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471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x

28.14t/孔

2、焦炉煤气:

净煤气组成

名称

组成体积%

低热值

容量

kg/Nm3

爆炸极

可燃

成份

燃烧

空气/煤气

性质

 

H2

CH4

CO

CmHn

CO2

N2

02

H20

干煤气

55---

60

23—

27

5—

8

2—

4

1.5—

3

3—

7

0.3—

0.8

17900

0.465

20℃饱

和煤气

55—

58

25

5—

6

3.5

1—

2.5

3—

6

2.22

17200

0.44

640

35-45%

90%

5.2m3/m3

有臭

味、

易燃、

有毒

杂质组成

焦油

硫化氢

氰化氢

有机硫

g/Nm3

<

0.05

≤O.03

0.02~O.2

O.15~O.3

2~5

O.2~O.7

0.03~0.05

3、炼焦耗热量

KJ/Kg煤(含水7%):

2220~231O。

附:

耗热量计算公式:

   焦炉煤气加热时:

   q=qf-29(w-7)

               VoQgDW

 试中:

qf-实际湿煤耗量qf= ————————KJ/Kg,

                Gs

    29 --- 焦炉煤气加热时每增减1%水分的耗热量,KJ/Kg,

7 —— 标准煤水分%

W —— 实际湿煤水分%

V0 —— 标准状态下煤气消耗量m3/h

QgDW—— 煤气低热值KJ/m3

Gs --- 实际湿煤量Kg/h

热工岗位操作规程

第一节职责

一、工作关系

热工所属工种:

调火工、煤气组长、测温工、交换机工、铁件工、热修工,均在车间工艺副主任(专职工程师)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热工岗位职责

1.调火班长

1领导调火工,加强焦炉热工管理,保证炉温均匀压力稳定,提高各种温度系数;

2领导调火工维护好煤气、废气设备,维护好护炉铁件,保证焦炉正常操作,延长炉体寿命;

3领导调火工认真计算各种系数,及时准确地报出;

4熟悉炉体结构和调火工艺,熟练指挥调火工的各项操作;

5负责对煤气班的技术指导;

6负责调火工的安全教育和岗位规程教育;

2.煤气组长

负责正确的加热制度。

3.测温工

负责焦炉标准火道温度和测温设备的维护、使用。

4.交换机工

负责焦炉及交换设备等的使用和维护、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5.铁件工

负责焦炉炉体及护炉铁件的测量、调节、负责及时准确填写各类大帐。

6.热修工

负责焦炉炉体的日常修补。

三、要求

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技术操作和特殊操作及各仪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般维护常识,能正确、及时处理操作中发生的问题和排除一般的故障,掌握焦炉的主要结构及生产工艺流程、加热系统工艺能达到要求。

第二节技术规定

一、各处温度指标

1、燃烧室立火道任何一点的温度在交换后20秒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450℃,当推焦炉数较少时,降低燃烧室温度应保持边火道不低于11OO℃,当大幅度延长结焦时间时,边火道温度应保持在950℃以上。

2、机焦侧标准温度由调火班根据焦饼中心温度提出,报请车间批准执行。

3、机焦侧炉头温度与其平均温度差应不大于±

50℃。

4、焦饼中心温度—般950℃~1050℃(以中管平均温度为准),焦饼上、下温差小于

70℃。

5、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应在800±

℃≯,≯850℃。

6、蓄热室顶部温度不超过1320℃。

7、小烟道温度应不超过450℃,不低于250℃。

8、分烟道温度不超过380℃。

9、回炉煤气予热后温度保持45~55℃。

二、各处压力指标

1、集气管压力要保证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得小于5Pa。

2、看火孔压力要保持在O~5Pa。

3、蓄热室任何部位的吸力不低于5Pa。

4、除边部蓄热室处,每个炭化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相比,上升时,不应超过±

2Pa,下降时不宜超过±

3Pa.

5、回炉煤气总管压力不得小于500Pa.与甲醇驰放气加热时,不得小于700Pa。

6、在所有操作条件下,(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停止加热、停止推焦等),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应大于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的压力,即炭化室区域任何一点的压力都要高于相邻加热系统的压力。

三、温度系数的计算

1、直行温度均匀系数K1,说明全炉的均匀程度。

(M—A1)+(M—A2)

K1=————————————————

2M

式中:

M:

焦炉燃烧室数

A:

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

20℃(边炉±

30℃)的个数。

2、安定系数K2反映炉温在所分析的时间内的稳定情况。

2N—(A1+A2)

K2=——————————————

2N

N:

昼夜内直行温度的测定次数。

A1、A2:

机、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

7℃的次数。

3、横排温度均匀系数

M-A

K横=————————

M

除去边部两个测温火道数。

对每个燃烧室而言,测温火道温度与标准线差超过±

20℃以上的不合格数。

对十排燃烧室而言,测温火道平均温度与标准线差值±

1O℃上为不合格。

对全炉而言,测温火道全炉平均温度与标堆线差±

7℃以上为不合格。

4、炉头温度均匀系数

K炉头=——————————

式中:

为测温火道数

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差超过±

5O℃的个数。

5、推焦系数K1,标志着班推焦计划表中计划结焦时间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吻合的情况,计算式如下:

M-A1

K1=——————一般为0.9以上,

班计划推焦炉数

A1:

计划与规定结焦时间差在±

5分钟以上的炉数

6、推焦执行系数K2,用以评定班按推焦计划实际执行的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N-A2

K2=————————一般为0.9以上

班实际推焦炉数

A2:

超过计划推焦时间±

5分钟的炉数

7、推焦总系数K3,用以评价整个炼焦车间在遵守规定结焦时间方面的管理水平

K3=K1×

K2,一般为O.8以上。

8、横排温度的均匀性用横排均匀系数K横:

K单排,K十排,K全炉来考核,

24-((3号~26号)立火道不合格的个数)

K=—————————————————————

24

每个燃烧室测火道温度曲线与超过标准线±

20℃为不合格

24—(十排(3-26号)立火道温度不合格的个数)

K十排=——————————————————————

十排燃烧室实测火道温度曲线与超过标准线±

1O℃为不合格

24—(全炉(3-26号)立火道温度不合格的个数)

K全炉=————————————————————————

全炉燃烧室实测火道温度曲线与超过标准线±

7℃为不合格。

24不包括机侧1至2孔和焦侧31至32孔的立火道数。

以上系数应大于O.9.

9、焦饼中心温度计算

T机上+T机下+T机中+T焦上+T焦下+T焦中

T焦饼中心=————————————————————

6点温度分别代表所测机、焦侧各上、中、下三点共6处所测得焦饼中心温度

四、铁件与炉体

1、炉柱曲度应不大于50mm,超过者必须采取措施,计算公式如下。

h

A=(a-c)+(b-a)————

H

A钢柱曲度

i.钢柱到第一水平线距离

ii.钢柱到第三水平线的距离

iii.钢柱到第二水平线的距离

h.第一水平线到第二水平线的距离

H.第一水平线到第二水平线的距离

2、横拉条直径小于38mm补焊,小于32mm进行更换。

3、炉体伸长量每年不大于10mm,测量允许误差±

2mm。

4、钢柱曲度正常应保持25mm以内,大于50mm进行处理,大于80mm进行更换。

5、各处大弹簧负荷

炉柱上部大弹簧

10KN

14.5~16

炉柱下部大弹簧

10KN

10~12.5

纵拉条弹簧

18~24

小弹簧

1.5~2.5

6、生产时,炉体伸长率每年不应超过0.0035%,当超过0.05%应检查原因.

上横铁部位伸长量+下横铁部分伸长量

炉体伸长量=————————————————————

2

炉体伸长量

炉体伸长率=————————————×

100%

设计炉长

五、推焦计划的编排

1、编制推焦计划,应根据下述资料

①生产任务。

②本推焦计划预计完成情况。

③炉温和焦饼成熟情况。

2、编制推焦计划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尽量保证每孔的结焦时间的规定的±

5分钟范围。

②保证机械必要的操作时间最短不少于7分钟。

③必须考虑有无更换炉门框、补炉、机械设备的检修及其它特殊隋况。

④尽快将乱号加以调整,使其归队,调整中应注意:

a.乱笺号不能遗漏,计划表上乱笺时出炉提前或推后,应尽量保持其它炉室结焦时间仍符合±

5分钟的要求。

b.乱笺号不能遗漏,计划表上乱号要有明确的标记和说明。

c.当乱笺号处于两个周转之间1/3之前,在炉温允许时提前,处于1/3之后时,往后推,乱笺号应争取在5-6个周转期内顺笺。

d.提前或推后应考虑焦饼成熟的可能和高温事故的发生。

e.注意相邻炭化室是空炉或装煤两小时以内不能推焦的规定。

3、延长和缩短结焦时间一般允许范围:

结焦时间(h)

每昼夜允许延长(h)

每昼夜允许缩短(h)

>

26

22~26

2

21~22

1

20.5

O.5

4、直行温度代表火道

机侧第8火道,焦侧第25火道。

立火道温度测点:

斜道口及煤气喷咀之间的炉底砖处,在下降气流时进行。

六、空气过剩系数

a值在立火道取样应保持在1.15~1.3.

O2-0.5CO

a=1+K——————

CO2+CO

K:

根据煤气成份而定,一般焦炉煤气取0.43。

O2CO,CO2:

废气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百分含量。

第三节煤气组长岗位技术操作

一、正常操作:

1、每班检查各项吸力、压力、温度的记录和各项系数是否正确,检查集气管压力和温度的波动情况,发现异常现象组织分析,拿出处理意见汇报有关部门。

2、编制下一班推焦计划表并计算推焦数。

①编制推焦计划表,应根据下述资料。

A.生产任务、上班推焦计划实际完成情况。

B.本班推焦计划预计完成情况。

C.炉温和焦饼成熟情况。

D.机械设备运转及检修情况。

②编制推焦计划必须遵循的原则:

A.尽量保证每孔的结焦时间在规定的±

5分钟范围内。

B.保证机械必要的操作时间最短不少于8分钟。

C.必须考虑有无更换炉门、补炉、机械设备的检修及其它特殊情况。

D.尽快将乱笺号加以调整,使其归队,调整中注意:

a.乱笺调整时出炉提前或推后,应尽量保持其它炉室结焦时间仍符合±

b.乱笺号不能遗漏,计划表上乱笺号要明确的标记和说明。

C.当乱笺号处于两周转之间1/3之前,在炉温允许时提前,处于1/3后时,往后推,乱笺号应争取在5-6个周转期内顺笺。

d.提前和推后应考虑焦饼成熟的可能和高温事故的发生。

e.注意相邻炭化室是空炉或装煤两小时内不能推焦的规定。

3、根据每次实测温度对照上次温度,分析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煤气流量及吸力,以保证机焦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差在±

7℃以内。

4、当停止推焦超过循环表的规定的时间达一小时以上时,应减小处于结焦末期炉号的加热气量,停止推焦3小时以上时,应减少全炉加热煤气量和空气量。

对高温炉号燃烧室应及时检查处理,事后立即向负责热工的主任报告。

5、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一小时进行—次测量,并留有记录,针对情况采取相应施,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①焦饼难推时一小时由测温工测一次横排温度。

②蓄热室超出1320℃,超过炉号一小时测温一次。

6、巡回检查制度

①检查内容

A.巡检交换机运转情况,大帐记录,设备和仪表,管道维护、加油、清扫情况。

B.加热制度的执行情况和燃烧情况。

C.检查线路:

交换机——两侧烟道——地下室——仪表——表报——燃烧情况。

②检查时间:

接班一次,班中巡检一次,交班前半小时一次。

③对所属仪表经常检查,查出的问题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进行解决。

二、特殊操作和事故处理

-1、焦炉停止加热。

2、焦炉恢复加热

3、停止送煤气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4、事故处理。

以上各节调火见操作规程相同部分。

第四节测温工岗位技术操作

一、一般操作:

1、直行温度的测量:

每班测量二次,每四小时测一次。

交换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标准立火道温度,由煤塔一端(交换机端)焦侧开始,由机侧返回,每个巡回用时间7~10分钟。

2、每分钟内应保持测量相同的火道数目,测定后将实测温度换算为20秒钟温度,若平均温度超过技术规定应及时处理。

3、将平均测量结果与上一次比较,如有相差30~50℃的火道应进行复测,必要时测整个横排温度,检查原因进行处理,作好记录,并将处理结果告诉煤气工长和调火班长。

4、测温点:

灯头砖与斜道口交接处。

5、7~10分钟,在测量时力求准确,看火孔盖随开随盖。

一次打开的看火孔盖不允许超过5个。

测温时遇到装煤或冒烟着火不能测出温度时,待处理好后必须在测温后补测,并换算好,填入记录。

6、测温后换算成换向20秒温度,分别机算机、焦侧所测温度平均值,并计算上班安定系数,中班负责计算一天的平均温度、日均匀系数、日安定系数,并抄写温度大帐。

二、红外线测温仪、光学高温计的使用和维护

1、测温所使用的红外线测温仪、光学高温计必须定期校正。

2、测温仪器电量要充足,光学高温计指针必须能达到1450℃以上。

3、测温前应检查红外线、高温计电池;

高温计有无卡、跳针现象,变速器移动是否灵活,指针是否对准零点。

4、测温使用前必须把测温仪器带到脖子上,光学高温计测温时要从高温点拧向低温点,直到灯丝和测点融为一体后,垂直刻度盘读数。

5、使用或存放时,勿使受潮、淋雨高温或过冷刺激和振动。

6、镜面脏后,要用镜头纸擦,不能用其它物品代替。

7、不能私自拆开测温仪器,自己不能处理的故障,应送仪表负责处修理。

8、测温仪器由三班测温工负责保管,其它人员未经许可不准用。

三、温度调节

1、为了提高炉温安定系数及时适当地增减煤气总流量,但每次(四小时)减少量不应超过原来用量的10%,处于下列情况可以改变煤气流量。

a.因故停止推焦。

b.煤气发热量和煤气温度改变。

c.结焦时间改变。

d.装炉煤水分改变。

e.配煤比和装煤量改变。

f.大气温度骤变。

2、个别炉号延长结焦时间或发生高温事故,以及个别温度过低可以调节个别炉号。

3、采用关加减考克的方法进行炉温调节,必须记录关闭的起止时间与原因。

并将情况及时向煤气工长报告,并交待给下一班和通知调火组长及交换机工。

每次调节后必须检查火焰情况,不达到要求应继续调到合适为止。

四、特殊操作和事故处理

1、焦炉停止加热

2、焦炉恢复加热

3、停送煤气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4、事故处理

以上各调节见调火操作规程相同部分。

5、不能正点推焦炭化室两侧的燃烧室,根据煤气组长指示和温度情况,关小或关闭该燃烧室的加减考克,出炉后及时打开。

五、注意事项

1、在炉顶测温时,要注意除尘车的来往和防止装煤时被火烧伤。

2、打开看火孔盖时,人要站在上风侧。

3、在炉顶操作时,禁止坐在除尘车轨道上休息。

4、立火道内禁止掉入铁器等杂物,使用看火钩必须有横梁。

5、交换信号铃响后地下室应停止工作,待交换传动结束方可进行。

6、应会使用防毒面具和救护方法,凡煤气操作人员应带防毒面具。

7、煤气区域工作时,如感到头晕、眼花、呕吐、四肢无力等情况,应立即退出现场,到上风侧空气新鲜地点休息。

8、在停止加热期间,禁止焦炉出炉及在四周动火。

第五节交换机工岗位技术操作

㈠、日常操作

1、当交换机换完项后,交换机停止运行后,开始溜烟道从焦侧开始,从机侧烟道返回,巡视以下项目:

①上升气流废气盘进风门开度,小铁板位置,废气砣的严密度。

②下降气流进风门的严密度,废气砣的提起高度。

③小链有无拉断、脱扭,废气翻扳摇把有无异常。

④行程钢丝绳的松紧,地下室考克有无着火异常现象。

⑤加减考克是否全开,交换考克拉杆应在位置是否正确。

煤气交换是否到位、交换方向是否一致,煤气有无着火现象等。

2、烟道吸力、煤气流量、温度、压力是否符合规定,随时注意观察煤气主管压力的变化,并做到保持和调节。

3、在使用予热器时,要及时调节予热器的煤气温度,并保持相对稳定。

4、根据煤气组长指示增减煤气流量、压力和烟道吸力,并记录增减数量和时间。

5、检查各仪表是否正常,保持各处温度和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发现不正常现象,立即向煤气工长和有关部门汇报,以保证执行正常的压力制度。

6、每隔一小时(正点)记录一次,正确填写煤气主管压力、煤气温度、总烟道分烟道吸力和温度,集气管压力及温度指示。

、交换机的操作:

1、交换机的正常操作:

自动操作:

交换机自动正常操作时,先调至自动选择方位,油泵提前1分钟进入启动状态,到时自动启动煤气前(后)半行程,换向到位后,废气自动置换直到进入正常位置后,煤气后(前)半行程自动到位,至此换向到正常。

交换机工在操作台前密切监视信号灯,确认换向正确方能离开

当交换机有电但不能自动交换时,采用手动操作交换。

把选择开关停在手动上,打开油泵开关,确定换向方向,拨动正向(反向)煤气开关,进行煤气前半行程交换,当标尺至煤气行程中间位置时,拨动开关位置原位,拨动正向(反向)废气开关,进行废气交换。

交换完毕后,将开关恢复原位,关闭油泵。

在交换过程中密切注意信号灯和标尺方向,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换向,处理好后,再操作。

2、特殊操作:

当遇到停电,自动、手动都不能换向时,首先将选择开关停在手动位置,确认换向方向,将煤气正向(反向)电磁阀拧到工作状态,再用手摇泵把煤气换到中间位置,后把电磁阀松开,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废气交换,直到煤气交换完毕。

用手摇泵交换时,到达行程位置时,停止手摇泵,当来电时,先用手动换一次行程,然后再用自动换向。

二、注意事项

1、交换机油泵工作压力不得超过7MPa。

在运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滤油器阻塞情况,并及时清洗或更换。

液压油初次半年后更换一次,以后每隔一年更换一次,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安全阀、流量阀的开度不得随意拨动。

3、行程开关不得随意拨动,主铃不能随意调整。

4、油温不得超过50℃。

5、交换时必须精神集中,站在交换操作台前,注意各信号和标尺的动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拨动事故开关。

6、禁止交换初停在中间位置(即全部废气盘未落严)。

7、严禁煤气总管压力低于500Pa时继续使用。

8、交换机系统检修完后,重新使用时,应先用手动交换,无故障才能使用自动装置。

9、送煤气时发现管道压力迅速下降,应立即停止送煤气,必要时把送的考克重新关闭,检检原因处理好后,再送,如支管低于500Pa,则按停止加热处理。

10、送煤气时若发生漏煤气着火,应处理好后再换;

如电器设备起火或爆炸时,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土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11、焦炉煤气支管压力降至O时,用蒸气保持微正压。

12、清扫和清理电器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用电笔复查,然后才能操作。

13、地下室有热工人员或机电人员进行特殊操作时,要在交换前5分钟通知。

14、地下室、交换机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