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438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

(3)动静结合:

审美活动处于“动”的状态。

3.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1)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包括形象美(最为显著的美感特征)、色彩美、动态美和听觉美。

(2)体验景观的意境:

①自然景观的意境是人们把握旅游景观的本质所在。

②观赏人文景观,一定要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3)以情观景:

直觉感受;

心理感受;

情景交融、精神升华。

———————重点难点掌握好——————

旅游景观的观赏

1.观赏位置的确定及观赏效果

观赏位置

旅游景观

观赏效果

远望

远眺

峰峦

雄伟、峻秀、奇特

丘陵地区的梯田

高低错落,弯曲流畅,形成线与面的完美结合

俯瞰远望

江、河、大海

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

近看

平视

城市中的湖泊

湖周围的建筑物更高,湖显得更小、更美

低看

较小的湖

沼池塘

临廊、榭观水中倒影,体验天地之美妙

乘船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山水组合景观

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令人心旷神怡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杭州西湖——春季最好(桃花盛开,嫩柳披金,苏堤白堤,桃柳间杂,美不胜收);

北京西山观红叶——金秋季节最佳;

“冰城”哈尔滨——冬季;

松花江太阳岛——夏季;

海南岛——每年的11月前后(气候犹如春末夏初);

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致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效)

随气象和时间变化的自然景观

日出——凌晨,落霞——黄昏;

云海、彩虹——雨过天晴时,飞瀑——雨季;

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

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

青海湖鸟岛——每年5月;

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

人文景观

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

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①形象美:

②色彩美:

③动态美:

④听觉美:

(3)以情观景:

步骤:

直觉感受→心理感受→情景交融、精神升华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  )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

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

③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同时,也说明观赏位置的不同,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2.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冬季欣赏

B.黄山、庐山最宜冬季欣赏

C.钱塘江大潮的欣赏,宜选择8月18日

D.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选D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

黄山、庐山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雨水多,山中云雾多,气候凉爽,景色丰富且有变化,故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钱塘江大潮是大涌潮,一般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

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因为这时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故选项D正确。

3.游览桂林山水风景名胜区,最适宜的观赏点是(  )

A.远望B.近观

C.特定的地点D.乘船畅游其中

选D 游览山水组合的景观,应乘船沿水路观赏。

4.(天津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

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

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

(1)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包括选择观赏位置;

把握观赏的时机;

动静结合;

把握特点,情景交融等。

黄山云海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

选择合适的时机,夏季水汽多。

(2)题,观景平台,既可以为游客选择合适的观景角度,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又可以保障游客安全。

答案:

(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

选择合适的时机。

(2)发展旅游业应尽可能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确保旅游活动高效和安全。

 

P41活动提示 我国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的主要特色比较:

比较项目

北方园林

南方园林

园林建筑特点

规模

规模宏大

规模较小,布局精巧

色彩

浓重、红黄为主色调

素淡,黑白为主色调

园主的追求

显示皇权的

尊荣富贵

闲适、宁静的心理需求

园林的共同特点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体现和谐美

欣赏园林景观时,要深入体会园林的意境,体会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

不同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的山水,最漂亮最精华的主要集中在桂林阳朔县内,第五套人民币面值20元纸币背景图案就选景于此。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每年吸引过千万的游客来此旅游。

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

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的。

1.自然旅游景观的成因

(1)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对自然景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天气现象本身就是自然景观,气候对风景地貌的雕塑、风景水体的形成、观赏性动植物的生长与演化,也有着控制性的影响。

(3)水文因素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动力作用又是许多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4)生物景观的形成和特征,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

2.人文旅游景观的成因

(1)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

(2)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

各种旅游景观,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其地理成因分析如下表:

景观

类型

形成原因

举例

自 然 景 观

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对自然景观形成有重要作用

断块隆升形成了雄伟的泰山、恒山、华山、庐山等,构造断陷形成了鄱阳湖、青海湖等,火山活动形成了五大连池等;

在石灰岩分布区,流水常年溶蚀形成了贵州溶洞、云南石林等

天象与气候景观

冷、热、干、湿和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本身就是自然景观;

气候对风景地貌的雕塑、风景水体的形成、观赏性动植物的生长与演化,也有着控制性的影响

哈尔滨的冰雪、长春的雾凇、黄山的云海

水域风光

水文因素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湖泊、泉水、瀑布和冰川等都是重要的旅游景观类型

水动力作用是许多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水的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了长江三峡;

海洋的潮汐作用形成钱塘潮

生物景观

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

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色生物景观,都是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有利于壁画的保存,而南方地区气候潮湿,以雕刻造像为主

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

我国历史文化古迹之多、之奇;

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等知名的民族盛会;

不同宗教文化旅游景观;

“南船北马”“南人食米、北人食面”等生活习俗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1~2题。

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D.森林、冰川

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1.B 2.C 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出甲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其主要形态为石林和石芽,故选项B正确。

第2题,甲、乙两景观都为石林地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甲景观为石林地貌的初期发育阶段,乙景观为石林地貌的成熟阶段,故甲景观以化学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选项C正确。

3.关于下列风景名胜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都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②泰山、庐山、黄山、喜马拉雅山等都是高大断块山 ③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景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④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选B 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分别受内力作用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泰山、庐山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

这就是“雾凇”。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

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 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1)人们常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

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

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

简要说明原因。

(1)题,这句话体现了时刻不同景观不同,则观赏要把握时机;

形成原因的分析,首先要理解水汽凝结而形成雾凇,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冬季水汽来源。

(2)题,根据上题分析,水汽主要来自松花湖,若无该水库,则河水封冻,自然不会形成雾凇。

(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

地处山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

气温低于-20℃,水汽遇寒冷的空气而凝结。

(2)河流封冻。

P44活动提示 1.黄山“四绝”的形成原因:

四绝

成因

奇松

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

怪石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

云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

峰顶和谷底、向阳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2.我国江南地区“小桥流水人家”与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的不同及其主要成因:

(1)“小桥流水人家”是指我国江南的水乡特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沙漠景观。

(2)以上两种景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我国南方和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形成。

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河流众多,聚落沿河分布,形成了以“秀”而著名的江南水乡特色;

西北地区深居我国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风力强,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显著,所以形成了以宏伟粗犷为特色的沙漠景观。

一、选择题

1.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下面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村行》做了如下的评论:

甲:

“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

“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

“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

丁:

“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你认为哪些同学的评论是正确的(  )

A.乙、丁       B.甲、丁

C.丙、丁D.甲、乙

选A “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是由视觉感受到的景象;

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千沟万壑,崎岖不平,所以“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荞麦花开白雪香”给人以丰收的喜悦,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秋天景象;

所以是乙、丁的评论正确。

2.要取得下列四种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①~④依次是(  )

A.乘船、仰观、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仰观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选A ①为山水交映,宜乘船沿水路动态游览;

②为瀑布,应适当距离仰观;

③为司春女神,属于地貌天然造型,应选择特定地点观赏;

④为苍山云海,观看云海,宜在雨过天晴之时。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据此完成3~4题。

3.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

读图①黄山风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

B.黄山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经常出现云海缥缈、烟雾朦胧的壮美景观

C.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明显,造就了地貌多姿多彩的形象美

D.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察到

4.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读图②,试分析欲欣赏此奇景应(  )

A.特定观赏点发挥想象

B.特定时机,移情观景

C.抓住景观特色近观

D.充分领悟山、石、云、松的和谐

3.D 4.A 第3题,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一年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之说。

第4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观赏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者情景合二为一时,才会顿觉天工之巧,美妙绝伦。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6.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知识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D.站在一定的高度

5.B 6.C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

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样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映了旅游景观的(  )

A.形象美B.色彩美

C.动态美D.听觉美

选D 蝉噪、鸟鸣等声音使山林更幽静,体现了听觉美。

二、综合题

8.河南省汝阳县泰山景区香炉峰的外观、形象、神韵、气势、仪态均酷似炎黄二帝(如下图),这一天然奇观得到了河南省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同。

回答下列问题。

(1)与“西泰山”对应的“东泰山”位于________省境内。

(2)为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赏,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在观赏该景观前应该(  )

A.查看有关资料,了解该景观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B.充分休息,以便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查看有关资料,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D.查看有关资料,了解该旅游景点门票的价格

(3)在观赏该景观时,要注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景观的欣赏既要注意观赏位置的选择,观赏时机的把握,抓住景观特色,还要领略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只有做到以情观景,才能真正领悟自然美的真谛。

地貌的天然造型,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要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就要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1)山东 

(2)A

(3)选择好观赏的角度 发挥想象 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被列入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著名景观有瀑布、旭日东升、云海玉盘等。

材料二 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山峰相比,海拔1500多米的泰山并不突出,然而它却能位居五岳之首。

泰山也是历代帝王封禅最多的山峰。

(1)山西一游客打算到泰山游玩,请你告诉他来泰山游玩的最佳季节及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1)题,位于暖温带地区的泰山,在夏季降水较多,山中水量丰富,形成瀑布、云雾景观;

而且海拔高处气温凉爽,适宜避暑。

因此最适宜在夏季到泰山旅游。

(2)题,材料二阐释了两种现象:

“海拔不突出却能位居五岳之首”、“帝王封禅最多”。

第一种现象从泰山与周围区域的相对高度差异分析,第二种现象从泰山距离当时政治中心较近分析。

(1)夏季。

理由:

夏季泰山林木茂密苍翠,鸟语花香;

雨水多,水量充足,瀑布更加壮观;

山中多云雾,景色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利。

(2)泰山地处华北平原之东,位于齐鲁平原之上,东有大海,相对高度大,山势雄伟;

离经济、政治中心近,市场距离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