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44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欣赏第二讲.docx

文学欣赏第二讲

 

古典文学欣赏

第二讲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

 

一、content源流

 

1、唐以前的长期探索

 

·《周易》、《庄子》

·《论语·八佾》: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

·《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境的

 

一、意境的源流

 

刘勰《文心雕龙》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

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

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

采失鲜,负声无力。

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

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故练于骨者,析辞

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

滞,此风骨之力也。

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一、意境的源流

 

钟嵘《诗品》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一、意境的源流

 

 

王昌龄《诗格》

 

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

 

皎然《诗式》

 

《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于涅

盘经义》中说:

“诗情缘境发”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2.

2.

2.

2.

 

一、意境的源流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

有名句。

”“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

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

为探其本也”。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

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有有我之境,有无

我之境。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3.

3.

3.

3.

 

一、意境的源流

 

建国以来的新解释

 

李泽厚《意境杂谈》

 

意境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性格一样,是比形象、情感

 

宗白华

更高一级的美学范畴”。

“意境是客观景物和主观

 

蓝华增《说意境》

情和景交融互渗,……最深

的情,……更深的情,……最

深的景,……涌现了一个独

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

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

界开辟了新境

情趣的统一

 

在真挚而强烈的感情的刺

激下,诗人主观与外界客观

猝然地结合在一起,情与境

合,意与象通,这就是意境”

 

二、意境的构成与提炼

 

第一阶段,景与情互相作用双向运动,组合构成意

象的阶段。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仲淹《对床夜语》)

 

第二阶段,通过语言文字把意象物化成意境,产

生美感效应的阶段。

“没有语言和艺术,相应的概念,情感就不能存

在。

”(大卫·贝斯特《艺术·情感·理性》)

 

二、意境的构成与提炼

 

存在决定意识。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诗人感物,发为歌

吟。

谢榛《四溟诗话》:

景乃诗之媒。

 

二、意境的构成与提炼

 

意境的构成不仅要情景交融,而且要实与虚、显与隐、有

限与无限的统一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ontent

 

意境的提炼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古代诗家词人在追求

意境这一审美目标中很注重炼字。

 

名词: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动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形容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数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意境的构成与提炼

 

content

 

副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介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连词: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助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二、意境的构成与提炼

 

三、意境的特点

 

1.意境是意与境的交融。

(1)情随景生

(2)移情入景(3)物我情融。

 

2.意境是情和景的典型化。

“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3.意境应具有诗味。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

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

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四、意境的美学意义

 

1.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以虚实相

间为美。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

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

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体现了诗美的高标准——以“清空”为美。

“诗贵清空”(胡应麟《诗薮》)“不著一字,尽得风

流。

”(司空图)崔颢《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

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五、如何把握意境

 

缘境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体贴物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状物移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

“飞红万点愁如海”、“试问闲

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剪不

断,理还乱,是离愁”

 

六、意境与意象

 

·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

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

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

·

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