果。

按照学校确立的“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目标,加大新兴能源学科、文理学科的建设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在人才队伍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二)巩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力度

新时期,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质量工程”文件的精神,全面落实《华北电力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坚持“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结构优化、质量优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项实施工作,抓好我校“433”核心课程建设计划,深入研究和探索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更好地实施教学成果的“国字头”战略,继续加大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做好已批准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各项建设任务。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以筹建研究生院工作为重点,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加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步伐。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完善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工作,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完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

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国内、国外学术交流机制,继续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建设平台,积极营造更加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条件与环境。

(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谋求产学研合作的更大发展

2009年,学校将继续瞄准国家能源、电力战略需求,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科技管理组织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实现新的重大科技成果。

力争“大电网保护与安全防御”实验室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合快速、分布信息的电力燃烧过程测控系统”科研团队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

争取2009年科研经费总量和纵向项目经费再创新高。

学校将加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干大事。

2009年将组建重大项目办公室和科技发展中心,不断拓展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

大力推动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的实体化,打破两地、院系的障碍,建立专职的科研队伍,鼓励他们潜心搞研究,产出大成果;

不断丰富科技工作的内涵,要将基地和团队建设、基础研究、青年教师的培养、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作为对科技工作的评价内容,全方位提升科技工作的标准和水平。

精心做好校庆后续有关工作,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