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409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Word文件下载.docx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3.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命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一思想来源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为什么是空想:

A它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B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D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从空想到科学

(1)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

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3)《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A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B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C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探索复兴之路

(1)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2)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特点,不能承担起历史使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性质: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义革命的任务)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新民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最重要贡献:

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

是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探索的历史意义

(1)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1.历程:

(1)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党的^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982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3)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4)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到1990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14大明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6)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7)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8)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

3.改革开放的意义

(1)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

D.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A.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C.确立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D.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问题: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实践、理论、制度创新

C.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D.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相互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坚定四个自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科学内涵

①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希望加快发展、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准确认识:

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如何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和社会全面发展。

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①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②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③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4.中国梦的特点: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中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①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②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③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四个伟大的关系: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意义:

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持领导核心。

六、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战略安排:

第一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怎样实现这一战略安排。

①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⑤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⑥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⑦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⑧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3.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①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

③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

④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主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创立背景

①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新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②当代中国正处在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

③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

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新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

3.核心内容: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1)八个明确内容:

①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明确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⑦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正确认识:

它是这一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这一思想的四梁八柱。

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3)十四个坚持内容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4)正确认识:

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4.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历史贡献:

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2.历史地位: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

3.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第13页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